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腔体结构的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373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腔体结构的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腔体结构的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一种最常见的日用品之一,它一般是由包体、背带组成。现有的背包一般具有一个大的起主要作用的容纳腔,然后在上面设置一些小的起辅助作用的容纳腔,这样的设置能够满足我们常规的需求,但是,当我们需要携带的物品需要进行隔离时且每种物品都有比较大的携带量的时候,现有的背包结构往往不能满足。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研究,遂得到本案一种具有多腔体结构的背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腔体结构的背包,其具有能够分门别类容纳不同种类的物品、结构合理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多腔体结构的背包,包括中心腔和环绕所述中心腔设置的若干侧腔,所述侧腔包括开口端和连接端,所述开口端设有开口,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中心腔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中心腔中设有与所述侧腔一一对应的收纳室,所述侧腔可一一对应收纳于所述收纳室中。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收纳室设于所述侧腔和所述中心腔的连接处,所述侧腔覆盖所述收纳室的开口。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开口上设有启闭装置。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启闭装置为拉链。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侧腔上设有充气孔,所述侧腔的腔壁中设有充气层,所述充气层与所述充气孔相通。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两背包带,所述中心腔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可自由转动,所述转轴横穿所述中心腔的中心,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杆且连接所述连杆的中部,所述两背包带分别与其中一连杆连接,所述背包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中心腔呈柱型,所述侧腔环绕设置与所述中心腔的周面上。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中心柱的端面上具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凹槽的侧壁以及中心柱的端面的表面的颜色各不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了中心腔和若干个侧腔,各个腔都具有自己独立的开口,能够满足分门别类容纳不同物品的需求;当携带量比较小时,一些不会用到的侧腔可以折叠收入所述收纳室中,减小包体的体积,更便于携带;另外,所述中心腔上凹槽的设置方式让中心腔的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更符合现代社会个性化的审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腔体结构的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腔体结构的背包的侧腔的腔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中心腔-1;凹槽-11;侧腔-2;

腔壁-21;充气层-211;连杆-3;

背包带-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多腔体结构的背包,包括中心腔1和环绕所述中心腔1设置的若干侧腔2,所述侧腔2包括开口端和连接端,所述开口端设有开口,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中心腔1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将需要隔离携带的物品分别置于不同的侧腔2中,各个侧腔2互不影响。

进一步,所述中心腔1中设有与所述侧腔2一一对应的收纳室,所述侧腔2可一一对应收纳于所述收纳室中。在不需要使用全部侧腔2时,可将闲置的侧腔2收纳与所述收纳室中,这样会减小背包的体积,方便携带。具体的:所述收纳室设于所述侧腔2和所述中心腔1的连接处,所述侧腔2覆盖所述收纳室的开口,这样,当所述侧腔2没有被收纳时,所述收纳室的开口是看不到的,有利于背包的美观性。

为了方便所述开口的开合,所述开口上设有启闭装置。具体的,所述启闭装置为拉链。

进一步,所述侧腔2上设有充气孔,所述侧腔2的腔壁21中设有充气层211,所述充气层211与所述充气孔相通。侧腔2在充气层211充气后,能够呈现非常好的立体感,具有美感,在立体状态下,也方便放置物品。

进一步,由于具有若干个侧腔2,在不同侧腔2容纳物品或者不同侧腔2处于收纳状体时,背包的重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背包带4是固定设置的,人将产生不舒适感,所以有如下设置:所述背包还包括两背包带4,所述中心腔1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可自由转动,所述转轴横穿所述中心腔1的中心,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杆3且连接所述连杆3的中部,所述两背包带4分别与其中一连杆3连接,所述背包带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杆3的两端。这样,当背包的重心变化时,其能够绕所述转轴自由旋转,始终保持一个背包带4的受力点和背包的重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为了提升背包的美观性,所述中心腔1呈柱型,所述侧腔2环绕设置与所述中心腔1的周面上,所述中心柱的端面上具有若干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底部、凹槽11的侧壁以及中心柱的端面的表面的颜色各不相同。当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背包时,能够看到的凹槽11的底部、凹槽11的侧壁的区域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动态的过程中,就呈现为所述中心腔1的表面的颜色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化审美需求。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