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衬垫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360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母乳衬垫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夹置在哺乳期的母亲所穿着的胸罩等内衣与乳 房之间的母乳衬垫及其制造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母乳衬垫采用能够吸收母乳的材料,大多数母乳衬垫例 如形成为圆形,并且为半球状的形状,以便能够使母乳衬垫包住使
用者的乳房的前表面并且紧密贴合着前表面而使用。
列举一种为了将母乳衬垫形成为半球形状的以往进行的方法,
例如采用聚乙烯层合纸等会热变形的材料在位于外表面的顶片上 形成平面的圆形的材料,对该平面的圆形的材料加热并将其压贴在 半球状的模上进行加热成形。这样的制品的形状保持性不好, 一旦 半球形状产生变形,其贴合性就会变差,会产生位置偏移。因此, 会产生由于母乳没有被吸收而漏出污染衣物的问题。
对此,有一种技术是在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制品的两侧,在各自 的纵向上设置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收拢部,由此,形成了形状保 持性更好的半球形状(参考专利文献l)。
另外,还有一种技术是,将圆形的吸收体沿其一个半径切断, 将切断位置的扇形区域重叠并接合而形成了矮圆锥状的半球(参考 专利文献2)。
通过这样的方法形成、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的许多母乳衬垫被 公众所知(参考专利文献3、 4、 5等)。这些母乳衬垫存在着或生 产效率低、或母乳衬垫的上述接合需要使用者自己进行而需要麻烦 的操作等缺点。
因此,作为进一步具有不同结构的母乳衬垫,已知的有将片体对折,对两侧边缘进行剪裁并接合,使得其宽度从被对折侧向着 开口逐渐变宽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6)。
另外,作为进一步不同的结构,有如下形式的沿着圓形的吸 收体的彼此相对位置的各自的半径,分别形成扇形的切口部,在各 切口部,在横切的方向上配置弹性体,并使该弹性体发挥作用以使 扇形变窄,在与乳房接触时通过弹性体收缩来挤压乳房而与乳房相 适合(参照专利文献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705号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9-143434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7>平3-29284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209803号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登录第6390886号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332178号
专利文献7:日本特公平7-49603号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6的母乳衬垫没有使用吸收体而使用了薄片,因此,具 有母乳吸收量不充分、由于半球形状为深圆锥形而贴合性差的缺点, 如果以这种结构配置吸收体,那么伴随着形状的复杂化,不仅制造 变得困难,而且接合部还有可能在使用中被扯开。
另外,专利文献7的母乳衬垫由于具有在切口上跨设弹性体以进 行固定的复杂结构,所以不仅制造上有困难,而且还存在安装了弹 性体的位置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导致对皮肤产生硬的不舒服的刺激 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 种制造
有良好的形状保持性的母乳衬垫及其制造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技术方案1的母乳衬垫实现,具有层积材料,该 层积材料由防止液体渗透的底片、配置在与身体接触的表面侧的透液性的顶片、以及配置在上述底片和上述顶片之间以吸收并保持透 过上述顶片的液体的吸收体层积而成,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在外周 边缘部被接合,在上述外周边缘部中的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形成 有切口部,该切口部是通过以切口宽度向着内侧逐渐缩小的方式对 上述吸收体进行切口而成的,在上述切口部的内侧,上述顶片和上 述底片被接合,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是通过沿着将彼此相对的上 述切口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折线,以上述顶片成为内表面的方式进行 折叠,在该折叠的状态下将在上迷各切口部中重合的上述顶片的内 表面之间纟妻合而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该母乳衬垫是将吸收体收纳在顶片和 底片之间而形成制品的,这种情况下,顶片和底片在母乳衬垫的外 周边缘部被接合,从而吸收体被覆盖,不会露出到外部。
而且,位于内部的吸收体为特殊的形态。即,在吸收体上具有 切口部,该切口部被分别设置在外周边缘部的彼此相对的位置上。 而且,该切口部是通过以切口宽度朝向内侧逐渐缩小的方式对吸收 体实施切口而形成的。
另外,在该切口部的内侧,顶片和底片被接合,是这些部件进 入到切口部内而接合的状态,而且,具有4妄合部,该接合部是通过 沿着将彼此相对的切口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折线,以顶片成为内表面 的方式进行折叠,在该折叠了的状态下,将在该切口部内重合的上 述顶片的内表面之间进行接合而成的。
这样,由于沿着对折线在切口部的位置接合顶片的重合的内表 面,因此,无需对厚度较厚的吸收体进行重叠和接合,而且,由于 沿着折叠的位置进行接合,因此,制造比较容易。
另外,由于不是将吸收体之间接合以形成半球形状,所以,在 吸收体由于使用而吸收了液体时,即使吸收体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变 平,支承半球形状的顶片之间的接合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不会出 现半^求形状^皮极端压扁从而损坏贴合性的情况。
而且,在与使用者的皮肤表面相接触的位置上由于没有设置褶皱、或由于加热而变硬的位置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因此,极少对 使用者产生不舒服的刺激。另外,由于不是采用在以往的方法中常 见的利用褶皱形成半球形状,所以不需要将橡胶等弹性体装进内部, 因此制造容易。
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顶片
包含热熔接材料,在已进行了上述折叠时,在上述切口部中,通过 /人上述底片侧加热而进行熔接,以形成上述接合部。
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仅通过对折叠的折线上的切口部进行 的热密封工序就能够做成用于支承半球形状的接合部。另外,由于 在连接时不使用粘接剂,因此,不存在粘接剂以规定的量存在时的 异物感。
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若在折线的端部存在角部,则该角部 会在与胸罩等内衣的内表面接触时向皮肤侧折返,有可能导致不舒
适的刺激,但是,由于对该角部进行了倒角处理,所以就不会产生 这种不舒适的刺激。
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吸收体和上述顶片之间,具有密度比该吸收体的密度疏 的吸收扩散层,该吸收扩散层被配置在比上述各接合部位于内侧的 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通过吸收扩散层能够使母乳的初期吸 收速度变快,从而能够使母乳扩散到整个吸收体并被吸收。另外, 能够防止母乳沿顶片表面漏出,进而,能够防止被吸收的母乳返回 到皮肤侧而使皮肤有不舒适的回渗。而且,由于吸收扩散层的密度 较疏,因此,能够使皮肤的触感柔软,还能够提高贴合性。
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 于,上述切口部形成在上述外纟彖部的4皮此相对的两个位置上,/人而 上述母乳衬垫具有通过上述折线将制品对折折叠的结构。根据技术方案5的结构,在母乳衬垫制成后将其收纳到包装装 置等时,将母乳衬垫对折折叠成平面状,从而不仅能够在收纳时使 其紧凑,而且还不会损坏用于支承半球状的结构,另外,在该状态 下,使用者在使用时,仅通过展开该对折状态就能够容易地形成半 球形状,使用比较简单。
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
于,上述切口部形成在上述外缘部的彼此相对的四个位置上,由此 形成两对切口部,从而上述母乳衬垫具有沿着将各对的彼此相对的 上述切口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折线以上述顶片位于内侧的方式进行折 叠,由此将制品整体折成三折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6的结构,通过将制品折叠成三折,能够压缩成 一层来收纳,并且,通过两个位置的折线能够形成立体的半球形状。
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 于,在制品的上述外边缘部,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除去上述层积材料 而形成的外缘剪裁部。
根据技术方案7的结构,在将母乳村塾穿戴在胸罩等内衣之下 时,通过形成上述外缘剪裁部,能够防止制品的一部分从内衣露出 以致从外部易观察到的情况。
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 于,在将制品从上述折叠状态展开成大致半球状时,在上述切口部 中设置密封部位,该密封部位用于在上述吸收体彼此之间的间隙不 容易露出的位置形成上述接合部。
根据技术方案8的结构,在通过将制品从折叠状态展开而成为 半球形状的母乳衬垫中,通过密封位置使不存在吸收体的区域最小, 使不具有吸收保持液体功能的部分不会从顶片侧露出,从而能够可 靠地吸收渗漏的母乳。
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 于,不仅对只有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重叠而成的外缘部,而且还对 在这些部件之间夹置有上述吸收体的区域从外侧夹持并加压以进行接合。
根据技术方案9的结构,不仅能够防止由于对仅重叠了上述顶 片和上述底片的外边缘部进行加压而成的接合部受到不必要的压溃 并变硬而导致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时产生的不舒适的刺激,还能够 防止由不必要的加压所导致的该外缘部的材料的破损等的损伤。
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1至9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
于,沿着上述折线的延伸方向,使构成上述顶片的纤维的配置方向 一致。
根据技术方案IO的结构,当以上述折线的延伸方向成为大致水
平的方向的方式穿戴制品时,由于纤维的配置方向是与身体的上下 方向垂直的方向,因此,能够防止母乳沿该纤维的配置方向向下侧 漏出。
技术方案11是在技术方案1至10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 在于,上述切口部在其外缘具有扩展部,该扩展部被设置得与上迷 折线所成的角度变大,在该扩展部的内侧设有使上述顶片和上述底 片的上述接合强化的密封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ll的结构,若将制品从折叠状态展开,则由于在 切口部外缘侧的吸收体的切口部的角度变大的扩展部的区域中,配 置了用于加固接合的密封位置,所以,提高了形成半球形状并保持 该形状的作用,而且,具有使不具有液体吸收保持能力的部分不会 从顶片侧露出的作用,从而能够可靠地吸收渗漏的母乳。
技术方案12是在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 在于,在制品的穿戴状态下,设有上述两个切口部的位置与上下的 位置对应。
根据技术方案12的结构,若与上述上下方向对应地形成两个切 口部,则在纵向形成上述折线和接合部。因此,能够提高制品在纵 向上的刚性,从而能够防止在哺乳时受到对内衣尤其是对胸罩的罩 杯进行上下打开等的操作的影响而在吸收母乳时难以保持制品的形 状从而易于变形的情况。技术方案13是在技术方案12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以位 于上下的位置的方式/人各外》彖向内侧延伸形成的两个切口部中,上 侧的切口部的长度形成得比下侧的切口部的长度长,和/或上侧的切 口部的宽度形成得比下侧的切口部的宽度窄。
根据技术方案13的结构,若对在各切口部重合的上述顶片的内 表面之间的接合部进行接合,则所形成的半球形状为下部隆起得较 陡而上部隆起得较緩,能够形成更适合乳房形状的半球状。
另外,上述目的通过技术方案14实现, 一种母乳衬垫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成形工序,成形吸收体,使得在 外周边缘部的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切口宽度向内侧逐渐缩小的方 式形成对液体的吸收体进行剪裁而形成的切口部;层积工序,将成 形后的上述吸收体配置在防止液体渗透的底片与透液性的顶片之 间;密封工序,对成为制品的外周的部分的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进 行密封;折叠工序,沿着将彼此相对的上述切口部之间连接起来的 折线,以上述顶片位于内侧的方式进行折叠;接合工序,在该折叠 状态下,将在上述各切口部中重合的上述顶片的内表面之间接合从 而形成接合部;切断工序,切断成各个制品单位。
根据技术方案14的结构,当在不将橡胶等弹性体塞入材料的内 部的情况下形成吸收体的切口部时,由于在上述折叠工序后具有对 上述顶片的内表面之间进行接合的接合工序,因此,能够形成制品 的半球形状,这样,不仅能够容易地进行形成半球形状的工序,而
且,通过连续地执行上述各工序,能够容易地提高产量。
技术方案15是在技术方案14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接
合工序中,对沿上述吸收体的外缘的区域进行至少 一 次的热密封,
而且对上述切口部的内端附近进行热密封。
根据技术方案15的结构,能够实现在制品扩展开时吸收体的间
隙不易被看出的结构。 发明效果
这样,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制造比较容易、使对使用者皮肤表面的不舒服的刺激降低且形状保持性良好的母乳衬垫及其制造方法。


图1是本发明的母乳衬垫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 (a)是图1的母乳衬垫的展开示意图,图2 (b)是图1的 母乳衬垫对折后的图。
图3是沿图1的A-A线剖开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沿图1的B-B线剖开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展开使用母乳衬垫的状态下的顶片侧的图。
图10是表示母乳衬垫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母乳衬垫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母乳衬垫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母乳衬垫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沿图13的C-C线剖开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图13的母乳衬垫的吸收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16是将图13的母乳衬垫三折后的图。
图17是表示图l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吸收体的工序的图。 图18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吸收体的工序的图。 图19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吸收体的工序的图。 图20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吸收体的工序的图。 图21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顶片的工序的图。 图22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底片的工序的图。 图23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折叠工序的图。 图24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接合工序的图。图25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接合工序的图。 图26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切断工序的图。 图27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切断工序的图。 图28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包装工序的图。 图29是表示图1的母乳衬垫的制造工序中的包装工序的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母乳衬垫的从内侧观察到的展 开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符号PA所表示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2是沿图30的D-D线切断的端面图。
图33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母乳村垫的从外侧观察到的展 开示意图。
图34是沿图33的E-E线切断的端面图。
符号说明 10母乳衬垫
11底片 12吸收体 13顶片
16吸收扩散层(副层) 21接合部 22切口部 23折线 51扩展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技术上附加了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旨 在特别限定本发明的记载,本发明的范围就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母乳衬垫的从外侧观察到的立
体示意图,图2 (a)是图1的母乳衬垫的展开示意图,图2(b)是 图1的母乳村垫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沿图1的A-A线剖开 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参照这些

母乳衬垫的结构。
在图1、图3及图4所示的母乳衬垫10的外侧(图1的上表面 侧)设置有底片11,在穿戴时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内表面侧(图 1中的上表面侧)配置有顶片13。
如图3及图4所示,在顶片顶片13和底片底片11之间配置有 吸收体12,如图2 (a)所示,母乳衬垫IO作为整体例如被形成为 大致圆形的制 品。
该吸收体12优选^皮棉纸15包裹。
而且,在顶片13的与其最靠近的内侧,在被棉纸15包裹的吸 收体12的外侧设有吸收扩散层(副层)16。
上述底片11不会使液体透过,但是优选使水蒸气透过,从而能 够防止闷热,并且,优选具有某种程度可挠性的材料。另外,底片 11采用比以往采用的能够热变形的底片柔软的材料形成。作为这种 材料,例如使用将无纺布层叠在聚乙烯等树脂制薄膜、聚乙烯层合 无纺布等树脂制薄膜的外侧而形成的片材或是采用熔喷制法形成的 无纺布等,但是,从触感良好度以及制造方便程度的方面考虑,优 选使用无纺布和树脂制薄膜的层合材料。
上述顶片13为直接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部件,要选择能够有 效地使母乳等水分透过,且皮肤触感良好的材料。也就是说,由于 顶片13直接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因此要考虑到不使皮肤受到不必 要的损伤、皮肤触感好等方面而选择与此相适应的材料。优选使用 干网片(由聚乙烯等形成的网格状片)、或是由人造丝等天然纤维 和聚乙烯等树脂纤维等制成的无纺布,但是,由于触感良好且制造 方便,优选使用由天然纤维和热熔接性纤维混合而成的无纺布。
吸收体12选择液体吸收性好的材料,例如,采用纸浆的纤维体或层积体、片体等。而且,在吸收体12中,优选在这些纸浆材料等 中混入液体吸收性好且具有能将液体以原来的状态或是以半固化或 固化的状态进行保持的功能的材质的粒状物,即聚合物14。
作为用于构成聚合物14的这种材料,例如适合采用吸水性的聚
合物,例如可列举出聚丙烯酰氯类共聚物、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 的水解产物、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聚乙烯醇-丙烯酰氯共聚物、 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物等。
如图3及图4所示,吸收体12#皮棉纸15包裹。这样,上述粒 状的聚合物等不会漏出。
如图3所示,被该棉纸15包裹的吸收体12的中央部形成为具 有厚度的厚壁部12a,以便随着与乳头的接触提高緩冲性从而产生柔 软的触感。另外,吸收体12的外周部形成为薄的薄壁部12b,以便 能够与乳房贴合。此时,厚壁部12a形成为随着往中心去高度变高 的曲面状。
在这里,在用棉纸15包裹后,对薄壁部12b进行比厚壁部12a 强的压缩,以便形成厚度上的差异,但是也可以层积形成厚壁部12a。 也就是说,也可以形成具有大致相同厚度的薄壁部12b的吸收体, 再在其上配置与厚壁部12a对应形状的吸收体,由此在大致中央区 域形成厚壁部12a。
如图2 (a)的虚线所示,吸收扩散层16被配置在吸收体12的 大致中心部与乳头相对应的位置上。而且,吸收扩散层16的密度比 吸收体12的密度疏,因此是液体的初期吸收速度高、扩散性好的材 料,并且由于其密度疏,所以具有緩沖性。作为比吸收体12吸水性 低的纤维,可优选采用单独或组合使用粗细在2.2dtex ~ 7.7dtex程度 的聚乙烯、聚酯、聚丙烯等而形成的膨大的无纺布或连续发泡的海 绵体等。此外,吸收扩散层16不4叉可以形成为四边形也可以形成为 大致圆形。
另外,优选的是,可以在母乳村垫10的底片ll的外侧的上下 设置能与使用者所穿着的胸罩等内衣临时固定的临时粘接部19、 19。临时粘^接部19、 19^^皮构成为在粘结剂的上面粘贴剥离纸19a、 19a。 此外,临时粘接部19可设置在一处,也可以设置成覆盖底片11
的外侧的整个表面。另外,也可以不4吏用剥离纸19a、 19a,而是在
后述的包装体45的内表面实施剥离处理。
而且,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制品的外边缘附近的彼此相
对的位置或是在相对于圆形形状的中心相互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接
合部21、 21,由此,整个母乳衬垫形成为像碗扣过来那样的大致半
球状的形态。
该接合部21、 21是通过将底片11的一部分和顶片13的一部分 重叠,并将彼此相对的顶片之间接合而形成的。
图2 (a)示出了图1所示的母乳衬垫10的接合部21的接合拆 开时的展开状态,在与应形成接合部21、 21的位置相对应的吸收体 12上,在圓形的外周边缘的相互对称或是成为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 切口部22、 22。该切口部22、 22为向内侧逐渐缩小的形状,如图2 (b)所示,沿着连接各切口部22、 22内端的顶点之间的折线23进 行折叠,并使得顶片13处于内侧。
在图2(a)中,在位于吸收体的各切口部22的各内侧的底片 ll和顶片13中,当母乳衬垫10处于如图2 (b)所示那样被折叠的 状态时,顶片13彼此之间被重叠从而折成两折。在图4所示的顶片 接合面13a,将与该两折的位置相对的位于切口部22处的顶片13独二 此之间接合,由此形成接合部21、 21。此时,由于在与接合部21 对应的部位上没有配置吸收体12的厚壁部12a和吸收扩散部16,仅 是层叠了顶片13和底片ll的状态,所以易于保持顶片接合面13a 的接合状态,从而能够维持所形成的半球状。
若从图2 (b)的状态展开,则如图1所示,通过接合部21、 21 的支承力,母乳村垫10的整体形成为大致半球状的形态。
另外,在图2(b)中,在吸收体12的各切口部22、 22的内侧, 在底片ll与顶片13重叠的区域上也形成有比上述切口部22、 22小 的倒角部24、 24。由此,如图l所示,形成有对各4妄合部21、 21的角部进行倒角的倒角部24、 24。
图5至图7为表示母乳衬垫10的细节部分的结构,是图2 (b) 所示的母乳衬垫的两折状态的大致一半区域的局部;故大图。
在图5中,在形成图1至图4说明的接合部21时,在切口部22 的内侧对顶片13热密封而进行接合时的热密封部,即封口线25形 成为如图所示的斜线状。如后所述,接合部21通过热密封而将切口 部22的区域接合,为了更牢固地接合,形成作为封口位置的封口线 25。
在这里,封口线25位于比切口部22的边界线22a更处于外侧 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该封口线25中的边界线22a侧的端缘25b与 图2 (a)中说明的折线23所成的角度b大于边界线22a与折线23 的交叉位置处的交叉角度a (b>a)。另外,进一步优选封口线25的 外端25a超过吸收体12的外缘,并一直延伸到母乳衬垫10的外缘 的附近。
这样,封口线25的端缘25b的延长线和吸收体的切口部22的 边界线22a的延长线被配置成在交叉点Sl交叉,由此,封口线25 一皮配置成越靠近外端25a侧与吸收体12越接近,与切口部22的中 心侧相比,外侧的距离变得较窄,在接合后,当像表示使用状态中 的顶片13—面的图9那样将母乳衬垫IO展开时,在半球形状的母 乳衬垫10中,成为没有吸收体12存在的切口部22难以露出的状态, 通过不使对液体的吸收保持能力差的部分露出,另外,通过使没有 吸收体12的切口部22难以露出,能够使与乳房的抵接成为柔软的 触感。
另外,在图6中,即使封口线25的端缘25b从边界线22a稍微 离开,由于使封口线25的外端部25a向着与吸收体12的边界线22a 的延长线22a-l相比位于吸收体侧的位置稍稍延长,所以接合时也能 够接合到该延长部分。这样,如图9所示,在展开母乳衬垫10时, 在切口部22附近,接合部的重叠范围变大,因此切口部的边界线22a 难以露出。此外,在切口部的边界线22a的端部22c的位置上,若从外周 向内侧形成封口线,则能够确实地接合且与上述间隙尺寸Sl对应的 间隙难以一皮注意。
口部22的边界线22a形成为向折线23侧鼓出的曲线状,封口线25 也形成为与其平行的曲线状。由此,如图l所示,也可将打开状态 下的母乳衬垫10的曲面形状和接合部21中的边界线22a的曲面形 状构成为大致相同的曲面。
而且,在重叠顶片13和底片ll且将相对的顶片13彼此之间接 合时,如图7所示,最好对于位于吸收体12的边界线22a的延长线 22a-l上方且位于吸收体(图7的上方)的最外侧的外缘部Pl,与上 述热密封部或封口线相区别,不进行接合。
由此,对于图1的母乳衬垫10的外周边缘的由符号Pl所表示 的位置,其外缘部立起,能够避免给使用者的皮肤带来不舒服的刺 激。
图8表示接合部的其他形成方法,这里示出了熔接方法。
图8是表示在将母乳衬垫IO如图2 (b)那样对折并使接合部
21接合时使用具有加热机构A及B的热熔接装置进行接合的状态的
局部放大图。
将边界部34作为界限,使在间隔窄的加热机构A的朝下的面 37和加热机构B的朝上的面35之间的强熔接部33,与只有顶片13 和底片11重叠的切口部22相对应地夹住接合部21。与此同时,与 接合部21相比位于内侧的夹置有吸收体的厚度较厚的区域被间隔大 的加热才几构A的朝下的阶梯部38和加热4几构B的朝上的阶梯部36 之间的弱熔接部32夹持并进行加热、加压。
这样,由于吸收体12以被夹装的方式被由弱熔接部32热密封 的区域覆盖,所以,仅顶片13和底片11重叠的切口部22中的被加 压的接合部21不仅能够防止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时的不舒服的刺 激,而且还能够防止因不必要的加压而使该外缘部的材料发生破损等损伤。
此外,虽然在这里形成了夹置吸收体12以进行热密封的弱熔接
部32,但是,通过如图5或图6那样形成封口线25,也可以只形成 强熔接部33即可,也可以组合形成。
另外,虽然使顶片13热熔接,但是也可以在接合部21的位置 上使用热熔接剂等粘接剂形成接合部21,而且,也可以组合使用热 熔接与粘接剂,例如在与身体接触的位置上使用热熔接,而在不接 触的位置上使用粘接剂等。
图9是展开使用母乳村垫10的状态下的表示顶片侧的图,是关 于用于形成顶片13的无纺布的纤维的配置方向的说明图。在母乳衬 垫10的顶片13上,优选使构成该顶片13的纤维的配置方向沿着母 乳衬垫10的折线23的延伸方向K2 —致。
由此,若以折线23的延伸方向为上下的方向来组装本制品,则 由于纤维的配置方向变成与身体的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所以能够 良好地防止母乳沿该纤维的配置方向尤其是向下侧方向漏出。
另外,在由虚线所示的吸收体12的大致中央区域,在通过接合 部21接合且以不在身体侧露出的方式变形的切口部22、 22的内侧 形成有由虚线所示的大致圆形的厚壁部12a。
图10是表示图4即沿图1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所示的部分的 变形例的图。
如图10所示,若在接合部21内夹置吸收扩散层16,则由于在 吸收体12的切口部22内有作为吸收扩散层16的衬垫层存在,所以 能够给使用者的皮肤更好的触感,能够提高穿着舒适性。
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地构成,母乳村垫IO的上述各接合部 21、21是通过将顶片13和底片ll重叠,且将相对的顶片13彼此之 间在吸收体12的切口部22内的接合面13a处进行接合而形成的, 因此,吸收体12几乎没有被接合。
也就是说,不是将较厚的吸收体12彼此之间重叠并接合,因此 制造比较容易,还能够防止接合脱开。另外,由于不是将吸收体12彼此之间进行接合以做成半球的形状,所以在由于使用而吸收体12
吸收液体时,即使吸收体12的局部会在某种程度上变平,也会由于 作为支承半球形状的接合部21 、21的顶片之间的接合没有发生变化, 而不会发生半球形状被极度压扁从而^皮坏贴合性的情况。
而且,在与使用者的皮肤表面相接触的位置上设有褶皱,不会 有由于加热而变硬的地方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因此,极少对使用 者产生不舒服的刺激。另外,由于不采用在以往的方法中常见的利 用褶皱形成半球形状,所以不需要将橡胶等弹性体装进内部,因此 制造容易。
尤其优选的是,在制作接合部21时将顶片13构成为包含热熔 接材料,如图2(b)所示,通过在折叠时从底片ll侧加热,就能够 进行熔接从而形成该接合部21。由此,仅通过热密封工序就能够做 成用于支承半球形状的该接合部。另外,由于在接合时不使用粘接 剂,所以没有因粘接剂以规定的量存在的情况等所导致的穿着时的 异物感。
另外如图1所示,若对接合部21进行倒角处理而使其具有倒角 部24,则在将母乳衬垫IO如后所述地穿着在内衣的内侧时,即l吏其 角部与胸罩等内衣的内表面接触而向身体侧折回,也不会导致不舒
服的刺激。
此外,这里仅将倒角部24的大致角部剪断,但是,只要是在能 够确保接合部21的接合的范围内,也可以剪断更大面积进行倒角, 也可以形成4妄合部21的大部分#:剪断的倒角部24。
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折线23是用于引导 制品对折并折叠的结构。
因此,如后所述,在将母乳衬垫IO收纳到包装装置等时,将其 对折并折叠为平坦状态,从而在收纳时不仅能够使其厚度变薄体积 减小,而且还能够通过该收纳方式使支承半球形状的结构不会被损 坏,另外,使用者只要从该状态将该对折的母乳衬垫展开就能够容 易地得到半球形状,因此使用简单。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标记与图l的母乳村垫相同的符号的 位置是与图1的母乳衬垫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 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母乳衬垫10-1在其外缘部形成有除去了作为层积材料的顶片13 和底片11及/或吸收体而形成的外缘剪裁部41、 41。外缘剪裁部41 是对圆形制品的向外侧凸出的上侧的弯曲部分进行剪裁从而形成斜 的直线或是向内侧突出的曲线状的位置。
由此,如图12所示,例如在将母乳衬垫10-1收纳到胸罩B的 罩杯部BC内时,由于母乳衬垫10-1的外》彖剪裁部41位于该罩杯部 BC的上边缘附近,所以能够完全隐藏在内侧。由此,该母乳衬垫10-1 不会从罩杯部BC露出,从而很难被知道穿着有该母乳衬垫10-1, 因此能够和胸罩B—体地进行使用,降低不谐调感。此外,在这里 形成有两处外缘剪裁部41、 41,也可以在与各罩杯对应的内侧的一 处形成外缘剪裁部,以使其具有左右的方向性。
图13至图16表示母乳衬垫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3是母乳衬垫 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沿图13的C-C线剖开的剖视示意图,图15 是母乳衬垫的吸收体的展开示意图,图16是将母乳衬垫折叠后收纳 在包装体内的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在图13至图16中,由于标记了与图1的母乳衬垫相同的符号 的位置是与图1的母乳衬垫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以 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母乳衬垫10-2中,与将其一个方向上的尺寸 例如分三^f分的位置对应地形成两条折线23-1、 23-2。
沿着各折线23-l、 23-2的位置,在制品的两外缘附近分别形成 有第1接合部21-1、 21-1和第2接合部21-2、 21-2的各接合部与第 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如图15所示,层积体内的吸收体12-1具有第1切口部22-1、 22-1和第2切口部22-2、 22-2。将第1切口部22-1、22-1彼此之间连接起来形成第l折线23-l, 将第2切口部22-2、 22-2彼此之间连接起来形成第2折线23-2。将 该吸收体22-l层积,并在各接合部21-1、 21-2分别接合顶片13的 接合面13a,于是如图14所示,形成为大致半球状,并且在接合部 21-1、 21-2的位置上,设有两处位于乳头上下的弯曲点(折线)。
图16是表示将顶片如图2说明的那样沿各第l折线23-l和第2 折线23-2向内侧折叠,并例如被收纳在透明的包装体45内的状态的 图。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母乳衬垫10-2中,通过在吸收体上形 成4处外缘部彼此相对的切口部而形成两对切口部,并沿着将各对 的4皮此相对的上述切口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折线23-1、 23-2进行折叠, 从而能够将整个制品折叠成3折,由此,如图16所示,不仅能够将 其紧凑地收纳成一层,还由于弯曲点被配置成夹着乳头,所以乳头 能够与平面抵接,另外,形成了上下两处的比较平坦的曲面状,而 且,伴随着接合部的增加,能够可靠地形成半球状并保持该形状。
另外,在这里形成了4处切口部,但是,也可以通过6处或8 处等更多的偶数个的切口部和对应的接合部及折线形成半球状。另 外,将上侧的第1切口部22-1形成得比下侧的第2切口部22-2的切 口深(长),并且将宽度形成得窄,然后在接合部21-1、 21-2处进 行接合,由此能够使下侧的接合部21-2侧形成深半球状,从而成为 接近乳房的形状。
(母乳衬垫的制造方法)
在未图示的制造装置中,具有作为输送装置等的输送机构的输 送线,制造工序沿着该输送线在箭头Kl所示方向上进行。 (成形工序)
在图17中,首先,在输送线的最开始的部分,棉纸15从未图 示的供给辊作为带状的材料被输送。棉纸15沿上述输送线向箭头 Kl方向输送。然后,在输送线上的棉纸15的中央配置吸收体12-1,该吸收体12-1由来自未图示的纸浆供给机构的粉碎的纸浆与聚合物
混合成形,棉纸15通过折板向内侧折回,从而由棉纸15包裹由纸 浆等构成的吸收体12形成吸收体主体。此时,在图示的吸收体中, 各制品单位的圆形的吸收体中的相邻的吸收体之间局部连接,从而 整体被较长地连续形成(后面称作"连续的吸收体12-1")。
接下来,如图18所示,为了将由棉纸15包裹的连续的吸收体 12-1进一步做成大致圆形的连续体,与各制品的圆形的形状及大小 相对应地沿虚线Cl对吸收体的外形连同棉纸一起进行切割。
此时,对吸收体12,以外周部的压力比中央部的压力高的方式 从上下形成压紋C3,从而对吸收体12进行压缩,4吏得中央部成为 厚壁部12a,外周部成为薄壁部12b。而且,使棉纸15与吸收体12-1 可靠地一体化。另外,也可以使吸收体12-1具有均匀的厚度,然后 在其上重叠与厚壁部12a对应的小吸收体。
接着,在图19中,在由绵纸15包裹的连续的吸收体12-1的各 个制品单位的大小的边界的位置上,通过沖切(die cut)分别对沖裁 部22-l进行冲裁。此时,为了使聚合物或纸浆不残存在冲裁部中, 进行可靠地吸引并废弃。另外,从图可知,冲裁部22-l是由两个图 2 (a)中说明的切口部22通过使其宽度尺寸大的部分成为一体的大 致菱形,在各制品单位的吸收体中,冲裁出了切口宽度随着向内侧 去而逐洋斤缩小的切口部。
也就是说,如图20所示,利用切割装置在连续的吸收体12-1 的与各个制品对应的切断位置C2处进行切割,从而得到了吸收体 12。
此时,对吸收体12,以外周部的压力比中央部的压力高的方式 从上下形成压紋C3,从而对吸收体12进行压缩, -使得中央部成为 厚壁部12a,外周部成为薄壁部12b。也就是i^L,用于施加压紋的才莫 压机中的吸收体12-1的上部侧的部分形成有与薄壁部对应的凸起, 与厚壁部12a对应的部分成为凹陷的状态,模压才几中的吸收体12-1 的下部侧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状。由该棉纸覆盖的吸收体12在下面的 工序中由顶片和底片夹持着收纳在该顶片和底片之间。另外,也可以在模压机上形成比用于在压紋C 3的外周形成薄壁部12 b的凸起还 高的凸起,以便在通过该压紋C3形成薄壁部12b时,沿着厚壁部 12a的外周形成构成比薄壁部12b还深的圆形的槽的压紋。
此外,这里是由棉纸15包裹吸收体12而构成的,但是也可以 使用两张棉纸15上下夹持而构成。
另外,吸收体12是通过将连续的吸收体12-1切断而形成的, 但是,也可以使用切口部22的图案被配置成了凹状的吸引图案鼓等, 并且预先将成形为具有切口部22的状态的吸收体配置在棉纸15上 而形成,也可以不使用后述的棉纸15而将吸收体直接配置在顶片13 上而形成,而且,还可以不通过压紋形成厚壁部12a和薄壁部12b, 而是使用吸引图案鼓等立体地形成吸收体12,或者也可以在厚壁部 12a处配置两层吸收体12。
图21表示用于形成作为表面材料的顶片13的带状材料13,在 制造工序中,使用由聚乙烯等形成的作为网格状片的干网片、或是 由人造丝等天然纤维和聚乙烯等的树脂纤维等制成的无纺布,例如, 由混合了热熔接性纤维的无纺布制成的带状材料13-1被从供给口送 出并沿输送方向Kl输送。
在该带状部件13-1上,预先涂敷橡胶类或烯烃类的热熔接剂等 粘^^妄剂(固定用HM),在其上方以与各个制品相对应的间隔依次配 置正方形或矩形的作为吸收扩散层的副层16并粘结,从而 一 体输送。
图22表示为了形成底片11而从未图示的供给辊供给连续的带 状材料11-1,并在输送方向Kl上输送的状态,上述连续的带状材料 11-1由将无纺布层叠在聚乙烯等的树脂制薄膜、聚乙烯层合无纺布 等的树脂制薄膜的外侧而形成的片材或是熔喷制法形成的无纺布等 形成,例如由无纺布和树脂制薄膜的层合材料形成。
在宽度方向上分成两部分而成为两张的剥离纸19a的剥离面上 通过热熔接涂敷用于防止偏移的粘结剂,每对剥离纸19a等间隔地 粘贴在该带状材料11-1上,由此,粘结剂被涂敷在底片11侧。在后 段由虚线表示的区域是被剪裁成制品单位的区域。(层积工序及密封工序)
将上述图20的吸收体12夹在图21的顶片的带状部件13-1和 预先涂敷了粘结剂的底片的带状部件11-1之间,从而将底片的带状 部件11-1与吸收体12层积固定,并且,对成为吸收体12的外周的 区域和切口部22中的底片的带状部件11-1和顶片的带状部件13-1 进行接合固定,从而将吸收体12以由顶片ll和底片13夹持的状态 固定。在该状态下,成为以层积的状态连续的一个带状材料10-5 (图 23)。此外,也可以先将顶片的带状部件13-1与吸收体12重叠,一 边从顶片13侧通过多根细针形成开口 , 一边通过将带状部件13-1 和吸收体的纤维缠绕接合的所谓针压紋方式进行固定。
此外,虚线所示的符号IO是最终成为制品、即母乳衬垫10的 区域。而且,顶片的带状部件13-1包含热熔接材料,并且从底片的 带状部件11-1侧被加热、加压,从而沿着母乳^)"垫10的虚线所示的 外周进行热密封。在这里,所谓热熔接材料是例如聚乙烯等聚烯烃 类纤维、或是由聚乙烯和聚丙烯、聚乙烯和聚酯等一种或多种树脂 复合而成的纤维材料。 (折叠工序)
下面,如图23所示,通过在制造工序中设置的作为材料的弯折 机构的折板,沿着连接切口部22的折线23,即沿着图2所说明的折 线23将带状材料10-5以顶片的带状部件13-1位于内侧的方式对折。 此外,在由折板进行的弯折工序之前,可以-没置用于对吸收体12-1 赋予沿着折线23的折痕的压缩工序,通过旋转圓盘等压缩成线状, 从而形成细小的槽,沿着该槽能够容易地通过折板进行对折。
另外,还可以构成为,不使用折板,而是在切断成制品单位后, 通过旋转或上下移动的板状的弯折机将母乳衬垫10对折。 (接合工序)
下面连续图24、图25实施侧密封工序,由此,形成图2所说明 的接合部21。
即,在图24中,在带状部件10-5中,由多条细平行线H1所表示的区域是通过辊状的热熔接装置等被从上下加热、加压从而被接 合的位置,其基本上都是后来被切断、废弃的部位,是为了使折叠 状态不会在此后的切断工序等中展开而进行临时固定的部位,因此, 以母乳衬垫10的区域外为中心进行临时固定,并且在除了母乳衬垫 10的外周部的位置进行熔接以使得母乳衬垫10的外周部也不接合。
另外,在各个母乳衬垫10的两端部,由符号H2表示的区域是 第1侧密封部,该由H2所表示的区域与在形成图1至图4所说明的 接合部21时,在切口部22的内侧对上述顶片的带状材料13-1进行 热密封而接合时的热密封部、即封口线25相同,关于该封口线25, 已通过图5至图6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此 外,在这里是图6说明的形状。
优选地,对由平行线H1、符号H2所表示的区域进行加热、加 压的热密封是通过在热熔接装置的抵接面上设置阶梯部而同时进行 的,为了可靠地进行密封,尤其对符号H2所表示的区域进行数次热 密封,更优选是进行3次。另外,也可以对平行线H1和符号H2所 表示的封口线25同时进4亍加热、加压,/人而通过一次同时形成。
而且,在图25中,在各个母乳衬垫10的两端部由符号H3所表 示的区域优选被接合。该部位是第2侧密封部,为了使整体的接合 更加可靠而对该部位进行接合。
也就是说,如 图25所示,通过热熔接装置,形成在与图24所 示的封口线25 (区域H2)不同的方向上密封的第2侧密封部H3。 该第2侧密封部H3是被追加的封口线,由于在与沿母乳衬垫10的 外缘伸出的封口线25的弯折的短边的端部交叉的方向(与折线23 大致平行的方向)上重叠地进行了密封,因此能够作为密封部发挥 作用,以可靠地防止在将母乳衬垫展开时接合部21被损坏。 (切断工序)
接下来,如图26所示,关于带状部件10-5,对应各个制品,沿 虚线RC对外周进行剪裁。此时,外周剪裁线RC被临时形成为使制 品;波此之间的CS位置不一皮切断。接下来,如图27所示,在带状部件10-5的连续的各母乳衬垫 IO彼此之间的切断线C2处切断。此外,外周剪裁和切断线C2的剪 裁也可同时进^f亍。
由此,由于得到了各母乳衬垫10,所以如图28所示, 一边将预 先设置有拆开用的缝纫针眼61的个体包装用的带状材料60-l沿输 送方向Kl输送, 一边将做成的母乳衬垫IO等间隔地载置在该带状 材料60-l上,并通过弯折机构来弯折带状部件60-1,然后对重叠的 部分进行密封,由此成为将母乳衬垫10收纳在带状材料60-1中的状 态。此时,在包装用的带状材料60-1侧,在与被粘结在底片13上的 剥离纸19a、 19a对应的位置上,分别预先涂敷固定用粘结剂62a、 62b,以便与剥离纸19a粘接,由此,在拆开个体包装60的同时, 剥离纸19a被取下从而临时粘接部19、 19露出。此外,也可以通过 对包装用带状部件60-l的内表面预先进行剥离处理,而形成为不使 用剥离纸19a的形态。
接下来,如图29所示,优选将连续生产出来的母乳衬垫10以 相互相反的朝向收纳到个体包装60中,并在K1的方向上输送,然 后将其包装进未图示的商品包装体中。
此外,例如,也可以使两张母乳衬垫10以相同的朝向上下排列 地配置在图28所示的包装用带状部件60-1上,或者也可以使母乳衬 垫10的朝向旋转90度地配置在包装用带状部件60-1上,并在其上 重叠其他的包装用带状部件等,从而成为母乳衬垫IO与乳房对应地 每两张被进行个体包装的状态,随后,通过折板等进行折弯,由此, 如图29所示地以相互反向重叠的方式,皮包装。
另外,在对应乳房的大小而选择母乳衬垫10的半球形状的深度 进4亍制造时,只要改变图19所示的切口部22的制造工序中的切口 部22的角度、或图24所示的封口线25 (H2)的在形成工序中的角 度、图26所示的外周剪裁线RC的切断线等即可,例如在将母乳衬 垫IO形成为深半球形状的情况下,将切口部22等的角度制造得较 大即可,在形成浅半球形状的情况下,将切口部22等的角度制造得库交小即可。
图30至图32表示母乳衬垫的第四实施方式。在该第四实施方 式中,由于标记了与图1的母乳衬垫相同的符号的位置是与图1的 母乳衬垫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3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母乳村垫10-3的从内侧观察到 的展开示意图,图31是表示图30中的符号PA表示的位置的局部放 大图,图32是沿图30的D-D线切断的端面图。
在该母乳衬垫10-3中,如图30及图32所示,分别对由棉纸15 包裹的吸收体12-1和吸收体12-2这两个吸收体进行层积。也就是说, 象对图20所说明的那样,重叠多层吸收体以增加液体吸收量,并且 能够具有柔软的触感。
与此相关,在切口部22中,使用者的皮肤侧的下层的吸收体12-2 的外缘大于使用者的皮肤侧的上层的吸收体12-1的外缘,从而将由 Gl所示的区域形成为倾斜面或倾斜阶梯部。由此,在为了如图32 那样形成接合部21而进行例如图9那样的热密封时,重叠了多层从 而厚度增加的吸收体的边缘部为平緩的阶梯部,从而能够有效地防 止接合部21处的接合不充分、或是使用中接合脱开的情况。此外, 即使在吸收体12只有一层的情况下,该倾斜阶梯部Gl也可以以倾 斜的形式切断或成形,以使吸收体12的顶片13侧的宽度大,并且 随着靠近底片15而变窄。
另外,在该母乳衬垫10-3中,通过从顶片13侧隔着吸收扩散 层16压缩吸收体12-1、 12-2,形成压紋12-3。
该压紋12-3是通过乂人顶片13侧加热并压缩而在切口部22的内 侧形成的正圆形的压榨槽,并且被形成为比乳头大的圆形,这样就 不会由于与乳头抵接而产生刺激,而且能够使使用者容易地辨明与 乳头抵接的位置。另外,通过该压紋12-3,能够一体地保持各吸收 体12-1、 12-2以及吸收扩散层16、顶片13,而且为了限制被吸收的 母乳的流向,该压紋12-3被配置在切口部22的顶点附近,由此,能够限制母乳从切口部22侧漏出,从而能够将母乳导向其他的方向。
另外,在对吸收体12-1、 12-2进行剪裁而形成的切口部22的外 缘上形成有扩展部51。扩展部51的相对于折线23的在吸收体的外 缘所形成的角度被设置成比切口部22的其他外缘的角度大。
另外,在每一个切口部22的内侧形成有强化顶片13和底片11 之间的接合的密封位置,即强密封部53 。
具体来说,扩展部51的外缘可以如图31 (a)所示形成为直线 的倒角状,也可以形成为图31 (b)那样的曲线状。而且,强密封部 53通过如下构成例如在从稍离开扩展部51的外缘的位置上,沿该 外缘形成将热密封加重成点状或线状的位置。此时,强密封部53的 外侧端部被配置得位于没有形成扩展部51时的延长线的区域内的位 置上。
由此,母乳衬垫10-3不仅能够发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 作用效果,而且,强密封部53能够实现与图5及图6所详述的封口 线25相同的功能,并且,还形成有扩展部51且将强密封部53的外 端部配置在扩展部51的区域中,从而,若将母乳村垫10-3从折叠状 态展开,则通过在强密封部53接合,能够提高形成半球状的作用, 而且能够使不具有吸收保持液体能力的部分不在顶片13侧露出,从 而能够可靠地吸收渗出的母乳。
图33至图34表示母乳衬垫的第五实施方式。在该第五实施方 式中,由于标记了与图1的母乳衬垫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母乳衬垫相 同的符号的位置是与图1的母乳衬垫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母乳衬垫相 同的结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围绕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33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母乳衬垫10-4的从外侧观察到 的展开示意图,图34是沿图33的E-E线切断的端面图,表示将接 合部在接合状态下切断的状态,而且还一并表示了使用者的乳房 UB。
在图中,如图12所示,母乳衬垫10-4具有外缘剪裁部41、 41, 如在图12中说明的那样,该母乳衬垫10-4被穿戴在胸罩B的内侧。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在剥离纸19a内的临时粘接 部19以^争过折线23的方式纟皮才黄向4交长地配置,所以该临时粘接部 19在胸罩内能被可靠地固定。
另外,通过从顶片13侧对吸收体12加压,该母乳衬垫10-4在 左右形成有压紋22-3、 22-3。该压紋22-3是以两端部朝向外侧的曲 线状形成在隔着折线23的左右的区域中的压榨槽,并且该压紋22-3 不与乳头接触,并且不跨过将切口部22的顶点彼此之间连接起来的 折线23,通过该压紋22-3,母乳衬垫10-4变得容易变形,从而起到 了辅助维持半球形状的作用,并且能够防止母乳从左右漏出,并用 于一体地保持吸收体12和吸收扩散层16等。
在该母乳衬垫中,如图所示, 一对切口部22-1和22_2在制品的 穿戴状态下位于与上下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由此,折线23成为图 示的纵向。另外,接合部21中的强密封部53不是点状,而是多条 平行的倾斜线状,并且其长度与切口部22-1、 22-2相对应地乂人中央 侧向外周侧变长,被配置在与扩展部51对应的位置上的强密封部53 的外端部^L配置在扩展部51的区域。
更优选的是,在两个切口部中,将上侧的切口部22-l的长度L1 形成得比下侧的切口部22-2的长度L2长。此外,也可以不改变切 口部22-l、 22-2的长度,而是将下侧的切口部22-2的宽度形成得比 上侧的切口部22-l的宽度宽。
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构成,与上下位置对应地形成两个切口 部22-l、 22-2和接合部21,并且折线23 ;故形成为纵向,这样,提 高了母乳村垫10-4的纵向上的刚性,从而能够防止这样的情况,即 由于在哺乳时受到将内衣、特别是将图12所示那样的胸罩B的罩杯 进行上下打开等的操作的影响,该母乳衬垫10-4特别容易在纵向上 移动,所以随着使用使得制品的形状难以保持,易于变形。
而且,将上侧的切口部22-l的长度L1形成得比下侧的切口部 22-2的长度L2长,将下侧的切口部22-2的宽度形成得宽。
这样,如图34所示,将在各切口部22-l、 22-2中重合的顶片13的内表面彼此之间的接合部接合,则所形成的半球形状成为与图
示的乳房UB相适合的形状。
也就是说,比较大的乳房UB,如图所示,是下部隆起得较陡、 上部隆起得较緩的形态,该母乳衬垫10-4能够合适地覆盖这样的乳 房UB。
此外,母乳衬垫10-4的其他的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底片ll和顶片13的内侧,不Y又可以收纳吸收体12、 副层16、棉纸15,还可以收纳其他部件。
也可以收纳两张吸收体。例如也可以在吸收体上通过压紋形成 放射状或相对地向外侧展开的弓形的槽。另外,母乳衬垫10未必要 形成为大致圆形,也可以形成为下侧大的水滴状或三角形、椭圆形、 长圓形。而且,也可以不将接合部21和折线23配置在横向和纵向 上的大致中心,而是例如配置在稍靠下侧的位置上,并将膨胀中心 形成在下侧。另外,也可以不将切口部22的内端的顶点形成为尖形, 而是将其切口成圆形,以使得在成为半球状的状态下切口部内端的 顶点容易变形。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各构成部分可以任意地选择进行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具有层积材料,该层积材料由防止液体渗透的底片、配置在与身体接触的表面侧的透液性的顶片、以及配置在上述底片和上述顶片之间以吸收并保持透过了上述顶片的液体的吸收体层积而成,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在外周边缘部被接合,在上述外周边缘部中的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切口部,该切口部是通过以切口宽度向着内侧逐渐缩小的方式对上述吸收体进行切口而成的,在上述切口部的内侧,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被接合,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是通过沿着将彼此相对的上述切口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折线,以上述顶片成为内表面的方式进行折叠,在该折叠的状态下将在上述各切口部中重合的上述顶片的内表面之间接合而成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上述顶片包含热熔接材料,在已进行了上述折叠时,在上述切口部中,通过从上述底片侧加热而进行熔接。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母乳村垫,其特征在于,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体和上述顶片之间,具有密度比该吸收体的密度疏的吸收扩散层,该吸收扩散层被配置在比上述各接合部位于内侧的位置。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口部形成在上述外缘部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位置上,从而上述母乳衬垫具有通过上述折线将制品对折折叠的结构。
6.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口部形成在上述外缘部的彼此相对的四个位置上,由此形成两对切口部,从而上述母乳衬垫具有沿着将各对的彼此相对的 上述切口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折线以使上述顶片位于内侧的方式进行 折叠,由此将制品整体折成三折的结构。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在制品的上述外缘部,形成有 一个或多个除去上述层积材料而形成的外缘剪裁部。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在将制品从上述折叠状态展开成大致半球状时,在上述切口部中设置密封部位,该密封部位用于在上述吸收体彼此之间的间隙不 容易露出的位置形成上述接合部。
9.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不仅对只有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重叠而成的外缘部,而且还对在这些部件之间夹置有上述吸收体的区域从外侧夹持并加压以进行 接合。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沿着上述折线的延伸方向,使构成上述顶片的纤维的配置方向一致。
11.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口部在其外缘具有扩展部,该扩展部被设置得与上述折线所成的角度变大,在该扩展部的内侧设有使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 的上述接合强化的密封位置。
12.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在制品的穿戴状态下,设有上述两个切口部的位置与上下的位置对应。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母乳衬垫,其特征在于, 在以位于上下的位置的方式从各外缘向内侧延伸形成的两个切口部中,上侧的切口部的长度形成得比下侧的切口部的长度长,和/ 或上侧的切口部的宽度形成得比下侧的切口部的宽度窄。
14. 一种母乳衬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成形工序,成形吸收体,使得在外周边缘部的彼此相对的位置 上,以切口宽度向内侧逐渐缩小的方式形成对液体的吸收体进行剪裁而形成的切口部;层积工序,将成形后的上述吸收体配置在防止液体渗透的底片 与透液性的顶片之间;密封工序,对成为制品的外周的部分的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进 行密封;折叠工序,沿着将纟皮此相对的上述切口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折线, 以上述顶片位于内侧的方式进行折叠;接合工序,在该折叠状态下,将在上述各切口部中重合的上述 顶片的内表面之间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切断工序,切断成各个制品单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母乳衬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合工序中,对沿上述吸收体的外缘的区域进行至少一 次的热密封,而且对上述切口部的内端附近进行热密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比较容易、使对使用者皮肤表面的不舒服的刺激降低且具有良好形状保持性的母乳衬垫及其制造方法。该母乳衬垫具有层积材料,该层积材料由防止液体渗透的底片(11)、与身体接触的顶片(13)、配置在两者之间的吸收体(12)层积而成,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在外周边缘部被接合,在上述外周边缘部中的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切口部(22),该切口部是通过以切口宽度向着内侧逐渐缩小的方式对上述吸收体进行切口而成的,在上述切口部的内侧,上述顶片和上述底片被接合,具有接合部(21),该接合部是通过沿着将彼此相对的上述切口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折线(23),以上述顶片成为内表面的方式进行折叠,在该折叠了的状态下将在上述各切口部中重合的上述顶片的内表面之间接合而成的。
文档编号A41C5/00GK101299936SQ200680040889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日
发明者奥野英一, 筒井克志, 藤代昌彦 申请人:贝亲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