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6867发布日期:2019-02-10 13:07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中有机物质占干物质总质量的93%~96.5%,也是决定茶叶味、香和汤色品质的特征、营养及保健效应的主要有效物质。所含的主要有机物有:咖啡因、茶多酚与儿茶素茶多酚、蛋白质和氨基酸,其他的一些少量成分包括维生素、有机酸、芳香物质、皂苷类化合物等,茶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约占干质量的25%~30%,大多数是水不溶性的多糖类化合物,其中水溶性游离糖是茶汤中甜味的主要呈味物质。茶叶中的主要功能物质是茶多酚,绿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发酵类茶中如红茶、黑茶、乌龙茶在加工过程中儿茶素被氧化聚合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一系列有色化合物,它们对红茶品质和汤色有重要关系。茶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防治心血管病、抗龋护齿除臭、抗肿瘤、抗辐射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功能,因此如何使茶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尽可能多的溶出,使茶叶的功能成分被人体吸收,是现代食品健康需要关注的问题。

公开号cn102210361b中公开了一种新鲜茶叶细胞破壁制作方法,将鲜茶叶的放入细胞破壁罐中,并通过与真空罐相连接,实现细胞破壁罐的瞬时降压,促使茶叶细胞内水分子快速气化而破碎茶叶细胞壁,然后再对茶叶进行脱水、捻揉等处理。该方法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该方法针对的是新鲜的茶叶,通过是细胞内的水分气化破茶叶细胞壁,无法适用于成品茶叶;二是经过细胞破壁后的新鲜茶叶细胞壁破碎、茶叶组织结构被拉松,在经过两次脱水、捻揉等工艺后,其茶叶的整体形态势必会遭到破坏,有损商品茶叶的品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处理方法,既能使成品茶叶有效、均匀地达到内部组织结构微裂、茶多酚等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的状态,又可以较好的保证茶叶的整体形态保持完整,并且可以充分的保持茶叶的芳香风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茶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浸泡:将待处理的茶叶放在玻璃容器中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加入20℃的蒸馏水和重量比为3%~5%的保水剂,茶叶与水的重量比为1:25~40,磁力搅拌器转速为50r/min~150r/min,保持温度并浸泡10分钟~30分钟;

步骤二、压力处理:将浸泡液滤净后取出茶叶,放入高压腔中,同时加入蒸馏水和保水剂,茶叶和水的重量比为1:10~20,保水剂为3%~5%重量比;首先通过搅拌使茶叶与液体混合均匀,搅拌速度均匀;然后将高压腔加压至1000psi~3000psi后,保持高压状态0.5min~2min后迅速释放压力至常压;

步骤三、烘干:高压腔压力释放后立即通过气体吸收装置收集高压腔内的茶香气体备用,将茶叶取出放入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70℃~85℃,烘干至含水量30%~40%后将茶叶整形,然后再对茶叶进行二段烘干,先用热风干燥,热风温度为50℃~65℃,再用冷风干燥,冷风温度15℃~23℃,至茶叶含水量5%~10%,再通过40℃~55℃温度烘至足干;

步骤四、向干燥后的茶叶通入步骤二收集到的茶香气体进行提香,制成茶叶成品。。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中,所述待处理的茶叶为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述保水剂为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木糖醇的浓度为80%~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茶叶处理方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用低温水通过匀速搅动使成品茶叶充分吸水,而且低温水泡茶不会导致茶叶中有效成分过多流失;二是通过加入保水剂可以使茶叶细胞中的水分可以良好保持,使茶叶在瞬时降压过程中细胞中水分充足且充分气爆裂开;三是在高压腔加压过程中加入液体,可以使茶叶受热均匀,且不会导致茶叶的焦黄,且可以控制高压下的温度更低;四是释放高压腔压力的时候因为液体中有保水剂成分的存在,茶叶会保有其部分香气,再在烘干过程中进行提香,可以使加工后的茶叶香气充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茶叶处理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浸泡:将待处理的茶叶放在玻璃容器中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加入20℃的蒸馏水和重量比为3%~5%的保水剂,茶叶与水的重量比为1:25~40,磁力搅拌器转速为50r/min~150r/min,保持温度并浸泡10分钟~30分钟。

步骤二、压力处理:将浸泡液滤净后取出茶叶,放入高压腔中,同时加入蒸馏水和保水剂,茶叶和水的重量比为1:10~20,保水剂为3%~5%重量比;首先通过搅拌使茶叶与液体混合均匀,搅拌速度均匀;然后将高压腔加压至1000psi~3000psi后,保持高压状态0.5min~2min后迅速释放压力至常压。

步骤三、烘干:高压腔压力释放后立即通过气体吸收装置收集高压腔内的茶香气体备用,将茶叶取出放入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70℃~85℃,烘干至含水量30%~40%后将茶叶整形,然后再对茶叶进行二段烘干,先用热风干燥,热风温度为50℃~65℃,再用冷风干燥,冷风温度15℃~23℃,至茶叶含水量5%~10%,再通过40℃~55℃温度烘至足干。

步骤四、向干燥后的茶叶通入步骤二收集到的茶香气体进行提香,制成茶叶成品。

其中,在步骤一中,所述待处理的茶叶为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绿茶。

其中,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述保水剂为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所述木糖醇的浓度为80%~10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

实施例一。

一种茶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浸泡:将待处理的茶叶放在玻璃容器中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加入30℃的蒸馏水和重量比为5%的保水剂,茶叶与水的重量比为1:35,磁力搅拌器转速为100r/min,保持温度并浸泡15分钟。

(2)、压力处理:将浸泡液滤净后取出茶叶,放入高压腔中,同时加入蒸馏水和保水剂麦芽糖醇,茶叶和水的重量比为1:15,保水剂为5%重量比;首先通过搅拌使茶叶与液体混合均匀,搅拌速度均匀;然后将高压腔加压至2000psi~3000psi后,保持高压状态0.5min~1min后迅速释放压力至常压。

(3)、烘干:高压腔压力释放后立即通过气体吸收装置收集高压腔内的茶香气体备用,将茶叶取出放入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80℃~85℃,烘干至含水量30%~35%后将茶叶整形,然后再对茶叶进行二段烘干,先用热风干燥,热风温度为60℃~65℃,再用冷风干燥,冷风温度15℃,至茶叶含水量10%,再通过50~55℃温度烘至足干;

(4)、向干燥后的茶叶通入步骤二收集到的茶香气体进行提香,制成茶叶成品。

制成的茶叶成品按照以下方法测定其品质:

(1)试验分组

试验共分为四组,分别为处理茶热泡组、处理茶冷泡组,以及原料茶热泡组、原料茶冷泡组,处理茶是指原料成品茶使用了本发明方法加工处理后的茶叶,原料茶是指同批次的原料成品茶且未经过本发明方法加工处理的原料茶。冷泡茶采用室温(20℃±2℃)的蒸馏水冲泡,热泡茶采用水温80℃±2℃的热蒸馏水冲泡。每一组试验各进行六次平行试验。

(2)茶汤的制备

准确称取处理茶叶3g,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250ml)中,按照茶水比1:50的比例分别加入热蒸馏水(水温80℃±1℃)和冷蒸馏水(常温下,水温20℃±2℃),各浸泡10min,隔5min摇瓶一次,然后过滤茶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茶渣2次~3次,分别合并滤液并各置于500ml容量瓶中,冷却定容至刻度备用,制得的茶汤分别为处理茶热泡茶汤和处理茶冷泡茶汤。

准确称取原料茶叶3g,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250ml)中,按照茶水比1:50的比例分别加入热蒸馏水(水温80℃±1℃)和冷蒸馏水(常温下,水温20℃±2℃),各浸泡20min,隔5min摇瓶一次,然后过滤茶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茶渣2次~3次,分别合并滤液并各置于500ml容量瓶中,冷却定容至刻度备用,制得的茶汤分别为原料热泡茶汤和原料冷泡茶汤。

(3)主要品质成分测定

水浸出物含量参照gb8035-2002茶-水浸出物测定,茶多酚含量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咖啡碱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糖总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试样中各成分的含量按干茶样质量计算,单位是:%。对上述步骤(2)制备的四种茶汤分别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测定,将测定的茶多酚含量、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总量、咖啡碱含量、水浸出物含量的结果分别统计在表一中。表一四种茶汤的测定结果表

(4)测定结果分析

从上述表一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

一、本发明方法对提高茶样冷泡茶水浸出物含量的效果明显,处理茶样冷泡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未处理原茶样的水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处理茶样冷泡茶汤与未处理原茶样热泡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接近,处理茶样冷泡茶汤已达到未处理原茶样热泡茶汤的要求。

二、本发明方法对提高茶样冷泡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效果明显,经过处理茶样冷泡茶汤中茶多酚含量相对未处理原茶样的中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处理茶样冷泡茶汤与未处理原茶样热泡茶汤的中茶多酚含量接近,处理茶样冷泡茶汤已达到未处理原茶样热泡茶汤的要求。

三、本发明方法处理茶样冷泡茶汤中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含量相对未处理原茶样冷泡茶中的含量都有显著提高,而相对未处理原茶样热泡茶中的含量也相差不大,最大程度在冷泡的环境下促进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溶出。

四、本发明方法处理茶样冷泡茶汤的咖啡碱含量(0.76±0.05%)远低于未处理原茶样热泡茶汤(2.86±0.07%),所以处理茶样冷水冲泡也适用于咖啡碱敏感人群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