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衣的头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7155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衣的头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衣的头部结构。



背景技术:

雨衣是雨天人们出行所必需的生活用品之一,现有的雨衣均在头部设有开口,为了防止人的面部被雨水淋湿,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是在雨衣的头部开口处增设透明面罩。如中国专利文件201320034592.X中公开了一种带透明面部雨衣布的雨衣,通过面部雨衣布与雨衣帽边缘密封连接避免人脸部被雨水淋湿。但现有技术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1、在温度较低的天气条件下,雨衣穿戴者通过鼻腔或口腔呼出的气体与较低温度的透明面罩接触后,容易在透明面罩上形成薄雾,严重影响雨衣穿戴者的视线;2、雨衣穿戴者在扭动头部时,雨衣帽往往不会跟随头部灵活转动,为了获得必要的视线,雨衣穿戴者往往需要较大幅度的头部扭动,在骑行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给穿戴者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3、在风力较大或快速骑行的情况下,雨衣本身也会因外界因素发生较大幅度的相对于穿戴者身体的移动,并带动雨衣的头部结构一起发生移动,严重情况下也会因此出现雨衣帽遮挡穿戴者视线的问题,使穿戴者处于危险之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衣的头部结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雨衣的头部结构,包括帽体和帽口,在帽口的顶端设置有帽檐,所述的帽檐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的帽檐与帽体缝合连接并向帽体内延伸一定长度;在所述的帽口的左右两侧还设有与帽体连接的侧挡片,所述的侧挡片由透明塑料制成,所述的侧挡片的上部与所述的帽檐的侧边相连接;所述的帽檐、侧挡片的在帽体外的边缘部分以缝合连接方式设有保护带;在帽体内沿帽口周围设有用于收紧帽口的第一收紧装置,在所述的帽体的下部还设有用于收紧颈部的第二收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帽檐向帽体内延伸部分的长度为3cm-8cm,向帽体外伸出部分的长度为8cm-15cm;所述的侧挡片与帽体连接的一边的长度为10cm-15cm,与帽檐连接的一边的长度为6cm-12cm。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挡片既不与帽体(1)连接,又不与帽檐(3)连接的边缘部分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的第一收紧装置和/或第二收紧装置为收紧绳和弹簧卡扣组成的收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的保护带为由反光材料制成的反光保护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置了帽檐和透明的侧挡片取代面罩,避免了低温环境下面罩起雾的问题的发生,在取得较好挡雨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的良好的视线,并通过帽檐向帽体内延伸的设计,使得帽檐在帽体外部分得到良好的支撑,即使在正面风力较大的情况也不会向下倾斜或弯曲,避免遮挡穿戴者的视线问题的发生;2、通过设置第一收紧装置,使雨衣的头部结构和雨衣穿戴者的头部紧密结合,在穿戴者扭动头部时,雨衣的头部结构也会跟随者穿戴者头部一起扭动。并通过设置第二收紧装置,使得雨衣本身在因外界因素发生相对于穿戴者身体的移动时对雨衣头部结构的影响大大降低,较好的保证了雨衣穿戴者良好的视线,降低了穿戴雨衣出行的风险,提高了雨天出行的安全性;3、适用性广,在各种雨衣上都可以采用同样或相类似的头部结构技术方案;4、通过设置反光材料制成的保护带使穿戴者在夜间骑行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帽体内部与帽檐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帽体;2、帽口;3、帽檐;4、侧挡片;5、保护带;6、第一收紧装置;7、第二收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一种雨衣的头部结构,包括帽体1,在帽体1前端有能让人脸露出的帽口2;为了避免从上方落下的雨水淋湿雨衣穿戴者的脸部,在帽口2的顶端设置有帽檐3;所述的帽檐3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的帽檐3与帽体1缝合连接并向帽体1内延伸一定长度,向帽体1内延伸的帽檐部分与穿戴者的头顶紧密结合,使得帽檐在帽体外部分得到良好的支撑,即使在正面风力较大的情况也不会向下倾斜或弯曲,避免遮挡穿戴者的视线问题的发生;为了避免从侧面落下的雨水淋湿脸部,在所述的帽口2的左右两侧还设有与帽体缝合连接的侧挡片4,所述的侧挡片4的上部与所述的帽檐3的侧边相连接;同时为了保证穿戴者向左右两侧观察的良好视线,所述的侧挡片4由透明塑料制成;为了避免帽檐3、侧挡片4暴露在帽体1之外的部分的损坏,帽檐3、侧挡片4的在帽体1外的边缘部分以缝合连接方式设有保护带5;为了使雨衣的头部结构和穿戴者的头部紧密结合,在帽体1内沿帽口2周围设有用于收紧帽口的第一收紧装置6;为了降低雨衣本身在因外界因素发生相对于穿戴者身体的移动时对雨衣头部结构的影响,在所述的帽体1的下部还设有环绕帽体的用于收紧颈部的第二收紧装置7。

经大量的试制和试穿戴之后,选择帽檐3和侧挡片4较适宜的尺寸:帽檐3向帽体1内延伸部分的长度为3cm,向帽体1外伸出部分的长度为8cm;所述的侧挡片4与帽体1连接的一边的长度为10cm,与帽檐3连接的一边的长度为6cm。

进一步的,为了起到更好的保护侧挡片的效果,同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减小侧挡片4的面积,侧挡片(4)不与帽体(1)或帽檐(3)相连接的边缘部分可为弧形。

进一步的,第一收紧装置(6)和/或第二收紧装置(7)可为由收紧绳和弹簧卡扣组成的收紧装置。

更进一步,为了提高在夜间穿戴雨衣出行时的安全性,保护带(5)可以是由反光材料制成的反光保护带。

实施例2

所述的帽檐3向帽体1内延伸部分的长度为8cm,向帽体1外伸出部分的长度为15cm;所述的侧挡片4与帽体1连接的部分的长度为15cm,与帽檐3连接部分的长度为12cm。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的帽檐3向帽体1内延伸部分的长度为5cm,向帽体1外伸出部分的长度为11cm;所述的侧挡片4与帽体1连接的部分的长度为13cm,与帽檐3连接部分的长度为9cm。

其余同实施例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