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8366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



背景技术:

在礼盒牛奶的生产包装过程中,灌装机以每小时24000盒的速度输出盒装牛奶,人工操作过程中,单次以12盒一组放入礼盒牛奶箱中,并先后置入上、下衬垫,最后盖上箱盖,完成封箱过程。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礼盒牛奶封箱方式几乎全部采用自锁盒底双掀盖形式,人工操作封箱过程相对较费时,一台灌装机所需的装箱人数大约为40-50人,人力成本居高,且人工效率低下。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代替人工封箱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礼盒牛奶包装过程中的自动化封箱,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人工封箱带来的低效高成本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封箱机构,实现礼盒牛奶包装过程中的自动化封箱,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包括整机机架1、定位单元2、压板单元3、折弯单元4和盖板折弯单元5,所述定位单元2、所述压板单元3、所述折弯单元4和所述盖板折弯单元5均安装于所述整机机架1上;所述定位单元2对礼盒牛奶箱进行双重定位,所述压板单元3对内纸板进行扣压,所述折弯单元4折弯外掀盖,为后续装入预留凹槽做准备,所述盖板折弯单元5折弯内掀盖、扣压外纸板和内掀盖,使折弯单元卡入已完成折弯的外掀盖,即完成牛奶箱自动封箱的全部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单元2包括第一气缸21、第一安装板22、凹槽机构23和第一连杆机构24,所述第一气缸21和所述凹槽机构23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2上,所述第一安装板22固定设置在所述整机机架1上,所述第一气缸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24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机构24套装在所述凹槽机构23中。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单元2还包括u型定位件25,所述u型定位件25与滑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单元3包括底座31、第三气缸33、第一机构34和勺状片35,所述第三气缸33通过所述底座3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构34上,所述第一机构34固定设置在所述整机机架1上,所述第三气缸33输出端与所述勺状片35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单元3还包括第二气缸32、第二连杆机构36、第一双y型机构37和按压轮38,所述第二气缸3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构34上,所述第二气缸32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3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按压轮38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3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36还设置有所述第一双y型机构37。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单元4包括第四气缸41、第二安装板42、第一滑块机构43、真空吸盘机构44、第五气缸45、第六气缸46和v型机构47,所述第四气缸4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42上,所述第二安装板42固定设置在所述整机机架1上,所述第二安装板42上设置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块机构43,所述第五气缸4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机构43上,所述第五气缸45的输出端与所述真空吸盘机构44连接,所述第六气缸4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机构43上,所述第六气缸46的输出端与所述v型机构47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折弯单元5包括第三安装板51、第七气缸52、第一连接件53、第八气缸54、第二轨道55和滑板56,所述第七气缸52和所述第二轨道5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51上,所述第三安装板51固定设置在所述整机机架1上,所述第七气缸52输出端与所述滑板56连接,所述滑板56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55中,所述第一连接件53设置在所述滑板56上,所述第八气缸5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53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折弯单元5还包括第二机构510、真空吸盘515、u型件516、第一l型连接件517、第十一气缸518、第二l型连接件525和t型板526,所述第八气缸54输出端与所述t型板526连接,所述t型板5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机构510连接,所述t型板52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真空吸盘515,所述t型板526上还设置有第二l型连接件525,所述第二l型连接件525上固定设置有第十一气缸518,所述第十一气缸518输出端与所述第一l型连接件517连接,所述第一l型连接件517与所述u型件516连接,所述第一l型连接件517固定在第三轨道上,所述第三轨道设置在所述第十一气缸518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折弯单元5还包括第十二气缸519、第十三气缸520、第十四气缸521、u型机构522、第三连接件523和第二双y型机构524,所述第十四气缸521固定在所述u型机构522上,所述u型机构522固定设置在所述整机机架1上,两个所述第十二气缸519设置在所述第十四气缸521两侧,所述所述第十二气缸519输出端与所述u型机构522连接,所述第十四气缸521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气缸520连接,所述第十三气缸520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523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523与所述第二双y型机构524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折弯单元5还包括第三l型连接件57、第九气缸58、第四轨道59、第二滑块机构511、第二连接件512、第十气缸513和压紧片514,所述滑板56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三l型连接件57,所述第三l型连接件57上设置有所述第九气缸58和所述第四轨道59,所述第九气缸58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块机构511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机构511设置在所述第四轨道59上,所述第二滑块机构511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512,所述第十气缸513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件512上,所述第十气缸513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所述压紧片514。

本发明的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定位单元通过第一气缸带动第一连杆机构对牛奶箱在水平面上第一坐标方向定位,另外通过u型定位件使牛奶箱在水平面上第二方向定位,可实现礼盒牛奶箱的准确双重定;压板单元通过第二气缸带动第二连杆机构实现对内纸板的扣合,第三气缸带动勺状片下压实现对内纸板的按压;折弯单元可实现外掀盖的折弯,为后续装入预留凹槽做准备;盖板折弯单元可完成内掀盖的折弯、外纸板及内掀盖的扣压,后续折弯单元卡入事先折弯的外掀盖,即完成牛奶箱自动封箱的全部步骤。本发明提供的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实现礼盒牛奶包装过程中的自动化封箱,可完全替代人工封箱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定位单元、压板单元、折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盖板折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整机机架,2-定位单元,21-第一气缸,22-第一安装板,23-凹槽机构,24-第一连杆机构,25-u型定位件,3-压板单元,31-底座,32-第二气缸,33-第三气缸,34-第一机构,35-勺状片,36-第二连杆机构,37-第一双y型机构,38-按压轮,4-折弯单元,41-第四气缸,42-第二安装板,43-第一滑块机构,44-真空吸盘机构,45-第五气缸,46-第六气缸,47-v型机构,5-盖板折弯单元,51-第三安装板,52-第七气缸,53-第一连接件,54-第八气缸,55-第二轨道,56-滑板,57-第三l型连接件,58-第九气缸,59-第四轨道,510-第二机构,511-第二滑块机构,512-第二连接件,513-第十气缸,514-压紧片,515-真空吸盘,516-u型件,517-第一l型连接件,518-第十一气缸,519-第十二气缸,520-第十三气缸,521-第十四气缸,522-u型机构,523-第三连接件,524-第二双y型机构,525-第二l型连接件,526-t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包括整机机架1、定位单元2、压板单元3、折弯单元4和盖板折弯单元5,定位单元2、压板单元3、折弯单元4和盖板折弯单元5均安装于整机机架1上,定位单元2能够实现礼盒牛奶箱的准确双重定位;压板单元3能够实现内纸板的扣压,折弯单元4能够实现外掀盖的折弯,为后续装入预留凹槽做准备,盖板折弯单元5能够完成内掀盖的折弯、外纸板及内掀盖的扣压,后续折弯单元卡入已完成折弯的外掀盖,即完成牛奶箱自动封箱的全部步骤。

如图2所示,定位单元2包括第一气缸21、第一安装板22、凹槽机构23、第一连杆机构24和u型定位件25,第一气缸21和凹槽机构23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2上,第一安装板22固定设置在整机机架1上,第一气缸21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杆机构24连接,第一连杆机构24套装在凹槽机构23中,u型定位件25与滑槽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压板单元3包括底座31、第二气缸32、第三气缸33、第一机构34、勺状片35、第二连杆机构36、第一双y型机构37和按压轮38,第三气缸33通过底座31固定设置在第一机构34上,第一机构34固定设置在整机机架1上,第三气缸33输出端与勺状片35连接;第二气缸32固定设置在第一机构34上,第二气缸32输出端与第二连杆机构36的第一端连接,按压轮38与第二连杆机构3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杆机构36还设置有第一双y型机构37。

如图2所示,折弯单元4包括第四气缸41、第二安装板42、第一滑块机构43、真空吸盘机构44、第五气缸45、第六气缸46和v型机构47,第四气缸41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板42上,第二安装板42固定设置在整机机架1上,第二安装板42上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机构43,第五气缸45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块机构43上,第五气缸45的输出端与真空吸盘机构44连接,第六气缸46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块机构43上,第六气缸46的输出端与v型机构47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盖板折弯单元5包括第三安装板51、第七气缸52、第一连接件53、第八气缸54、第二轨道55和滑板56,第七气缸52和第二轨道55分别设置在第三安装板51上,第三安装板51固定设置在整机机架1上,第七气缸52输出端与滑板56连接,滑板56设置在第二轨道55中,第一连接件53设置在滑板56上,第八气缸54设置在第一连接件53上。

如图3所示,盖板折弯单元5还包括第二机构510、真空吸盘515、u型件516、第一l型连接件517、第十一气缸518、第二l型连接件525和t型板526,第八气缸54输出端与t型板526连接,t型板5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第二机构510连接,t型板52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真空吸盘515,t型板526上还设置有第二l型连接件525,第二l型连接件525上固定设置有第十一气缸518,第十一气缸518输出端与第一l型连接件517连接,第一l型连接件517与u型件516连接,第一l型连接件517固定在第三轨道上,第三轨道设置在第十一气缸518上。

如图3所示,盖板折弯单元5还包括第十二气缸519、第十三气缸520、第十四气缸521、u型机构522、第三连接件523和第二双y型机构524,第十四气缸521固定在u型机构522上,u型机构522固定设置在整机机架1上,两个第十二气缸519设置在第十四气缸521两侧,第十二气缸519输出端与u型机构522连接,第十四气缸521输出端与第十三气缸520连接,第十三气缸520输出端与第三连接件523连接,第三连接件523与第二双y型机构524连接。

如图3所示,盖板折弯单元5还包括第三l型连接件57、第九气缸58、第四轨道59、第二滑块机构511、第二连接件512、第十气缸513和压紧片514,滑板56上固定设置有第三l型连接件57,第三l型连接件57上设置有第九气缸58和第四轨道59,第九气缸58输出端与第二滑块机构511连接,第二滑块机构511设置在第四轨道59上,第二滑块机构51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12,第十气缸513安装在第二连接件512上,第十气缸513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压紧片514。

该礼盒牛奶箱自动封箱机构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2所示,定位单元2能够实现对礼盒牛奶箱的精确双重定位,定位单元2的主动力为第一气缸21,第一气缸21输出端与第一连杆机构24连接,当第一气缸21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机构24收缩或张开,进而实现对礼盒牛奶箱在水平面上第一坐标方向的定位;u型定位件25的运动,使礼盒牛奶箱在水平面上第二坐标方向定位,进而实现礼盒牛奶箱的双重定位。

如图2所示,压板单元3能够完成内纸板的扣合功能,压板单元3主动力为第二气缸32和第三气缸33;第二气缸32输出端与第二连杆机构36连接,第二气缸32带动第二连杆机构36做上抬或下压动作,第二连杆机构36下压即可实现内纸板的扣合;第三气缸33输出端与勺状片35连接,第三气缸33带动勺状片35做下压或上抬动作,以实现对内纸板的按压。

如图2所示,折弯单元4能够实现外掀盖的折弯及扣合功能,折弯单元4主动力为第四气缸41、第五气缸45和第六气缸46;第四气缸41输出端与第一滑块机构43连接,第四气缸41带动第一滑块机构43在第一轨道上做直线运动;第五气缸45输出端与真空吸盘机构44连接,第五气缸45运动,带动吸盘架44向前运动,可吸取外掀盖;第六气缸46输出端与v型机构47相连,第六气缸46带动v型机构47向前运动,进一步吸取并折弯外掀盖,后续的向前动作能够完成外掀盖的扣合。

如图3所示,盖板折弯单元5能够实现内掀盖的折弯,外纸板及内掀盖的扣合,盖板折弯单元5主动力为第八气缸54和第十一气缸518;第七气缸52输出端固定在滑板56上,第七气缸52带动滑板56在第二轨道55上运动;第八气缸54输出端与t型板526连接,第八气缸54带动t型板526做弯转运动,t型板526上的真空吸盘515能够吸附外纸板,因此t型板526的弯转运动可实现外纸板的扣合;第十四气缸521输出端固定在第十三气缸520上,第十三气缸520输出端与第三连接件523固定连接,第十四气缸521能够调节第二双y型机构524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第十三气缸520能够带动第二双y型机构524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二双y型机构524能够固定外纸板的位置;第十一气缸518输出端固定在u型件516上,第十一气缸518运动,带动u型件516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进而实现折弯内掀盖的功能;第十气缸513输出端连接压紧片514,第十气缸513带动压紧片514做下压或上抬动作,压紧片514下压即可实现对外纸板的压紧动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