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曲乌药叶茶、颗粒剂及其饮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41396发布日期:2020-10-17 02:0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乌药叶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红曲乌药叶茶、颗粒剂及其饮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国民健康养生的保健意识得到极大的提升,更加注重自身养生和保健。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脂和高血压等三高症状逐步侵蚀人们的健康。如何得到一种能有效降血脂,促进身体健康,口感好,能让消费者接受的产品,是目前市场所急需的。茶类饮品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饮用历史,具有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乌药叶,在我国已有非常长的食用历史,属于新食品原料。近期,有科学研究表明,乌药叶中的黄酮苷元类成分具有辅助降血脂和辅助降血糖功能,是一味潜力巨大的原料。但直接采用乌药叶制备饮品时,由于乌药叶中的黄酮苷在人体内不能通过小肠壁直接进入血液,生物利用度低,且口感苦涩味明显;因此如何开发一款“口感好、效果佳”的健康养生饮品,是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所急需解决的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一种红曲乌药叶茶、颗粒剂及其饮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乌药叶闲置资源,具有口感好、颜值高、降脂效果明显的特点,且茶类饮品的养生方式能被广大中老年人消费群众所接受,而固体颗粒饮料和液体饮料又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市场接受度高。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红曲乌药叶茶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萎凋:将当年生乌药叶嫩叶萎凋至含水率40%~60%,得到萎凋叶;2)揉捻:将萎凋叶置于玻璃瓶中,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乳酸菌混悬液,使其均匀喷洒在凋萎叶上,密封后发酵2天,将发酵后的萎凋叶置于-50℃~-20℃条件下,冷冻2.0h~4.0h后,揉捻,得到揉捻叶;3)浸润:制备营养液,将揉捻叶完全浸入营养液中,浸润10min,121℃高温灭菌,冷却后得到浸润叶;4)红曲培养:制备红曲营养液,122℃~125℃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红曲菌,将温度控制在25℃~35℃,湿度控制在50%rh~80%rh条件下,培养3~5天,得到红曲菌液;5)固体发酵:将红曲菌液接种至浸润叶中,控制温度25℃~37℃,湿度50%rh~80%rh,固体发酵20~30天,干燥后,得到成品红曲乌药叶茶。进一步的,2)揉捻步骤中,乳酸菌混悬液为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3:1的混合物。进一步的,2)揉捻步骤中,乳酸菌喷洒的量为萎凋叶重量的3%。进一步的,3)浸润步骤中,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葡萄糖4%~6%,蛋白胨2%~4%,酵母粉1%~3%,米粉20%~50%,余量为水;4)红曲培养步骤中,红曲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葡萄糖3%~5%,蛋白胨1%~3%,酵母粉1%~2%,余量为水。进一步的,3)浸润步骤中,高温灭菌时间为40min~60min;4)红曲培养步骤中,高温灭菌时间为15min~25min。进一步的,4)红曲培养步骤中,所述红曲菌为丛毛红曲菌monascuspilosus或者紫色红曲菌monascuspurpureus或者红色红曲菌monascusanka中的其中一种。进一步的,5)固体发酵步骤中,所述红曲菌液接种量为浸润叶重量的1%~10%。一种采用成品红曲乌药叶茶为原料制备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将步骤五中得到成品红曲乌药叶茶进行提取;浓缩:进行减压浓缩;制粒:采用制粒机进行制粒;包装:包装机包装。一种采用成品红曲乌药叶茶为原料制备饮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提取、调配、过滤、灭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包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红曲乌药叶茶,通过乌药叶发酵红曲,属于一次良性创新。1.乌药叶黄酮苷元类成分具有辅助降血脂和辅助降血糖功能,但乌药叶中主要含有黄酮苷,通过乳酸菌发酵可以将黄酮糖苷转化成相应的黄酮苷元,大大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增强辅助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2.红曲发酵,产生次级代谢产物莫拉可林k,能快速有效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降低血脂;还含有γ-氨基丁酸、胆碱、麦角固醇、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3.红曲发酵产生红曲红色素,提高成品茶的汤色颜值;4.红曲发酵降低了乌药叶苦涩味,提高成品茶口感;5.红曲乌药叶茶功效足,口感好,颜值高,满足市场日常养生需求,符合现代养生模式。成功进入市场后,能将高价值闲置资源“乌药叶”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率,促进经济增长。6.乌药叶还可进一步制备成固体饮料颗粒剂和液体饮料,可以满足更大的市场日常养生需求。具体实施方式红曲乌药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1)萎凋:将乌药叶嫩叶萎凋至含水率40%~60%,得到萎凋叶,萎凋方法为采用日光萎凋;2)揉捻:将凋萎叶置于玻璃瓶中,在无菌条件下接种3%的乳酸菌混悬液,使其均匀喷洒在凋萎叶上,密封后发酵2天,将发酵后的萎凋叶置于-50℃~-20℃条件下,冷冻2.0h~4.0h后,揉捻,得到揉捻叶;3)浸润:制备营养液,将揉捻叶完全浸入营养液中,浸润10min,121℃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时间为40min~60min,冷却后得到浸润叶;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葡萄糖4%~6%,蛋白胨2%~4%,酵母粉1%~3%,米粉20%~50%,余量为水;4)红曲培养:制备红曲营养液,122℃~125℃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时间为15min~25min,冷却后接种红曲菌,在温度控制在25℃~35℃,湿度控制在50%rh~80%rh条件下,培养3~5天,得到红曲菌液;所述红曲营养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葡萄糖3%~5%,蛋白胨1%~3%,酵母粉1%~2%,余量为水;红曲培养步骤中所述红曲菌为丛毛红曲菌monascuspilosus或者紫色红曲菌monascuspurpureus或者红色红曲菌monascusanka的其中一种;5)固体发酵:将红曲菌液接种至浸润叶中,红曲菌液接种量为浸润叶重量的1%~10%,控制温度25℃~37℃,湿度50%rh~80%rh,固体发酵20~30天,干燥温度控制在55℃~60℃,干燥后,得到成品红曲乌药叶茶。揉捻过程中,通过乳酸菌发酵去糖基化可以将黄酮糖苷转化成相应的黄酮苷元,使其容易在人体内通过小肠壁吸收而进入血液,大大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增强辅助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乳酸菌混悬液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3:1的混合物;乳酸菌混悬液的制备包括:首先将所述植物乳杆菌接种于mrs培养液中,在35℃条件下培养20-25小时,用无菌生理盐水离心洗涤3次,得到的菌体沉淀中加入10%灭菌脱脂乳液,并调整其菌数为1.4-1.6×109cfu/ml,混匀后在35℃条件下培养28-32小时,得到菌株培养物;将上述得到的菌株培养物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按比例进行混合,接种于mrs培养液,在35℃条件下培养18-24小时,并加入椰汁,调整其菌数为1.8-2.0×109cfu/ml,ph值为5.8-6.3。试验发现,植物乳杆菌的生物转化能力最强,通过单一接种植物乳杆菌,可使黄酮苷转化率增加19.6%,但按照上述方法且按1~3:1混合比例可使其转化率可以再增加1.1倍左右,但当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比值小于1:1或大于3:1,其转化率增加量反而会降低。揉捻步骤中,所述的乳酸菌喷洒的量为萎凋叶重量的3%,此喷洒量可使黄酮苷的转化率最理想。固体发酵步骤中,通过红曲菌液接种后,红曲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如:红曲多糖、红曲色素、麦角固醇等;红曲多糖具有增强免疫调节、保肝解毒的功效,红曲色素具有良好的着色性能和较强的抑菌作用;麦角固醇可以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是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d2源,具有明显的抑菌、抗肿瘤的功效,而且代谢产物中含有莫拉可林k,具有降血脂功能。以下为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1)萎凋:将乌药叶嫩叶利用日光萎凋至含水率40%,得到萎凋叶;2)揉捻:将凋萎叶置于玻璃瓶中,在无菌条件下接种3%的乳酸菌混悬液(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3:1),使其均匀喷洒在凋萎叶上,密封后发酵2天,将发酵后的萎凋叶置于-50℃~-20℃条件下,冷冻2.0h后,揉捻,得到揉捻叶;3)浸润:制备重量百分比为葡萄糖4%,蛋白胨2%,酵母粉1%,米粉20%,余量为水的营养液,将揉捻叶完全浸入营养液中,浸润10min,121℃高温灭菌40min,冷却后得到浸润叶;4)红曲培养:制备重量百分比为葡萄糖3%,蛋白胨1%,酵母粉1%,余量为的水的红曲营养液,122℃高温灭菌15min,冷却后接种红曲菌,在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50%rh条件下,培养3天,得到红曲菌液;进一步地,红曲培养步骤中所述红曲菌为丛毛红曲菌monascuspilosus。5)固体发酵:将红曲菌液接种至浸润叶中,接种量为浸润叶重量的1%,控制温度25℃,湿度50%rh,固体发酵20天,55℃干燥后,得到成品红曲乌药叶茶。实施例21)萎凋:将乌药叶嫩叶利用日光萎凋至含水率60%,得到萎凋叶;2)揉捻:将凋萎叶置于玻璃瓶中,在无菌条件下接种3%的乳酸菌混悬液(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2:1),使其均匀喷洒在凋萎叶上,密封后发酵2天,将发酵后的萎凋叶置于-50℃~-20℃条件下,冷冻2.0h后,揉捻,得到揉捻叶;3)浸润:制备重量百分比为葡萄糖6%,蛋白胨4%,酵母粉3%,米粉50%,余量为水的营养液,将揉捻叶完全浸入营养液中,浸润10min,121℃高温灭菌60min,冷却后得到浸润叶;4)红曲培养:制备重量百分比为葡萄糖5%,蛋白胨3%,酵母粉2%,余量为水的红曲营养液,125℃高温灭菌25min,冷却后接种红曲菌,在温度控制在35℃,湿度控制在80%rh条件下,培养5天,得到红曲菌液;进一步地,红曲培养步骤中所述红曲菌为紫色红曲菌monascuspurpureus;5)固体发酵:将红曲菌液接种至浸润叶中,接种量为浸润叶重量的10%,控制温度35℃,湿度80%rh,固体发酵30天,60℃干燥后,得到成品红曲乌药叶茶。实施例31)萎凋:将乌药叶嫩叶利用日光萎凋至含水率50%,得到萎凋叶;2)揉捻:将凋萎叶置于玻璃瓶中,在无菌条件下接种3%的乳酸菌混悬液(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2:1),使其均匀喷洒在凋萎叶上,密封后发酵2天,将发酵后的萎凋叶置于-50℃~-20℃条件下,冷冻3.0h后,揉捻,得到揉捻叶;3)浸润:制备重量百分比为葡萄糖5%,蛋白胨3%,酵母粉2%,米粉35%,余量为水的营养液,将揉捻叶完全浸入营养液中,浸润10min,121℃高温灭菌50min,冷却后得到浸润叶;4)红曲培养:制备重量百分比为葡萄糖4%,蛋白胨2%,酵母粉1.5%,余量为水的红曲营养液,123℃高温灭菌20min,冷却后接种红曲菌,在温度控制在30℃,湿度控制在70%rh条件下,培养4天,得到红曲菌液;进一步地,红曲培养步骤中所述红曲菌为红色红曲菌monascusanka;5)固体发酵:将红曲菌液接种至浸润叶中,接种量为浸润叶重量的5%,控制温度30℃,湿度70%rh,固体发酵25天,58℃干燥后,得到成品红曲乌药叶茶。实施例41)萎凋:将乌药叶嫩叶利用日光萎凋至含水率50%,得到萎凋叶;2)揉捻:将凋萎叶置于玻璃瓶中,在无菌条件下接种3%的乳酸菌混悬液(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使其均匀喷洒在凋萎叶上,密封后发酵2天,将发酵后的萎凋叶置于-50℃~-20℃条件下,冷冻4.0h后,揉捻,得到揉捻叶;3)浸润:制备重量百分比为葡萄糖5%,蛋白胨4%,酵母粉3%,米粉38%,余量为水的营养液,将揉捻叶完全浸入营养液中,浸润10min,121℃高温灭菌47min,冷却后得到浸润叶;4)红曲培养:制备重量百分比为葡萄糖5%,蛋白胨3%,酵母粉2%,余量为水的红曲营养液,123℃高温灭菌18min,冷却后接种红曲菌,在温度控制在35℃,湿度控制在75%rh条件下,培养5天,得到红曲菌液;进一步地,红曲培养步骤中所述红曲菌为红色红曲菌monascusanka;5)固体发酵:将红曲菌液接种至浸润叶中,接种量为浸润叶重量的6%,控制温度32℃,湿度75%rh,固体发酵28天,57℃干燥后,得到成品红曲乌药叶茶。实施例51)萎凋:将乌药叶嫩叶利用日光萎凋至含水率50%,得到萎凋叶;2)揉捻:将凋萎叶置于玻璃瓶中,在无菌条件下接种3%的乳酸菌混悬液(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使其均匀喷洒在凋萎叶上,密封后发酵2天,将发酵后的萎凋叶置于-50℃~-20℃条件下,冷冻4.0h后,揉捻,得到揉捻叶;3)发酵:揉捻叶在25℃,90%rh条件下,发酵时间为3小时,得到发酵叶;4)干燥:发酵叶在55℃干燥,得到成品乌药叶茶。实施例61)红曲培养:制备重量百分比为葡萄糖5%,蛋白胨3%,酵母粉2%,余量为水的红曲营养液,123℃高温灭菌18min,冷却后接种红曲菌,在温度控制在32℃,湿度控制在75%rh条件下,培养5天,得到红曲菌液;进一步地,红曲培养步骤中所述红曲菌为红色红曲菌monascusanka;2)固体发酵:将红曲菌液接种至精选大米中,接种量为6%,控制温度32℃,湿度75%rh,固体发酵28天,57℃干燥后,得到成品红曲米茶。实施例效果比较:一、实施例成品品相比较:取2g红曲乌药叶茶,置于250ml透明玻璃杯中,加入200ml热水,在光源充足,安静、隔音效果好、整洁、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下,挑选专业人员20名,观察汤色、香气,品尝口感。结果如下:表1品相比较通过表1,比较实施例1-4与案例5,可发现乌药叶经过红曲成功发酵后,苦涩味得到明显改善,品质和风味大幅度提高。二、莫拉可林k含量检测比较:参考《qb/t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附录a中,莫拉可林k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2莫拉可林k含量实施例含量(mg/g)14.85±0.2424.92±0.1535.27±0.1945.41±0.165/64.72±0.13通过表2,对比实施例1-4和实施例6,可以发现以莫拉可林k为指标,乌药叶作为底物比传统大米更适合红曲发酵。三、黄酮苷和苷元含量检测比较:采用lc-ms多反应离子检测测定不同样品中黄酮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山奈苷)和黄酮苷元(槲皮素、山奈酚)含量,各成分的质谱具体参数见表2,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乌药叶经乳酸菌发酵后,乌药叶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山奈酚苷等黄酮苷类成分被转化为苷元槲皮素、山奈酚。后又经过红曲发酵,黄酮苷可再次被水解,促进黄酮苷元含量升高,黄酮苷元可以被小肠更好的迅速吸收进入血液中,发挥降脂等功效。表3.ms/ms质谱参数表4.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mg/g)实施例山奈苷山奈酚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11.35±0.074.12±0.170.45±0.096.86±0.0946.85±1.5220.96±0.065.75±0.210.29±0.077.03±0.1548.92±1.7830.58±0.049.02±0.410.18±0.056.24±0.1953.41±1.8540.42±0.059.42±0.370.13±0.044.72±0.2562.07±2.1450.53±0.218.94±0.051.14±0.125.26±0.1454.52±1.296/////四、辅助降血脂功能比较:选取品质优秀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5乌药叶茶和实施例6红曲米茶,采用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以各实施例高、低剂量灌胃,阳性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0.1mg/kg,连续8周。在8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具体实验结果,如下:表5动物实验数据注:与正常组比:#p<0.05,##p<0.01;与模型组比:*p<0.05,**p<0.01。通过表3,表4和表5可知,乌药叶经过乳酸菌发酵,黄酮苷类物质转化为黄酮苷元,与红曲发酵代谢产物莫拉可林k协同作用,降血脂效果大幅度提高。综合上述实验可知,本发明的红曲乌药叶茶,不仅口味和汤色改善明显,香气怡人,且具备良好的辅助降血脂功效,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养生保健茶。实施例7采用实施例4中成品红曲乌药叶茶为原料制备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将实施例4中步骤五中得到成品红曲乌药叶茶作为原料并添加其他原料,如黄精、荷叶、决明子、香薷、金银花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再加入溶剂,搅拌提取,提取时间为1-3h,提取次数1-2次、溶剂量为原料量的10-20倍,溶剂可以为纯净水;浓缩:进行减压浓缩,真空度控制在-0.06mpa~-0.08mpa,控制比重1.02~1.08g/ml;制粒:采用制粒机进行制粒;包装:包装机包装。采用上述步骤制得的颗粒剂,作为固体饮料颗粒用于冲饮时,具有辅助降血脂功效,辅助降血糖功能。实施例8采用实施例4中成品红曲乌药叶茶为原料制备饮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将实施例4中步骤五中得到成品红曲乌药叶茶作为原料并添加其他原料,如黄精、荷叶、决明子、香薷、金银花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再加入纯进水进行搅拌提取;调配:添加改善产品风味的添加剂,如柠檬酸、柠檬酸钠、阿斯巴甜、甜菊糖苷、β-环糊精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然后依次进行过滤、灭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包装。采用上述步骤制得的植物饮料,具有辅助降血脂功效,辅助降血糖功能。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