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734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头,特别是一种能固定拉片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拉链头大致可分为自锁式拉链头和非自锁式拉链头。非自锁式拉链头在非人为条件下可能发生沿拉链带的滑动,而自锁式拉链头通过专门设置的自锁机构可以防止非人为条件下的滑动。然而,当自锁式拉链头应用在运动箱包或鞋类等移动较大的物品上时,拉链头上的拉片有可能因为摆动使自锁机构脱离开链齿,从而使拉链解锁。为此,有人专门设计一种能固定拉片的拉链头,如2004年3月27日公告的第03242752. 2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即揭示了一种具有拉片固定功能的拉链头。该拉链头包括一本体、一钩件、一连接件、一拉片及一扣合装置。该钩件设置于该本体上,该连接件一端连接于该本体顶部,并抵触于该钩件内缘,该拉片连接于该连接件的另一端。该扣合装置包括一设置在该本体一端的扣体及一设置在该拉片一端的扣孔,该扣体与该扣孔可相互扣合,将该拉片固定至该拉链头本体上。然而,该拉链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振动或碰撞使该连接件被向上抬起,导致该扣体与该扣孔意外分离开,这就使得该拉片固定不牢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拉片固定牢固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一种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包括拉链滑块、连接件、拉片及扣合装置,该连接件套设在该拉链滑块上,该拉链滑块包括滑块体,该滑块体包括上板、导柱及下板,该扣合装置包括扣合机构,该扣合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扣接部和至少一个固定部,该扣接部设置在该拉片的一端,该固定部对应该扣接部设置在该拉链滑块上,该拉片的另一端可滑动及转动地与该连接件连接,操作时,通过使该拉片相对该连接件滑动可使该扣合机构的扣接部与固定部相互扣合或开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固定拉片式拉链头通过将该扣合机构的扣接部设置在该拉片的一端、该固定部对应该扣接部设置在该上板上、该拉片的另一端可滑动及转动地与该连接件连接,使得该拉片可相对该拉链滑块固定。操作时,只有先使该拉片相对该连接件滑动固定距离,才能使该拉片从该拉链滑块上旋转打开,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拉片可能被意外打开的缺点,使得该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具有拉片固定牢固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发明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图1所示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开启拉片后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固定拉片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固定拉片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固定拉片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固定拉片式拉链头拉片固定后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固定拉片式拉链头中拉片固后的正视图O
图12是图10所示固定拉片式拉链头拉片固定后的示意图O
图13是本发明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100a、100b、IOOc拉链头71顶壁
IOUObUOc滑块体72侧壁
12下板722夹持壁
14导柱724滑道孔
16上板7241滑动段
20马钩74让位槽
30弹片76容置槽
40帽盖762,762a压块
50连接件764收容槽
52连接部80、80a、80b、80c扣合机构
54抵接部81、81b开口
56转轴82>82a>82b>82c扣接部
60、60a弹性元件822扣臂
62、62a固定段824勾爪
622固定孔84、84a、84b、84c固定部
64>64a弹性段842扣孔
70、70a、70b、70c拉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本发明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拉链头100包括一滑块体10、一马钩20、一弹片30、一帽盖40、一连接件50、一弹性元件60、一拉片70及一扣合机构80。该扣合机构80设置在该滑块体10与该拉片70上。该马钩20收容在该滑块体 10内,该帽盖40固定在该滑块体10上,该帽盖40收容该弹片30。该滑块体10、马钩20、 弹片30、帽盖40组成一自锁的拉链滑块。该弹性元件60固定在该拉片70中(如图5所示),该拉片70在后端设有一对滑道孔724。该连接件50的一端套设在该拉链滑块上,另一端与该拉片70的两滑道孔7M连接(如图3所示)。该弹性元件60、扣合机构80及该两滑道孔7M组成一扣合装置,该扣合装置用于将该拉片70牢固且可开合地扣接在该滑块体10上。
4
请参照图1,该滑块体10由金属材料一体压铸成型,其包括一下板12、一导柱14、 一上板16。该下板12与该上板16的前端通过该导柱14连接,该下板12、导柱14及该上板16组合形成一大致呈Y形的滑道供一拉链的两条链齿(图未示)通过。请参照图1,该弹性元件60由弹性良好的金属材料一体制成,其包括一固定段62 及两弹性段64。该两弹性段64分别由该固定段62的两侧斜向下延伸成型。该固定段62 在中部设有一方形的固定孔622,该固定孔622贯穿该固定段62。请参照图1,该连接件50包括一连接部52、一抵接部M及一对转轴56。该连接部52位于该连接件50的前端,该抵接部M位于该连接件50的后端,该两转轴56对称地设置在该连接件50后端的左右两侧。该两转轴56对应该拉片70的滑道孔7M设置,该拉片70通过该滑道孔7M可滑动及转动地连接在该连接件50的转轴56上(如图2所示)。 该抵接部M的顶面朝前端斜向上倾斜设置。请参照图3至图5,该扣合机构80包括一扣接部82及一固定部84 (如图5所示), 该扣接部82设置在该拉片70的前端,该固定部84对应该扣接部82设置在该上板16的前端。该扣接部82包括一扣臂822及一勾爪824(如图3所示)。该扣臂822为由该拉片70 的前端向下延伸的L型结构,该勾爪拟4从该扣臂822的底端中部向上延伸设置,该勾爪 824与该拉片70前端的底面形成一开口 81 (如图5所示)。该固定部84由该上板16水平向前端一体延伸成型,该固定部84的横截面大体呈弧形的板状结构(如图3所示),其厚度小于该开口 81的高度。该固定部84对应该勾爪拟4设有一扣孔842,该扣孔842紧贴该导柱14的最外端设置(如图5所示),该扣孔842用于收容该勾爪824。请参照图2及图3,该拉片70包括一顶壁71及两侧壁72,其外部轮廓大体呈一水瓢状结构,其内部轮廓对应该滑块体10的外形轮廓设置。每个侧壁72在后端竖直向上延伸成型一夹持壁722(如图3所示),该夹持壁722大体呈方形的板状结构。该两滑道孔7M 分别对称设置在该两夹持壁722的中部,该滑道孔7M贯穿该夹持壁722。该滑道孔7M呈长条状,包括两平行的平面及两对称的半圆形弧面(如图2所示)。该两弧面相对设置,每一弧面的两端分别与一平面相切。该两平面构成可与该转轴56紧配合的滑动段7241。该拉片70在底面的中部对应该滑块体10的上板16设有一让位槽74,该让位槽74用于收容该上板16。该拉片70在该让位槽74底面的中部向下凹陷设有一容置槽76 (如图3所示), 该容置槽76对应该帽盖40及该弹性元件60设置。该容置槽76大体呈长方体的型腔结构, 该容置槽76用于收容该帽盖40与该弹性元件60 (如图5所示)。该容置槽76在底端中部对应该弹性元件60的固定孔622设有一分叉状的Y形压块762 (如图4所示),该压块762 用于固定该弹性元件60。请参照图1至图4,组装该拉片70时,先使该连接件50的连接部52套设在该拉链滑块上。然后,将该弹性元件60收容在该拉片70的容置槽76内,使该压块762收容在该弹性元件60的固定孔622中。利用机械装置冲压该压块762 (图未示),使该压块762向两侧弯折变形固定住该弹性元件60 (如图4所示)。最后,将该连接件50的两转轴56分别收容在该拉片70的两滑道孔724中,从而完成对该拉片70的组装。请参照图4至图8,固定该拉片70时,首先,逆时针翻转该拉片70,使该拉片70转动并盖设于该滑块体10上,该帽盖40收容在该拉片70的容置槽76中,该弹性元件60的一弹性段64与该连接件50的抵接部M弹性抵接,同时使该连接件50的转轴56与该滑道孔7M后端的弧面抵接(如图5所示)。接着,向下压抵该拉片70的前端,使该弹性元件 60的一弹性段64继续弹顶在该连接件50抵接部M的顶面,该弹性元件60的另一弹性段 64弹顶在该帽盖40上,该上板16收容在该拉片70的让位槽74中,同时使该拉片70的压块762与该帽盖40的顶面抵接(如图6所示)。此时,该固定部84正对该开口 81。然后, 对该拉片70施加一向右的作用力使该拉片70沿该滑道孔724向右移动,该连接件50的转轴56沿该滑道孔724的滑动段7241移动至与该滑道孔7M前端的弧面抵接。此时,该勾爪拟4正好位于该扣孔842的下方(如图7所示)。最后,去掉外力,该弹性元件60的两弹性段64分别回弹弹顶该帽盖40与该连接件50抵接部M的顶面,使该勾爪824自下而上收容在该扣孔842中(如图8所示),从而完成对该拉片70的固定。反之,若下压该拉片 70,使该勾爪824与该扣孔842分离开,再向左推动该拉片70,使该连接件50的转轴56滑动至与该滑道孔7M后端的弧面抵接就可开启该拉片70。请参照图8,相比现有技术,当该拉片70被固定后,若在该拉片70的前端向上抬动该拉片70,由于该扣合机构80的扣接部82和固定部84牢固地扣接在一起使该拉片70的前端无法移动;同时,位于该拉片70后端的滑道孔724与该转轴56紧配合使该拉片70的后端也无法移动。若在该拉片70的后端向上抬动该拉片70或连接件50,则由于该扣接部 82的勾爪拟4与该固定部84的扣孔842相互扣合,该弹性元件60弹性地抵预该拉片70, 使得该拉片70也无法转动。这就使得该拉链头100的拉片70具有固定牢固的优点。由以上叙述可知,本发明拉链头100通过将该扣合机构80的扣接部82设置在该拉片70的一端,将该固定部84对应该扣接部82设置在该上板16上,将该拉片70的另一端可滑动及转动地与该连接件50连接,使得该拉片70可相对该拉链滑块固定。操作时,只有先使该拉片70相对该连接件50滑动固定距离,才能使该拉片70从该拉链滑块上旋转打开,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拉片可能被意外打开的缺点,使得该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具有拉片固定牢固的优点。该拉链头100通过在该拉片70上设置该滑道孔724、在该连接件50上设置该转轴56,使得该拉片70可相对该连接件50滑动及转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该拉链头100通过在该拉片70上设置该弹性元件60,使得该拉片70可以通过该扣接部82的勾爪824与该固定部84相扣合,具有结构稳固的优点。可以理解地,该连接件50与该拉片70可采用其它的连接形式,只要该拉片70可相对该连接件50滑动及转动就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例如,可将该滑道孔7M设置在该连接件50上,同时将该转轴56设置在该拉片70上;或者将该滑道孔724改为盲孔等。该拉链滑块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自锁滑块,或者采用非自锁的拉链滑块。该弹性元件60的作用是向上抵顶该拉片70,使得该扣合机构80可以采用勾爪与扣孔配合的方式进行扣合;当该扣合机构80采用其他形式时,也可以不设置该弹性元件。该压块762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该弹性元件60,例如,从该弹性元件60的两侧压制该弹性元件60等。请参照图9,其所示为本发明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该拉链头 IOOa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该弹性元件60a侧视呈V状结构,其包括一固定段6 及一弹性段64a。该弹性段64a由该固定段62a的前端向后端斜向下延伸设置。该压块76 对应该弹性元件60a的固定段6 设置成朝该拉片70a后端倾斜的勾状结构。该拉片70a对应该弹性元件60a的固定段6 在该容置槽76的底部设有一收容槽 764。该压块76 用于压制该弹性元件60a固定段62a的前端,使该弹性元件60a固定段62a收容在该收容槽764中。该弹性元件60a的弹性段6 对应该连接件50的抵接部M 设置。该拉链头IOOa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个不同之处在于,该扣合机构80a的扣接部8 省去该勾爪的设置,该扣合机构80a的固定部8 省去该扣孔的设置。在使用时,该拉链头IOOa通过设置该弹性元件60a,使得该拉片70a被向上顶起, 使该扣接部82a与该固定部8 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从而使该扣接部8 与该固定部 8 扣合牢固,不易产生松动。这样,该扣合机构80a就可省去该扣孔与该勾爪的设置,简化了该拉链头IOOa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请参照图10,其所示为本发明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该拉链头 IOOb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该扣合机构80b包括一对扣接部82b及一对固定部84b。该两扣接部82b对称设置在该拉片70b底面的左右两侧。该两扣接部82b 由弹性较好的塑料制成。该两扣接部82b呈向下延伸的“L”形结构(如图11所示),该两扣接部82b分别与该拉片70b的底面形成一开口 81b。该两固定部84b对应该两扣接部82b 在该上板16前端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成型,该两固定部84b大体呈方形块状结构。该固定部84b的厚度略微大于该开口 81b的高度。这样,该扣接部82b与该固定部84b之间就可发生紧配合(如图11所示)。该拉链头IOOb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个不同之处在于, 该拉链头IOOb未设置该弹性元件,同时该拉片70b未设置该压块(如图12所示)。请参照图10至图12,固定该拉片70b时,首先,逆时针翻转该拉片70b,使该拉片 70b的底面与该固定部84b抵接,该固定部84b正对该开口 81b。接着,向右推动该拉片70b, 使该扣接部82b与固定部84b发生紧配合,将该拉片70b牢固固定在该拉链滑块上(如图 11、图12所示)。反之,则可打开该拉片70b。由以上叙述可知,由于该扣合机构80b的扣接部82b与固定部84b之间可发生紧配合使该拉片70b牢固固定在该滑块体IOb上,因此该拉链头IOOb可省去该弹性元件的设置,使该拉链头IOOb所需元件少,结构简单。另外,该拉片70b只要逆时针翻转至该拉片 70b的底面与该固定部84b抵接,再向右推动该拉片70b,使该扣接部82b与固定部84b发生紧配合,就可将该拉片70b固定,使固定该拉片70b的操作简单。可以理解地,若只设置一个扣接部82b与一个固定部84b,一样能将该拉片70b牢固地固定在该滑块体IOb上。请参照图13,其所示为本发明固定拉片式拉链头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该拉链头 IOOc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扣合机构80c的固定部8 为从该滑块体10 的上板16向上延伸形成的两“T”形块,该扣合机构80c的扣接部82c为对应该固定部8 设置的导滑槽结构。该扣接部82c的纵截面形状对应该固定部84c的纵截面形状设置,这样,该固定部8 就可在该扣接部82c中横向滑动。固定该拉片70c时,先翻转该拉片70c, 使该拉片70c盖设于该滑块体10上。接着,向右推动该拉片70c,使该两固定部8 分别滑入该扣接部82c中将该拉片70c固定。由以上叙述可知,该拉链头IOOc通过在该拉片70c上设置该扣接部82c与该固定部84c,通过该“T”形的固定部84c固定该拉片70c,使该拉片70c固定更牢固。另外,该扣接部82c与该固定部8 分别设置在该拉片70c的底面与该上板16的顶面,固定该拉片 70c时,外观上看不见该扣合机构80c,使该拉链头IOOc具有外形美观的优点。可以理解地,该扣接部82c与该固定部8 的纵截面形状可以为其它形式,如燕尾槽形式。另外,若只设置一个扣接部82c与一个该固定部84c同样能将该拉片70c牢固固定到该滑块体IOc上。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中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包括拉链滑块、连接件、拉片及扣合装置,该连接件套设在该拉链滑块上,该拉链滑块包括滑块体,该滑块体包括上板、导柱及下板,其特征在于,该扣合装置包括扣合机构,该扣合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扣接部和至少一个固定部,该扣接部设置在该拉片的一端,该固定部对应该扣接部设置在该拉链滑块上,该拉片的另一端可滑动及转动地与该连接件连接,操作时,通过使该拉片相对该连接件滑动可使该扣合机构的扣接部与固定部相互扣合或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拉片的另一端设有滑道孔,该连接件对应所述滑道孔设有转轴,该滑道孔包括可与该转轴配合的滑动段,该拉片通过该滑道孔可滑动及转动地连接在该连接件的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拉链滑块包括帽盖,该拉片对应该帽盖在底面的中部设有容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扣接机构的固定部为从该滑块体的上板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的块状结构,该扣接机构的扣接部为对应该固定部设置的钩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扣接机构的固定部为从该滑块体的上板向上延伸形成的“T”形块,该扣接机构的扣接部为对应该固定部设置的导滑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在该拉片的容置槽中,该弹性元件对应该拉链滑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拉片对应该滑块体的上板设有让位槽,该拉片的容置槽设置在该让位槽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包括固定段及弹性段,该弹性元件侧视呈“V”形结构,该容置槽在底部对应该弹性元件的固定段设有压块,该连接件对应该弹性段设有斜向上倾斜的抵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包括固定段及位于该固定段两侧的两个弹性段,该帽盖的收容槽内对应该固定段设有压块,所述弹性段对应该拉链滑块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该扣接部包括扣臂及扣爪,该扣臂向下延伸呈L型结构,该固定部从该上板上向前一体延伸设置,该固定部对应该扣爪设有扣孔。
全文摘要
一种固定拉片式拉链头,包括拉链滑块、连接件、拉片及扣合装置,该连接件套设在该拉链滑块上,该拉链滑块包括滑块体,该滑块体包括上板、导柱及下板,该扣合装置包括扣合机构,该扣合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扣接部和至少一个固定部,该扣接部设置在该拉片的一端,该固定部对应该扣接部设置在该拉链滑块上,该拉片的另一端可滑动及转动地与该连接件连接,操作时,通过使该拉片相对该连接件滑动可使该扣合机构的扣接部与固定部相互扣合或开启。该拉链头具有拉片固定牢固的优点。
文档编号A44B19/30GK102188081SQ20101012088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9日
发明者骆燕明 申请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