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及其茶饼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9621930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茶及其茶饼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饼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白茶及其茶饼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传统的做法是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而得名。其外形素雅,毫心肥壮,叶张呈波纹隆起,叶缘垂卷,芽叶连枝,色泽灰绿或翠绿,内质毫香明显,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匀嫩。传统的白茶品质形成主要在萎凋工序。白茶萎凋时间长,萎凋环境条件多变,理化变化复杂,随着萎凋过程失水,外形与内含物都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步形成了白茶特有的品质。萎凋的目的是蒸发水分,促进叶片内含物发生缓慢水解、氧化等化学变化,形成白茶外形内质特征。可见,对于白茶萎凋过程中的湿度条件,温度条件以及萎凋时间的长短均会影响白茶的品质,使得白茶的滋味淡薄、营养较差等。除此之外,对于传统的采用白茶茶叶制备白茶茶饼,其由于白茶茶叶的品质较差,进而影响制备的白茶茶饼的品质,使得制备的白茶茶饼的口感较差,营养较差,尤其是获得的白茶茶饼的香气较差,使得白茶的保健和解毒功效减弱,降低了白茶的药用价值。
[0003]并且,传统的茶饼一般都是圆形的,并且,为了使得茶饼能够方便食用,也会在茶饼表面采取划线的方式,使得在使用过程方便掰分,但是,由于其形状单一,美观程度较差,并且还会导致茶饼在制备过程中营养集中程度较为均匀,使得人们在对茶饼食用过程中的食欲较差。
[0004]基于此,本研究者通过对白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并结合传统的茶饼加工技术,将白茶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工艺制备出白茶后,再将其结合茶饼加工工艺,进而对茶饼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使得制备的白茶、白茶茶饼的香气和营养得到保留,并且结合保存步骤,提高白茶茶饼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再结合对制备茶饼的模具进行设计,进而使得模具中采用不同形状的结构,增多了茶饼的形状,提高了茶饼的美观度。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茶及其茶饼加工方法。
[0006]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种白茶加工方法,由原料准备、萎凋、轻揉、微发酵、烘干步骤完成;在萎凋步骤中,控制萎凋室内温度为25?32°C,湿度控制在65?75%,萎凋时间为36?40h。
[0008]所述的萎凋,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将茶青鲜叶摊放在摊青槽中,摊放厚度为5cm,并控制萎凋室为恒温恒湿,萎凋20-25h后,将两槽合并成一槽,继续萎凋至茶青含水30%后,再将两槽合并为一槽,继续萎凋处理至时间达到36?40h时,完成萎凋。
[0009]所述的原料准备,是采摘1芽1叶和/或1芽2叶和/或1芽3叶的茶青鲜叶。
[0010]所述的轻揉,是采用55型揉捻机,将萎凋完成的茶青装入其中,并盖上盖、不加压、揉捻lmin。
[0011]所述的微发酵,将轻揉完成的茶青堆积放置,堆放厚度为20cm,堆放环境温度为24-26°C,静置1.7-2.3h,待叶子变暗绿色或墨绿色、并伴随着淡淡的果香或者花香发出,SP可。
[0012]所述的烘干,将微发酵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分为两次烘干处理,第一次为初烘,温度为100°C,时间为15min,摊凉15min ;第二次为复烘,温度为120°C,时间lOmin,摊凉 15min。
[0013]所述的白茶加工方法加工的白茶加工成白茶茶饼的方法,将烘干后的白茶茶叶进行蒸茶、压饼、烘培、包装、保存后获得,具体的步骤是将茶叶碎末除去,称取茶叶,放入蒸茶桶内,控制蒸汽压力为0.2-0.3MPa,蒸汽温度为140-160°C,蒸茶处理50_65s,并将茶叶采用棉布包裹后,将其置于模具内压制成型,压制成型时的压力为4MPa,压制时间为50-60S,再将其采用旋转式热风烘培机分两次烘培烘干,其中第一次以55°C恒温烘培50min,摊凉50min,第二次以50 °C恒温烘培4h,摊凉20min后,再采用棉纸包装装袋,再将其置于通风干燥、无阳光照射、温度为15-20°C,并且不潮湿的库房内至少保存一年,获得白茶茶饼。
[0014]所述的白茶茶饼,其每块重量为299克。
[0015]所述的白茶茶饼,其为圆形、心形、五星形中的一种。
[0016]所述的白茶加工方法加工的白茶加工成白茶茶饼的方法,所述的模具,其由机脚、设置在机脚上的机架,在机架上端面上设置的承压平板,以及通过支柱与承压平板相支撑连接的加压板,设置在承压平板与加压板之间的压茶机构组成。
[0017]所述的压茶机构由设置在承压平板上的模槽和与模槽相对应的挤压单元组成,其中挤压单元由设置在加压板上的挤压筒体、通过伸缩杆与挤压筒体相连接的施压模组成。
[0018]所述的模槽上设置有槽心。
[0019]所述的模槽与施压模之间的面积相等并且相对。
[0020]所述的槽心可以是心形的,圆形的,五星形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技术效果体现在:
[0022]本发明通过对白茶加工工艺中的萎凋步骤中的工艺参数和步骤进行限定,使得白茶在萎凋过程中的得到充分的氧化,降低多酚类含量,降低苦涩味;同时也避免长时间的萎凋导致的生化成分消耗较多、滋味淡薄的缺陷,另外一方面还防止了生化反应不充分,茶味淡并带有青气,以及茶叶颜色变黑的缺陷,改善了茶叶的品质,提高了白茶的营养价值。
[0023]本发明尤其是结合工艺步骤中的轻揉、微发酵步骤的处理,使得白茶茶青细胞遭受少量破坏,进而促进微发酵过程的进程,并结合微发酵过程中,通过温度的限定,使得发酵酶的活性加强,加速对白茶茶青的发酵,促进茶青香气的转化,丰富白茶中的营养价值,提高白茶的香气和口感;并且结合烘干步骤的处理,使得烘干后的茶叶的外形叶张缩摺,呈半卷条形,白毫披露,清香味浓,色泽暗绿略带褐色,冲泡后成茶滋味甜醇回甘,不苦涩,汤色淡黄清亮、叶底展开后可见其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又似红茶而无发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浓醇清甘,似红茶而无涩感,浓醇清甘是其特点。
[0024]另外,本发明通过将上述制备工艺制备的白茶茶叶进行蒸茶处理,并对蒸茶过程中,采用棉布包裹,进而防止了蒸茶的香气散发,并结合蒸茶处理过程中的压力、温度以及时间的控制,使得茶叶软化,而且还将茶叶的香气得到改善,提高了白茶茶饼的口感,再结合白茶茶饼制备过程中压制压力和压制时间的限制,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降低了营养损失,使得新制作的白茶茶饼呈杏花香,口感上略有发酵的味道,又没有红茶焦糖味道重,口感柔和细腻,没有刺激性,带有自然的花香。其汤色明亮,由于属微发酵茶,汤色偏红,与红茶相比,汤色较浅,与绿茶相比,汤色较深,显浅黄杏色。
[0025]本发明制备的白茶茶饼经过1年的保存,其茶饼为棕叶香;经过3至8年保存为荷叶香;经过8至10年保存有枣香;保存10年以上呈药香。
[0026]本研究者进一步的将白茶茶饼进行存放时间的长短以及营养、香气、药用价值的实验,其得出:随着存放的时间越长,其陈化效果越明显,药用价值就越高。
[0027]除了上述效果之外,本研究者还经过对茶饼制备过程中,采用特定的模具进行处理,不仅从白茶茶饼制备过程中的香气、营养以及口感改善等角度起到了辅助的效果,而且还通过对模具进行多种形状的设计,使得加工出来的白茶茶饼的形状丰富,美观,提高了白茶茶饼的观赏价值;再结合对白茶茶饼进行压制成型后,再将其烘干保存处理,使得香气得到改善,并且丰富了白茶茶饼的香气,而且结合压制压力和压制时间的控制,再结合烘干过程中的初烘和复烘步骤,使得白茶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进一步的发生生化作用,改善茶饼的口感和丰富茶饼的营养价值,尤其是使得茶饼生成多种香气产品,提高了口感。
[0028]经过压制压力和压制时间的限制,其使得压制的茶饼的紧密度得到控制,防止了松散茶饼导致外观较差,保质期较短的缺陷;也避免了茶饼较紧密导致茶饼内部的香气和外部的香气不均一,影响茶饼品质以及茶饼随着浸泡时间的变化所导致的口感变化带来的缺陷。
[0029]本发明制备的茶饼饼块紧实平整,有圆形,心形,五星形;色灰绿或暗绿、鲜亮、有白毫;内质有甜香、花香,汤色杏黄稍深,味浓醇回甘,叶底软亮、略有花青。
[0030]经过对模具的设计,尤其是经过对模具中模槽进行设计,使得模槽含有槽心,进而通过槽心与模具外体结构的设计,进而避免了压制过程中的香气散发,确保了茶饼的香气保留,除此之外,还使得制备的茶饼还具有典型白茶风格,其体积缩小,造型独特,易于提携,具欣赏性和收藏价值,可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