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传染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672阅读:3775来源:国知局
防传染口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传染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控制呼吸道传染最有效的医疗用具,目前临床上新型病毒防传染和疾控中心、重症室及密切接触者所使用的口罩主要由耳套和过滤罩组成,这种口罩边缘密封不严密,细菌、病毒容易自缝隙通过而引起疾病的传染,给医务人员增加了阻绝、传染、预防工作难度,并且容易导致病护交叉感染。授权公告号为CN201290363Y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09年8月19日公开了“新型防传染口罩”,其技术方案是:新型防传染口罩,包括耳套和过滤罩,在过滤罩边缘固定设有不干胶条。通过不干胶条设置虽然可以增加过滤罩与脸部的贴合度,一定程度上增加口罩边缘密封性,但是不干胶条与脸部的贴合会引起佩带者的不舒适,不干胶条与皮肤细胞接触的兼容性、细胞毒性与ISO10993医用材料的标准不相适应,并且佩戴时会有很大的呼吸阻力,对于重症呼吸传染病的防传染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防传染口罩。所述的防传染口罩适用于重症呼吸传染病和呼吸能力薄弱患者,所说的呼吸能力薄弱患者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传染口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口罩本体和气体存储装置,所述的口罩本体和气体存储装置之间设置有导气胶座,所述的导气胶座上设置有输氧孔,所述的输氧孔与输氧管连接。在使用时,病人呼出带菌气体多数进入气体存储装置,而不至于使呼出气体感染医生、护士、家属或引起任何院内交叉感染。

所述的导气胶座上设置有存储装置连接孔和口罩本体连接孔,所述的存储 装置连接孔与气体存储装置连接,所述的口罩本体连接孔与口罩本体连接。

所述的输氧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的存储装置连接孔的孔径,以提高氧气利用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的防传染口罩还包括导气胶盖,所述的导气胶盖设置于所述的口罩本体和导气胶座之间。

所述的导气胶座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超声熔接部,所述的导气胶盖上设置有第二超声熔接部,所述的第一超声熔接部与所述的第二超声熔接部超声熔接连接。

所述的导气胶座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的导气胶盖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其中第二密封件与第三密封件匹配密封连接,实现导气胶座、口罩本体和导气胶盖密封连接,给予佩戴病人最高的含氧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的口罩本体包括立体杯罩和与所述立体杯罩相连接的固定带。

所述的立体杯罩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无纺布层、第一敏成棉层、第二无纺布层、第二敏成棉层、针刺布层、凹形支撑架和第三无纺布层。所述的立体杯罩能够阻挡呼吸空气的通过,使得吸入、呼出多数气体不经过立体杯罩,降低重症呼吸薄弱病人的呼吸阻力。

所述的凹形支撑架采用3D N95口罩支撑架结构,切合人体面部结构,能够达到舒适的效果。

所述的固定带包括缚头带和束颈带,所述缚头带和所述束颈带在人体脸部位置为X形交叉结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口罩本体还包括软质密封圈,所述的软质密封圈连接在立体杯罩与人体面部相配合的一侧的边缘上。所述的软质密封圈与人体皮肤充分共存,零刺激;所述的软质密封圈采用符合ISO10993标准的硅胶制成,具有密封性好、舒适和无毒的特点。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防传染口罩还包括输氧管接头,所述的输氧管接头设置于输氧管的两端,分别用于输氧管一端与导气胶座上输氧孔的连接,以及输氧管另一端与输氧装置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凹形支撑架采用3D N95口罩支撑架结构,切合人体面部结构,能够达到舒适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病人呼出带菌气体多数进入气体存储装置,而不 至于使呼出气体感染医生、护士、家属或引起任何院内交叉感染。

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杯罩能够阻挡呼吸空气的通过,使得吸入、呼出多数气体不经过立体杯罩,使呼吸轻松达到降低重症呼吸薄弱病人的呼吸阻力的效果,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较好。

4.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高效的氧气利用率,具体体现在:防传染口罩输入90%氧浓度3L/min(压力值:0.03Mpa),口罩中心接PVC管,连接氧浓度分析仪;测量出口罩内部实际10分钟后氧浓度稳定在50%左右氧利用率:42%左右。防传染口罩输入50%氧浓度3L/min(压力值:0.03Mpa),口罩中心接PVC管,连接氧浓度分析仪;测量出口罩内部实际10分钟后氧浓度稳定在31%左右氧利用率:38%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防传染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防传染口罩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气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气胶座和导气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口罩本体,2气体存储装置,3导气胶座,4输氧管,5导气胶盖,6输氧管接头,11立体杯罩,12固定带,13软质密封圈,31输氧孔,32存储装置连接孔,33口罩本体连接孔,34底座,35第一超声熔接部,36第一密封件,37第二密封件,51第二超声熔接部,52第三密封件,111第一无纺布层、112第一敏成棉层、113第二无纺布层、114第二敏成棉层、115针刺布层、116凹形支撑架,117第三无纺布层,121缚头带,122束颈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传染口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口罩本体1和气体存储装置2,所述的口罩本体1和气体存储装置2之间设置有导气胶座3,所述的导气胶座3上设置有输氧孔31,所述的输氧孔31与输氧管4连接。在使用时,病人呼出带菌气体多数进入气体存储装置2,而不至于使呼出气 体感染医生、护士、家属或引起任何院内交叉感染。

所述的气体存储装置2的体积采用为700mL,公差范围为±5%;这样设置的体积大小可以延长佩戴时间,又不会引起过重的负担。

所述的导气胶座3上设置有存储装置连接孔32和口罩本体连接孔33,所述的存储装置连接孔32与气体存储装置2连接,所述的口罩本体连接孔33与口罩本体1连接。

所述的输氧孔31的孔径小于所述的存储装置连接孔32的孔径,以提高氧气利用率。

所述的防传染口罩还包括导气胶盖5,所述的导气胶盖5设置于所述的口罩本体1和导气胶座3之间。

所述的导气胶座3的底座34上设置有第一超声熔接部35,所述的导气胶盖5上设置有第二超声熔接部51,所述的第一超声熔接部35与所述的第二超声熔接部51超声熔接连接。

所述的导气胶座3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6和第二密封件37,所述的导气胶盖5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52,其中第二密封件37与第三密封件52匹配密封连接,实现导气胶座3、口罩本体1和导气胶盖5密封连接,给予佩戴病人最高的含氧量。

所述的口罩本体1包括立体杯罩11和与所述立体杯罩11相连接的固定带12。所述的立体杯罩11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无纺布层111、第一敏成棉层112、第二无纺布层113、第二敏成棉层114、针刺布层115、凹形支撑架116和第三无纺布层117。所述的立体杯罩11能够阻挡呼吸空气的通过,使得吸入、呼出多数气体不经过立体杯罩11,降低重症呼吸薄弱病人的呼吸阻力。所述的凹形支撑架116采用3D N95口罩支撑架结构,切合人体面部结构,能够达到舒适的效果。所述的固定带12包括缚头带121和束颈带122,所述缚头带121和所述束颈带122在人体脸部位置为X形交叉结构。

所述的口罩本体1还包括软质密封圈13,所述的软质密封圈13连接在立体杯罩11与人体面部相配合的一侧的边缘上。所述的软质密封圈与人体皮肤充分共存,零刺激。

所述的防传染口罩还包括输氧管接头6,所述的输氧管接头6设置于输氧管4的两端,分别用于输氧管4一端与导气胶座3上输氧孔31的连接,以及输氧管4另一端与输氧装置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提供的防传染口罩能够达到高效的氧气利用率,采用氧浓 度分析仪(美国TSI Certifier FA Plus 4080)分析结果如下:防传染口罩输入90%氧浓度3L/min(压力值:0.03Mpa),口罩中心接PVC管,连接氧浓度分析仪;测量出口罩内部实际10分钟后氧浓度稳定在50%左右氧利用率:42%左右。防传染口罩输入50%氧浓度3L/min(压力值:0.03Mpa),口罩中心接PVC管,连接氧浓度分析仪;测量出口罩内部实际10分钟后氧浓度稳定在31%左右氧利用率:38%左右。

同时本实用新型上述提供的防传染口罩能够有效的防止院内感染,病人在吸气时,输氧装置供氧。因此对病人来说,即可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降低病人呼吸低阻力,高效的氧气利用率,有助于病人的康复。所以这个设计可以有效解决院内交叉感染,又不会造成病人呼吸的压力,提高病人的康复速度。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