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及一种受力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97990阅读:2307来源:国知局
背包及一种受力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背包及一种受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背包由于其便利性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背着背包上学,上班,旅行等,背包能够很好的承载平时常用的东西,包括书本,手机,移动电源,电脑等。然而,人们在使用背包时如果长期处于背部、肩膀等部位的受力不均匀状态时,很可能导致背部和肩部疾病,例如脊椎变形弯曲,特别是小孩子很可能养成不良的姿势,对他们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此,有必要提供能够矫正人们不良姿势,保护人体健康的背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背包及一种受力检测方法,可以矫正用户的不良姿势,保护人体健康。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背包,包括背包本体和两个背带,其中:

所述背包本体的背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背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受力情况生成受力分布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受力检测方法,包括:

通过背包背面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背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

根据所述受力情况生成所述用户背部的受力分布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和两个背带,该背包本体的背面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该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背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该控制器,用于根据该受力情况生成受力分布数据,可以矫正用户在背背包时的不良姿势,保护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背包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背包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受力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背包及一种受力检测方法,可以矫正用户在背背包时的不良姿势,保护人体健康。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背包正视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和两个背带2,其中:

背包本体1的背面设有压力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3与背包内的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压力传感器3可以具体分布在背包本体1的背面与用户背部接触的位置,压力传感器3也可以具体分布在背包本体1的背面的全部位置,以充分满足不同体型用户的需求。

其中,压力传感器3可以呈阵列分布,也可以为连续分布的压力传感层。控制器的位置设置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在背包本体1的侧面,也可以在背包本体1的背面中不易与用户背部接触到的位置。

压力传感器3,用于检测用户背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

控制器,用于根据受力情况生成受力分布数据。

具体的,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的受力情况可以计算出用户背部当前的受力分布数据。

进一步地,两个背带2的内侧面也设有压力传感器3,用于检测用户肩部的受力情况。

其中,压力传感器3可以具体分布在两个背带2的内侧与用户肩部接触的位置,压力传感器3也可以具体分布在两个背带2内侧的全部位置,以充分满足不同体型用户的需求。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背包本体1的背面设有多个独立控制的形变体5,多个形变体5的形变程度受控于控制器。

其中,形变体5优选地可以采用气囊,也可以采用机械结构。

控制器具体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的受力情况控制多个形变体5的形变程度。

以形变体是气囊为例,控制器可以根据受力情况将受力过大或过于集中位置处的气囊展开以分散压力,或者,也可以控制其它位置处的气囊展开,以分担部分压力,再或者,所有气囊可以默认展开,再根据受力情况控制相应位置处的气囊充气或者放气。

可选的,控制器具体还可以根据用户通过电子设备发送的指令控制多个形变体5的形变程度。例如,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安装专门用于背包的应用软件,通过应用软件用户可以方便地向控制器下发控制指令,进而控制相应位置上形变体的形变程度。

可选的,如图1所示,背包的两个背带2的外侧面设有触摸面板4,触摸面板4具体可以是柔性触摸面板,能够做成弯曲状,以提高背带使用时的舒适度。

控制器具体还可以根据用户通过触摸面板4发送的指令控制多个形变体5的形变程度。

例如,左侧背带上的触摸面板4负责控制背包本体1的背面左侧的形变体,右侧背带上的触摸面板4负责控制背包本体1的背面右侧的形变体,在触摸面板4上用手指上滑触发形变体变大的指令,下滑触发形变体变小的指令,用户可以通过背包的背带2方便地调整背包的位置,从而达到身体背部、肩部受力较为均匀的状态。

进一步地,触摸面板4上可以通过丝印等方式显示各个形变体5的图案,图案位置可以与形变体位置对应,在相应图案上上滑或者下滑即可方便而又精准地控制形变体5的形变程度。

具体的,控制器可以电连接一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参考受力分布数据,作为背背包时用户背部、肩部的最佳受力状态。背包还可以设有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无线保真wi-fi模块等,背包通过通信模块可以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的受力情况可以计算出用户背部、肩部当前的受力分布数据,将受力分布数据与参考受力分布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二者匹配(即相差不大),则可以认为用户当前背背包的状态良好,如果二者不匹配(即相差较大),则可以认为用户当前背背包的状态不良,受力不均匀,则通过通信模块向上述电子设备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用户或者其监护人等调整背包的位置,提示信息可以包括具体的调整方案,例如背包本体1向左移动,背包本体1向右移动,左侧肩带调长3厘米cm,等等。

或者,背包还可以包括震动模块,震动模块可以分布在几个常用的调节位置,例如背包本体1的背面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位置,如果受力分布数据与参考受力分布数据不匹配,则控制器控制需调整位置处的震动模块震动,以准确地提示用户进行调整。此外,背包还可以包括语音模块,控制器单独通过语音模块提示用户调整相应的位置,或者,控制器也可以同时控制语音模块和震动模块进行提示。

进一步地,存储器可以存储有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背包负重等个人化参数对应的多个参考受力分布数据,用户或者其监护人等可以通过上述电子设备输入用户的年龄、身高、体重、背包负重等信息,背包负重也可以由控制器直接通过背包底部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获取,控制器则根据用户的年龄、身高、体重、背包负重等信息从存储器检索并获取与该用户对应的参考受力分布数据,从而可以很好地适配不同体型以及年龄段的用户,提升背包的实用性。此外,控制器也可通过通信模块直接访问网络中的用户电子健康档案,从中获取用户的个人化参数并传输回控制器,以免去手动输入的步骤。

进一步地,存储器可以存储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受力情况而计算出的受力分布数据,控制器可以通过通信模块向与背包通信的电子设备发送预设时长(例如1天)内用户的受力分布数据,电子设备可以按照图表的形式输出预设时长内的受力分布数据,例如上述电子设备生成部位-受力-时间的曲线图输出,便于直观地掌握一段时间内用户各个部位的受力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及时地对不良姿势进行纠正,例如用户脊椎上部的压力逐渐减小,而脊椎下部的压力逐渐增大,那么用户的脊椎很可能是出现了弯曲,可以输出提示信息加以提示。

需要说明的是,背包的具体形状并不局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情况,例如背包的边角可以是圆滑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和两个背带2,该背包本体的背面设有压力传感器3,该压力传感器3与控制器电连接,该压力传感器3,用于检测用户背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该控制器,用于根据该受力情况生成受力分布数据,可以矫正用户在背背包时的不良姿势,保护人体健康。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受力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受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通过背包背面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背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

s302、根据所述受力情况生成所述用户背部的受力分布数据。

s303、通过所述背包背带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用户肩部的受力情况,并根据所述背部及所述肩部的受力情况生成所述背部及所述肩部的受力分布数据。

s304、将所述背包与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受力分布数据通过所述电子设备反馈给所述用户或其他用户。

s305、将所述受力分布数据与参考受力分布数据进行比对,当所述受力分布数据与所述参考受力分布数据不匹配时,向所述用户或其他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其中,向用户或其他用户发送提示信息,包括:根据受力不匹配的位置,控制在所述背包背面相应位置处设置的震动模块振动以提示所述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背包背面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背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用户的个人化参数,并根据所述个人化参数确定所述参考受力分布数据。

其中,所述个人化参数包括所述背包的负重,所述背包的负重通过在所述背包的底部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测量获取。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个人化参数,包括:通过与所述用户的电子健康档案通信,将所述电子健康档案包括的个人化参数传输回所述背包。

进一步地,还包括:根据受力不匹配的位置调整所述背包的形状。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包及一种受力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