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芝保肝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40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樟芝保肝制剂的制作方法
樟芝的型态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或Antrodia Cinnamonea)又名牛樟菇、樟菰、樟窟内菰,台湾有称阴阳对口菇。樟芝子实体属多年生,具有强烈冲鼻的樟树香气,此与一般灵芝类有很大的差异,其外型呈板状或钟状。板状型态者,面为橘红(黄)色,整面全有菌孔,板底层有浅黄白色的木栓质,藉此木栓质附着在牛樟树中空心材内壁上生长。钟状型态者,子实层(钟面)亦呈橘(黄)色,充满菌孔(4-5个菌孔/毫米),内有抱子味极苦,新鲜时为橘红色,之后会成为橘褐色或褐色,钟体则呈暗绿褐色的皮壳。以显微镜观察其担孢子,其形态为平滑无色的透明微弯柱形。樟芝的生物特性野生的樟芝是生长在牛樟树干中空内壁上,因为这个特性,造成很多牛樟树倒伏。文献记载,樟芝是在牛樟树上目前唯一发现的木材腐杉菌,病徵为褐色腐朽,故为褐腐菌。但是樟芝的病原性并不强,因此牛樟树很少因此死亡。虽然樟芝对牛樟树而言是病原菌,但因樟芝价格昂贵,超过牛樟树的经济价值,因此是不是牛樟树的病原菌已经不重要了。樟芝的培养技术樟芝的培养,人工栽培技术方面,仍有待努力。所以,目前仍是以深山采集的方式来获得。但是采集樟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首先要寻找牛樟树的产地。常有的困难是牛樟树与冇樟,两者极为相似,不易分辨。目前最直接的方法已由藤田安二提出,冇樟干油是以黄樟油(safrole)与十五烧醛为主,因而有沙土中黄樟素的味道。牛樟干油则以松油醇(d-terpinenol)为主,而有樟脑油的味道,藉此即可区别牛樟与冇樟。第二个困难是要从大片树林中找到有中空洞的树干才行,此相当不易。空洞中若有樟芝,则可定期采集。
由于找寻中空洞的牛樟树干不易,不肖商人干脆将牛樟树砍倒,以期日后能长出樟芝,进而收集贩售。因此,为环保及经济上的考量,发展人工栽培樟芝是必要进行的方向。可惜的是人工栽培樟芝技术一直无法突破。樟芝在牛樟木屑上生长极为缓慢,甚至停滞。因此,若能改以现代生物技术,来培养樟芝菌丝体,将是最经济、最符合环保的人工培育法。樟芝的药效及其活性成分早期的传说是台湾原住民在采伐时,无意间发现了牛樟树上的樟芝,原住民因生活型态之故,体能消耗量较大,肝的病变对原住民来说,是最大的威胁,民族性使然,原住民较喜欢喝酒、宿醉在所难免,因喝酒过多导致肝病变的比率亦是居高不下。但在喝过樟芝的烹煮液,竟可不药而愈、强身健体、解酒效力更是一流,至此原住民便将樟芝奉为上品,成为原住民的传统珍贵药材。民间传说对肝癌及子宫癌特别有效,也有人认为可治急性腹痛。因此有鉴于1.樟芝唯一寄生物种一牛樟树,属于保育类一级木树种,且为有空心的牛樟树的不易取得。
2.樟芝子实体的试管内(in vitro)及离牛樟树心空洞外的培育的困难性;3.樟芝菌丝体亦有相似生物功能,且菌丝体的培养和扩大生产较可行;及4.有需要对此台湾独有的樟树所具保肝功能予以科学性研究以确定其临床功效;本案发明人乃经精深研究,发现樟芝子实体与菌丝体,其中特别是液体培养所得菌丝体皆具有针对酒精诱发肝炎的保肝功能,因而据以完成本发明。图式的简略说明

图1至至图6为酒精诱发急性肝炎的活体内(in vivo)试验中血清生化值的结果,分别为图1GOT;图2GPT;图3ALP;图4Glu;图5BUN和图6CRE;其中A正常对照组;B肝损伤组;C水飞蓟素(200毫克/公斤)组;D樟芝菌丝体低剂量组(0.5克/公斤);E樟芝菌丝体高剂量组(1.0克/公斤);F子实体低剂量组(0.5克/公斤);G子实体高剂量组(1.0克/公斤),H樟芝对照组(1.0克/公斤)。注H组不注射酒精。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偏差;n=6-8大鼠。
图7至9为酒精诱发急性肝炎之活体内(in vivo)试验中抗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GSH-Px等的评估结果;分别为图7过氧化氢酶;图8GSH-Px;图9抗氧化酶。其中A正常对照组;B肝损伤组;C水飞蓟素(200毫克/公斤)组;D樟芝低剂量组(0.5克/公斤);E樟芝高剂量组(1.0克/公斤);F子实体低剂量组(0.5克/公斤);G子实体高剂量组(1.0克/公斤);H樟芝对照组(1.0克/公斤)。注H组不注射酒精。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偏差;n=6-8大鼠。
图10为TBARS(MDA含量)试验结果的图式;其中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肝损伤组;C组水飞蓟素(200毫克/公斤)组;D组低剂量樟芝(0.5克/公斤;E组高剂量樟芝(1.0克/公斤);F组低剂量子实体(0.5克/公斤);G组高剂量子实体(1.0克/公斤);H樟芝对照组(1.0克/公斤);其中,H组不注射酒精;D、E两组的樟芝即樟芝菌丝体;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偏差;n=5小鼠。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樟芝保肝制剂,其包括其子实体及/或菌丝体作为活性成分。
本发明所用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体CCRC35398和CCRC35396的存活微生物(株)菌种已分别于2001年3月5日和2001年5月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中国,北京,中关村);菌种CCRC35398在保藏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0543,菌种CCRC35396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0575。
本发明所用樟芝菌丝体系得自寄存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食品工业研究所菌种保存中心的樟芝菌丝体CCRC 35398和CCRC 36396。
樟芝菌丝体的液体培养,基本上系采习用技术来进行。其中包括将菌丝体接种于平板上,于适当温度如15-35℃,(较佳者周温约25℃)下培养约2周后,刮取菌丝接种于烧瓶内,用实施例中所列培养基,在约30℃,pH2-8,较佳者pH4-7,更佳者约pH4-5,及振荡速率50-250 rpm之下振荡培养到log期初期,亦即,约5-7天;最后,将烧瓶培养物接种于发酵槽培养基(同烧瓶培养基)内,在15-30℃,(较佳者周温约25℃),槽压0.1-1.5公斤/平方厘米,及pH约4.5下,以0.5-1vvm通气速率通入空气,或空气与氧气,二氧化碳或氮气的混合物,较佳者空气,在50-300rpm搅拌速率下培养约8-16天。即得樟芝菌丝体液体培养悬浮液,包括菌丝体与澄清液。
将菌丝体与液体分开的方法可采用习知技术,例如离心,过滤,沉淀(settling),倾析(decantation),等。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中,是采用离心法,使用习用的离心机,例如欧式离心脱水机,如可得自瑞典ALFALAVAL公司的Decater NX 418 S;以3200rpm(4000xg)离心即分离出菌丝体和澄清液。
本发明的保肝制剂包括樟芝子实体与菌丝体与视需要的赋形剂,稀释剂,或载剂混合而制成各种形式的剂型,例如,干粉,气雾剂,悬浮液,或固体填充胶囊,及锭剂。任何医药上可接受的赋形剂都可用来调配锭剂。锭剂典型地含有约0.1至约1克的樟芝子实体与菌丝体。因此,例如,可将樟芝子实体与菌丝体与公认为安全的医药赋形剂,包括液体稀释剂,固体稀释剂,湿润剂,粘合剂,崩解剂,和湿滑剂混合。参看,例如,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Excipients 2nd Edition,Amer.pharm.Assoc.(1994)。较佳的固体赋形剂包括乳糖,羟丙基纤维素,月桂基硫酸钠,微晶纤维素,滑石,胶体二氧化硅,淀粉,硬脂酸镁,硬脂酸,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液体赋形剂包括,例如,丙二醇,甘油,和乙醇。该医药组合物系用标准医药制造技术制备的,如在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8th Ed.(1990),Mack Publishing Co.,Easton,PA。这些技术包括,例如,湿式造粒接着干燥,研磨和压制成有或无薄膜涂覆的锭剂;干式造粒接着研磨,压制成有或无薄膜涂覆的锭剂;干掺合接着压制成有或无薄膜涂覆的锭剂;模制锭剂;药包;悬浮;湿式造粒,干燥和填充到明胶胶囊内;干掺合填充到明胶胶囊内;或将悬浮液填充到明胶胶囊内。在这些医药组合中,总活性成分构成组合物重量的0.1至99.9%,特别者约1至10%。
本发明保肝制剂系经由在大鼠体内一次酒精诱导模式下经由血清生化值GOT、GPT、ALP、Glu、BUN和CRE与抗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GSH-Px等评估其保肝效果。另外,以活体内(in vivo)试验即给小鼠喂食试验探讨本发明保肝制剂对小鼠的致死率及毒性。
此外,也检测本发明保肝制剂的抗B型肝炎病毒活性,其中系分别使用樟芝菌丝体的氯仿,甲醇和水的萃取物利用酶连结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使用抗人类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单株抗体及抗人类B型肝炎病毒core/e抗原的多源抗体的酶免疫检验试剂进行检测。另外,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比较服用前与服服用樟芝菌丝体(每人每日约4.5克)三个月后之数值进行活体内(in vivo)B肝病毒之检测以测试樟芝菌丝体是否具有抑制B肝病毒的效果本发明要以下面的实施例予以示范阐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
平板培养将菌丝体接种于平板上,于20℃下培养约2周。
烧瓶培养刮取平板上的菌丝接种于烧瓶内,用下列培养基,在约30℃,pH4.5下,于摇动机上以振荡速率50-250rpm振荡培养到log期初期,亦即,约5-7天;培养基配方成分含量(重量%)谷类(如麦粉类) 1蛋白胨 0.1硫酸镁 0.05磷酸氢二钾 0.05硫酸铁 0.05蔗糖2酵母抽出物、粉、膏 0.5豆类(如黄豆粉、绿事、大豆粉等) 0.2发酵槽培养培养基同上,将烧瓶培养物接种于发酵槽培养基内,在30℃,槽压0.5-1.0公斤/平方厘米,及pH约4.5,以150升/分通气速率通入空气,在200rpm搅拌速率下培养约10天,即得樟芝菌丝体液体培养悬浮液,包括菌丝体与澄清液。
结果100升发酵液发酵完毕可得2公斤菌丝体(干重)及90升的滤液。
由生化值的观察可知,酒精的投予会造成肝损伤组(B组)GOT与GPT指数显著地上升,表示酒精确实造成了肝损伤。同时,水飞蓟素组(C组,肝治疗组)与各剂量的樟芝菌丝体与子实体则发挥了治疗的效果,在GOT与GPT指数上与肝损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说明樟芝具有减少酒精诱发肝伤害的效果。
另外,在葡萄糖含量方面,肝损伤组中有显著性上升,而樟芝菌丝体与子实体的各剂量组则能显著抑制葡萄糖的上升。此结果证明酒精会构成营养需求上的紊乱,干扰葡萄糖的利用,而樟芝菌丝体与子实体则有防止酒精所带来的营养紊乱问题。至于BUN与CRE这两项肾伤害生化指标方面,本研究发现各组间皆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示不论酒精的注射或樟芝的投予均不会造成肾的伤害。二.樟芝对肝脏中GSH含量的影响下表列出大鼠肝中GSH含量的测量结果。
GSH是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及许多酶的辅基,其为肝细胞中主要的非蛋白硫醇基(non-protein thiol groups)来源,约占肝中非蛋白质硫醇基含量的95%,其含量代表细胞处于危机下的反应,而为重要抗氧化物质。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在急性酒精肝损伤的状况下,不论是在喂食水飞蓟素或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9日之久,对肝中GSH含量并无显著影响(p>0.05)。大鼠肝中GSH
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偏差,n=6-8只老鼠三.抗氧化酶抗氧化酶方面的结果示于图7至9之中。其结果摘要如下1.GSH=Px于正常组、肝损伤组、水飞蓟素组与樟芝(菌丝体与子实体)治疗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此结果与Ohta et al.(1)的结果一致,推测其原因为酒精代谢时会产生大量的H2O2,此时则由Km值较大的过氧化氢酶来负责H2O2的清除,所以对GSH-Px影响较小,这也可解释TSH与NPSH于各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
2.过氧化氢酶(catalase)的结果显示肝损伤组的活性最高,可能是肝细胞受氧化压力下的一种代偿反应,促使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现。菌丝体低剂量与高剂量组;子实体低剂量与高剂量组则与正常组的差异不大(p>0.05),代表樟芝的菌丝体与子实体的投予与正常组一致,因此可推测樟芝的菌丝体与子实体皆具有保肝的能力。
3.SOD的结果亦显示肝损伤组的活性最高,此结果与Baskar et al.(2.3)的结果一致,与其他组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测酒精的投予可促使SOD的基因表现,当SOD活性大量表现下将会产生许多H2O2,附带使过氧化氢酶活性大量表现,所以此二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皆上升。而菌丝体低剂量与高剂量组;子实体低剂量与高剂量组皆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同上原理推测樟芝菌丝体与子实体都有有效的保肝能力。四.TBAB(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MDA含量)组别A组正常对照组;B组肝损伤组;C组水飞蓟素(200毫克/公斤)组;D组低剂量樟芝(0.5克/公斤);E组高剂量樟芝(1.0克/公斤);F组低剂量子实体(0.5克/公斤);G组高剂量子实体(1.0克/公斤);H樟芝对照组(1.0克/公斤);其中,H组不注射酒精;D、E两组的樟芝即樟芝菌丝体TBARS值的测试主要在测定脂质过氧化二级产物-MDA含量,实验结果示于图10中,图中的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偏差,n=5。结果显示管喂樟芝菌丝体与子实体的TBARS值,不论在低剂量与高剂量组、甚至仅管喂高剂量樟芝而不注射酒精的组别,都与肝损伤组(B组)呈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因此推断此模式下,樟芝菌丝体与子实体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以达保肝效果。实施例3小鼠喂食量的探讨剂量选定试验试药的处理及投予法将试药(樟芝王粉末,樟芝菌丝体粉未)溶于生理食盐水中,以管喂法投予。组别每组十只小白鼠(1)控制组以生理食盐水(每100克体重1毫升)代替樟芝王(2)低剂量樟芝王组每公斤体重投予0.5克樟芝王(3)高剂量组每公斤体重投予1克樟芝王剂量范围的选定依照“葡萄王生物中心的建议量”每人每日6颗,每颗0.42克,共2.5克。以此剂量换算成小鼠(25g)的摄取量如下人体每日建议樟芝王服用量2.5g以人体每日食物摄取量(干重)为500g所占的食物比例为2.5g/500g=0.5%小鼠(体重25g)每日食物摄取量为5g5g×0.5%=0.025g樟芝王以此剂量为适中量。配制及喂食法(1)将樟芝王配在理食盐水中,(2)每100g体重以管喂投予1ml的食盐水,(3)25g的小鼠需要喂以0.25ml食盐水,(4)此0.25ml中应含0.025g樟芝王,亦即0.1g/ml,此为高剂量,(5)低剂量则取中剂量之半0.5g/kg体重=0.05g/100g体重=0.05克/毫升。
各样品的代号如下PT-A-1樟芝(CCRC35396)菌丝氯仿抽出物PT-A-2樟芝(CCRC35396)菌丝甲醇抽出物PT-A-3樟芝(CCRC35396)菌丝水抽出物PT-B-1樟芝(CCRC35398)菌丝氯仿抽出物PT-B-2樟芝(CCRC35398)菌丝甲醇抽出物PT-B-3樟芝(CCRC35398)菌丝水抽出物二、抗B型肝炎病毒活性的检测(一)试管内(in vitro)抗B型肝炎病毒活性的检测1、细胞培养人类肝癌细胞株MS-G2,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RPMI-1640培养基(Gibco Laboratories,Grand Island,NY)中,每毫升的培养基内添加100I.U.青霉素(penicillin)、100微克链霉素(streptomycin)、2.5微克防治霉(fungizone)、2mM谷氨酸胺(L-glutamine)及100μM的非必需性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包括14.7微克谷氨酸,7.5微克甘氨酸,8.9微克丙氨酸,13.3微克天冬氨酸,11.5微克脯氨,15微克天冬氨酰胺及10.5微克丝氨酸),以上称完全培养基,置于含5%二氧化碳的37℃培养箱中。2、抗病毒药物的处理在24洞的细胞培养皿,每洞种入3.0×105MS-G2细胞,待一天后细胞充分附着于细胞培养皿底部,更新培养基,同时给予三种(200,150及100微克/毫升)不同剂量的供试药物,每个剂量三重覆。第三天更换一次新的培养基并给予测试药物。给药处理第三及第六天,收集上层培养液,进行抗病毒活性测定。供试药物溶于三次蒸馏的无菌水者,其对照组亦加入等体积的三次蒸馏的无菌水,若供试药物溶于二甲亚砜(DMSO)者,其对照组亦加入等体积的DMSO,DMSO的剂量最高为2.5微升/毫升。3、天冬氨酸转胺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测定给药处理后,收集上层培养液,以Abbott Cision II AST assay kit测定AST值,其单位为国际单位/升(International Unit per Liter(I.U./L)),用以作为药物是否具细胞毒性(cytotoxicity)的指标。4、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及e抗原的酶免疫测定利用酶连结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使用抗人类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单株抗体及抗人类B型肝炎病毒core/e抗原的多源抗体的酶免疫检验试剂(普生生物科技公司,新竹,台湾),利用抗体—抗原—抗体酶接合体的三明治复合体,以含过氧化氢邻苯二胺(OPD)溶液进行显色,再以分光比色计DYNATECHMR7000型ELISA reader在490nm测定之,所得的吸光值(O.D.value)反应出抗原的多少。并以对照组的吸光值当100,依以下公式计算其抑制百分比(Inhibition%) 抑制百分比在20-35为轻度抑制,抑制百分比在35-45为中度抑制,抑制百分比在45以上为强度抑制。下表为服用樟芝菌丝体对B肝病毒的抑制情形结果与讨论表1.樟芝萃取物PT-A1,PT-A2,PT-A3,PT-B1,PT-B2和T-B3的抗HbsAg和HbeAg效应
百分抑制率介於25%-35%为轻度抑制介於35%-45%为中度抑制大於45%为强度抑制结果显示1.PT-B3及PT-A3在剂量240微克/毫升内,对HBV的表面抗原及e抗原均无抑制作用亦无细胞毒害作用。
2.PT-Al及PT-B1在高测试剂量100,150,200和240微克/毫升,均呈现细胞毒害作用,但在75微克/毫升剂量则无明显细胞毒害作用,对HBV之表面抗原及e抗原均具强度抑制作用,百分抑制率分别为59%及60.5%;69.4%及69.5%。
3.PT-A3及PT-B3在五个测试剂量75,100,150,200和240微克/毫升,皆无细胞毒害作用,对HBV之表面抗原及e抗原均不具强度抑制作用,4.PT-A2及PT-B2在五个测试剂量75,100,150,200和240微克/毫升,皆无明显细胞毒害作用,对HBV之表面抗原及e抗原均具中度或强度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大,最高抑制百分比分别为64.9%及60.9%;68.9%及61.8%。结论1.Bs抗原与HBe抗原为临床上检验血中日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识,分别表示正受到病毒感染及肝炎持续发生且病毒增殖。实验结果可知樟芝菌丝甲醇萃取物PT-A2及PT-B2在最高测试剂量240微克/毫升仍无细胞毒害作用,对HBV之表面抗原及e抗原均具强度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有正相关性;且樟芝菌丝氯仿萃取物PT-A1及PT-B1在最高测试剂量75微克/毫升仍无细胞毒害作用,对HBV之表面抗原及e抗原均具强度抑制作用。
2.由本实验结果显示,所使用的两株樟芝菌株(CCRC35396及CCRC35398)结果相似,推测不同菌株的樟芝菌丝中,抗HBV有效成分可能相同。(二)活体内(in vivo)B肝病毒的检测活体内(in vivo)B肝病毒的检测为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比较志愿者服用前与服用樟芝菌丝体(每人每日约4.5克)三个月后的数值,发现樟芝菌丝体具有抑制B肝病毒的效果,亦即具有治疗B肝的功效。
*-未检测正常标准值B肝(PCR)<0.5毫微克/毫升(pg/ml)GOT0-40单位/升(U/L)GPT0-40单位/升总结1.综合生化值GOT、GPT、Clu与抗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GSH-Px等的结果,证实一次酒精诱导模式下,樟芝菌丝体与子实体确实具有保肝的效果。
2.樟芝菌丝甲醇萃取物PT-A2及PT-B2在最高测试剂量240微克/毫升仍无细胞毒害作用,对HBV的表面抗原及e抗原均具强度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有正相关性;且樟芝菌丝氯仿萃取物PT-A1及PT-B1在最高测试剂量75微克/毫升仍无细胞毒害作用,对HBV的表面抗原及e抗原均具强度抑制作用。
3.樟芝菌丝体具有抑制B肝病毒的效果,亦即具有治疗B肝的功效。参考文献1.Ohta Y.,Sasak E.,Nishida K.,Kobayashi T.,Nagata M.,Ishiguro I.Preventive effect of Dai-saiko-to(Da-Chai-Hu-Tang)extract on disruptedhepatic active oxygen metabolism in rats with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liver injurv.Am.J.Chin.Med.,XXIII(1)53-64,1995.
2.Baskar R.,Malini MM.,Varalakshmi P.,Balakrishna K.,Rao RB.Effect of lupeol isolated from Crataeva nurvala stem bark against free radical-induced toxicity in experimental urolithiasis.Fitotherapia,LXVII(2)121-125.1996.
3.蔡金川,中医四方剂对实验性肝损伤疗效评估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探讨,中国医药学院,台中,1997。
权利要求
1.一种樟芝保肝制剂,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樟芝子实体及/或菌丝体作为活性成分,及适合的稀释剂,赋形剂或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樟芝保肝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菌丝体为于2001年3月5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中关村,的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体CCRC35398,其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05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樟芝保肝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菌丝体为于2001年5月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中关村,的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体CCRC35396,其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0575。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樟芝保肝制剂,其特征在于该菌丝体是经液体发酵培养生产而得者。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樟芝保肝制剂,其特征在于该活性成分为子实体及/或菌丝体的萃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樟芝保肝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对HBV的表面抗原及e抗原均具强度抑制作用,在于预防及治疗B型肝炎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仅生长于台湾的特有物种牛樟树(Cinnamomum kanehirae)树心内的菇类—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或Antrodia Cinnamonea)的子实体与菌丝体对酒精诱发的肝炎的保肝制剂,其包括该子实体及/或菌丝体作为活性成分。
文档编号A61K36/07GK1386545SQ01118078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8日
发明者陈劲初, 陈清农, 许胜杰, 胡淼琳, 蔡金川, 戴宇昀, 萧学民, 庄正宏 申请人:葡萄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