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盘山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2804发布日期:2018-06-15 20:5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云盘山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发酵室红茶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工序,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发酵是红茶最核心的加工技术,现有的红茶发酵技术一般而言是在气温25℃,叶温较室温高2~5℃,即30℃左右,发酵室相对湿度达到95%或者以上,且加以喷雾或洒水处理,并供给充足氧气,自萎凋完成算起历经2~5h的发酵过程。

现有的红茶发酵技术大多采用全发酵,发酵后茶叶乌黑,薯香味很浓但花香味和青草味基本消失,导致红茶茶汤深红色,茶味浓密且带有淡淡苦涩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增加红茶产品的花香为和青草味,提高红茶产品的香醇度,减少茶汤浓密度,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发酵技术和烘干技术,提供了云盘山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云盘山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茶:晴天上午八点至九点采摘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鲜嫩台茶,采摘结束后分别放入竹筛中,置于通风阴凉处静置过夜;

b、筛选:第二日上午在通风阴凉的干燥室内将上述茶叶抖散,置于网筛中筛落,网筛孔径12~13mm,挑选完好无损的筛下茶叶,并分开收集一芽一叶茶叶和一芽两叶茶叶,除去杂质;

c、委凋:分别将上述收集到的筛下新茶摊放在萎凋槽中通过热风控制温度进行萎凋;一芽一叶摊放厚度6~7cm,萎凋温度为30~33℃,萎凋时间为6~7h,委凋过程中每30min翻动一次茶叶;一芽两叶摊放厚度3~4cm,萎凋温度为37~40℃,萎凋时间为3~4h,委凋过程中每30min翻动一次茶叶;

d、揉捻:分别将上述委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空压揉捻,揉捻至芽叶紧卷成条;一芽一叶茶叶揉捻温度30~33℃,湿度85~90%;一芽两叶茶叶揉捻温度33~35℃,湿度85~90%;

e、七分发酵:待上述揉捻后茶叶冷却至室温后,分别将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条状叶片拉直,置于温室中,七分发酵;

f、三次烘干:待茶叶发酵结束后置于烘干机中,混合烘干。

优选的,所述一芽一叶的茶叶七分发酵方法如下:

将揉捻后的一芽一叶的条状叶片拉直,抖散,放入竹篓中,放置竹篓容积的2/3,竹篓外表用一层湿润纱布包裹,置于温度28~33℃、空气湿度80~90%的温室中发酵2~3h;之后解除纱布,镂空发酵,至一芽一叶茶叶表面泛黄,开始发黑时结束发酵。

优选的,所述一芽两叶的茶叶七分发酵方法如下:

将揉捻后的一芽两叶的条状叶片拉直,抖散,放入竹篓中,放置竹篓容积的2/3,竹篓外表用一层湿润纱布包裹,置于温度28~33℃、空气湿度80~90%的温室中发酵3~4h;之后解除纱布,镂空发酵,至一芽一叶茶叶表面泛黄,开始发黑时结束发酵。

进一步地,所述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发酵过程按顺序进行,提前将一芽两叶茶叶发酵1h后再开始发酵一芽一叶茶叶,使两种茶叶发酵结束时间相同。

优选的,所述三次烘干方法如下:

S1、一次烘干:待茶叶发酵结束后立即倒入烘干机中,分别烘至茶叶含水量为40~43%,烘干温度101~105℃,一次烘干结束后趁热将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茶叶混合均匀,倒落在簸箕中,抖散,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29~31天;

S2、二次烘干:一次烘干存放结束后将混合茶叶再次置于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18~21%,烘干温度75~78℃,二次烘干后倒入簸箕中,抖散,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29~31天;

S3、三次烘干:二次烘干存放结束后将混合茶叶再次置于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7~9%,烘干温度55~59℃,三次烘干后倒入簸箕中,抖散,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冷却至室温,密封干燥贮存。

优选的,一次烘干过程中,两种茶叶混合方法如下:

一次烘干结束后,趁热将一芽一叶茶叶倒入装有一芽两叶茶叶的烘干机中,继续烘干1min,烘干过程中持续转动烘干槽,转动速率100r/min;1min后停止烘干,趁热倒入簸箕中,抖散,每5min摇动抖散茶叶一次,至茶叶冷却至室温后置于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29~31天。

优选的,混合过程中,所述一芽一叶的茶叶用量与一芽两叶的茶叶用量比为1:3或2:3。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成品红茶外表灰黄,带有淡淡的黑色,成品茶带有淡淡的花香味。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酵竹篓外形为椭圆形,竹篓孔径≤2mm,竹篓容积为15L。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新茶采摘时分开收集一芽一叶茶叶和一芽两叶茶叶,第一次烘干混合前,两种茶叶分开单独加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七分发酵技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避免红茶完全发酵或轻发酵,增大成品红茶中的花香味、减少薯香味,使成品茶兼具薯香味和花香味;

2、本发明采用3次烘干技术,每次烘干过程之间间隔1个月左右,有效使茶叶内部水分重新分布、茎和叶烘焙干度一致,从而使茶叶各部位发酵的程度一致,口感更佳;

3、本发明在混合两种茶叶前分开单独加工处理一芽一叶茶叶和一芽两叶茶叶,使得各种茶叶的加工更加透彻,成品茶中茶叶各部位干度一致、发酵程度一致、揉捻凋委度一致,高效保证成品茶的优质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包括实施例中展现的内容。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选用50kg的一芽一叶新茶与100kg一芽两叶新茶混合加工,具体加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采茶:晴天上午八点至九点采摘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鲜嫩台茶,采摘结束后分别放入竹筛中,置于通风阴凉处静置过夜;

步骤二、筛选:第二日上午在通风阴凉的干燥室内将上述茶叶抖散,置于网筛中筛落,网筛孔径12mm,挑选完好无损的筛下茶叶,并分开收集一芽一叶茶叶和一芽两叶茶叶,除去杂质;

步骤三、委凋:分别将上述收集到的筛下新茶摊放在萎凋槽中通过热风控制温度进行萎凋;一芽一叶摊放厚度6cm,萎凋温度为30℃,萎凋时间为6h,委凋过程中每30min翻动一次茶叶;一芽两叶摊放厚度3cm,萎凋温度为37℃,萎凋时间为3h,委凋过程中每30min翻动一次茶叶;

步骤四、揉捻:分别将上述委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空压揉捻,揉捻至芽叶紧卷成条;一芽一叶茶叶揉捻温度33℃,湿度90%;一芽两叶茶叶揉捻温度35℃,湿度90%;

步骤五、七分发酵:待上述揉捻后茶叶冷却至室温后,分别将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条状叶片拉直,置于温室中,七分发酵;

步骤六、一次烘干:待茶叶发酵结束后立即倒入烘干机中,分别烘至茶叶含水量为40%,烘干温度105℃,一次烘干结束后,趁热将一芽一叶茶叶倒入装有一芽两叶茶叶的烘干机中,继续烘干1min,烘干过程中持续转动烘干槽,转动速率100r/min;1min后停止烘干,趁热倒入簸箕中,抖散,每5min摇动抖散茶叶一次,至茶叶冷却至室温,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30天;

步骤七、二次烘干:一次烘干存放结束后将混合茶叶再次置于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21%,烘干温度75℃,二次烘干后倒入簸箕中,抖散,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30天;

步骤八、三次烘干:二次烘干存放结束后将混合茶叶再次置于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9%,烘干温度55℃,三次烘干后倒入簸箕中,抖散,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冷却至室温,密封干燥贮存。

在本实施例中,一芽一叶的茶叶七分发酵方法如下:

将揉捻后的一芽一叶的条状叶片拉直,抖散,放入竹篓中,放置竹篓容积的2/3,竹篓外表用一层湿润纱布包裹,置于温度33℃、空气湿度90%的温室中发酵2h;之后解除纱布,镂空发酵,至一芽一叶茶叶表面泛黄,开始发黑时结束发酵。

在本实施例中,一芽两叶的茶叶七分发酵方法如下:

将揉捻后的一芽两叶的条状叶片拉直,抖散,放入竹篓中,放置竹篓容积的2/3,竹篓外表用一层湿润纱布包裹,置于温度33℃、空气湿度90%的温室中发酵3h;之后解除纱布,镂空发酵,至一芽一叶茶叶表面泛黄,开始发黑时结束发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发酵过程按顺序进行,提前将一芽两叶茶叶发酵1h后再开始发酵一芽一叶茶叶,使两种茶叶发酵结束时间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容积15L的竹篓盛装茶叶进行发酵,竹篓孔径2mm,发酵结束后立即进行第一次烘干。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七分发酵技术,茶叶发酵至泛黄开始发黑时立即结束发酵,并立即进行第一次干燥,第一次干燥结束后立即将两种茶叶混合,有效避免茶叶完全发酵,减少成品红茶中的薯香味,增加成品红茶中的花香味,使成品红茶兼备薯香味和花香味。

在本实施例中,将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两种茶叶分开筛选收集、分开委凋揉捻、分开发酵和分开第一次烘干,有效保证茶叶在各加工环节的加工程度,保证茶叶的干度,高效保证成品茶的优质口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三次烘干技术,每次烘干过程之间间隔30天,有效使茶叶内部水分重新分布、茎和叶烘焙干度一致,从而使茶叶各部位发酵的程度一致,口感最佳。

在本实施例中,成品茶第一次冲泡时茶汤呈深黄色,清澈透明,香醇可口,韵味十足。

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到新茶150kg,其中一芽一叶茶叶50kg,一芽两叶茶叶100kg,混合二次和三次烘干后制得成品茶23.55kg,产率15.7%。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选用一芽一叶新茶100kg、一芽两叶新茶150kg作原材料,具体加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采茶:晴天上午八点至九点采摘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鲜嫩台茶,采摘结束后分别放入竹筛中,置于通风阴凉处静置过夜;

步骤二、筛选:第二日上午在通风阴凉的干燥室内将上述茶叶抖散,置于网筛中筛落,网筛孔径13mm,挑选完好无损的筛下茶叶,并分开收集一芽一叶茶叶和一芽两叶茶叶,除去杂质;

步骤三、委凋:分别将上述收集到的筛下新茶摊放在萎凋槽中通过热风控制温度进行萎凋;一芽一叶摊放厚度7cm,萎凋温度为30℃,萎凋时间为7h,委凋过程中每30min翻动一次茶叶;一芽两叶摊放厚度4cm,萎凋温度为370℃,萎凋时间为4h,委凋过程中每30min翻动一次茶叶;

步骤四、揉捻:分别将上述委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空压揉捻,揉捻至芽叶紧卷成条;一芽一叶茶叶揉捻温度30℃,湿度85%;一芽两叶茶叶揉捻温度33℃,湿度85%;

步骤五、七分发酵:待上述揉捻后茶叶冷却至室温后,分别将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条状叶片拉直,置于温室中,七分发酵;

步骤六、一次烘干:待茶叶发酵结束后立即倒入烘干机中,分别烘至茶叶含水量为43%,烘干温度101℃,一次烘干结束后,趁热将一芽一叶茶叶倒入装有一芽两叶茶叶的烘干机中,继续烘干1min,烘干过程中持续转动烘干槽,转动速率100r/min;1min后停止烘干,趁热倒入簸箕中,抖散,每5min摇动抖散茶叶一次,至茶叶冷却至室温,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一个月;

步骤七、二次烘干:一次烘干存放结束后将混合茶叶再次置于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21%,烘干温度75℃,二次烘干后倒入簸箕中,抖散,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一个月天;

步骤八、三次烘干:二次烘干存放结束后将混合茶叶再次置于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7%,烘干温度59℃,三次烘干后倒入簸箕中,抖散,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干燥环境中存放冷却至室温,密封干燥贮存

在本实施例中,一芽一叶的茶叶七分发酵方法如下:

将揉捻后的一芽一叶的条状叶片拉直,抖散,放入竹篓中,放置竹篓容积的2/3,竹篓外表用一层湿润纱布包裹,置于温度28℃、空气湿度85%的温室中发酵3h;之后解除纱布,镂空发酵,至一芽一叶茶叶表面泛黄,开始发黑时结束发酵。

在本实施例中,一芽两叶的茶叶七分发酵方法如下:

将揉捻后的一芽两叶的条状叶片拉直,抖散,在一芽一叶茶叶发酵前1h放入竹篓中,放置竹篓容积的2/3,竹篓外表用一层湿润纱布包裹,置于温度28℃、空气湿度85%的温室中发酵4h;之后解除纱布,镂空发酵,至一芽一叶茶叶表面泛黄,开始发黑时结束发酵。

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到新鲜茶叶250kg,加工生产出成品茶39.5kg,加工生产率15.8%。

在本实施例中,成品茶第一次冲泡时茶汤呈深黄色,清澈透明,香醇可口,韵味十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