一种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2822发布日期:2018-06-15 20:52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



背景技术:

芹菜(Apium graveolens L.)为伞型花科芹属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中医学研究表明,芹菜性凉、味甘苦,具有平肝清热、化痰下气、利尿祛湿和镇静降压的功效。芹菜之所以有诸多功效,是由于其所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共同起作用的,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是芹菜素、水蓼素、木栓酮、木犀黄酮等黄酮类物质和香豆素及其衍生物。

红茶菌(kombucha),又称红茶菇、海宝、胃宝,通常指一种民间传统酸性饮料;也指一种复合菌结合体,即由多种醋酸菌、酵母菌及乳酸菌组成的共生菌群,是一种天然微生物。红茶菌不仅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菌群,还含有一些未明确结构的有益成分。在这些有益成分共同作用下,红茶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如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和帮助消化等。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红茶菌的健康保健功效,研发出了一系列红茶菌类相关产品。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080136.8)公开了一种红茶菌固体饮料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了配制茶汤、接种、发酵、离心、灭菌、喷雾干燥、调配及袋装等步骤。制备的产品由于是直接以茶汤为发酵原料,所以功效成分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出食品原料的功效性。

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588801.4)公开了一种荷花红茶菌饮料,该饮料是以荷花为主要原料,提取荷花汁液,然后再以荷花提取汁液为培养基,以红茶菌为菌源,制备而成的新型荷花红茶菌饮品;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690122.2)公开了一种柠檬红茶菌饮料,该饮料以柠檬为主要原料制备成柠檬汁,然后再以柠檬汁为培养基,用红茶菌为菌源,制备出的一种新型特色的柠檬红茶菌饮料。上述两种发明均将食品原料和红茶菌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饮料中的营养物质,充分发挥了原料及红茶菌对人体健康的保健功效。但是上述两个发明均采用的是液态发酵,该发酵存在着水分活度高,微生物难生长,酶活力低,酶系简单,发酵条件严格,后续处理复杂的缺点,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了茶汤的制备、芹菜茶的制备、固定化红茶菌细胞的制备和固体饮料的制备4个步骤。通过该工艺制备的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充分发挥了芹菜原料和红茶菌的功效性,对人体的肠胃调节、帮助消化及促进新陈代谢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本发明采用了大孔树脂连续发酵技术,该技术具有培养基单纯、基质前处理较液体发酵少、下游的回收纯化过程及废弃物处理较简化、可产生特殊风味并提高营养价值的优势。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包括如下步骤:

(1)茶汤的制备:将茶叶用煮沸的去离子水浸提,浸提的料液比为1:5-12(g/mL),浸提时间为8-13min,浸提温度为80-95℃,浸提完成后过滤,滤液冷却备用;

(2)芹菜茶的制备:拣选洗净的芹菜,热烫,切块,加入步骤(1)制备的茶汤,压榨,过滤掉残渣后既得芹菜茶;

(3)固定化红茶菌细胞的制备:向大孔树脂中按照1:5-9(g/mL)的料液比添加红茶菌悬浮液,在温度为3-13℃的条件下振荡吸附9-15h。

(4)固体饮料的制备:向步骤(2)制备的芹菜茶中添加糖进行调配,接种步骤(3)制备的红茶菌细胞发酵,发酵结束后过滤,滤液经灭菌处理,干燥至含水量为2%-5%后既得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

进一步限定,步骤(1)中茶叶种类为以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祁红、滇红、金骏眉、银骏眉等为代表的功夫红茶。功夫红茶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和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较高),成品具有茶条细嫩、紧结、橙芽满披、金黄芽毫、色泽油润、香高味浓、叶底鲜红、明亮、茶汤透明、滋味浓强的特点,是制备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的良好原料。

进一步限定,步骤(2)中的茶汤添加量与芹菜的质量比为7-15:1。茶汤的添加量与芹菜的质量比不仅影响到固体饮料成品中芹菜素、水蓼素、木栓酮、木犀黄酮等有效物质的含量,而且也影响到后续的发酵过程。

进一步限定,步骤(3)中的大孔树脂为大孔弱极性树脂。实践中发现:由于所购红茶菌悬浮液带有负电荷,其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较少,因而负载量整体小于大孔弱极性吸附树脂,而大孔弱极性吸附树脂由于各自的极性不同,极性越大的与极性红茶菌之间的范德华力越大,树脂的负载量也就越高,固定化效果越好。

进一步限定,步骤(3)中的红茶菌悬浮液为醋酸杆菌、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共生体。

进一步限定,步骤(4)中添加的糖为葡萄糖。添加葡萄糖不仅改善了口感,还提供了碳源。实践中发现:葡萄糖相较于蔗糖、果糖更利于红茶菌的发酵。

进一步限定,步骤(4)中的发酵过程为连续发酵。传统分批发酵就是在发酵罐中使用游离菌种发酵,在发酵罐中充满未发酵溶液,随后溶液在发酵罐中慢慢的被发酵,经前发酵,主发酵,后发酵和贮藏灌装后进行下一批发酵;连续发酵就是未发酵的溶液连续地流入生物反应器中,相应的从生物反应器中连续流出发酵后的产品过程。

进一步限定,步骤(4)中的发酵过程采用的是单级生物反应器。为了保证连续化生物反应器流出的产品质量基本保持一致,本发明采用了单级生物反应器为模型,在生物反应器中用互联的栅片隔开,避免未发酵的溶液和将要结束的产品接触,同时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带动大孔树脂固定化红茶菌颗粒的翻动,增加固定化红茶菌和溶液的接触,加强发酵效率。

进一步限定,步骤(4)中的干燥方式为真空冷冻干燥。

通过上述任一步骤制备的固体饮料具有调节肠胃、助消化及促新陈代谢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对腹泻小鼠的干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是以例举的形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解释性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所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以本发明的精神对本发明所做的等效的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将坦洋工夫红茶以1:5(g/mL)的料液比用去离子水浸提,浸提时间为13min,浸提温度为85℃,浸提完成后过滤,滤液冷却备用。拣选洗净的芹菜,以温度为90℃的水烫3min,切成25cm的块状,按7:1液料比加入茶汤,使用榨汁机进行压榨,过滤掉残渣后保留芹菜茶备用。向大孔弱极性树脂中按照1:5(g/mL)的质量体积比添加红茶菌悬浮液,在温度为13℃的条件下振荡吸附15h。吸附完成后,将固定化红茶菌颗粒放置于单级生物反应器内,并注入制备好的芹菜茶和葡萄糖混合溶液,控制发酵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5d,流速为0.04L/h。发酵完成的溶液经真空冷冻干燥后既得一种具有调节肠胃、助消化及促新陈代谢功效的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

实施例2

将政和工夫红茶以1:12(g/mL)的料液比用去离子水浸提,浸提时间为10min,浸提温度为85℃,浸提完成后过滤,滤液冷却备用。拣选洗净的芹菜,以温度为90℃的水烫3min,切成25cm的块状,按15:1液料比加入茶汤,使用榨汁机进行压榨,过滤掉残渣后保留芹菜茶备用。向大孔弱极性树脂中按照1:9(g/mL)的质量体积比添加红茶菌悬浮液,在温度为3℃的条件下振荡吸附9h。吸附完成后,将固定化红茶菌颗粒放置于单级生物反应器内,并注入制备好的芹菜茶和葡萄糖混合溶液,控制发酵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5d,流速为0.04L/h。发酵完成的溶液经真空冷冻干燥后既得一种具有调节肠胃、助消化及促新陈代谢功效的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

实施例3

将金骏眉以1:8(g/mL)的料液比用去离子水浸提,浸提时间为8min,浸提温度为83℃,浸提完成后过滤,滤液冷却备用。拣选洗净的芹菜,以温度为90℃的水烫3min,切成25cm的块状,按9:1液料比加入茶汤,使用榨汁机进行压榨,过滤掉残渣后保留芹菜茶备用。向大孔弱极性树脂中按照1:6(g/mL)的质量体积比添加红茶菌悬浮液,在温度为13℃的条件下振荡吸附15h。吸附完成后,将固定化红茶菌颗粒放置于单级生物反应器内,并注入制备好的芹菜茶和葡萄糖混合溶液,控制发酵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5d,流速为0.04L/h。发酵完成的溶液经真空冷冻干燥后既得一种具有调节肠胃、助消化及促新陈代谢功效的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

实施例4

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对腹泻小鼠的调节作用

6.1试剂、材料与仪器:健康雄性SD小鼠(30-50g)40只。

6.2试验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小鼠分为4组,其中NC组为空白组,MC组为对照组,QHL组为低剂量芹菜红茶菌组,QHH组为高剂量芹菜红茶菌组。(备注:MC、QHL、QHH为蓖麻油致腹泻组)

6.3结果:

由图1可知,MC组小鼠的腹泻指数要高于NC组,这说明腹泻小鼠的模型较为成功。QHL组和QHH组小鼠的腹泻指数要低于MC组,这说明芹菜红茶菌固饮对腹泻具有一定的治疗功效,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既高剂量组(QHH)较之低剂量组(QHL)效果较好。由表1通过对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对腹泻小鼠肠道内的肠球菌和乳杆菌数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而推测红茶菌固体饮料对腹泻小鼠的干预是通过调节其的肠道菌群结构来实现的。

表1芹菜红茶菌固体饮料对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