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病毒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03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病毒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病毒的中药复方制剂,具体来说是以古方“银翘马勃散”为基础采用现代工艺方法制备的药物,抗病毒实验证明该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本发明还涉及到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抗病毒、尤其是上呼吸道病毒和“非典”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祖国传统医学中所指的温病,是感受四时各种温热或湿热毒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在湿温中,喉阻咽痛是早期的症状,中医学中又谓急乳蛾,亦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儿童时期常见病中有约60%为呼吸道疾病,而其中约80%即为急性扁桃体炎。西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主要是用抗菌素加对症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极易造成抗菌素滥用和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祖国医学在治疗温病时,常采用清热解毒,泄肺利咽法,取得满意疗效。清·吴瑭著《温病条辨》记载的古方——银翘马勃散对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显著疗效,原文记载为“湿温喉阻咽痛,银翘马勃散主之”。银翘马勃散由连翘、牛蒡子、金银花、射干、马勃组成,功效清热解毒,泄肺利咽,医家多用其治疗湿温喉阻咽痛或外感风热、热毒所致咽喉红肿疼痛诸证有良效。安氏用银翘马勃散制成冲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29例,痊愈232例(70.52%),好转9例(27.05%),无效8例(2.43%),总有效率97.4%[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7)]。蔡氏用银翘马勃散加减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6例,显效21例(58.3%),有效13例(36.1%),无效2例(5.6%),总有效率为94.4%[江西中医药,2001;32(5)]。邓氏用银翘马勃散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60例,痊愈51例(85.0%),有效7例(11.7%),无效例(3.3%),总有效率为96.7%[江西中医药,2000;31(6)]。虽然本方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明显的疗效,但该方剂的传统剂型是水煎剂,其质量不能控制,保存性能低,病人需按医嘱煎煮服用大量的水煎剂,服用量大特别是儿童服药多有不方便,服用口感差,限制了其应用,也不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据调研,目前“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有59个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及咽炎的中成药,但仅有双黄连注射剂明确其具有抗病毒功效,只占1.7%,而其它中成药都没有明确提具有“抗病毒”功效,这大都是因为缺乏药效学资料证明。当然也没有人用实验方法证明用这些方剂制成的中成药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说明书中只能提其具有清热解毒,泄肺利咽的功效,不能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标明其具有“抗病毒”作用。这样也局限了在临床使用时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银翘马勃散”传统中药名方汤剂的缺点,为喉阻咽痛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的中成药制剂。同时用药理实验的方法,证明本发明药具有“抗病毒”作用,明确增加本发明药的“抗病毒”临床使用范围。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本发明药的制备方法及其新用途。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连翘10~50份 牛蒡子6~30份金银花5~25份射干3~15份马勃1~10份在本发明制剂中,其原料药还可加入芦根5~20份。
上述原料药的优选重量比范围是连翘15~40份 牛蒡子9~24份金银花10~20份 射干5~12份马勃3~8份 芦根7~15份上述原料药的重量比范围优选连翘25份牛蒡子15份金银花12.48份射干7.52份马勃7.52份上述原料药的重量比范围还优选连翘30份牛蒡子18份金银花15份 射干9份 马勃6份芦根10份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取各原料药,加1~20倍量水,加热提取3次,每次0.5~3小时,合并3次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2)、加95%乙醇调醇含量为30~75%,放置,离心;(3)、取上清液加β-环糊精包结,搅匀后减压回收溶剂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1.60的清膏,离心出β-环糊精包结物,干燥,粉碎,过80目筛;(4)、将上述干燥物,按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剂型。
本发明制剂的剂型,包括例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丸剂、混悬剂、滴丸剂、微丸剂、口含片、胶丸、软胶囊、分散片、溶液剂、气雾剂、喷雾剂、巴布剂或贴剂等。
在上述制备工艺中浓缩方法可以是常压下浓缩,也可以是减压浓缩,减压浓缩条件为0.01~0.09MPA,40~90℃;回收溶剂方法可以是常压回收,也可以是减压回收,减压回收溶剂的条件为0.01~0.09MPA,30~80℃;干燥方法可以是接触干燥、气流干燥、隧道式烘箱干燥、真空(减压)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
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取原料药射干、牛蒡子、马勃、金银花和连翘,加10倍量水,90-95℃加热提取三次,每次1h,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80℃以下浓缩冷却至40℃得相对密度为1.06-1.07的清膏;加乙醇调含醇量达50%,搅匀,放置过夜,离心;取上清液加入β-环糊精,搅匀,70℃,0.07Mpa条件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的药液,静置过夜,离心,上清液待用;沉淀于70-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加入蔗糖粉,混匀,与上清液一步制成颗粒,制成颗粒的工艺参数为进风口温度80℃,出风口温度50℃,整粒,分装,即得。
本方五味药,连翘、银花为君药,牛蒡子、马勃为臣药,射干为使药,其中马勃为真菌药材,以孢子体入药,性质与其它五味不同。因此,考虑马勃单提,由于马勃无特征成分,主要采用干膏得率为指标,结合干膏的色泽、气味、溶化性等确定最佳条件。其余五味,连翘有效成分之一为连翘苷,银花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牛蒡子含牛蒡子苷,射干含黄酮类化合物等。通过测定挥发油量、总黄酮、绿原酸、连翘苷、牛蒡子苷等指标成分,计算转移率,比较水蒸气蒸馏法、乙醇回流法、乙醇渗漉法、水提取法等提取方法,结合干膏的得率、色泽、溶化性等因素,综合评价选定最佳提取工艺。
水蒸气蒸馏法连翘60g、银花30g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挥发油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5-10小时,滤过,药液备用。药渣与牛蒡子36g、射干18g、马勃18g,6-14倍水煎煮3次,每次0.5-2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1∶1,加9 5%乙醇,调含醇量至50-70%,搅匀,静置过夜,离心,滤过,取滤液,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得干膏粉20.95g。
乙醇回流法称取连翘30g、银花15g、牛蒡子18g、射干9g、马勃18g混匀,共三份,分别加入6-14倍量的50%-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0.5-2h,合并三次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后减压干燥、粉碎得干膏粉,称重。分别称取适量干膏粉,依法测定上述指标,结果见表1。
乙醇渗漉法称取连翘30g、银花15g、牛蒡子18g、射干9g、马勃18g粗粉,混匀,装入渗漉筒中,加入50%-70%乙醇,依法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色淡(体积约为药材重的15倍),分别回收乙醇,减压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分别取出适量干膏粉依法进行上述指标测定,本发明提取工艺称取连翘30g、银花15g、牛蒡子18g、射干9g,加6-14倍量水,60-95℃加热提取三次,每次0.5-2h,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离心,取离心液与马勃浸取液合并减压干燥得干膏粉。
本发明制剂的优选工艺为加10倍量水,90-95℃加热提取三次,每次1h,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80℃以下浓缩冷却至40℃得相对密度为1.06-1.07的清膏;加乙醇调含醇量达50%,搅匀,放置过夜,离心;取上清液加入β-环糊精适量,搅匀,70℃,0.07Mpa条件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的药液,静置过夜,离心,上清液待用;沉淀于70-80℃烘干,粉碎,过80目筛,加入糖粉适量,混匀,与上清液一步制成颗粒,制成颗粒的工艺参数为进风口温度80℃,出风口温度50℃,整粒,分装,即得。
表1各提取方法比较挥发油绿原酸牛蒡子苷连翘苷黄酮g干膏g 溶化量mg(转移mg(转移mg(转移 (转移色泽(得率) 性ml(%) 率)率) 率) 率)药材 579.00 2066.40114.009.6g(182g) (100%) (100%)(100%) (100%)水蒸气 0.50 20.97 177.90 1293.5143.14 4.77 棕褐+蒸馏法(0.55)(11.52% (30.72%) (62.60%) (31.84%) (49.69% 色) )乙醇回 18.20 179.84 730.90 35.06 4.34 深褐++流法(20.00% (62.12%) (70.74%) (61.50%) (90.41% 色) )乙醇渗 16.12 218.86 856.4239.27 4.52 深褐+漉法(17.71% (75.60%) (82.89%) (68.89%) (94.42% 色) )
本发明 15.2 4.37棕色 -189.68774.0838.82提取工 (16.70% (91.04%(65.52%) (74.92%) (68.10%)艺 ) )注-溶化,无焦屑;+溶化,微量焦屑;++溶化,少量焦屑。
综合评价各项指标,确定本发明提取工艺为最优工艺。
分离与纯化方法目前中药制剂制备过程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为过滤、离心、超滤、天然沉淀剂法、大孔树脂吸附解吸法、醇沉淀等方法。为得到较为科学的分离纯化工艺,选择方法1醇沉淀法,方法2天然沉淀剂法,方法3超滤法,方法4离心法这4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选择适合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结果分取以上4种工艺得到的干膏粉约0.2g,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见表2表2 不同分离纯化工艺结果总黄酮干膏g 绿原酸mg牛蒡子苷mg 连翘苷mg方法(g)(n=3-5) 外观性状(得率) (转移率)(转移率) (转移率)(转移率)药材 289.50 1033.20 57.00 4.8(91g (100%) (100%) (100%)(100%))1 10.46 171.90 590.35 30.33 3.64棕色,较不易吸潮(11.49%)(59.38%) (57.14%) (53.21%) (75.83%)2 15.50 197.70 647.45 35.69 4.19棕色,极易吸潮(17.03%)(68.29%) (62.66%) (62.61%) (87.29%)3 13.19 185.19 633.47 34.16 4.17棕色,极易吸潮(14.49%)(63.97%) (61.31%) (59.93%) (86.88%)4 15.60 191.70 770.50 36.63 4.37棕色,极易吸潮(17.14%)(66.22%) (74.57%) (64.26%) (91.04%)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结果醇沉淀法降低干膏得率,但有效成份转移率略低,考虑工业化的适用性,所以选定方法1。
通过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方法研究比较最终确定本发明制法,按此制法的工艺重复二次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分离、纯化方法研究比较干膏克绿原酸毫克 牛蒡子苷毫克连翘苷毫克 总黄酮克工艺(得率)(转移率)(转移率) (转移率) (转移率)药材 289.50(100%) 1033.20(100%)57.00(100%) 4.80(100%)13.64(14.99% 187.07(64.62% 746.07(72.21%29.36(51.50%样1 3.58(74.58%)) ) ) )13.73(15.09% 191.65(66.20% 738.74(71.50%28.44(49.90%样2 3.49(72.71%)) ) ) )13.68(15.04% 742.35(71.85%28.90(50.70%平均 188.87(65.24) 3.54(73.75%)) ) )由表可见,本发明制法重现性好,能适应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表现在经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炎、抑菌作用。尤其是可用于用于抗上呼吸道病毒和“非典”病毒。具体试验如下1、抗病毒作用经体内(小鼠)和体外(细胞)系列试验证明银马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的抗呼吸道病毒的作用,与阳性对照药双黄连口服液和利巴韦林试验结果近似。经体外抑制“非典”病毒的药效筛选试验,采用CPE法,其治疗指数为2。
(1)、本发明药物体外抗呼吸道病毒药效试验①、抗流感甲3型病毒试验在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内对药物毒性进行试验,阳性对照药双黄连口服液和利巴韦林。结果见表4。
表4银马抗病毒药物抗流感甲3型病毒试验结果

②、抗Ad3病毒试验在人肺癌传代细胞(293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内对药物毒性进行试验,阳性对照药双黄连口服液和利巴韦林。结果见表5。
表5 银马抗病毒药物抗Ad3病毒试验结果

③、抗RSV病毒试验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和人咽癌上皮细胞(Hep-2细胞)内对药物毒性进行试验,阳性对照药双黄连口服液和利巴韦林。结果见表6。
表6 银马抗病毒药物抗RSV病毒试验结果

(2)、本发明药物体内抗流感病毒药效试验①、给予流感病毒后,观察14天根据各组小鼠死亡数统计结果,阳性对照药双黄连口服液和利巴韦林。结果见表7。
表7 银马抗病毒药物体内抗流感病毒试验结果(以死亡率为指标)

*依据保护率计算②、给予流感病毒后,观察14天根据各组小鼠延长生命率为指标统计结果,阳性对照药双黄连口服液和利巴韦林。结果见表8表8银马抗病毒药物体内抗流感病毒试验结果(以延长生命率为指标)

*依据保护率计算
③给予流感病毒后,以病变鼠肺悬浮液接种鸡胚,检出病毒性肺炎为指标统计结果,阳性对照药双黄连口服液和利巴韦林。结果见表9。
表9银马抗病毒药物体内抗流感病毒试验结果(以病变鼠肺悬浮液接种鸡胚,检出病毒性肺炎为指标)

*依病毒性肺炎减少率计算(3)、体外抑制“非典”病毒的药效筛选试验,进行了银马抗病毒药物在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 E6细胞)培养内对冠状病毒04号的抑制作用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试验方法预备试验①银马抗病毒药物对VERO E6细胞的毒性测定VERO E6细胞以40万/ml浓度接种96孔培养板,37℃,5%CO2培养24小时,加入验证药物,受试物银马抗病毒药物倍比稀释为6000μg/ml∽11.7μg/ml,阳性对照药物更昔洛韦稀释为6000μg/ml∽11 7μg/ml,每浓度接种3孔,每孔100μl,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37℃,5%CO2培养6天,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PE),以25%以下形态变化为(+),26∽50%为(++),51∽75%为(+++),76∽1 00%为(++++),用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半数中毒浓度(TD50)和最大无毒浓度(TD0)。②在VERO E6细胞培养内对冠状病毒04号(“非典”病人血清04号标本,由佑安医院提供)的分离和毒力进行测定VERO E6细胞以每毫升40万浓度接种96试管,37℃,5%CO2培养24小时,弃掉培养液,每管加入“非典”病人血清0.2ml,37℃转鼓培养5∽7天。细胞出现CPE变化后,采用PCR的方法检测冠状病毒,04号标本PCR阳性,确定为冠状病毒分离株。用终末稀释法纯化病毒2次,PCR检测冠状病毒仍为阳性,经免疫荧光法测定双份“非典”病人血清,IgM阳性,IgG4倍升高,确定为冠状病毒。采用病毒CPE法测定其效价。病毒CPE法VERO E6细胞以每毫升40万浓度接种96培养板,37℃,5%CO2培养24小时,加入病毒液,病毒稀释10-1∽10-6,6个浓度,每浓度接种3孔,每孔100μl,设正常细胞对照,37℃,5%CO2培养5∽7天,每24小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形态变化(CPE)以25%以下形态变化为(+),26∽50%为(++),51∽75%为(+++),76∽100%为(++++),用Reed-Mueneh法计算病毒半数感染浓度TCID50。
正式实验银马抗病毒药物在VERO E6细胞培养内对冠状病毒04号的抑制作用VERO E6细胞以每毫升40万浓度接种96孔培养板,37℃,5%CO2培养24小时,细胞培养至单层,弃掉培养液,加入100TCID50的冠状病毒液,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和病毒对照。置37℃,5%CO2吸附2小时后,弃病毒液,加入不同浓度的银马抗病毒药物,药物选用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2倍稀释10个浓度即1500μg/ml∽2.93μg/ml,阳性对照药物更昔洛韦为2倍稀释10个浓度即6000μg/ml∽11.7μg/ml,将稀释的药物分别加入细胞孔内,每浓度3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和病毒对照。置37℃,5%CO2培养箱培养5∽7天,逐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病毒CPR,以病毒对照出现+++-++++时结束试验,用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试验重复三次。
结果银马抗病毒药物对VERO E6细胞的毒性作用,最大无毒浓度(TD0)为150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3000±0μg/ml;对照药更昔洛韦最大无毒浓度(TD0)为>600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6000±0μg/ml。
银马抗病毒药物在VERO E6细胞内培养,对冠状病毒04号的抑制作用,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375±0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750±0μg/ml;对照药更昔洛韦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1.7±0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23.44±0μg/ml。
抗“非典”病毒试验结果表明,银马抗病毒药物的在VERO E6细胞内对冠状病毒04号的抑制作用比对照药更昔洛韦要弱,只有对照药的三十二分之一,但由于其还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对治疗“非典”有着辅助作用。
2、抗炎作用
(1)、银马抗病毒药物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炎症的影响银马抗病毒药物9.1、18.2g/kg和双黄连口服液12.0ml/kg组给药后均能显著和非常显著抑制由二甲苯所致耳廓炎症,与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见表10。
表10 银马抗病毒药物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炎症的影响(X±SD)组 别 剂量(g/kg) 动物数(只) 炎症肿胀度(mg)肿胀抑制率(%)水 组10 8.2±3.3银马抗病毒药物9.1 10 4.0±3.7*51.2银马抗病毒药物18.210 3.2±2.1**61.0银马抗病毒药物36.410 5.4±3.4 34.1双黄连口服液 12.0ml/kg 10 4.0±3.1**51.2与水组比较*P<0.05,**P<0.01。
(2)、银马抗病毒药物对大鼠琼脂肉芽肿的影响银马抗病毒药物4.55和9.1g/kg与双黄连口服液6ml/kg可显著和非常显著抑制由琼脂所致的肉芽肿,其与水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见表11。
表11银马抗病毒颗粒对大鼠琼脂肉芽肿的作用(X±SD)组 别 动物数(只) 剂量(g/kg) 琼脂肉芽肿湿重(g)水 组 101.47±0.23银马抗病毒药物 104.551.23±0.26*银马抗病毒药物 109.101.13±0.25**银马抗病毒药物 1018.21.32±0.36双黄连口服液106ml/kg 1.13±0.38*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3、银马抗病毒药物对内毒素致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银马抗病毒药物3.64g/kg用药后仅在0.5h时显著可抑制内毒素致家兔发热,与水组比较(P<0.05);而7.28g/kg则在0.5、1、1.5、2h四个时间段都可显著和非常显著抑制由内毒素致家兔发热,与水组比较(P<0.05和P<0.01)。而阿斯匹林组除上述四个时间段外在2.5h也可显著抑制由内毒素致家兔发热,与水组比较(P<0.05)见表12。
表12 银马抗病毒颗粒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X±SD)(n=7)剂量 给药后不同时间体温变化值(℃)组别(g/kg) 0.5h 1h 1.5h 2h 2.5h 3h1.16±1.49± 1.48± 1.14± 0.75± 0.66±水组0.38 0.50 0.50 0.340.48 0.44银马抗病0.58± 1.16±1.04± 0.59± 0.59± 0.61±3.64毒药物 0.45*0.54 0.33 0.580.36 0.58银马抗病0.59±0.93±0.83± 0.52± 0.33± 0.27±7.28毒药物 0.28**0.38-0.28**0.29**0.33 0.39阿斯0.59±0.91±0.79± 0.56± 0.34± 0.31±0.1匹林0.49*0.33*0.23**0.23**0.11*0.3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4、体外抑菌试验银马抗病毒药物对所试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g/ml。对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g/ml见表13。
表13银马抗病毒颗粒的最小抑菌浓度(g/ml)试验菌银马抗病毒药物稀释倍数金黄色葡萄菌 0.1251∶8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0.1251∶8甲型链球菌0.1251∶8绿脓杆菌 0.25 1∶4肺炎双球菌0.25 1∶45、银马抗病毒药物体内抑菌试验银马抗病毒药物18.2g/kg与头孢拉啶0.30g/k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致病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与水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4。
表14 银马抗病毒药物体内抑菌试验动物数组 别剂量(g/kg) 存活(只)死亡(只) 死亡率(%)(只)水 组20 1 19 95银马抗病毒药物20 9.10 5 15 75银马抗病毒药物20 18.2 7 13 65*银马抗病毒药物20 36.4 3 17 85头孢拉啶 20 0.30 9 11 55*与水组比较*P<0.05。
6、银马抗病毒药物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银马抗病毒药物18.2g/kg与36.4g/kg与双黄连6.0ml/kg能显著和非常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见表15。
表15 银马抗病毒药物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X±SD)组别剂量(g/kg) 动物数(只) 两耳重量差值(mg)正常组 10 1.3±1.16模型组 10 8.4±4.22ΔΔΔ银马抗病毒药物 9.1 10 7.1±2.38银马抗病毒药物 18.2 10 4.7±3.33*银马抗病毒药物 36.4 10 3.3±2.58**双黄连口服液 6.0ml/kg 10 4.6±3.20*与正常组比较ΔΔΔ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7、银马抗病毒药物的镇痛作用(1)小鼠热板法试验银马抗病毒药物36.4克·公斤-1在30分钟时可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的作用,与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6。
表16 银马抗病毒颗粒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X±SD)动物给药后痛阈值剂量组别数 给药前(g/kg)30 60 90120(只)15.7±11.5±13.3± 16.5± 17.5±生理盐水105.02 2.95 6.20 8.45 12.9银马抗病毒 16.2±13.7± 13.8±13.9±13.5±10 9.10药物 5.20 4.20 6.26 10.2 6.25银马抗病毒 16.2±13.4± 13.3±15.7±15.4±10 18.2药物 4843.37 7.18 6.90 7.26银马抗病毒 16.5±17.9± 15.4±18.3±16.1±10 36.4药物 7.51 9.42*11.9 12.8 8.68阿斯匹 15.7± 19.1± 19.6±20.8±21.5±10 0.30林 5.56 6.26**4.24*5.27 4.70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2)扭体法试验银马抗病毒药物三个剂量组给药后虽然扭体次数比水组少,但与水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7。
表17银马抗病毒药物对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X±SD)组 别剂量(g/kg)动物数(只) 扭体次数(次/15分钟)水 组 11 15.1±11.3银马抗病毒药物 9.10 11 10.6±8.87银马抗病毒药物 18.2 11 11.9±9.99银马抗病毒药物 36.4 11 12.2±9.53阿 斯 匹 林 0.30 11 6.27±5.12*与水组比较*P<0.05。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药连翘30份 牛蒡子18份金银花15份射干9份 马勃6份 芦根10份(1)、以上六味原料药加10倍量水,加热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3次水提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2)、加95%乙醇调醇含量为50%,放置,离心;(3)、取上清液加β-环糊精包结,搅匀后减压回收溶剂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离心出β-环糊精包结物,干燥,粉碎,过80目筛,加糖粉,与清液一步制粒,包装,即得本发明药物颗粒剂。
实施例2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药连翘25份牛蒡子15份 金银花12.48份射干7.52份 马勃7.52份 芦根6份步骤(1)和(2)同实施例1,然后按常规工艺制备成胶囊。
实施例3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药连翘30份牛蒡子18份金银花15份射干9份 马勃6份 芦根10份步骤(1)和(2)同实施例1,然后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真空干燥,粉碎,加入适量淀粉制粒,压片成片剂。
实施例4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药连翘30份牛蒡子18份金银花15份射干9份 马勃6份 芦根10份步骤(1)和(2)同实施例1,然后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调节PH值为7.2,加水至适量,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5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药连翘30份 牛蒡子18份 金银花15份射干9份 马勃6份 芦根10份步骤(1)和(2)同实施例1,然后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加炼蜜适量,制成浓缩丸。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病毒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按下述方法制成的连翘10~50份牛蒡子6~30份金银花5~25份射干3~15份 马勃1~10份(1)、取上述原料药,加1~20倍量水,加热提取3次,每次0.5~3小时,合并3次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2)、加95%乙醇调醇含量为30~75%,放置,离心;(3)、取上清液加β-环糊精包结,搅匀后减压回收溶剂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4~1.60,离心出β-环糊精包结物,干燥,粉碎,过80目筛;(4)、将上述干燥物,按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剂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连翘25份牛蒡子15份金银花12.48份射干7.52份马勃7.5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原料药还可加入芦根5~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连翘15~40份牛蒡子9~24份金银花10~20份射干5~12份马勃3~8份 芦根7~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连翘30份牛蒡子18份金银花15份射干9份马勃6份芦根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是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丸剂、混悬剂、滴丸剂、微丸剂、口含片、胶丸、软胶囊、分散片、溶液剂、气雾剂、喷雾剂、巴布剂、或贴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是颗粒剂。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取各原料药,加10倍量水,加热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3次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2)、加95%乙醇调醇含量为50%,放置,离心;(3)、取上清液加β-环糊精包结,搅匀后回收溶剂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离心出β-环糊精包结物,干燥,粉碎,过80目筛,加糖粉,与清液一步制粒,包装,即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浓缩方法是常压下浓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浓缩方法是减压浓缩,减压浓缩条件为0.01~0.09MPA,40~9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减压浓缩的条件是70℃,0.07MPA。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回收溶剂方法为常压回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回收溶剂方法是减压回收,减压回收溶剂的条件为0.01~0.09MPA,30~8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减压回收溶剂的条件是80℃以下、0.07MPA。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干燥方法为接触干燥、气流干燥、隧道式烘箱干燥、真空减压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远红外干燥、或微波干燥。
16.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干燥方法是70-80℃烘干。
17.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抗病毒复方制剂在制备抗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18.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抗病毒复方制剂在制备抗呼吸道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19.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抗病毒复方制剂在制备抗“非典”病毒感染辅助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病毒的中药复方制剂,它是以连翘、牛蒡子、金银花、射干、马勃、芦根为原料药。本发明药物处方是以古方“银翘马勃散”为基础,采用现代工艺方法制备的药物。可以制备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本发明还涉及到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和新用途。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表现在试验证明,本发明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经体内(小鼠)和体外(细胞)系列试验证明其具有明显的抗呼吸道病毒的作用,与双黄连口服液和利巴韦林试验结果近似;经体外抑制“非典”病毒的试验表明,其在VERO E6细胞内对冠状病毒04号的抑制作用比更昔洛韦要弱,只有对照药的三十二分之一。因其还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对“非典”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P31/00GK1650993SQ20041010084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0日
发明者余华, 钟小群, 张爱华, 方铝, 李玉云, 张俊明, 翁秀英 申请人:江西省药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