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种植上专用的茶叶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3848发布日期:2018-11-24 10:4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种植上专用的茶叶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干设备,具体是一种茶叶种植上专用的茶叶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烘干机可分为工业与民用两种,工业烘干机也叫干燥设备或干燥机,民用烘干机是洗涤机械中的一种,一般在水洗脱水之后,用来除去服装和其他纺织品中的水分,烘干机有带式烘干,滚筒烘干,箱式烘干,塔式烘干等几种模式;热源有煤,电,气等;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有热风气流式和辐射式等,热风滚筒烘干是热气流从尾部向前运动,与物料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量充分利用;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体内不断被蒸发,入料口的引风装置将大量的水分、湿气流抽出,防止粉尘外排造成的二次污染;通过内螺旋搅拌、扫散、抄板,推进物料运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逆流传导脱湿,避免减少重复烘干程序。

现有的茶叶烘干设备结构设计单一,使其在实际使用时,其观察过程中的视野差,不利于清晰观察,此外,现有的茶叶烘干设备需要手动添加茶叶,二手动添加茶叶容易使茶叶的厚度不均造成烘干不均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茶叶种植上专用的茶叶烘干设备,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种植上专用的茶叶烘干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需要手动添加茶叶,烘干不均,不便内部观察,温度过高烧焦茶叶或温度过低使茶叶良品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种植上专用的茶叶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温度表、蒸汽出口、操控屏、支脚、蒸汽进口、顶盖和旋转开关,所述烘干箱正表面左上角固定连接有温度表,所述烘干箱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脚,所述烘干箱底端贯穿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烘干箱正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操控屏,所述烘干箱左侧贯穿设置有蒸汽进口,所述烘干箱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中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开关,所述烘干箱正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视镜,且视镜位于操控屏的上方,所述烘干箱中部转动连接有茶叶烘干架、所述茶叶烘干架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根轴承,且轴承与烘干箱上下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烘干架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履带,所述烘干箱上下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烘机,所述烘干箱左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烘机,所述烘干箱左上角内壁固定连接有恒温传感器,所述烘干箱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长度为一百五十厘米,且进料机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六十度,所述进料机构中部转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槽;

所述所述操控屏与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进料机构、茶叶烘干架、轴承、履带之间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视镜呈“圆形”状,且视镜的直径为五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表面设有一层铁网,且传送带与进料机构的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呈“半圆柱”状的嵌接在传输带表面,且卡槽的长度与运输带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之间的间距为十厘米且履带的长度为一米。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长度为四十厘米,且履带中部设有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传感器呈“凹字”状,且恒温传感器的凹口向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种植上专用的茶叶烘干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通过视镜呈“圆形”状,且视镜的直径为五厘米,使其烘干箱正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的视镜能够观察内部茶叶的状态,从而通过操控屏调控温度,从而解决了以往装置不便内部观察的问题。

2、本实用卡槽呈“半圆柱”状的嵌接在传输带表面,且卡槽的长度与运输带的宽度相等,使其传送带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的卡槽将运输带分隔成若干块大小相等的区域,使运输带运输茶叶时能够卡住茶叶,通过传送带表面设有一层铁网,且传送带与进料机构的长度一致,使其进料机构中部转动连接有传送带能够将茶叶自动运输到烘干箱中,从而解决了以往装置需要手动添加茶叶的问题。

3、本实用通过通过履带之间的间距为十厘米,且履带的长度为一米,烘干架中部均固定连接的若干块履带中部的转动机转动能够使茶叶均匀的运输到各个履带上进行烘干,再然后第一烘干机和第二烘干机工作对茶叶烘干,同时烘干架缓慢的转动,使履带上的茶叶能够均匀的被烘干,从而解决了以往装置烘干不均的问题。

4、本实用通过恒温传感器呈“凹字”状,且恒温传感器的凹口向右,使其烘干箱左上角内壁固定连接的恒温传感器能够感应内部的温度,当温度高于或低于烘干温度要求使,恒温传感器感应到烘干箱内部的温度状况然后传输电性息给操控屏,最后通过操控屏中的喇叭通报提醒工作人员,从而避免了烘干箱温度过高烧焦茶叶或温度过低使茶叶良品低的问题。

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稳定,且可自动运输茶叶到烘干箱进行烘干,还可以感应内部的烘干温度并且语音提醒,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烘干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进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烘干箱1、温度表101、视镜102、蒸汽出口103、操控屏104、支脚2、蒸汽进口3、顶盖4、旋转开关401、进料机构5、传送带501、卡槽502、茶叶烘干架6、轴承601、履带602、第一烘机7、第二烘机701、恒温传感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温度表101、视镜102、操控屏104、传送带501、第一烘机7、第二烘机701、恒温传感器8为常规操作均可从市场购买或定制获得。

请参阅图1至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茶叶种植上专用的茶叶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1、温度表101、蒸汽出口103、操控屏104、支脚2、蒸汽进口3、顶盖4和旋转开关401,烘干箱1正表面左上角固定连接有温度表101,烘干箱1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脚2,烘干箱1底端贯穿设置有蒸汽出口103,烘干箱1正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操控屏104,烘干箱1左侧贯穿设置有蒸汽进口3,烘干箱1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4,顶盖4中部转动连接有旋转开关401,烘干箱1正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视镜102,且视镜102位于操控屏104的上方,视镜102呈“圆形”状,且视镜102的直径为五厘米,通过烘干箱1正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的视镜102能够观察内部茶叶的状态,从而通过操控屏104调控温度,烘干箱1中部转动连接有茶叶烘干架6、茶叶烘干架6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根轴承601,且轴承601与烘干箱1上下内壁转动连接,烘干架6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履带602,履带602之间的间距为十厘米,且履带602的长度为一米,茶叶均匀的摆放在履带602表面上,然后第一烘干机7和第二烘干机701工作对茶叶烘干,同时烘干架6缓慢的转动,使履带602上的茶叶能够均匀的被烘干,烘干箱1上下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烘机7,烘干箱1左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烘机701,烘干箱1左上角内壁固定连接有恒温传感器8,恒温传感器8呈“凹字”状,且恒温传感器8的凹口向右,通过烘干箱1左上角内壁固定连接的恒温传感器8能够感应内部的温度,当温度高于或低于烘干温度要求使,恒温传感器8感应到烘干箱1内部的温度状况然后传输电性息给操控屏104,最后通过操控屏104中的喇叭通报提醒工作人员,烘干箱1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机构5,进料机构5长度为一百五十厘米,且进料机构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六十度,进料机构5中部转动连接有传送带501,传送带501表面设有一层铁网,且传送带501与进料机构5的长度一致,通过进料机构5中部转动连接有传送带501能够将茶叶自动运输到烘干1箱中,传送带501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槽502,卡槽502呈“半圆柱”状的嵌接在传输带501表面,且卡槽502的长度与运输带501的宽度相等,通过传送带501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的卡槽502将运输带501分隔成若干块大小相等的区域,使运输带501运输茶叶时能够卡住茶叶,操控屏104与第一烘干机7、第二烘干机701、进料机构5、茶叶烘干架6、轴承601、履带602之间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该茶叶烘干设备通过视镜102呈“圆形”状,且视镜102的直径为五厘米,使其烘干箱1正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的视镜102能够观察内部茶叶的状态,从而通过操控屏104调控温度,卡槽502呈“半圆柱”状的嵌接在传输带501表面,且卡槽502的长度与运输带501的宽度相等,通过传送带501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的卡槽502将运输带501分隔成若干块大小相等的区域,使运输带501运输茶叶时能够卡住茶叶,传送带501表面设有一层铁网,且传送带501与进料机构5的长度一致,通过进料机构5中部转动连接有传送带501使其能够将茶叶自动运输到烘干1箱中,然后,该茶叶烘干设备通过履带602之间的间距为十厘米,且履带602的长度为一米,烘干架6中部均固定连接的若干块履带602中部的转动机转动能够使茶叶均匀的运输到各个履带上进行烘干,再然后第一烘干机7和第二烘干机701工作对茶叶烘干,同时烘干架6缓慢的转动,使履带602上的茶叶能够均匀的被烘干,最后通过恒温传感器8呈“凹字”状,且恒温传感器8的凹口向右,使烘干箱1左上角内壁固定连接的恒温传感器8能够感应内部的温度,当温度高于或低于烘干温度要求使,恒温传感器8感应到烘干箱1内部的温度状况然后传输电性息给操控屏104,再通过操控屏104中的喇叭通报提醒工作人员。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