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93947发布日期:2020-02-22 02:3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泵型空调衣主要应用于特殊高温场合或者低温场合,没有空调或者降温、取暖装置,如:国家电网高压线高空架设、陆军兵种坦克作战、执勤交警、陆军演习、野外考察等等。由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应用环境比较特殊,需要与人体直接接触,因此热泵型空调衣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要求较高,需要与人体的舒适性感受环境相匹配,否则就会造成使用者不适,降低热泵型空调衣的使用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能够对热泵型空调衣进行控制,使得热泵型空调衣周围的环境与人体的舒适性感受环境匹配,提高人体的使用舒适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背心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3<tao≤t4且衣外环境湿度c%<rh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停止运行。优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衣外侧溶液除湿膜进行吸湿,溶液除湿膜从衣外侧环境进行加湿时的电压控制公式为:q3=0.35*u+3,其中q3为溶液除湿膜的吸湿量,u为施加至溶液除湿膜的电压。优选地,控制衣外侧溶液除湿膜进行吸湿的步骤包括: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施加电压12v,并运行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电压;若衣内侧湿度rh≤a%,则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施加电压24v,并运行t+△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电压;若衣内侧湿度rh≤a%,则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施加电压(n-1)*12v,并运行t+(n-1)△t时间;依次类推,直至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其中n为衣外侧溶液除湿膜的电压调节次数。优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增压水泵流量的方式对衣内侧环境进行加湿,增压水泵流量的公式为:q2=k2*r,其中q2为水泵流量,r为转速,k2为增压比例系数。优选地,通过增压水泵流量的方式对衣内侧环境进行加湿的步骤包括:按照转速400rpm控制水泵流量,并运行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水泵转速;若衣内侧湿度rh≤a%,则调整水泵转速至500rpm,并运行t+△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水泵转速;若衣内侧湿度rh≤a%,则调整水泵转速至400+(n-1)100rpm,并运行t+(n-1)△t时间;依次类推,直至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其中n为水泵转速的调节次数。优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检测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根据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和工作电压之间的关系选择热泵型空调衣的供电方式。优选地,所述根据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和工作电压之间的关系选择热泵型空调衣的供电方式的步骤包括: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小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则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闭合,控制第三开关断开,控制蓄电池为热泵型空调衣进行供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在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之内,则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断开,控制第三开关闭合,控制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为热泵型空调衣自身进行供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大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大值,则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闭合,控制第二开关断开,控制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为热泵型空调衣进行供电,同时对蓄电池进行供电。优选地,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小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则通过蓄电池为热泵型空调衣进行供电的同时,实时监测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在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之内,则重新调整供电策略,控制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为热泵型空调衣自身进行供电。优选地,t3=5℃,t4=10℃,a=45,b=60,c=85。本发明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背心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3<tao≤t4且衣外环境湿度c%<rh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停止运行。本发明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对压缩机运行频率和循环水泵流量进行控制,并根据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对两个外风机的转速分别进行控制,温度调节更加精细化,调节效率更高,调节效果更佳,可以使使得热泵型空调衣周围的环境与人体的舒适性感受环境更加匹配,提高人体的使用舒适度。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9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0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1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2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3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4是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5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6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7是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8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19是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20是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21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22是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23是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24是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25是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直流压缩机;2、微通道换热器;3、电子膨胀阀;4、板式换热器;5、第一外风机;6、第二外风机;7、循环水泵;8、水箱;9、调速开关;10、空调衣;11、锂电池;12、第一开关;13、第二开关;14、第三开关;15、控制板;16、增压水泵;17、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8、衣外侧溶液除湿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热泵型空调衣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其中冷媒循环系统包括直流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3、微通道换热器2和板式换热器4。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媒流动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微通道换热器2->电子膨胀阀3->板式换热器4->压缩机回气。具体过程为,压缩机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到达微通道换热器2进行与室外环境换热冷却,室外侧设置两个降温风扇对微通道换热器2降温,降温后的冷媒变成低温液体,经过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气液混合状态,到达板式换热器4与循环水换热,将循环水冷却,冷媒升温后回到压缩机吸气口,完成冷媒循环。其中的降温风扇例如为轴流风扇。两个轴流风扇相互独立,并单独进行控制,可以控制单个轴流风扇的转速以及工作状态,从而根据需要对冷凝器的散热能力进行调节。由于采用了两个相互独立的轴流风扇,因此可以对冷凝器的散热调节更加灵活,调节档次更多,对于冷凝器的换热调节幅度可以更加细微和准确,实现对蒸发器侧换热能力的细微调节,进而实现对空调衣10的内部温湿度的细微化调节,可以更好地与人体温湿度要求相匹配,提高人体使用舒适度。电子膨胀阀3用于控制系统的冷媒量,从而间接控制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或者系统过热度,保证压缩机处于安全工作范围,同时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压缩机的工作能效。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泵7、板式换热器4、空调衣10和水箱8,其中板式换热器4既属于冷媒循环系统,又属于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的水与冷媒在板式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从而对水温进行控制,进而通过水温调节实现对空调衣10内的温度调节。水循环系统的循环路径为:循环水泵7->板式换热器4->空调衣10->水箱8->循环水泵7。具体而言,循环水泵7从水箱8吸水后增压到板式换热器4,板式换热器4里面的水与冷媒侧换热后冷却流到空调衣10给人体降温,吸收人体热量后的水温度升高回到水箱8,构成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设置水箱8作为缓冲装置,避免水泵空吸,水箱8上部设置补水口,便于在水箱8内水量不足时,能够及时从外部进行补水,保证水循环系统的顺利有效运行。水循环系统的水路上还设置有泄压阀,冬季制热时水管里面的水被加热会产生蒸汽,占据水循环管路,增大阻力,必须及时进行排气和补水,泄压阀检测到水系统压力达到设定数值后自动打开并泄压,同时报警提醒加水操作。泄压阀高度高于水箱8位置,保证只泄压蒸汽不泄压水,避免经常补水麻烦,泄压阀还起到排出空气的作用。热泵型空调衣还包括电源,热泵型空调衣的电源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热泵型空调衣可以采用直流电源供电,电源来源为锂电池11等蓄电池和空调衣10,可以设置调速开关9,进行压缩机转速调节。电源控制开关有三个,组合控制锂电池11和空调衣10发电给冷媒循环系统供电。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控制电路包括锂电池11和空调衣10,其中空调衣10与锂电池11形成第一电流回路,锂电池11与压缩机之间形成第二电流回路,空调衣10与压缩机之间形成第三电流回路,在第一电流回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12,在第二电流回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13,在第三电流回路上设置有第三开关14,三个其中与压缩机相连的第二电流回路和第三电流回路均通过控制板15连接至压缩机,且空调衣10上的调速开关9也通过控制板15连接至压缩机,并通过控制板15对压缩机转速进行调节。空调衣10分为两层,外层和内层,两层之间布置水管进行人体冷却,降低皮肤温度,提高人体舒适度。外层由多层材料压制而成,分为吸附层、中间层、隔热层,吸附层是由吸附太阳能的材料制作而成,能够吸附太阳光进行发电,通过吸附太阳光进行的发电,可以用于为锂电池11进行充电,也可以直接向压缩机供电。内层材料分为两层,传热层、接触层,传热层面料中含有高比例的银离子,能够加强传热效果,接触层材料柔软,经过化学处理不会对人体产生过敏影响。接触层材料由溶液除湿膜合成而成,形成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可以吸收皮肤表面的水分,使皮肤干燥和除湿,提高人体舒适性,吸收后水分由增压水泵16循环到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进行还原,起到降低冷凝器温度的作用,提高换热效率。冬季制热时,吸收衣外湿空气,泵到空调衣10,进行还原增加皮肤的湿润性,保养皮肤。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制冷频率范围10~100hz,轴流风扇电机2个,风机转速分低速(100~300rpm)、中速(300~500rpm)、高速(500~800rpm);电子膨胀阀3开度范围为0~500b,调节精度为1b。当然,采用其他数值范围的设备也是可行的,此处并不对此作出限制。以下所涉及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均是基于上述的热泵型空调衣的结构得以实施。本申请中主要对涉及制热工况下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在热泵型空调衣处于制热工况下时,本申请中将衣外环境温度tao划分6个区段:tao≤-5℃、-5℃<tao≤0℃、0℃<tao≤5℃、5℃<tao≤10℃、10℃<tao≤16℃、16℃<tao。将环境湿度范围划分4个区段:rh≤45%,45<rh≤60%,0<rh≤85%,rh>85%,该环境湿度包括衣外环境湿度以及衣内侧湿度。按照温度和湿度范围,空调开机制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表格1本申请基于开机制热时的衣外环境温度以及衣外环境湿度对热泵型空调衣进行控制。在本申请中,主要参考如下对应关系进行相应的压缩机频率控制和水泵流量控制。表格2外环温与频率的关系对应表格16℃<tao制热最大频率:额定频率*系数0.78*65=51hz10℃<tao≤16℃制热最大频率:额定频率*系数0.96*65=62hz5℃<tao≤10℃制热最大频率:额定频率*系数1.1*65=72hz0℃<tao≤5℃制热最大频率:额定频率*系数1.2*65=78hz-5℃<tao≤0℃制热最大频率:额定频率*系数1.36*65=88hztao≤-5℃制热最大频率:额定频率*系数1.45*65=95hz表格3水泵流量与外环温的关系16℃<tao水泵最大流量:额定流量*系数0.45*0.8=0.3610℃<tao≤16℃水泵最大流量:额定流量*系数0.85*0.8=0.685℃<tao≤10℃水泵最大流量:额定流量*系数0.95*0.8=0.760℃<tao≤5℃水泵最大流量:额定流量*系数1.15*0.8=0.92-5℃<tao≤0℃水泵最大流量:额定流量*系数1.65*0.8=1.32tao≤-5℃水泵最大流量:额定流量*系数2.5*0.8=2.0循环水泵:q1=q1*k1(q1---水泵流量,q1-水泵额定流量,k1—比例系数)。结合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ao≤t1时且衣外环境湿度rh≤a%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a%例如为45%,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此处的t1例如为-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rh≤45%时,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不适,需要给人体加湿改善体感,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95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在对人体皮肤进行加湿时,可以按照如下控制逻辑进行加湿控制:首先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开机制热,然后检测衣外环境湿度,并将检测到的衣外环境湿度反馈至控制器,由控制器判断是否需要对衣内侧湿度进行加湿,如果不需要进行加湿,则返回检测衣外环境湿度的步骤,如果需要进行加湿,则发送加湿信号,并控制加湿电压大小,控制空调衣10上的溶液除湿膜,还原孔间隙,对衣内侧进行加湿,调节衣内侧湿度,同时反馈电压信号到循环水泵7,控制水的循环量,进而通过循环水泵7控制衣内加湿量,并在衣内侧湿度达到人体舒适度要求后,将富裕水经过水管排出,使得衣内侧湿度始终保持在人体舒适度范围内。本发明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对压缩机运行频率和循环水泵7流量进行控制,并根据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对两个外风机的转速分别进行控制,温度调节更加精细化,调节效率更高,调节效果更佳,可以使使得热泵型空调衣周围的环境与人体的舒适性感受环境更加匹配,提高人体的使用舒适度。由于衣外环境温度较低,因此需要降低两个风机的转速,从而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避免由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过高而导致衣内侧温度大幅度降低,由于衣外环境温度过低,因此需要使得两个风机运行在最小风速,也即其中一个风机低速运行,另外一个风机停止,从而最大程度低减小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对衣内侧温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为了增大衣内侧温度而所需耗费的能量,提高了热泵型空调衣的运行能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对衣内侧环境进行加湿,溶液除湿膜对衣内侧环境进行加湿时的电压控制公式为:q2=0.25*u-2,其中q2为溶液除湿膜的除湿量,u为施加至溶液除湿膜的电压。通过对施加至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的电压进行控制,可以精确控制衣内侧的加湿量,使得衣内侧的加湿量能够快速调节到合适的湿度范围内,满足人体的湿度舒适度要求。控制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对衣内侧环境进行加湿的方法包括:对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施加电压12v,并运行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电压;若衣内侧湿度rh≤a%,则对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施加电压24v,并运行t+△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电压;若衣内侧湿度rh≤a%,则对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施加电压(n-1)*12v,并运行t+(n-1)△t时间;依次类推,直至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其中n为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的电压调节次数。此处的a%<rh≤b%为人体的湿度舒适度范围,具体的数值可调节,在本实施例中,人体的湿度舒适度范围为45%<rh≤60%。通过依次增加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控制电压的方式,能够对衣内侧的湿度进行逐步调节,使得衣内侧湿度逐渐调节到人体湿度舒适度范围内,满足人体的舒适度要求。本实施例采用依次增加电压的方式对衣内侧溶液除湿膜17的加湿量进行调节,能够快速方便地将衣内侧湿度调整到合适范围内,同时增加了衣内侧湿度调节的电压档数,能够选择合适的电压来调节衣内侧湿度,降低了能源耗费,使得施加的电压能够与保持衣内侧湿度的溶液除湿膜电压相匹配,提高了热泵型空调衣的能效比。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增压水泵流量的方式对衣内侧环境进行加湿,增压水泵流量的公式为:q2=k2*r,其中q2为水泵流量,r为转速,k2为增压比例系数。其中r的范围为100~1000rpm。通过增压水泵流量的方式对衣内侧环境进行加湿的步骤包括:按照转速400rpm控制水泵流量,并运行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水泵转速;若衣内侧湿度rh≤a%,则调整水泵转速至500rpm,并运行t+△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水泵转速;若衣内侧湿度rh≤a%,则调整水泵转速至400+(n-1)100rpm,并运行t+(n-1)△t时间;依次类推,直至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其中n为水泵转速的调节次数。通过依次调节增压水泵流量的方式,也可以方便地对衣内侧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衣内侧湿度能够快速达到人体湿度舒适度要求。上述的t和△t可以灵活设置,只要能够持续一定时间,直到调节后的湿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即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进行吸湿,溶液除湿膜从衣外侧环境进行加湿时的电压控制公式为:q3=0.35*u+3,其中q3为溶液除湿膜的吸湿量,u为施加至溶液除湿膜的电压。通过控制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进行吸湿,可以通过吸湿吸入衣外环境中的水分给衣内加湿,使得衣内湿度能够达到调节要求,多余的部分可以在还原后通过循环水泵7从排水孔排出,使得衣内侧湿度可以保持在人体舒适度范围内。控制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进行吸湿的步骤包括: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施加电压12v,并运行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电压;若衣内侧湿度rh≤a%,则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施加电压24v,并运行t+△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电压;若衣内侧湿度rh≤a%,则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施加电压(n-1)*12v,并运行t+(n-1)△t时间;依次类推,直至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其中n为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的电压调节次数。通过控制施加至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的电压,可以方便地调节吸入水循环系统的吸湿量,进而调节释放至衣内的水分,实现对衣内侧湿度的调节,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检测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根据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和工作电压之间的关系选择热泵型空调衣的供电方式。通过合理选择热泵型空调衣的供电电源,不仅可以使得能源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且可以有效克服各种不利环境下所带来的电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从而通过已有能源例如太阳能等实现电源的连续供应,提高热泵型空调衣的适用性,能够满足更多种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同时又可以通过稳定的蓄电池能源实现对压缩机等的稳定供电,满足热泵型空调衣的稳定性要求。所述根据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和工作电压之间的关系选择热泵型空调衣的供电方式的步骤包括: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小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则控制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13闭合,控制第三开关14断开,控制蓄电池为热泵型空调衣进行供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在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之内,则控制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13断开,控制第三开关14闭合,控制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为热泵型空调衣自身进行供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大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大值,则控制第一开关12和第三开关14闭合,控制第二开关13断开,控制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为热泵型空调衣进行供电,同时对蓄电池进行供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小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则通过蓄电池为热泵型空调衣进行供电的同时,实时监测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在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之内,则重新调整供电策略,控制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为热泵型空调衣自身进行供电。在本实施例中,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冷媒循环系统运行电压范围为16~48v,在选择冷媒循环系统的运行电源时,先检测空调衣10的发电电压,当发电电压u>16v时,选择空调衣10给压缩机及零部件供电,维持第一开关12和第三开关14闭合,第二开关13断开,空调衣10发电同时给冷媒循环系统和锂电池11供电,周期性检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周期为t,如果电压在16v~48v之间,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如果否,首次降低压缩机频率到当前频率0.8倍,满足压缩机母线电压需求,将水泵流量相应提高到当前水平的1.2倍。当电压u<16v时开第三开关14断开,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13闭合,选择锂电池11给冷媒循环系统供电,并持续监测空调衣10的发电电压,如果满足u≥16v,则重新返回空调衣10发电电压给冷媒循环系统供电的步骤。若空调衣10制冷系统运行电压范围24~48v,检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当发电电压u>24v时,选择空调衣10自身发电给压缩机及零部件供电,维持第一开关12和第三开关14闭合,第二开关13断开,空调衣10发电同时给冷媒循环系统和锂电池11,周期性检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周期为t,如果发电电压在24v~48v之间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如果否,首次降低压缩机频率到当前频率0.6倍,满足压缩机母线电压需求,第一外风机5保持不变,第二外风机6变为中速,将水泵流量相应提高到当前水平的1.4倍。当发电电压u<24v时第三开关14断开,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13闭合,选择锂电池11给空调系统供电,并持续监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如果满足u≥24v,则重新返回空调衣10发电电压给冷媒循环系统供电的步骤。若空调衣10制冷系统运行电压范围32~48v,检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当发电电压u>32v时,选择空调衣10自身发电给压缩机及零部件供电,维持第一开关12和第三开关14闭合,第二开关13断开,空调衣10发电同时给冷媒循环系统和锂电池11,周期性检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周期为t,如果发电电压在32v~48v之间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如果否,首次降低压缩机频率到当前频率0.6倍,满足压缩机母线电压需求,第一外风机5保持不变,第二外风机6变为中速,将水泵流量相应提高到当前水平的1.6倍。当发电电压u<32v时第三开关14断开,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13闭合,选择锂电池11给空调系统供电,并持续监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如果满足u≥32v,则重新返回空调衣10发电电压给冷媒循环系统供电的步骤。若空调衣10制冷系统运行电压范围32~48v,检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当发电电压u>36v时,选择空调衣10自身发电给压缩机及零部件供电,维持第一开关12和第三开关14闭合,第二开关13断开,空调衣10发电同时给冷媒循环系统和锂电池11,周期性检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周期为t,如果发电电压在36v~48v之间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如果否,首次降低压缩机频率到当前频率0.8倍,满足压缩机母线电压需求,第一外风机5保持不变,第二外风机6变为低速,将水泵流量相应提高到当前水平的1.8倍。当发电电压u<36v时第三开关14断开,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13闭合,选择锂电池11给空调系统供电,并持续监测空调衣10发电电压,如果满足u≥36v,则重新返回空调衣10发电电压给冷媒循环系统供电的步骤。结合参见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1<tao≤t2且衣外环境湿度rh≤a%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中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1为-5℃,t2为0℃,a为4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rh≤45%时,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不适,需要给人体加湿改善体感,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88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1.3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由于衣外环境温度较低,因此需要降低两个风机的转速,从而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避免由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过高而导致衣内侧温度大幅度降低,由于衣外环境温度相比于第一实施例略高,因此需要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风机的风速,也即其中一个风机中速运行,另外一个风机停止,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减小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对衣内侧温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为了增大衣内侧温度而所需耗费的能量,提高了热泵型空调衣的运行能效。结合参见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2<tao≤t3且衣外环境湿度rh≤a%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高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2为0℃,t3为5℃,a为4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rh≤45%时,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不适,需要给人体加湿改善体感,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78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9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由于衣外环境温度较低,因此需要降低两个风机的转速,从而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避免由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过高而导致衣内侧温度大幅度降低,由于衣外环境温度相比于第二实施例略高,因此需要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风机的风速,也即其中一个风机高速运行,另外一个风机停止,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减小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对衣内侧温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为了增大衣内侧温度而所需耗费的能量,提高了热泵型空调衣的运行能效。结合参见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三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3<tao≤t4且衣外环境湿度rh≤a%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高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低速运行。此处的t3为5℃,t4为10℃,a为4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rh≤45%时,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不适,需要给人体加湿改善体感,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72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76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由于衣外环境温度较低,因此需要降低两个风机的转速,从而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避免由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过高而导致衣内侧温度大幅度降低,由于衣外环境温度相比于第三实施例略高,因此需要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风机的风速,也即其中一个风机高速运行,另外一个风机低速运行,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减小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对衣内侧温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为了增大衣内侧温度而所需耗费的能量,提高了热泵型空调衣的运行能效。结合参见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背心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4<tao≤t5且衣外环境湿度rh≤a%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高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中速运行。其中t4=10℃,t5=16℃,a=4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rh≤45%时,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不适,需要给人体加湿改善体感,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62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68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由于衣外环境温度较高,因此需要提高两个风机的转速,从而提高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避免由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过低而导致衣内侧温度过高,由于衣外环境温度相比于第四实施例略高,因此需要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风机的风速,也即其中一个风机高速运行,另外一个风机中速运行,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增大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对衣内侧温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调整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对衣内侧温度的影响而所需耗费的能量,提高了热泵型空调衣的运行能效。结合参见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其与第五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5<tao且衣外环境湿度rh≤a%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高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高速运行。其中t5=16℃,a=4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rh≤45%时,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不适,需要给人体加湿改善体感,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51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36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由于衣外环境温度较高,因此需要提高两个风机的转速,从而提高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避免由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过低而导致衣内侧温度过高,由于衣外环境温度相比于第五实施例略高,因此需要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风机的风速,也即其中一个风机高速运行,另外一个风机高速运行,使得两个风机均最大转速运行,从而使得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最大化,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对衣内侧温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调整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对衣内侧温度的影响而所需耗费的能量,提高了热泵型空调衣的运行能效。结合参见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ao≤t1时且衣外环境湿度a%<rh≤b%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1例如为-5℃,a为45,b为60。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45%<rh≤60%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95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本发明的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对压缩机运行频率和循环水泵7流量进行控制,并根据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对两个外风机的转速分别进行控制,温度调节更加精细化,调节效率更高,调节效果更佳,可以使使得热泵型空调衣周围的环境与人体的舒适性感受环境更加匹配,提高人体的使用舒适度。由于衣外环境温度较低,因此需要降低两个风机的转速,从而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避免由于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过高而导致衣内侧温度大幅度降低,由于衣外环境温度过低,因此需要使得两个风机运行在最小风速,也即其中一个风机低速运行,另外一个风机停止,从而最大程度低减小微通道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降低微通道换热器2换热对衣内侧温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为了增大衣内侧温度而所需耗费的能量,提高了热泵型空调衣的运行能效。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进行吸湿,溶液除湿膜从衣外侧环境进行加湿时的电压控制公式为:q3=0.35*u+3,其中q3为溶液除湿膜的吸湿量,u为施加至溶液除湿膜的电压。通过控制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进行吸湿,可以通过吸湿吸入衣外环境中的水分给衣内加湿,使得衣内湿度能够达到调节要求,多余的部分可以在还原后通过循环水泵7从排水孔排出,使得衣内侧湿度可以保持在人体舒适度范围内。控制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进行吸湿的步骤包括: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施加电压12v,并运行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电压;若衣内侧湿度rh≤a%,则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施加电压24v,并运行t+△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电压;若衣内侧湿度rh≤a%,则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施加电压(n-1)*12v,并运行t+(n-1)△t时间;依次类推,直至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其中n为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的电压调节次数。通过控制施加至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的电压,可以方便地调节吸入水循环系统的吸湿量,进而调节释放至衣内的水分,实现对衣内侧湿度的调节,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本实施例采用依次增加电压的方式对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的吸湿量进行调节,能够快速方便地将衣内侧湿度调整到合适范围内,同时增加了衣内侧湿度调节的电压档数,能够选择合适的电压来调节衣内侧湿度,降低了能源耗费,使得施加的电压能够与保持衣内侧湿度的溶液除湿膜电压相匹配,提高了热泵型空调衣的能效比。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增压水泵流量的方式对衣内侧环境进行加湿,增压水泵流量的公式为:q2=k2*r,其中q2为水泵流量,r为转速,k2为增压比例系数。其中r的范围为100~1000rpm。通过增压水泵流量的方式对衣内侧环境进行加湿的步骤包括:按照转速400rpm控制水泵流量,并运行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水泵转速;若衣内侧湿度rh≤a%,则调整水泵转速至500rpm,并运行t+△t时间;检测衣内侧湿度;若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则保持当前水泵转速;若衣内侧湿度rh≤a%,则调整水泵转速至400+(n-1)100rpm,并运行t+(n-1)△t时间;依次类推,直至衣内侧湿度满足a%<rh≤b%;其中n为水泵转速的调节次数。通过依次调节增压水泵流量的方式,也可以方便地对衣内侧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衣内侧湿度能够快速达到人体湿度舒适度要求。上述的t和△t可以灵活设置,只要能够持续一定时间,直到调节后的湿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即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检测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根据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和工作电压之间的关系选择热泵型空调衣的供电方式。通过合理选择热泵型空调衣的供电电源,不仅可以使得能源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且可以有效克服各种不利环境下所带来的电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从而通过已有能源例如太阳能等实现电源的连续供应,提高热泵型空调衣的适用性,能够满足更多种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同时又可以通过稳定的蓄电池能源实现对压缩机等的稳定供电,满足热泵型空调衣的稳定性要求。所述根据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和工作电压之间的关系选择热泵型空调衣的供电方式的步骤包括: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小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则控制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13闭合,控制第三开关14断开,控制蓄电池为热泵型空调衣进行供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在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之内,则控制第一开关12和第二开关13断开,控制第三开关14闭合,控制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为热泵型空调衣自身进行供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大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大值,则控制第一开关12和第三开关14闭合,控制第二开关13断开,控制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为热泵型空调衣进行供电,同时对蓄电池进行供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小于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则通过蓄电池为热泵型空调衣进行供电的同时,实时监测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若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电压在热泵型空调衣的工作电压范围之内,则重新调整供电策略,控制热泵型空调衣的发电为热泵型空调衣自身进行供电。结合参见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其与第七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1<tao≤t2且衣外环境湿度a%<rh≤b%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1为-5℃,t2为0℃,a为45,b为60。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45%<rh≤60%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88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1.3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其与第八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2<tao≤t3且衣外环境湿度a%<rh≤b%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2为0℃,t3为5℃,a为45,b为60。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45%<rh≤60%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78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9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其与第九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3<tao≤t4且衣外环境湿度a%<rh≤b%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3为5℃,t4为10℃,a为45,b为60。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45%<rh≤60%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72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76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其与第十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背心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4<tao≤t5且衣外环境湿度a%<rh≤b%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其中t4=10℃,t5=16℃,a=45,b=60。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45%<rh≤60%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62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68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其与第十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5<tao且衣外环境湿度a%<rh≤b%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其中t5=16℃,a=45,b=60。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45%<rh≤60%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51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36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其与第七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ao≤t1时且衣外环境湿度b%<rh≤c%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1例如为-5℃,b为60,c为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60%<rh≤85%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95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其与第十三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1<tao≤t2且衣外环境湿度b%<rh≤c%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1为-5℃,t2为0℃,b为60,c为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60%<rh≤85%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88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1.3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其与第十四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2<tao≤t3且衣外环境湿度b%<rh≤c%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2为0℃,t3为5℃,b为60,c为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60%<rh≤85%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78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9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其与第十五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3<tao≤t4且衣外环境湿度b%<rh≤c%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3为5℃,t4为10℃,b为60,c为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60%<rh≤85%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72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76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例,其与第十六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背心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4<tao≤t5且衣外环境湿度b%<rh≤c%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其中t4=10℃,t5=16℃,b=60,c=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60%<rh≤85%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62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68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例,其与第十七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5<tao且衣外环境湿度b%<rh≤c%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其中t5=16℃,b=60,c=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60%<rh≤85%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51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36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其与第十三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ao≤t1时且衣外环境湿度c%<rh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1例如为-5℃,c为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85%<rh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95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2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例,其与第十九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1<tao≤t2且衣外环境湿度c%<rh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1为-5℃,t2为0℃,c为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85%<rh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88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1.3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例,其与第二十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2<tao≤t3且衣外环境湿度c%<rh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2为0℃,t3为5℃,c为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85%<rh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78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92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2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例,其与第二十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3<tao≤t4且衣外环境湿度c%<rh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此处的t3为5℃,t4为10℃,c为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85%<rh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72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76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例,其与第二十二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背心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4<tao≤t5且衣外环境湿度c%<rh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其中t4=10℃,t5=16℃,c=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85%<rh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62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68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结合参见图2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例,其与第二十三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型空调衣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热泵型空调衣制热运行;获取衣外环境温度和衣外环境湿度;当衣外环境温度t5<tao且衣外环境湿度c%<rh时,确定该环温下压缩机运行频率系数和循环水泵流量系数;控制压缩机按照额定频率*系数所确定的频率运行,控制循环水泵7按照额定流量*系数所确定的流量运行;控制第一外风机5低速运行,控制第二外风机6停止运行。其中t5=16℃,c=85。一般而言,人体皮肤感觉舒适的最佳湿度大约在45%~60%之间,当衣外环境湿度85%<rh时,湿度符合人体湿度需要,人体不需要加湿,但衣外侧湿度会使板式换热器4结霜加快,影响制热效果,必须对进入流经板式换热器4的风进行预除湿操作,只保证进入干燥空气,提升制热效果,衣外侧溶液除湿膜18吸收的水分经过增压水泵16到达排水管直接排出。此时,压缩机按照频率f(51hz,可调节)运行,循环水泵7流量按照流量0.36l/min(最大流量2l/min)运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