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加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2800发布日期:2018-06-15 20:51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茶的加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除水外的所有饮料中消费量最大的。全球每人每天平均消费量估计为0.1升。

可以将茶叶制成绿茶或红茶。制备这些茶叶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通常,为了制得红茶,使植物茶的鲜绿叶萎凋(经过适度干燥)、粉碎、发酵(在该过程中茶叶中的酶利用大气中的氧将各种物质氧化,从而产生褐色产物),然后焙炒(将茶叶干燥)。绿茶未经受发酵过程。可以利用部分发酵来生产中间型茶,如“乌龙茶”。

传统知识说明必需以某种方式碎裂茶叶以释放茶叶中的发酵酶和其底物。尽管人们可以通过许多方法碎裂茶叶,但是概括说来主要有机械化方法。

第一种是所谓的“传统加工”,涉及揉捻萎凋处理过的茶叶,作为包括发酵和干燥步骤的标准步骤的一部分。所谓“传统茶叶”,其典型特征在于有大片叶部分存在,它们在美学方面使许多人满意,但是由于发酵程度低,制得的液体较清淡。

第二种方法是最流行的许多非传统方法,它涉及使用一种类似碾压机的机械,将茶叶切割、撕破和卷曲。最初的机器是由W.McK ercher在1930年发明的并通常称之为CTC(切割-撕破-卷曲)机。经过细切的产品通常称之为“CTC茶”,其特征在于泡制速度快并且颜色深。

然,一些消费者想要这两个方面都最好的茶叶。例如茶叶既要具有传统加工茶叶的美学外观和质地,又要具有更彻底发酵的CTC加工茶的液体特性。但是本申请人还未见市场上可以购买到既能获得类似传统的茶叶,而其浸泡液类似CTC加工茶的茶叶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原料采摘、晾青;(2)高温熏蒸;(3)揉捻;(4)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5)冷冻:将茶叶置0--4℃冷冻1-2h;(6)冷膨化失水;(7)真空烘干。

所述茶叶优选成熟度高的大叶种或乌龙茶。

所述茶叶为整茶叶;

所述的整茶叶萎凋处理在揉捻和发酵的某个阶段。

所述高温熏蒸温度为40-100℃,所述高温熏蒸时间为0.5-1min。

优选50℃-60℃之间。

所述的发酵在通氧气下进行,发酵温度为32℃~45℃,发酵时间0.5~1h。

所述的冷膨化失水为:将冷冻后的茶叶置于膨化器内,加入干冰,茶叶与干冰的重量比为6-7∶1,并加压至15~20个大气压后,瞬时降压至常压。

所述的真空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10~20%,整形,即得。

所述的整叶茶可与CTC加工茶或茶颗粒混合使用。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高温熏蒸,提高揉捻和发酵时酶的活性,不需将茶叶粉碎也可充分进行发酵处理;发酵后迅速冷藏,即时停止酶的发酵;采用瞬时气体压差膨化加工茶叶可改造组织、细胞结构、强化茶叶品质的形成,利用干冰吸水作用,使茶叶失水,在保持茶叶的完整度和色泽;本发明茶叶具有传统加工茶叶的美学外观和质地,又具有更彻底发酵的CTC加工茶的液体特性。制茶工艺简单,为茶叶深加工、袋泡茶、超微茶粉提供优质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原料采摘、晾青;(2)高温熏蒸;(3)揉捻;(4)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5)冷冻:将茶叶置-4℃冷冻1h;(6)冷膨化失水;(7)真空烘干。

所述茶叶优选成熟度高的大叶种。

所述茶叶为整茶叶;

所述的整茶叶萎凋处理在揉捻阶段。

所述高温熏蒸温度为40℃,所述高温熏蒸时间为0.5min;优选50℃。

所述的发酵在通氧气下进行,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0.5h。

所述的冷膨化失水为:将冷冻后的茶叶置于膨化器内,加入干冰,茶叶与干冰的重量比为6∶1,并加压至15个大气压后,瞬时降压至常压。

所述的真空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10%,整形,即得。

所述的整叶茶单独包装使用。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原料采摘、晾青;(2)高温熏蒸;(3)揉捻;(4)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5)冷冻:将茶叶置-2℃冷冻1.5h;(6)冷膨化失水;(7)真空烘干。

所述茶叶优选乌龙茶。

所述茶叶为整茶叶;

所述的整茶叶萎凋处理在揉捻和发酵的某个阶段。

所述高温熏蒸温度为60℃,所述高温熏蒸时间为0.7min;优选55℃。

所述的发酵在通氧气下进行,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0.8h。

所述的冷膨化失水为:将冷冻后的茶叶置于膨化器内,加入干冰,茶叶与干冰的重量比为6.6∶1,并加压至17个大气压后,瞬时降压至常压。

所述的真空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15%,整形,即得。

所述的整叶茶与茶颗粒混合使用。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原料采摘、晾青;(2)高温熏蒸;(3)揉捻;(4)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5)冷冻:将茶叶置0℃冷冻2h;(6)冷膨化失水;(7)真空烘干。

所述茶叶优选成熟度高的大叶种或乌龙茶。

所述茶叶为整茶叶;

所述的整茶叶萎凋处理在揉捻和发酵的某个阶段。

所述高温熏蒸温度为100℃,所述高温熏蒸时间为1min;优选60℃。

所述的发酵在通氧气下进行,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1h。

所述的冷膨化失水为:将冷冻后的茶叶置于膨化器内,加入干冰,茶叶与干冰的重量比为7∶1,并加压至20个大气压后,瞬时降压至常压。

所述的真空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20%,整形,即得。

所述的整叶茶与CTC加工茶混合使用。

试验例

将本实施例1-3制备的红茶与常规工艺制备的红茶进行茶品质和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不同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从表1中可知,本发明红茶的茶黄素高于对照例(常规工艺),茶红素含量相当,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较高,但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较低。

有研究表明,茶黄素与红茶品质高度相关,不仅能与其他成分结合使红茶红茶汤色金黄,同时,本身也是一种有刺激性。与茶汤强爽度有关的呈味物质,因此,高含量的茶黄素对红茶品质有利。

表2不同工艺对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从表2中可知,由于本发明红茶茶黄素含量较高,因而滋味醇厚爽口,汤色、叶底红亮,品质好于常规制作的红茶,但,香气以常规制作红茶为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