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卡入式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4328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旋转卡入式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拉片和帽盖,滑块体具有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的前部之间连接有导柱,在上板顶面的前部和后部设置有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其中一个所述柱体在靠近滑块体端部的一端设置有枢接槽,另一所述柱体所在的上板端部设置有插孔,插孔靠近该另一所述柱体的外端;所述帽盖上设有与枢接槽和插孔相适配的枢轴和插接部,插接部具有向帽盖外侧折弯延伸的勾部,帽盖的枢轴置于所述枢接槽后,所述插接部经弹性变形能卡入所述插孔中。本实用新型帽盖与滑块体的结合无需采用铆合方式就能牢固连接,并且帽盖装配快速、方便,组装自动化程度高,还能方便、无损地拆卸帽盖以更换拉片,拉链头的使用寿命长。
【专利说明】旋转卡入式拉链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卡入式拉链头。

【背景技术】
[0002] 拉链是常用的连接配件,拉链头包括滑块体、拉片和帽盖等构件,滑块体主要由上 板、下板和导柱构成,导柱位于上、下板的一端将两者支撑连接成一体。现有的拉链头大致 可分为自锁式拉链头和非自锁式拉链头,非自锁式拉链头在非人为条件下可能发生沿拉链 带的滑动,而自锁式拉链头通过专门设置的自锁机构则可以防止非人为操作条件下的滑 动。现有金属拉链头的帽盖与滑块体的结合是通过打点铆合的方式实现,帽盖借助外力变 形实现与拉头体的结合。这种通过打点实现帽盖与安装台的组装无法拆卸,如果要更换拉 片,只能撬开帽盖的打点处,空易使帽盖变形,再次安装帽盖后,帽盖打点形成的内侧突部 容易从拉头体的配合部内滑出,从而使得帽盖脱落。并且,塑胶拉链不能采用这种传统的打 点变形方式来连接帽盖和滑块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 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其帽盖与滑块体的结合无需采用铆合方式就能牢固连接,并且帽盖装 配快速、方便,组装自动化程度高,还能方便、无损地拆卸。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拉片和帽盖, 滑块体具有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的前部之间连接有导柱,在上板顶面的前部和后部向 上突出地设置有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帽盖的两端与所述两柱体连接使得拉片可转动地置 于滑块体与帽盖之间,其中一个所述柱体在靠近滑块体端部的一端设置有枢接槽,另一所 述柱体所在的上板端部设置有插孔,插孔靠近该另一所述柱体的外端;所述帽盖具有覆盖 在两所述柱体上的顶壁,在顶壁的前、后端向下延伸设置有侧壁,两侧壁的下端分别设有与 枢接槽和插孔相适配的枢轴和插接部,插接部具有向帽盖外侧折弯延伸的勾部,帽盖的枢 轴置于所述枢接槽后,所述插接部经弹性变形能卡入所述插孔中。
[0005] 进一步地,所述枢接槽设置于第一柱体的外端面下部,枢接槽为圆弧槽,圆弧槽开 口的上端通过一小平面与第一柱体的外端面相接,圆弧槽开口的下端与上板顶面相接。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设置于第二柱体外端面的外侧,插孔的内侧壁与第二柱体的 外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插孔与第二柱体的外端面同宽,插孔上与所述内侧壁相对的外侧 壁为倾斜壁,倾斜壁的上端向所述滑块体的后端倾斜。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勾部的下部前、后两侧倒角或倒圆。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上边缘突出 于柱体的顶面,挡板的外边缘突出于两柱体的外端面。
[0010] 进一步地,两所述柱体的顶面和外端面的相交处为圆弧面,所述挡板的上边缘与 外边缘的相交处为圆角。
[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片和马钩,在第一柱体上设置有容纳马钩一端枢转部的盲孔, 在第二柱体上设置有容纳马钩另一端的的孔,马钩的下端通过第二柱体从上板底面穿出, 弹片位于马钩和帽盖之间。
[0012] 本实用新型将帽盖采用枢接加卡合的方式与滑块体连接,在滑块体的柱体和上板 上分别设置枢接槽和插孔,帽盖前、后两侧壁的下端分别设有与枢接槽和插孔相适配的枢 轴和插接部,当枢轴推入枢接槽中后,旋转帽盖就能将帽盖的插接部压入插孔,由于帽盖的 插接部为薄壁件,在装配压力的作用下能弹性变形,插接部弹性变形后进入插孔,而其勾部 则勾在插孔旁侧的板壁下方。这种连接方式,帽盖与滑块体的连接不需要打点铆合方式就 能牢固连接,能适用于塑胶拉链,由于只有一端为卡装,帽盖装配快速、方便,组装自动化程 度高。拆卸时,将帽盖卡合端向内挤压并向上提拉,帽盖插接部经弹性变形后就能从插孔中 脱出,帽盖拆卸非常方便,仅用手就可以实现,不会损坏帽盖或滑块体,即使再次装配帽盖, 帽盖也不会变形,能牢固地与滑块体连接,使用寿命长。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帽盖与滑块体的结合无需采用铆合方式就能牢固连 接,并且帽盖装配快速、方便,组装自动化程度高,还能方便、无损地拆卸帽盖以更换拉片, 拉链头的使用寿命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未装拉片)。
[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帽盖为未装入状态)。。
[0019]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帽盖时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1、拉片2和帽盖5,滑块体 1、拉片2和帽盖5可利用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酰胺、聚丙烯)或添加有耐磨加强剂的热塑 性树脂通过注塑方式制成。当然,这三个部件也可以由金属材料通过压铸方式制成。其中, 所述滑块体1具有由导柱13支撑连接的上板11和下板12,上板11和下板12具有大端和 小端,大端的宽度大于小端,在下述的描述中,将滑块体1的大端定义为前端,小端定义为 后端,滑块体1的前后方向为滑块体1和帽盖5的长度方向,在滑块体1和帽盖5长度方向 上靠近其中部的位置为内侧,远离其中部的位置为外侧,垂直于滑块体1前后方向的为左 右方向,即宽度方向。所述滑块体1的前端宽于后端,所述导柱13支撑在上、下板12的前 端部之间,导柱13的前端与上、下板12的前端平齐,在导柱13后方的下板12上表面中部 设置有凸筋121,凸筋121沿着下板12的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分隔左、右侧拉链牙的导条。 上板11的后部左右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侧边19,通过上板11的侧边19将拉链的链牙限 制在拉链头内,并且在拉链头的滑动过程中,上板11和下板12的小端将拉链的两侧链牙挤 压合并在一起,而大端的导柱13则将合并在一起的链牙剖开,被分开的两侧链牙从大端的 两侧滑过而向两旁分开。
[0022]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上板11顶面的前部和后部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柱体14和 第二柱体15,第一柱体14位于上板11的前部,第二柱体15位于上板11的后部,两柱体间 具有间隔,两所述柱体的顶面和外端面的相交处为圆弧面,圆弧面可以作为帽盖5装配时 的导向面,并且也不会与帽盖5产生干涉。第一柱体14在靠近滑块体1端部的一端设置有 枢接槽141,枢接槽141设置于第一柱体14前端面下部,枢接槽141为圆弧槽,圆弧槽开口 的上端通过一小平面与第一柱体14的外端面相接,圆弧槽开口的下端与上板11顶面相接。
[0023] 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柱体15所在的上板11端部设置有插孔16,插孔16设置 于第二柱体15外端面的外侧,插孔16的内侧壁161与第二柱体15的后端面位于同一个平 面上。所述插孔16与第二柱体15的后端面同宽,插孔16上与所述内侧壁161相对的外侧 壁162为倾斜壁,倾斜壁的上端向所述滑块体1的后端倾斜,倾斜壁使得插孔16的上端开 口大于下端开口,使帽盖5的插接部52易于滑入。
[0024] 如图5所示,所述帽盖5具有覆盖在两所述柱体上的顶壁,在顶壁的前、后端向下 延伸设置有侧壁,两侧壁的下端分别设有与枢接槽141和插孔16相适配的枢轴51和插接 部52,枢轴51位于帽盖5前侧壁的内侧下端,枢轴51是一条与帽盖5前侧壁相接的圆柱 体;插接部52具有向帽盖5外侧折弯延伸的勾部521,勾部521的下部前、后两侧具有倒角, 勾部521前侧下部的倒角与插孔16上的倾斜壁相作用,使得帽盖5的插接部52能在变形 后轻松地穿过插孔16,帽盖5的枢轴51置于所述枢接槽141后,所述插接部52经弹性变形 能卡入所述插孔16中。
[0025] 所述第一柱体14和第二柱体1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板17,挡板17的上边缘突 出于柱体的顶面,挡板17的外边缘突出于两柱体的外端面,所述挡板17的上边缘与外边缘 的相交处为圆角,帽盖5置于两挡板17之间,由挡板17来防止帽盖5在左、右方向的相对 移动。在第一柱体14的后部顶面和第二柱体15的前部顶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部18,凹 部18将两柱体的内侧面贯通,在帽盖5顶壁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定位块53,定位块53置于所 述凹部18中,进一步防止帽盖5在左、右方向的窜动。
[0026]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拉链头带有自锁装置,自锁装置包括马钩3和弹片4, 在第一柱体14上设置有容纳马钩3 -端枢转部的盲孔141,在第二柱体15上设置有用于 穿过马钩3的插孔151,插孔151将上板11贯穿,第三插孔151为台阶孔,其台阶面位于上 板11中,用于限位马钩3,马钩3的枢转部33置于第一柱体14的盲孔141中,而其锁止部 则插入第三插孔151,马钩3锁止部侧的端部设有与第三插孔151的台阶面相对应的限位台 阶31,马钩3在锁止状态时,限位台阶31抵接在台阶面上,从图3中可以看到,马钩3下端 的锁片32从上至下地从上板11的底面伸出,锁片32用以止动拉链牙。
[0027] 如图1和图6所示,拉片2后端的拉杆21位于第一柱体14和第二柱体15之间, 并且处于马钩3和上板11上表面所围的区域中。马钩3的上方是弹片4,弹片4位于马钩 3和帽盖5之间。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帽盖5是这样组装的:装配时,帽盖5在水平方向推力的作用下,其 枢轴51进入滑块体1的枢接槽141中,接着帽盖5受压而旋转使得其另一端的插接部52 弹性变形后压入插孔16,插接部52的勾部521勾在插孔16旁侧的上板11壁下方,从而使 帽盖5与滑块体1牢固连接,能适用于塑胶拉链,由于只有一端为卡装,帽盖5装配快速、方 便,组装自动化程度高。拆卸时,将帽盖5卡合端向内挤压并向上提拉,帽盖5插接部52经 弹性变形后就能从插孔16中脱出,帽盖5拆卸非常方便,仅用手就可以实现,不会损坏帽盖 5或滑块体1,即使再次装配帽盖5,帽盖5也不会变形,能牢固地与滑块体1连接,使用寿命 长。
[0029]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包括滑块体、拉片和帽盖,滑块体具有上板和下板,上板和 下板的前部之间连接有导柱,在上板顶面的前部和后部向上突出地设置有第一柱体和第二 柱体,帽盖的两端与所述两柱体连接使得拉片可转动地置于滑块体与帽盖之间,其特征在 于:其中一个所述柱体在靠近滑块体端部的一端设置有枢接槽,另一所述柱体所在的上板 端部设置有插孔,插孔靠近该另一所述柱体的外端;所述帽盖具有覆盖在两所述柱体上的 顶壁,在顶壁的前、后端向下延伸设置有侧壁,两侧壁的下端分别设有与枢接槽和插孔相适 配的枢轴和插接部,插接部具有向帽盖外侧折弯延伸的勾部,帽盖的枢轴置于所述枢接槽 后,所述插接部经弹性变形能卡入所述插孔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槽设置于第一柱 体的外端面下部,枢接槽为圆弧槽,圆弧槽开口的上端通过一小平面与第一柱体的外端面 相接,圆弧槽开口的下端与上板顶面相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设置于第二柱体 外端面的外侧,插孔的内侧壁与第二柱体的外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与第二柱体的外 端面同宽,插孔上与所述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为倾斜壁,倾斜壁的上端向所述滑块体的后 端倾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勾部的下部前、后两侧 倒角或倒圆。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和 第二柱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上边缘突出于柱体的顶面,挡板的外边缘突出于 两柱体的外端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柱体的顶面和外端 面的相交处为圆弧面,所述挡板的上边缘与外边缘的相交处为圆角。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卡入式拉链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片和马钩,在第一 柱体上设置有容纳马钩一端枢转部的盲孔,在第二柱体上设置有容纳马钩另一端的的孔, 马钩的下端通过第二柱体从上板底面穿出,弹片位于马钩和帽盖之间。
【文档编号】A44B19/26GK203884878SQ201420261359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1日
【发明者】高秀忠, 杨涛, 张田 申请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