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36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主要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它由中药人参、三七、五味子、山茱萸、熟地黄、制首乌、冬虫夏草、炒杜仲、鹿茸、水蛭、石菖莆、远志、丹参、龟板配制而成;配制药物的组份含量为人参3-9g、三七3-g、五味子3-9g、山茱萸6-15g、熟地黄10-30g、制首乌10-20g、冬虫夏草5-10g、炒杜仲10-15g、鹿茸1-3g、水蛭1.5-3g、石菖莆5-10g、远志3-10g、丹参3-15g、龟板10-30g。
上述药物的配制采用传统方法制成密丸,每丸重3.5g。
所述药物中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气、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
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能温瘀止血,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肺、肾、心经。能敛肺滋肾,固表止汗、涩精止泻、益气生津、宁心安神。用于久咳虚喘、遗精、自汗、盗汗、久泻、神经衷弱、肝炎。
山茱萸,性味涩、酸温,归肝肾经。能补益肝肾,涩精缩尿,固经止血、敛汗固脱。
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能益血滋阴、补精益髓。
制首乌,性味甘、涩、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精血、解毒、润肠通便、消痛的功效。
冬虫夏草,性味甘平,归肺、肾经。具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之功效。
炒杜仲,性味甘、温,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固胎气。
鹿茸,性味甘、咸、温,归肝、肾经。能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固冲任、托疮毒。
水蛭,性味苦、咸、平,微温,归肝经。能破血逐瘀消。
石菖莆,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能通窍除痰,醒神健脑、去湿开胃。
远志,性味辛、苦、微温,归心肾、肺经。能安神益智、祛痰利窍,消痛散结。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能活血祛瘀,凉血消肿,清心安神。
龟板,性味甘、咸、寒,归肝、肾经。能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上述药物中,以龟板、制首乌、熟地黄等益髓填精,滋补肝肾之阴;鹿茸,益髓填精以助肾阳;人参、五味子等健脾益气,大补元气,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提高分析能力,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以及睡眠的情绪,促进细胞的核酸及蛋白质的再合成;三七、丹参、水蛭等化瘀通经,祛瘀生新;丹参养血通络,为养血活血之佳品,改善外围循环,提高常压和低压条件下肌体的耐缺氧力,对垂体后叶所致缺血有保护作用,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不留瘀的特长;石菖莆、远志等安神醒脑、豁痰开窍,祛湿开胃;尤以龟板、鹿茸等能补肾中真阴真阳,培固根元,化气生血,补肾填精、充养脑髓;冬虫夏草、杜促、山芋肉,能补益肺、肝、肾,添精髓,强筋骨、益精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诸药相合得当,气血调和,能溢补肝肾,填精益髓,通调气血、豁痰醒脑。它能提高常压耐缺氧能力,促进脑膜微循环,增强免疫力和记忆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由于中药成本低,大大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本发明经临床观察与实验,结果如下1、临床选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为轻中度痴呆的诊断标准,参考长谷川痴呆量表(HDC),并以1990年5月于北京全国老年痴呆专题学术会议讨论修定的《老年痴呆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见《中医杂志》第32卷,1991年第2期第56页)为依据,配合影象学MRI或CT诊断将54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抽取300例。
2、临床资料30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20例,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63.07岁;病理最短1个月,最长6年;病情轻度101例;中度168例,重度31例。
3、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的丸剂,早、晚饭后各1粒。
4、治疗效果基本痊愈86例(28.7%),显效106例(35.3%),有效82例(27.4%),无效26例(8.6%),总有效率91.3%。
典型病例
1、李玉民,男,65岁,河南洛阳市第一运输公司职工,高血压病史10年,1996年元月突然发病,左侧肢体瘫痪,8个月不能说活,多方治疗效果欠佳,故前来就诊。
CT显示左侧基底陈旧性脑梗塞,双侧脑垂扩大,双裂池扩大、双额、蛛网膜下腔增塞。结论脑萎缩、陈旧性脑梗塞。患者表情呆滞,记忆力减退、健忘,不能行走,经各大医疗治疗,症状不减,8个月来尿急尿频,进食呛咬,舌强流涎,生活不能自理。服用本药丸剂20天后,患者能下地活动,30天后,语言较前好转,流涎、呛咬消失,50天后,肢体恢复基本正常,记忆力增强,反应无效,双目有神,并能书写信件,上下楼基本自如,60天后感觉和正常人一样,外出可骑自行车行10公里。
继续服用本药丸剂,治疗半年,精力充沛,能上下五、六层楼,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外出时常骑自行车。1997年12月20日,CT复查显示,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脑质未见异常变化,中线结构居中。结论局限性脑萎缩,2001年9月10日再次CT复查桔记局限性脑萎缩。至今未见复发。
2、杨闹,男,58岁,洛阳市郊区红山乡农民。1998年10月7日,因头昏头胀、站立不稳、头重脚轻,如踩海棉感,3年,前来就诊。
患者于1995年2月,左侧肢体乏力、麻木。经治疗后症状消失。1995年10月,出现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行走不稳,如踩海棉感。1996年2月,头昏头胀加剧、恶心、呕吐、行走、站立不稳、前倾、记忆力减退,提笔忘字,不思治本,见熟人叫不出名字,尿频,有时失控。2月20日,CT显示左右两侧基底节区见点状低密度病灶多处,双额叶,皮质脑沟加深、增宽,中线结构居中。结论多发性隙性脑梗塞、脑活塞,经脉活宁、脑活素、血塞通,脑协通等药物治疗40天症状不减,形体一般,面色无华,双目无神,表怀淡漠,四肢不温,站立困难,行走不稳,前倾,需柱拐棍。
服用本药丸剂15天后,四肢转温、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减轻,30天后,头脑清醒,恶心、呕吐消失,饮食增加,行走转前平稳,45天后,行走平稳且有力,并扔掉拐棍。两个月后,记忆力增加,能看书读报、二便正常,三个月后,外出散步可行5公里左右。当巩固疗效,继续治疗六个月。
1999年7月自己来访,说能参加田间劳动,外出时常骑自行车可行30公里左右。1999年10月CT复查显示脑实质密度正常,脑内系统未见异常,双额叶区、皮质脑沟轻度增宽,中体结构居中。结论双额叶轻度脑萎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用于配制药物的原料为人参3-9g、三七3-9g、五味子3-9g、山茱萸6-15g、熟地黄10-30g、制首乌10-20g、冬虫夏草5-10g、炒杜仲10-15g、鹿茸1-3g、水蛭1.5-3g、石菖莆5-10g、远志3-10g、丹参3-15g、龟板10-3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用于配制药物的原料为人参3-9g、三七3-9g、五味子3-9g、山茱萸6-15g、熟地黄10-30g、制首乌10-20g、冬虫夏草5-10g、炒杜仲10-15g、鹿茸1-3g、水蛭1.5-3g、石菖莆5-10g、远志3-10g、丹参3-15g、龟板10-30g。本发明利用中药的特性,提高患者常压而氧能力,促进脑膜微循环,增强免疫力和记忆功能,不仅治疗脑血管性痴呆效果良好,而且能很好地预防脑血管性痴呆。
文档编号A61P25/00GK1454608SQ02110340
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9日
发明者马合奎 申请人:马合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