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咽润喉的黑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530452阅读:来源:国知局
而能增强机体防御呼吸道疾病的能力。
[0018]罗汉果??属(Siraitia)多年生藤本植物的干燥果实,性凉、味甘,归肺,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罗汉果甜苷可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分泌量.促进青蛙食管黏液移动.抑制氨水诱发的小鼠咳嗽。但对枸橼酸诱发的豚鼠哮喘影响不明显.说明罗汉果甜苷有化痰镇咳作用例。苏焕群等(四)通过比浊法研究发现罗汉果浸出液可显著限制变链菌的生长及产酸能力.从而抑制其致龋作用。罗汉果叶和茎的乙醇提取物(50.0mg/mL)对绿脓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0.9%和76.7%.此外.上述茎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也高达70.2%。罗汉果甜苷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无明显作用,但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CTX)免疫抑制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T细胞的增殖作用。罗汉果水提取物可增强正常大鼠体液和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李今玉、金松竹在罗汉果的临床应用中,给予罗汉果甜苷纯度< 98%100mg/kg、200mg/kg给小鼠灌胃,可明显增加气管酚红的排泌量,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罗汉果甜苷以20mg/mL的浓度加蛙食管0.15h后,可明显加强其纤毛细胞运动。罗汉果皂苷(纯度50% )810g/kg剂最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也显著增加大鼠排痰量(毛细玻管法)。罗汉果甜苷(总苷< 80% )0.12g/kg、0.14g/kg、0.18g/ks 灌胃,0.14/kg、0.18s/kg剂量显著增加大鼠气管分泌物的量。罗汉果甜苷(纯度> 98% )80mg,160mg/kg、320mg/kg给灌胃,对氨水喷雾引咳小鼠均有镇咳作用,当剂量达160mg/kg和320mg/kg时,其表现出明显的镇咳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罗汉果甜苷对浓氨水诱发的小鼠咳嗽,有明显减少咳嗽次数的作用,对诱发的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有显著延长的作用。罗汉果甜苷对氨水诱发的小鼠咳嗽,均有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但对氨水引咳潜伏期没有显著影响。用罗汉果甜苷分别给正常和环磷酰胺CTX1抑制小鼠灌胃,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无明显作用,但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细胞的增殖作用.表明罗汉果甜苷对CTx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正调节作用。
[0019]余甘子:(PhyHanthusembfica)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热带、亚热带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的果实,俗名油甘子、橄榄、回甘子、牛甘果等。余甘子果实呈球形,肉质,黄绿色,秋天成熟。初食时味酸涩。食用后回味甘甜爽口,故名余甘。余甘果性微寒,具有健胃、消食、润肺、生津、收敛止湾、清热降火、解毒、下气除痰、消滞止咳,解除疲劳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余甘子果,主补益气,久服轻身,延年益寿。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等症(国家药典委员会,2005)。余甘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维生C、多种氨基酸和鞣质,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作用。殷建忠、周建于、王琦等在余甘子普洱茶复合发酵酒的研制中,将将余甘子和普洱茶的原汁合理配比混合,接种经过复水活化的活性干酵母,控温发酵,制成色香味倶佳,风味典型突出,风格独特并保留各种营养成分的保健酒。因为余甘子果具有健胃、消食、润肺、生津、收敛止泻、清热降火、解毒、消滞止咳、解除疲劳、抗衰老、抗癌等功效。为此余甘子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普洱茶是云南特色茶,滋味醇厚,有降血脂、提神、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醒酒、解毒、化痰等多种功效。
[0020]金银花:甘,寒,功效:清热解毒。临床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热病初起发热而微恶风寒、咽痛、音哑等,常与薄荷、荆芥等配伍。金银花甘寒清芬,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而不遏邪,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热解毒。故凡外感风寒,温病发热,疮疡肿毒,斑疹咽痛之证,皆为常用要药。
[0021]川贝母:贝母(Frritillaira.)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干燥鳞茎,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贝母在我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早在汉代的《神龙本草经》就有记载,被列入中品,它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肺热燥咳、咯痰带血、痰多胸闷等症。
[0022]川贝母为常用的止咳化痰药。中医传统认为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李萍等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川贝母、浙贝母等11种商品贝母进行了镇咳药理作用筛选。发现11种贝母的总生物碱部分对小鼠氨水引咳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镇咳作用。除梭砂贝母和伊贝母外,其余9种贝母的乙酵提取物亦有显著的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机械刺激引咳法及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咳法可以观察贝母等的镇咳作用,证明生物碱是其镇咳的有效成分。
[0023]贝母可增加气管腺体组织分泌,使痰液粘度下降而达到祛痰作用.加之其对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也有利于痰液排出与减轻咳嗽。李萍等研究了现在市场上常用的11种商品贝母的总皂苷部分均能使小鼠呼吸道中酚红排泌量非常显著地增加。除浙贝母、紫花鄂北贝母、鄂北贝母以外的8种贝母醇提取物均有显著的祛痰作用,但醇提物和总生物碱部分的祛痰作用远不如皂苷部分,说明贝母总皂苷部分可能是祛痰的有效成分。张治针等的实验表明,川贝母、湖北贝母等5种贝母能促进家兔离体气管纤毛粘液流运动,作用强度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汪丽燕掣431将大鼠迷走神经切断后采用毛细管排痰实验法,发现给药后排痰量显然增加,证实了贝母为非恶心性祛痰药。同时还发现皖贝可能使动物损伤的支气管粘膜上皮修复,粘膜内杯状细胞密度增加,降低炎症时气管粘膜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但不影响气管分泌物内酸性粘多糖纤维的数量和形态。
[0024]哮喘是由于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而导致广泛、可逆的气道狭窄。早在1935年张耀镕就发现支气管平滑肌对浙贝母素很敏感,其收缩和扩张与药物的剂量有关。随着研究的深人,人们发现川贝、湖北贝母等都具有明显的平喘功效。贝母的平喘机制一般认为与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管、支气管痉孪,改善通气状况有关。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表明贝母醇提物能明显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即能降低组织对氧的需要量,这对哮喘病人也是有利的。
[0025]1984年熊玮,等曾报道川贝母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茵和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肖灿鹏等对几种贝母单体生物碱:贝母碱、去氢贝母碱和鄂贝定碱的抑菌实验表明,贝母碱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茵、克雷伯氏肺炎杆菌有抑制作用,去氢贝母碱和鄂贝定碱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茵有抗茵活性,且鄂贝定碱对这两种菌的抗茵活性高于贝母碱和去氢贝母碱。虽然贝母的抗菌活性较弱,但是对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是有帮助的。
[0026]贝母有中枢抑制作用。人们在研究中发现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在2mg/kg的剂量下能够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的活动次数增加,与氯丙嚎对抗咖啡因的作用相协同。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能够延长小鼠戊巴比妥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率,对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也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宁国贝母碱与镇静药和解热镇痛药具有协同作用。
[0027]贝母素丙4.2mg/g的剂量可导致猫的血压缓慢降低,并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湖北贝母总碱对猫血压也有短时中等程度的降压作用,与阿托品作用相似,但机制是否相同尚需进一步证实。
[0028]马秀玲等研究了 4种贝母生物碱(rai_FH4)对离体愿鼠及大鼠心肌、兔胸主动脉条和瘤蛤坐骨神经干生理效应的影内,表明rai与FH4具有正性肌力、负性频率和舒张血管作用,其作用机制与P受体激动剂和强心苷均不同。在离体血管上,FH1.FH4均可明显对抗甲氧胺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对神经动作电位无影响,其正性肌力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磷酸二脂酶(Η)Ε)有关。
[0029]平贝母总碱对大鼠结扎幽门性溃疡、消炎痛型溃疡及应激性溃疡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局部溃疡的形成是胃壁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的结果,这种自我消化过程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因而平贝母总碱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可能是其抗溃疡作用机制之一。
[0030]陈泽乃根据4种贝母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有效部位筛选结果,从平贝母的水溶性活性部位中分得胸苷和腺昔等成分。实验表明腺苷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由于PAF具有Ca2+载体作用,能刺激和引起Ca2+流的产生,而胸苷却能兴奋腺苷环化酶,刺激cAMP形成,从而降低血小板内苷的含量,起到抑制聚集的作用。最近报道胸苷尚能活化自细胞上的A2受体,有效地阻止PAF诱导的白细胞一内皮细胞粘附而参与抗炎过程,提示贝母可能有抗炎作用。
[0031]党参: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二经,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党参有多种功能,含有多糖、构成营养物质的多种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和多种无机元素,其药理作用复杂。研究表明党参能显着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这与中医治“气虚”相吻合,实现“扶正”的目的。同时党参还能增加血浆、脾脏中环磷酸腺苷含量,具有抗疲劳、调节胃肠等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0032]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