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830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叉神经痛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仪。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是发生在面部以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由于疼痛剧烈,病人难于忍受,常伴有轻生之念,全国发病率约1.5/万。且罕见有自愈者。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1、口服药,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临时止痛,停药即犯病,且对肝、肾、血液有明显的毒性副作用。2、封闭疗法,是用无水酒精或甘油,同样也解决不了短期内复发问题。3、神经撕脱术,80%在半年内复发。4、开颅手术,包括半月结切除、神经根降压,均有一定的生命危险和致盲、结膜炎、口周泡疹等后遗症。因此现已很少使用这类手术。5、射频神经根阻断方法,是近年来法国发明的一种专用治疗仪,有生命危险,致盲是主要后遗症。6、伽马刀,治疗费用高,一般在1.5-3万元之间,病人难以承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解决了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问题并发明了一种三叉神经痛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三叉神经痛治疗仪,包含有能够输出固定电流和电压值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输出端连接有治疗针头,治疗针头内装有电阻丝。本实用新型是借鉴西医神经阻断与中医火针的原理。与能够输出固定电流和电压值的电路相结合而完成的。通过对治疗针头内的电阻丝通以电流,使其发热,达到阻断神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路是本领域中等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给出的,只要其输出能给出所需的电压、电流值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电路输出端的电压不大于35V,电流不大于100mA。即可满足治疗的需要,而且不会给人体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探查电路输出端的电压为0.1-0.35V。电压小不易伤害患者,而且能够达到治疗前探查神经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等优点,经332例临床观察,一次(3-5分钟)治愈率达85%,2-5次治愈14.7%,经随访,2年复发率低于7%。
临床资料;在此32例中,男性152人(45%),女性180人(54.2%);年龄21至78岁,平均62 8岁;病程最长36年,最短1月,平均7.6年;左侧患病116人(35),158支神经,右侧190人(57.2%)252支神经,双侧患病26人(7.8%),68支神经,总计478支神经发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27人,半月结瘤3人,带状泡疹后遗症2人。在332例患者中除8例未经任何治疗外,其余均经过中药、针灸、封闭、手术、射频等数种疗法后来就诊的。


图1为三叉神经痛治疗仪治疗针头结构示图图2为三叉神经痛治疗仪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的描述,三叉神经痛治疗仪是结合中医针灸而设计的一种医疗器械,三叉神经痛治疗仪,包含有能够输出固定电流和电压值的电路,该电路由电源电路和治疗电路、探查脉冲电路组成,治疗电路由电源变压器T输入220V的交流电,输出2×15V交流电的电压,经二极管D1~D4桥式整流,电容C1滤波,和电阻R1,发光二极管D5构成来电显示,输出35V电压,经电阻R2(100Ω)、R3(0-470Ω)分压调节在治疗针头上,输出0-100mA;使针头工作,调节R3可改变输出功率的大小,同时改变治疗针头的温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探查电路由变压器次级15V交流电压经限流电阻R4(800Ω),二极管D6、D7组成脉冲形成电路,输出双向50周矩形脉冲电压,进行刺激,为了计时准确,也可在电路中增加计时电路。如穿刺准确,病人会感到三叉神经的相应分布区域有明显的跳动反应,即可进行准确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1、治疗部位,(穴位)眶上孔、眶下孔、下颌孔、上颌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腭前神经。2、治疗仪使用方法先根据病变神经选定穴位,再根据穴位穿深浅选用不同长度的治疗针头,针头分1、2、3号,1号长10cm,2号长5cm,3号长2.5cm。针头与皮肤常规消毒。针尖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探找神经,要较强烈的电击样感觉传导至病灶,即为找穴准确。将治疗仪引线的正负极分别夹持针柄,针柄上的导线与电阻丝(2)相连通,为正极,针体为负极。及针体,开启电源开关,缓慢增高电流,数秒钟病变部位即有热感,继续增高电流至患者能耐受的程度,若耐受在70-100mA,定时3-5分钟,150-190mA,定时1-3分钟,到时自动关机,治疗结束。取下正负极夹子,起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数分钟,以防出血,外贴创可贴预防感染。若口腔内治疗下牙槽神经后,嘱患者盐水漱口,口服灭滴灵数日预防感染。3、取穴位的方法及主治1)眶上孔,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接处(即眶上裂)。针头刺入皮肤达骨膜后,在局部探寻,针头阻力突然降低伴有电击样感觉传至颚部,即为取穴准确,方可用治疗仪治疗,该穴位主治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2)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方约0.7cm术者以指尖按压有凹陷感、自鼻翼旁1cm处进针,针与皮肤呈45度夹角,针尖向外上后方,进针向外上后方,进针1.5cm左右,可直入眶下孔。若针尖抵触骨面,则退回少许,稍变方向探寻,直到阻力消失伴有电击样感觉传至上唇,即为取穴准确,方可治疗。该穴主治三叉神经第二枝,疼痛区在上唇、鼻唇沟、上牙切齿、尖齿者。3)上颌神经颧骨弓下、乙状切迹中点为进针点,针尖向上10度,向前15度进针,深约5cm,感觉向上牙龈传导,即为中该神经,治疗方法同上,该穴主治三叉神经第二枝疼痛在上磨牙者。4)下颌孔在第4-5齿下,下颌内下缘上约1cm处,术者按皮肤有凹陷感、针尖剌入皮肤后,向前30度、向下15度探寻,针头阻力突然消失伴有下唇电击样感觉,即为取穴准确,方右治疗。该穴主治下唇、下颌部、下切齿及下齿疼痛。5)下牙槽神经患者坐位,大张口,下牙面与地面平行。将针头轩对侧口角并稍压口角后,使针体与面部中线成45度,针尖高于下磨牙面1cm并与之平行,将针尖自翼下颌皱裂外3-4或颊脂垫尖刺入粘膜下,进针2.5cm感觉传至下牙根即为取穴准确,方可治疗。该穴主治下磨牙疼痛。6)舌神经针刺方法与下牙槽神经安全相同,但须浅刺1cm,轻捣针,感觉传至舌边即为准确。主治舌部疼痛。7)腭前神经患者坐位,头后仰,大张口,后牙腭面与地平面成60度,针头自对侧口角向患侧腭大孔粘膜表面标志稍前方刺入粘膜下,再转移至患侧,方可治疗。主治上腭同侧及尖牙、磨牙腭侧牙龈疼痛。
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203页《中药新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的标准。
权利要求1.一种三叉神经痛治疗仪,包含有能够输出固定电流和电压值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输出端连接有治疗针头(1),治疗针头(1)内装有电阻丝(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叉神经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治疗电路输出端(3)的电压不大于35V,电流不大于100m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叉神经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探查电路输出端(4)的电压为0.1-0.35V。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仪,包含有能够输出固定电流和电压值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输出端连接有治疗针头,治疗针头内装有电阻丝。治疗电路输出端的电压不大于35V,电流不大于100mA;探查电路输出端的电压为0.1-0.35V。本实用新型是借鉴西医神经阻断与中医火针的原理。与能够输出固定电流和电压值的电路相结合而完成的。通过对治疗针头内的电阻丝通以电流,使其发热,达到阻断神经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等优点,经332例临床观察,一次(3-5分钟)治愈率达85%,2-5次治愈14.7%,经随访,2年复发率低于7%。
文档编号A61N1/02GK2494679SQ01232939
公开日2002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8日
发明者王宏伟, 王书文, 范素珍, 赵文芳, 王瑞恒 申请人:王瑞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