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精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38789阅读:来源:国知局
穿过小孔筛网而分离出来,即为“抽筋”。经过抖头抽筋后的在茶叶制品净度好,在粗细上更加整齐一致。
[0030]平圆筛也设有大小不同网孔的筛网,使较长的茶叶从大孔筛网上被分离,即为“撩头”,较短小的茶叶则穿过小孔筛网也被分离,即为“割脚”。经撩头割脚的在制品,在长短上更加一致。
[0031]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至少一部分第一平圆筛3的部分出料口与其他第一平圆筛3的进料口连接。由此结构,实现长身路茶叶的精确分级。在抖筛机的筛面得到圆身路的原料。
[0032]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概率筛8与第二平圆筛9之间通过布料机14连接,布料机14至少一个布料口与乳切机12连接,乳切机12与至少一个第二平圆筛9的进料口连接。设置的概率筛8在提高分级精度的同时,也加快了分级效率。在此处设置的乳切机用将过长的毛茶切断,从而提高了本身路的产量。经过多次筛分后也去除了筋梗,实现分级取坯,提高净度。
[0033]在风选工段如图2中,茶叶经风力分级,进一步去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浮尘细粉、筋梗,并选出轻身路的原料。
[0034]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在风选工段与炒干工段之间还设有拣梗工段,在拣梗工段中,提升机与位于多台拣梗机15顶部的布料机连接。由此工段,进一步拣出茶叶中较长的筋梗,并获得筋梗路的原料。
[0035]拣梗后,茶叶送入多个第二炒干机16进行炒干滚条,进一步使使茶身紧结,提升香气。炒干后通过布料机14和提升机送入车色机17进一步滚条,提升茶叶光泽度和茶身紧结程度,如图4中所示。与炒干机相比,车色机内不对茶叶进行加热。
[0036]优选的方案中,在车色工段与匀堆工段之间还设有二次筛分工段,在二次筛分工段中,多台提升机分别与多台第三平圆筛13的进料口连接,第三平圆筛13的出料口分别与相应的多个第二抖筛机19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抖筛机19的出料口与风选机连接。设置的二次筛分工段进一步提高净度,尤其是利用风选机去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尘,并实现茶叶精确分级。
[0037]优选的方案如图6中,二次筛分工段中还设有色选机20,二次筛分工段中的风选机出料口通过提升机与色选机20的进料口连接。采用色选机20的效果在于使成品茶分级成色泽一致的产品,以使同一级的成品茶口感更为一致,并进一步去除筋梗,以进一步精确分级。
[0038]优选的方案如图7中,在匀堆工段,提升机位于箱式匀堆机21的上方,箱式匀堆机21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与第四平圆筛18的进料口连接。
[003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箱式匀堆机21为多个,各个箱式匀堆机21之间通过提升机连接。采用多级匀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0040]经精制筛分、色选获得的半成品,根据一定拼配方案要求,在箱式匀堆机21内按比例混合均匀。匀堆时应严格对照标准样或贸易商品茶样,充分考虑外形和内质,合理使用半成品,做到取长补短,相互调剂量,以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
[0041]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毛茶预处理工段与第一筛分工段连接,第一筛分工段与风选工段连接,风选工段与炒干工段连接,炒干工段与车色工段连接,车色工段与匀堆工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在毛茶预处理工段,茶叶料斗(I)通过提升机(2)与滚筒筛(5)的进料口连接,滚筒筛(5)内设有多级筛筒,滚筒筛(5)的多个出料口分别与第一筛分工段的多个第一平圆筛(3)的进料口连接,滚筒筛(5)的最大粒径出料口与第一炒干机(4)连接,第一炒干机(4)通过提升机与茶叶料斗(I)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第一炒干机(4)与茶叶料斗(I)之间设有乳切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在第一筛分工段,多个第一平圆筛(3)的进料口分别与毛茶预处理工段中的滚筒筛(5)的多个出料口连接,多个第一平圆筛(3 )的部分出料口分别与相应地多个第一抖筛机(6 )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抖筛机(6 )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7 )和提升机与多个概率筛(8 )的进料口连接,多个概率筛(8 )的出料口与相应多个第二平圆筛(9 )的进料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至少一部分第一平圆筛(3)的部分出料口与其他第一平圆筛(3 )的进料口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概率筛(8)与第二平圆筛(9)之间通过布料机(14)连接,布料机(14 )至少一个布料口与乳切机(12 )连接,乳切机(12 )与至少一个第二平圆筛(9 )的进料口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在风选工段与炒干工段之间还设有拣梗工段,在拣梗工段中,提升机与位于多台拣梗机(15)顶部的布料机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在车色工段与匀堆工段之间还设有二次筛分工段,在二次筛分工段中,多台提升机分别与多台第三平圆筛(13)的进料口连接,第三平圆筛(13 )的出料口分别与相应的多个第二抖筛机(19 )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抖筛机(19)的出料口与风选机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二次筛分工段中还设有色选机(20), 二次筛分工段中的风选机出料口通过提升机与色选机(20)的进料口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其特征是:在匀堆工段,提升机位于箱式匀堆机(21)的上方,箱式匀堆机(21)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与第四平圆筛(18)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的箱式匀堆机(21)为多个,各个箱式匀堆机(21)之间通过提升机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茶叶精制系统,毛茶预处理工段与第一筛分工段连接,第一筛分工段与风选工段连接,风选工段与炒干工段连接,炒干工段与车色工段连接,车色工段与匀堆工段连接。在毛茶预处理工段,茶叶料斗通过提升机与滚筒筛的进料口连接,滚筒筛内设有多级筛筒,滚筒筛的多个出料口分别与第一筛分工段的多个第一平圆筛的进料口连接,滚筒筛的最大粒径出料口与第一炒干机连接,第一炒干机通过提升机与茶叶料斗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通过多个工段的合理组合,适应绿茶和红茶的各种精制加工过程,达到整理外形,精确划分品级,提高净度,调制品质,提高香味,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全程采用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IPC分类】A23F3/06
【公开号】CN205250267
【申请号】CN201521033993
【发明人】杜琼, 马喆
【申请人】湖北宇隆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