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裹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6848发布日期:2020-10-13 09:2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裹粉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裹粉机。



背景技术:

裹粉类食品是常见的食品种类之一,其中花生等坚果类的裹粉食品、豆类裹粉食品最为常见,为了提高裹粉效率,食品卫生安全,这类裹粉食品一般采用专门的裹粉设备替代传统的人工裹粉操作。

公告号为cn2052849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相关技术,一种食品裹粉摇床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内的摇床、电机,所述支架包括矩形支架框和固定于矩形支架框四个角的四根立柱,所述摇床为由一底板和四侧侧板组成的槽体,所述摇床的前后两侧通过滚轮轴承滚动连接于矩形支架框两侧内壁设置的凹槽内,所述摇床通过连杆与电机连接并由电机驱动在凹槽内作来回移动。使用时将待裹粉的食品、及粉料置于凹槽内,通过摇床实现食品与粉料的裹粉作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粉料结团、裹粉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存在粉料结团、裹粉不均匀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裹粉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裹粉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裹粉机,包括裹粉筒体、混料电机、喷液机构、撒粉机构、混料机构和送粉筒体;所述裹粉筒体上部设有食品入口;所述混料电机安装于裹粉筒体下面,混料电机上面设有贯穿裹粉筒体的输出轴,输出轴上端部位于裹粉筒体内部;所述喷液机构设有延伸至裹粉筒体外的进液管;所述撒粉机构包括撒粉管,撒粉管上端连接有延伸至裹粉筒体外的进粉管,撒粉管下端部侧壁均匀布设有复数个出粉孔,撒粉管下端与输出轴连接;所述混料机构包括位于裹粉筒体下部内的离心盘,离心盘固定于输出轴;所述送粉筒体内壁设有储粉仓;所述储粉仓内侧开有通口,通口安装有送粉辊;所述送粉辊外侧设有复数个送粉叶片;所述进粉管的上端贯穿送粉筒体底壁,进粉管上端部位于送粉筒体内;进粉管上端部侧壁布设有复数个进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裹粉作业的食品从食品入口进入裹粉筒体,包衣粉料或混合有粉状调味品的粉料通过撒粉机构由送粉筒体输送进入裹粉筒体,糖浆等液体调味剂通过喷液机构进入裹粉筒体。其中食品落入混料机构的离心盘上面,在混料电机作用下做离心转动,避免食品堆叠、粘结,确保裹粉过程中每一食品能够分别与粉料、液体调味剂接触。

撒粉机构将送粉筒体内的储粉仓的粉料,通过送粉叶片从储粉仓的通口被带起、扬撒,并从进粉孔进入进粉管,再通过进粉管传送至撒粉管,最后从出粉管进入裹粉筒体内,与离心转动的食品接触混合。

糖浆等液体调味剂通过进液管输送至喷液机构,再通过喷液机构喷洒,与粉料、食品混合,并包裹于食品外,与粉料一起形成食品包衣,实现食品裹粉作业。

当食品裹粉完成后,还可通过进液管、喷液机构向裹粉筒体内喷洒清洗液体调味剂等,用于清理裹粉筒体。

优选的,所述送粉叶片朝向送粉辊转动方向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粉叶片弯折设置可带动更多量的储粉仓内的粉料扬起、飞撒,提高送粉效果。

优选的,所述喷液机构包括环管和支管;所述环管环绕于进粉管外侧;所述环管布设有复数个环绕进粉管的喷液孔;所述环管通过支管与进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中部固定于裹粉筒体上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管用于将环管与进液管连通,输送液体调味剂。喷液孔环设在进粉管外侧,可便于液体调味剂均匀喷洒于裹粉筒体内,与粉料、食品接触混合。

优选的,所述撒粉管中部固定套有分液器,分液器的外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分液器位于环管下面;至少有一喷液孔朝向分液器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分液器随撒粉管转动,分液器为锥形状,可使喷射到分液器外壁的液体调味剂喷溅,进一步使液体调味剂更均匀喷射于裹粉筒体内,提高液体调味剂与粉料接触面,使粉料更好的包裹于食品外。

优选的,还包括储液筒体、送液泵和水箱;所述送液泵安装于储液筒体的出液口,并与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管的外端、送液泵、水箱之间安装有三通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液泵可用于调节液体调味剂的进液速度,进而调节喷液机构的喷洒压力;同时混料电机可调节离心盘、撒粉管的转动速度,进而调节粉料、食品的转动、分散情况,使食品、粉料、液体调味剂分别分散接触。

三通接头用于选择控制进液管与送液泵或水箱连通。三通接头使进液管通过送液泵与储液筒体连通,用于输送混料用的糖浆等液体调味剂等。三通接头使进液管与水箱连通,用于获取裹粉完成后的清理水等。

优选的,所述裹粉筒体底壁为敞口,敞口内壁可拆卸安装有底盘;所述混料电机安装于底盘下面;所述输出轴与撒粉管下端键连接;所述撒粉管下部向上设有与输出轴上端部匹配的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裹粉筒体通过可拆卸的底盘,便于将裹粉筒体内拆卸、清理。而且撒粉管与混料电机的输出轴为键连接,既可以确保撒粉管、离心盘随输出轴转动,又便于底盘、离心盘、输出轴送滚粉筒体底部拆卸、清洗。

优选的,所述裹粉筒体侧壁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下端面不高于离心盘的上端面;所述出料口外侧设有与出料口匹配的出料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裹粉完成后,可停止喷液机构喷液作业、撒粉机构散粉作业,并打开出料挡板,使裹粉完成后的食品随离心盘的转动,从出料口排出,或者可以人工从出料口将裹粉完成的食品取出。裹粉作业时,出料挡板用于遮挡出料口,避免食品、粉料、液体调味剂等从出料口分散到裹粉筒体外部。

优选的,所述裹粉筒体一侧设有出料筒,出料筒位于出料口外侧;所述出料筒与裹粉筒体通过出料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筒用于接收、收集由出料口出来的裹粉完成的食品,便于裹粉完成后食品排出、包装分离,提高裹粉效率。

优选的,所述出料挡板一侧铰接于裹粉筒体外壁,出料挡板另一侧外壁与出料筒内壁之间设有启闭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闭驱动机构可用于使出料挡板自动开启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裹粉筒体下面设有支撑架和支撑伸缩杆;所述支撑伸缩杆上端铰接于裹粉筒体靠近出料口的一侧;所述支撑支架上部铰接于裹粉筒体远离出料口的一侧;所述支撑伸缩杆收缩至最小高度时,混料电机不低于支撑伸缩杆的下端面;当支撑伸缩杆向下收缩时,裹粉筒体朝向出料口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支撑伸缩杆用于使裹粉筒体整体朝出料口一侧倾斜,便于裹粉完成后的食品快速从出料口排出,进入出料筒。而且支撑伸缩杆的调节范围不影响混料电机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分别向裹粉筒体内进待裹粉的食品、送粉、输送液体调味剂,利用离心作用,使粉料、液体调味剂均匀混合、裹设于食品外面,有效解决粉料结团、裹粉不均匀的问题;

2.送粉机构将粉料打撒、分散后在输送至滚粉筒体内,使粉料分均喷撒在食品外面;

3.喷液机构通过送液泵、环管、分液器等,将液体调味剂均分喷洒、与食品、粉料混合;

4.本申请通过离心盘、出料筒、支撑伸缩杆等可快速有效将裹粉完成的食品排出、卸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各部件的顶部结构;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裹粉筒体与储液筒体的内部结构;

图3是本申请裹粉筒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刮板与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混料电机的输出轴与撒粉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送粉筒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送粉筒体的内部结构;

图7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裹粉筒体;11、食品入口;12、上盖;13、敞口;14、底盘;15、出料口;16、出料挡板;17、启闭驱动机构;18、支撑架;19、支撑伸缩杆;20、混料电机;21、输出轴;22、键槽;30、喷液机构;31、进液管;32、环管;33、支管;34、喷液孔;35、分液器;36、浅槽;40、撒粉机构;41、撒粉管;42、进粉管;421、进粉孔;43、出粉孔;44、键块;50、混料机构;51、离心盘;52、刮板;53、架杆;54、导向面;60、送粉筒体;61、储粉仓;62、粉料入口;63、上挡盖;64、通口;65、送粉辊;66、送粉电机;67、送粉叶片;670、齿板;68、扬粉风机;69、超声波振动器;70、储液筒体;71、出液口;72、送液泵;73、加热器;80、水箱;81、三通接头;90、出料筒;91、下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公告号为cn2052849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食品裹粉摇床,它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内的摇床、电机,支架包括矩形支架框和固定于矩形支架框四个角的四根立柱,摇床为由一底板和四侧侧板组成的槽体,摇床的前后两侧通过滚轮轴承滚动连接于矩形支架框两侧内壁设置的凹槽内,摇床通过连杆与电机连接并由电机驱动在凹槽内作来回移动。使用时将待裹粉的食品、及粉料置于凹槽内,通过摇床实现食品与粉料的裹粉作业。在裹粉过程中粉料容易单独结团、裹粉不均匀的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裹粉机。

参照图1、图2,一种裹粉机,包括裹粉筒体10、混料电机20、喷液机构30、撒粉机构40、混料机构50和送粉筒体60;所述裹粉筒体10上部设有食品入口11,食品入口11设有上盖12。

参考图2,混料电机20安装于裹粉筒体10下面,混料电机20上面设有贯穿裹粉筒体10的输出轴21,输出轴21上端部位于裹粉筒体10内部。

参考图2,撒粉机构40包括撒粉管41,撒粉管41上端连接有延伸至裹粉筒体10外的进粉管42,撒粉管41下端部侧壁均匀布设有复数个出粉孔43,位于最下面的出粉孔43内端底壁与撒粉管41底壁齐平,位于最下面的出粉孔43外端底部低于撒粉管41底壁,这样可加快粉料分散。撒粉管41下端部与输出轴21键连接,撒粉管41随输出轴21转动,将从出粉孔43出来的粉料撒、分散。

参考图2、图3,喷液机构30设有延伸至裹粉筒体10外的进液管31。

参考图2、图3,喷液机构30包括环管32和支管33;环管32环绕于进粉管42外侧;环管32布设有复数个环绕进粉管42的喷液孔34;环管32通过支管33与进液管31连通;进液管31中部固定于裹粉筒体10上面。

参考图2、图3,支管33用于将环管32与进液管31连通,输送液体调味剂。喷液孔34环设在进粉管42外侧,可便于液体调味剂均匀喷洒于裹粉筒体10内,与粉料、食品接触混合。

参考图2、图3,进液管31环设于进粉管42,并向下与支管33连通,支管33用于将环管32支设安装于裹粉筒体10内上部。

参考图2、图3,复数个喷液孔34可设置为多个不同朝向,使喷液机构30喷洒的液体调味剂分散、于裹粉筒体10内,使其更更均匀与裹粉筒体10内的粉料、食品混合。

参考图2、图3,撒粉管41中部固定套有分液器35,分液器35的外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分液器35位于环管32下面;至少有一喷液孔34朝向分液器35外壁。

参考图2、图3,使用时,分液器35随撒粉管41转动,分液器35为锥形状,可使喷射到分液器35外壁的液体调味剂喷溅,进一步使液体调味剂更均匀喷射于裹粉筒体10内,提高液体调味剂与粉料接触面,使粉料更好的包裹于食品外。

参考图2、图3,分液器35外壁可设置多个浅槽36,浅槽36可以使喷射在浅槽36内的液体调味剂反射、换向、喷溅,进一步使喷液机构30喷洒的液体调味剂更均匀。

参考图2、图3,使用时,待裹粉作业的食品从食品入口11进入裹粉筒体10,置于离心盘51上。包衣粉料或混合有粉状调味品的粉料通过撒粉机构40由送粉筒体60输送进入裹粉筒体10,糖浆等液体调味剂通过喷液机构30进入裹粉筒体10。其中食品落入混料机构50的离心盘51上面,在混料电机20作用下做离心转动,避免食品堆叠、粘结,确保裹粉过程中每一食品能够分别与粉料、液体调味剂接触。

参考图3,混料机构50包括位于裹粉筒体10下部内的离心盘51,以及安装于离心盘51上面的固定刮板52。离心盘51固定于输出轴21,刮板52抵接于离心盘51上面。

参考图4,刮板52至少有两个,刮板52通过架杆53支设固定于裹粉筒体10内壁,架杆53中部空套与撒粉管41。刮板52的两侧设有倾斜的导向面54,可用于搅拌离心盘51上面的食品,还可避免粉料与液体调味剂混合粘结在离心盘51上,影响裹粉作业。

糖浆等液体调味剂通过进液管31输送至喷液机构30,再通过喷液机构30喷洒,与粉料、食品混合,并包裹于食品外,与粉料一起形成食品包衣,实现食品裹粉作业。

参考图2当食品裹粉完成后,还可通过进液管31、喷液机构30向裹粉筒体10内喷洒清洗液体调味剂等,用于清理裹粉筒体10。

参考图2,本申请还包括储液筒体70、送液泵72和水箱80;送液泵72安装于储液筒体70的出液口71,并与出液口71连通;进液管31的外端、送液泵72、水箱80之间安装有三通接头81。送液泵72可用于调节液体调味剂的进液速度,进而调节喷液机构30的喷洒压力;同时混料电机20可调节离心盘51、撒粉管41的转动速度,进而调节粉料、食品的转动、分散情况,使食品、粉料、液体调味剂分别分散接触。储液筒体70内设有加热器73,用于为储液筒体70内的液体调味剂加热,比如为糖浆加热,确保糖浆流动输送。

参考图2,三通接头81用于选择控制进液管31与送液泵72或水箱80连通。三通接头81使进液管31通过送液泵72与储液筒体70连通,用于输送混料用的糖浆等液体调味剂等。三通接头81使进液管31与水箱80连通,用于获取裹粉完成后的清理水等。

参考图2,裹粉筒体10侧壁设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的下端面不高于离心盘51的上端面;出料口15外侧设有与出料口15匹配的出料挡板16。当裹粉完成后,可停止喷液机构30喷液作业、撒粉机构40散粉作业,并打开出料挡板16,使裹粉完成后的食品随离心盘51的转动,从出料口15排出,或者可以人工从出料口15将裹粉完成的食品取出。裹粉作业时,出料挡板16用于遮挡出料口15,避免食品、粉料、液体调味剂等从出料口15分散到裹粉筒体10外部。

参考图2,裹粉筒体10一侧设有出料筒90,出料筒90位于出料口15外侧;出料筒90与裹粉筒体10通过出料口15连通。出料筒90用于接收、收集由出料口15出来的裹粉完成的食品,便于裹粉完成后食品排出、包装分离,提高裹粉效率。出料筒90底部可设有下料口91,便于食品包装。所述出料筒90的上部为透明盖板,便于人员可视化观察出料情况。

参考图2,出料挡板16一侧铰接于裹粉筒体10外壁,出料挡板16另一侧外壁与出料筒90内壁之间设有启闭驱动机构17。启闭驱动机构17可用于使出料挡板16自动开启或关闭。

参考图3,裹粉筒体10下面设有支撑架18和支撑伸缩杆19;支撑伸缩杆19上端铰接于裹粉筒体10靠近出料口15的一侧;支撑支架上部铰接于裹粉筒体10远离出料口15的一侧;支撑伸缩杆19收缩至最小高度时,混料电机20不低于支撑伸缩杆19的下端面;当支撑伸缩杆19向下收缩时,裹粉筒体10朝向出料口15倾斜。

参考图3,支撑架18、支撑伸缩杆19用于使裹粉筒体10整体朝出料口15一侧倾斜,便于裹粉完成后的食品快速从出料口15排出,进入出料筒90。而且支撑伸缩杆19的调节范围不影响混料电机20的使用。

参考图3、图5,裹粉筒体10底壁为敞口13,敞口13内壁可拆卸安装有底盘14;混料电机20安装于底盘14下面。裹粉筒体10通过可拆卸的底盘14,便于将裹粉筒体10内拆卸、清理。

参考图3、图5,输出轴21与撒粉管41下端键连接;撒粉管41下部向上设有与输出轴21上端部匹配的键块44;输出轴21上部设有与键块44匹配的键槽22。撒粉管41与混料电机20的输出轴21为键连接,既可以确保撒粉管41、离心盘51随输出轴21转动,又便于底盘14、离心盘51、输出轴21送滚粉筒体底部拆卸、清洗。

参考图6,送粉筒体60内壁设有储粉仓61,储粉仓61上面设有位于送粉筒体60顶壁的粉料入口62和与粉料入口62匹配的上挡盖63,上挡盖63可避免送粉筒体60内的粉料受潮、或粉料分撒到送粉筒体60外。储粉仓61内侧开有通口64,通口64安装有送粉辊65。送粉辊65通过安装于送粉筒体60外的送粉电机66驱动控制。送粉辊65外侧设有复数个送粉叶片67。

参考图6,进粉管42的上端贯穿送粉筒体60底壁,进粉管42上端部位于送粉筒体60内;进粉管42上端部侧壁布设有复数个进粉孔421。送粉筒体60外壁可设置超声波振动器69,用于使储粉仓61的粉料分散,避免粉料堆叠;进粉管42为软管。送粉筒体60内顶部设有扬粉风机68。扬粉风机68可使粉料送粉筒体60内的粉料更分散、更有效地进入进粉孔421中。

参考图6,送粉叶片67朝向送粉辊65转动方向弯折。送粉叶片67弯折设置可带动更多量的储粉仓61内的粉料扬起、飞撒,提高送粉效果。送粉叶片67外端向外延伸有若干齿板670,相邻齿板670之间存在间隙。送粉叶片67外端的齿板670可使粉料更均匀分散,更利于粉料在扬粉风机68的作用下沿进粉孔421、进粉管42、撒粉管41、出粉管传送至裹粉筒体10内。

参考图6,撒粉机构40将送粉筒体60内的储粉仓61的粉料,通过送粉叶片67从储粉仓61的通口64被带起、扬撒,并从进粉孔421进入进粉管42,再通过进粉管42传送至撒粉管41,最后从出粉管进入裹粉筒体10内,与离心转动的食品接触混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裹粉机的实施原理为:

参考图1、图7,一种裹粉机包括用于输送粉料的送粉筒体60、用于输送液体调味剂的储液筒体70,以及用于将食品、粉料、液体调味剂混合包裹于食品表面的裹粉筒体10,和用于将裹粉完成后食品排出的出料筒90。

参考图2,裹粉作业前,将待裹粉作业的食品从食品入口11进入裹粉筒体10,置于离心盘51上面。

裹参考图2、图4,粉作业时,盖上上盖12,遮挡食品入口11,启动混料电机20,使离心盘51、撒粉管41随输出轴21转动,使食品分散。启动送粉机构的送粉点电机,使送粉电机66带动送粉叶片67转动,将储粉仓61中调配好的包衣粉料或混合有粉状调味品等粉料扬撒、分散在送粉筒体60内,从进粉孔421进入进粉管42,再通过进粉管42传送至撒粉管41,最后从出粉管进入裹粉筒体10内,并随撒粉管41转喷洒。送粉筒体60上部的扬粉风机68可加快粉料的传送、粉料的分散。同时启动、调节送液泵72,控制储液筒体70内糖浆等液体调味剂的输送速度,使液体调味剂顺着储液筒体70、进液管31、支管33输送至环管32,最后从喷液孔34喷出,喷洒至包括分液器35的裹粉筒体10内。这样使得食品、粉料、液体调味剂在裹粉筒体10内均匀混合。

参考图2,裹粉完成后,关闭送粉电机66、送液泵72,启动启闭驱动机构17,打开出料挡板16;启动支撑伸缩杆19,使裹粉筒体10整体朝出料口15一侧倾斜。由此将裹粉完成的食品在离心盘51的离心作用下、或由人工协作,从出料口15排出至出料筒90。最后由出料筒90的下料口91包装。

参考图2,出料完成后,关闭启闭驱动机构17,控制三通接头81,使水箱80与进液管31连通,往进液管31、支管33、环管32等喷液机构30内输送水,喷洒、清洗裹粉筒体10内部,清洗后的液体可以从食品入口11排出,也可从出料口15排出,或者拆卸裹粉筒体10的底盘14,随底盘14、离心盘51、输出轴21从裹粉筒体10下面的敞口13排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