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骨中棒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555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伞骨中棒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雨伞伞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旋转的雨伞伞骨中棒装置。



背景技术:

伞骨也叫伞架,是组成雨伞的支撑部分,包括分散的支骨、上、下蜂巢和伞骨中棒。伞架是一把伞的核心,而伞骨中棒则是伞架的核心,伞骨中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伞的好坏。

目前现有技术的伞骨中棒均为不可旋转的,在雨伞的使用过程中,当雨伞遭受到外力时(如:风力),经常会导致伞骨中棒弯曲变形甚至是折断损坏,同时也会使用户在打伞时感觉变得沉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旋转的伞骨中棒,避免伞骨的变形或损坏,延长雨伞使用寿命。

一种伞骨中棒旋转装置,包括第一伞骨中棒、第二伞骨中棒,还包括:

含有转子头的转子、设有与转子头配合的容置空间的转子座,所述转子的转子头与所述转子座的容置空间衔接,使转子头在容置空间内转动,所述转子和所述转子座的另一末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伞骨中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和所述转子座还开设有钉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伞骨中棒上设有挡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伞骨中棒及上巢套管还开设有与所述挡珠对应的挡珠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头为球形、锥形或圆柱形的一种,便于在容置空间内的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转子头紧密贴合。

上述伞骨中棒旋转装置通过在伞骨中棒中设置相互配合的转子和转子座,使伞骨中棒的上下两部分可以相互旋转,因而在伞面受到外力时,能够带动伞骨中棒旋转,避免伞骨中棒因外力造成弯曲或变形,从而延长了伞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分散了用户使用时的受力,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伞骨中棒旋转装置的转子与转子座的爆炸图;

图2为伞骨中棒旋转装置的组装图;

图3为伞骨中棒旋转装置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为伞骨中棒旋转装置的转子与转子座的爆炸图。

伞骨中棒是伞架的核心,连接伞把与伞面,在本专利实施例中,伞骨中棒设有转子座2与转子4,所述转子座2由对称的两部分拼合而成,包括拼合形成的容置空间6、以及设有用于固定转子座的钉孔3,所述转子包括转子头1,以及用于固定转子的钉孔5。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转子头1置于容置空间6中,相互配衔接并紧密贴合,装配时可以通过钉孔使用钉子进行固定。

为了便于转子头1在容置空间6内的转动,所述转子头1可以设置为球形、锥形或圆柱形的任意一种,同样容置空间6也可根据转子头1的形状,设置成相应的形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转子座2与转子4也可根据雨伞的规格或用途,选用金属、塑胶等不同的材质,以符合整体的实用与美观效果。

如图2所示,为伞骨中棒旋转装置的组装图。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一种伞骨中棒旋转装置包括第一伞骨中棒9、第二伞骨中棒10,设置在第一伞骨中棒9及上巢套管11上的挡珠孔8、设置在第二伞骨中棒10上的挡珠7,以及固定在第一伞骨中棒9上的转子座2和转子4。

所述第一伞骨中棒9和第二伞骨中棒10相互套接,使用状态下可以拉伸,不使用时可以折叠方便携带、存放,在本专利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伞骨中棒9还设置有转子座2和转子4,所述转子座2的容置空间与转子4的转子头紧密套接,另一末端则固定于第一伞骨中棒9。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伞骨中棒9及上巢套管11和第二伞骨中棒10上,还分别设有挡珠孔8和挡珠7,所述挡珠7活动连接在第二伞骨中棒9及上巢套管11上,可沿伞骨中棒的垂直方向弹起或按压,所述挡珠孔8与挡珠7相配合,当伞骨中棒收缩折叠时,挡珠7运动至挡珠孔8位置时则会弹起,此时挡珠会阻止伞架的转动,方便折叠操作,同时也可以避免折叠状态下中棒的旋转。

如图3所示,为伞骨中棒旋转装置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本专利适用于二节及多节中棒使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使用本专利伞骨中棒旋转装置的雨伞,包括伞架和伞面,所述伞架的伞骨中棒旋转装置通过在伞骨中棒中设置相互配合的转子和转子座,使伞骨中棒的上下两部分可以相互旋转,因而在伞页受到外力时,能够带动伞骨中棒旋转,避免伞骨中棒因外力造成弯曲或变形,从而延长了伞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分散了用户使用时的受力,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