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容器以及设有该收容容器的医疗用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65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容容器以及设有该收容容器的医疗用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吸引装置,其设有刚性容器、至少一部分气密性地容纳在该刚性容器内的收容容器、和将废液导入该收容容器内的患者侧导管,通过同时将上述刚性容器内以及收容容器内设定为负压,而通过上述吸引导管将废液吸引至收容容器内。
背景技术
当废弃在手术中或治疗中产生的血液或洗净用生理盐水等废液时,一般进行吸引废液并将其收容在收容袋内,并在手术后或治疗后废弃该收容袋的操作,在这种操作中,例如使用特开平8-112344号公报(以下,称为现有技术文献)的液体吸引装置。
上述液体吸引装置设有具有柔软性的收容袋、容纳该收容袋的刚性容器、以及在该刚性容器容纳上述收容袋时,在刚性容器内收容袋外的空间(以下,称为容纳收容外空间)和收容袋内的空间之间阻止气体流通,同时在容纳收容外空间和刚性容器外的空间之间阻止气体流通的部件。另外,单独排出上述收容袋内空间以及容纳收容外空间的空气(即,单独在各空间内形成负压)的吸引侧导管、和将废液导入上述收容袋内的患者侧导管,分别保持上述气体的流通状态而连接在液体吸收装置的收容袋上。另外,在上述吸引侧导管的中途部还设有向收容袋内导入所希望量的废液时,使该废液的吸引停止(停止形成上述各空间内的负压)的部件。
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的液体吸引装置中,由于使用上述吸引侧导管,相对收容袋内的空间以及容纳收容外空间同时形成了负压,并且使各空间内的气压达到大致均匀,因此,能够在抑制具有柔软性的收容袋收缩的状态下,通过患者侧导管将废液收容在收容袋中。在废弃废液时,从上述收容袋拆下吸引侧导管,并从刚性容器拆下该收容袋,集中废弃收容袋和患者侧导管。
但是,由于上述液体吸引装置在使用前,必须对收容袋安装上述吸引侧导管以及患者侧导管两者,因而其准备操作烦杂。这不仅要加长液体吸引装置准备操作所需的时间,而且还会成为要连接上述多根导管,以致引起对应各导管的连接处错误、即错误连接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废弃废液时,由于必须从收容袋拆下吸引侧导管,因此,废弃操作烦杂。这不仅要加长废弃收容袋所需的时间,而且会增大医务人员接触可能附着有血液或体液等的吸引侧导管的频率,因而从防止二次感染的观点看是不优选的。
另外,在以往的液体吸引装置中,大多是若不拆下吸引侧导管和患者侧导管这两方的导管,就无法从刚性容器拆下收容袋,在使用这种液体吸引装置的情况下,废弃操作更为烦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容容器和具有该收容容器的医疗用吸引装置,可以在提高准备操作以及废弃操作的操作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防止二次感染、导管类的错误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医疗用吸引装置中使用的上述收容容器,所述医疗用吸引装置设有刚性容器、至少一部分以可装卸的状态气密性地容纳于上该刚性容器内的收容容器、和向该收容容器内引导废液的患者侧导管,通过同时将上述刚性容器内以及收容容器内设定为负压,而通过上述患者侧导管将废液吸引至收容容器内,其特征在于,在容纳于上述刚性容器内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具有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通气非透水部,该通气非透水部伴随上述刚性容器内被设定为负压,而将收容容器内的空气向刚性容器内排出。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容纳于刚性容器内的部位上设有通气非透水部,该通气非透水部伴随刚性容器内被设定为负压,而将收容容器内的空气向刚性容器内排出,因此,通过将刚性容器内设定为负压,可以将收容容器内也设定为负压。即,若对刚性容器设置用于形成负压的装置,则能够同时将刚性容器内以及收容容器内设定为负压,因而无需另外对收容容器设置用于在收容容器内形成负压的装置。
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可以通过对收容容器仅安装患者侧导管而进行废液的吸引操作,因此,不仅能够缩短其准备操作所需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抑制导管类的错误连接。另外,若预先对收容容器安装患者侧导管,则能够将收容容器和患者侧导管的连接体直接安装在刚性容器内,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医务人员的设置操作。
另一方面,在废弃废液时,可以无需如以往那样进行从收容容器上拆下用于在收容容器内形成负压的装置的操作,而从刚性容器拆下收容容器并直接废弃该收容容器,因而能够缩短废弃所需的时间。另外,由于在废弃时,能够降低医务人员接触作为废弃对象的收容容器和患者侧导管以外的部分的频率,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二次感染。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吸引废液并且通气非透水部的整个区域接触该废液时,能够阻断收容容器和刚性容器的气体流动路径,因此,在上述时刻,收容容器内通过患者侧导管向大气开放。即,在通气非透水部的整个区域接触废液时,能够停止废液的吸引,因此,与以往不同,不必另外设置停止形成负压的部件,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结果能够降低成本。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还设置止回阀,其允许从上述患者侧导管吸引的废液流入,而限制废液向患者侧导管一侧流出。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通过止回阀能够防止废液向患者侧导管的回流,因此,能够抑制因废液从收容容器流出所引起的感染等,并能够可靠地废弃废液。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在与容纳于上述刚性容器中的状态下的患者侧导管的连接位置的下方位置形成上述通气非透水部。
根据这种结构,在与收容于刚性容器中的状态(即,设置成可使用状态的状态)下的患者侧导管的连接位置的下方位置形成通气非透水部。因此,被吸引的废液与上述通气非透水部的整个区域接触,阻断收容容器和刚性容器的气体流通状态,从而自动停止废液的吸引,结果,能够在吸引达到与上述连接位置对应的水位之前停止废液的吸引,从而能够防止该废液向患者侧导管的回流。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在收容于上述刚性容器中的状态下,在与废液的目标吸引量的水位对应的位置形成上述通气非透水部。
根据这种结构,在吸引废液达到目标吸引量、例如与可容纳在收容容器内的废液的最大量相对应的水位时,能够自动停止废液的吸引。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在容纳于上述刚性容器中的状态下,从上述目标吸引量的水位起,在下方的规定范围内形成上述通气非透水部。
根据这种结构,在吸引开始之后,能够立即利用通气非透水部的大致整个区域有效地将收容容器内设定为负压,另一方面,在吸引废液达到目标吸引量的水位时,能够自动停止废液的吸引。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还设置用于减少在收容排液后残留的内压的减压装置。
根据这种结构,在收容排液后,即在废液与通气非透水部的整个区域接触后,收容的流体(气体或废液)会因上述止回阀而失去去处,结果,收容容器伴随其内压的增加产生膨胀,可能会紧贴在刚性容器的内表面上,但由于能够通过上述减压装置减少内压,因而能够防止与刚性容器的紧贴。
因此,利用上述结构,在收容排液后,能够容易地从刚性容器拆下收容容器。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上述减压容器优选通过增加收容容器内的容积来减小残留压力。
根据这种结构,例如,预先形成在废液吸收时不会膨胀的死空间,能够以在收容废液后使该死空间打开的较简单的结构来减小收容容器的内压。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构成为,具有非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第一薄片和具有通气非透水部的第二薄片在各周缘部相互接合而形成,并且设有口部,所述口部接合于该各薄片之间,构成向各薄片之间引导废液的路径的一部分,并具有刚性,在该口部的外周部相对刚性容器气密性地安装的状态下,在刚性容器内可以容纳上述各薄片的整体。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由第一薄片以及第二薄片形成的收容容器、也就是在具有挠性的收容容器在具有刚性的口部气密性地安装于刚性容器上的状态下,各薄片的整体可以容纳在刚性容器内,因此,收容容器不收缩就能吸收废液,并可以使该收容容器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通过具有挠性的第一薄片以及第二薄片形成了收容容器的外廓,因此,在运送使用前的收容容器时,可以应用将上述各薄片弯折或团成圆形等方式,结果,能够使运送形态紧凑。特别是以往的收容容器大多采用圆筒形或圆台形的形状,这些收容容器具有一定程度的挠性,另一方面要维持上述形状,因而相对柔软性不足,与这类收容容器相比,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运送形态特别紧凑。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构成为,具有非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第一薄片和具有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第二薄片在各周缘部相互接合而形成,并且设有口部,所述口部接合于该各薄片之间,构成向各薄片之间引导废液的路径的一部分,并具有刚性,在该口部的外周部相对刚性容器气密性地安装的状态下,在刚性容器内可以容纳上述各薄片的整体。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口部对具有非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第一薄片和具有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第二薄片进行接合,从而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形成收容容器。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利用具有挠性的第一薄片以及第二薄片构成收容容器的外廓,因此,在运送使用前的收容容器时,可以应用将上述各薄片弯折或团成圆形等方式,结果,能够使运送形态紧凑。特别是以往的收容容器大多采用圆筒形或圆台形的形状,这些收容容器具有一定程度的挠性,另一方面要维持上述形状,因而相对柔软性不足,与这类收容容器相比,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运送形态特别紧凑。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在具有非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且形成为袋状的薄片内收容排液,还设有构成用于连通该薄片的内部和外部的通路的连通部件,在该连通部件上形成上述通气非透水部,以封闭上述通路。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使形成有通气非透水部的连通部件和薄片为不同的部件,因此,与相对薄片形成通气非透水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薄片本身的价格。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不必相对薄片直接形成通气非透水部,因此,可以从适于加工成袋状的材料中适当选择该薄片的材料,从而可以避免在薄片上直接形成通气非透水部时所产生的薄片加工的限制。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还设置以折叠的姿态固定上述薄片的固定部,在开始形成上述刚性容器内的负压的初始阶段,伴随在刚性容器和收容容器之间的压力与收容容器内部的压力之间所产生的压力差,收容容器膨胀,该固定部与该膨胀相应地解除固定状态。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通过固定部,以折叠状态维持如上所述利用薄片来收容废液的收容容器,因而能够在捆包时形成紧凑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固定部能够对应上述压力差解除固定状态,因此,可以在上述捆包状态下将收容容器插入刚性容器内,从而对应刚性容器内的负压使收容容器恢复至展开的状态。
即,形成为圆筒形或圆台形的以往的收容容器,大多在捆包时要压散,在使用该收容容器时,医务人员要在实施展开收容容器等处理后,将该收容容器收容在刚性容器内,而利用上述结构,由于可以在运送时状态(折叠状态)下将收容容器收容在刚性容器内,因而可以减少医务人员设置收容容器的劳动。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还设有可以使收容的废液凝固的凝固剂。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使收容的废液凝固,因此,在运送收容排液后的收容容器等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排液溢出等事故,并且,能够对凝固的废液等实施焚烧处理。
在上述收容容器中,优选还设置划分部,该划分部将收容容器内部划分为收容废液的废液收容室和收容可以使废液凝固的凝固剂的凝固剂收容室,该划分部根据使用者的规定操作,可以使废液收容室和凝固剂收容室连通。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可以根据需要向废液中投入凝固剂,因此,能够根据排液的吸引量等适当判断是否使该废液凝固,另外,所谓“根据规定操作,使废液收容室和凝固剂收容室可以连通”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例如,在如上所述通过一对薄片构成收容容器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夹紧各薄片并使其可以装卸的夹紧部件,以对收容容器内进行分割,或者可以设置对各薄片之间进行接合并使其可剥离的低强度薄片部,以对收容容器内进行分割。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为一种医疗用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收容容器、以可装卸状态气密性地容纳该收容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刚性容器、连接在该刚性容器和吸引源之间并用于使刚性容器内为负压环境的吸引侧导管、和维持上述刚性容器内的负压环境并与收容容器相连,且向该收容容器内引导废液的患者侧导管。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与吸引源相连的吸引侧导管将刚性容器内设定为负压,并对应该负压在收容容器内形成负压,因而通过对该收容容器仅安装患者侧导管,就能够进行废液的吸引操作。因此,不仅能够缩短吸引准备操作所需的时间,还能够抑制导管类的错误连接。
另一方面,在废弃废液的情况下,由于可以从刚性容器上拆下收容容器,而直接废弃该收容容器以及与其相连的患者侧导管,因此,能够缩短废弃所需的时间。另外,由于在废弃时,能够减少医务人员接触作为废弃对象的收容容器和患者侧导管以外的部分的频率,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二次感染。
在上述医疗用吸引装置中,优选在上述刚性容器的上端部,为了装卸上述收容容器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收容开口部,并且在上述吸引侧导管的中途部还设置可调整向刚性容器内提供的负压的强弱的调节器,该调节器设置在形成于上述刚性容器下端部的底部的下方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不会妨碍收容容器向收容开口部装卸的操作的位置设置调节器,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收容容器的装卸操作。


图1为分解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吸引装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将图1的医疗用吸引装置设定成可使用状态的状态的主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医疗用吸引装置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医疗用吸引装置的IV-IV线剖视图。
图5为表示图1的收容容器的主视图,(a)表示在整个面形成通气性部分,(b)表示在与目标水位对应的位置形成通气性部分,(c)表示在目标水位下方的整个范围内形成通气性部分。
图6为表示在另一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中形成的划分部的图,(a)为主视图,(b)为表示通过夹紧部件夹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8为省略图7的收容容器的一部分而表示的侧剖视图。
图9为表示图7中通气性单元的主剖视图。
图10为以(a)~(d)的顺序表示图7所示的收容容器的折叠顺序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利用图7的收容容器吸引废液的方法的侧剖视图,其表示排液吸引前。
图12为表示利用图7的收容容器吸引废液的方法的侧剖视图,其表示在外装容器内形成负压的状态。
图13为表示利用图7的收容容器吸引废液的方法的侧剖视图,其表示废液吸引后。
图1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吸引装置的主视图。
图15为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的剖视图。
图16为概略图,其表示为了吸引大量废液而使医疗用吸引装置与连接用吸引装置相连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分解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吸引装置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将图1的医疗用吸引装置设定成可使用状态的状态的主剖视图,图3为图2的医疗用吸引装置的III-III线剖视图。
参照各附图,医疗用吸引装置1设有勾挂在设置于医院等的医疗设施的壁面的安装销T上的固定器10、相对于该固定器10可装卸的外装容器20、和收容在该外装容器20内的收容容器30。
固定器10设有固定器底座11,该底座形成为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在该固定器底座11的一个面上固定有安装装置12,该安装装置具有可以与上述安装销T扣合的安装孔12a。以固定有上述固定器底座11的安装装置12的一侧为后方,以固定器底座11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进行以下说明。
在上述固定器底座11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向前方竖立设置突设部11a,通过这些突设部11a,在固定器底座11的前方侧形成向前方打开并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部11b。另外,在固定器底座的下端部载置上述外装容器20,并向前方形成收容有下述调节器R的载置收容部13。
载置收容部13设有从上述各突设部11a突出的左右一对侧板13a、架设在这些侧板13a的前端部上的前板13b、固定在该前板13b以及各侧板13a的各下端部上的收容底部13c、和与该收容底部13c相对形成的顶板13d。该顶板13d安装在比各侧板13a以及前板13b的上端部略靠下方的位置,并在其上面后端部竖立设置定位板13e。通过该定位板13e、上述各侧板13a以及前板13b,在上述载置收容部13中形成向上打开的载置孔13f,通过将上述外装容器20的下端部相对该载置孔13f嵌入,能够相对于前后左右方向对外装容器20进行定位。另外,在上述各侧板13a、前板13b、收容底部13c以及顶板13d的内侧设置调节器R。
调节器R设有向前方延伸的刻度盘R1,该刻度盘R1通过形成于上述前板13b上的贯通孔13g向载置收容部13的前方侧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器R设有左右一对的管接头R2、R3。左侧管接头R2通过吸引侧导管K1与设置在医疗设施上的吸引源(未图示)相连,而右侧的管接头R3与吸引侧导管K2的基端部相连。也可以在上述吸引源和吸引侧导管K1之间设置阀,通过该阀,切换相对吸引侧导管K1的负压供给的开/关。
上述吸引侧导管K2从上述管接头R3向后方侧延伸,并且,其中途部经过固定器底座11的槽部11b内,其前端部与外装盖体14相连。虽然上述吸引侧导管K2设置成经过槽部11b,但是例如,若相对固定器底座11形成向后打开并上下延伸的槽部,并且使吸引侧导管K2的中途部沿着该槽部,则在从固定器底座11拆下上述外装容器20时,由于看不到吸引侧导管K2,因而可以使外观良好。
在外装盖体14的基端部形成左右一对的摆动片14a,这些摆动片14a分别相对于上述各突设部11a在内侧被轴支承。这些摆动片14a的基端部分别相对各突设部11a而安装,并可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轴J的周围自由转动,另一方面,在各摆动片14a的前端部形成盖主体15。
盖主体15为形成有开口部15a的大致矩形的有底容器。在具有该开口部15a的面的右侧缘部形成切槽部15b。另外,在盖主体15的基端侧的面上形成外嵌有上述吸引侧导管K2的管接头部15c,在该管接头部15c内形成与盖主体15内部连通的连通孔15d。另一方面,在上述盖主体15的前端部侧面形成越过上述开口部15a而延伸的舌部15e,在该舌部15e的内侧(轴J侧),突出设置与外装容器20扣合的卡定爪15f。另外,在形成有上述开口部15a的面的周缘部上安装用于与外装容器20的上表面形成气密状态的密封部件16。
外装容器20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容器状,设有嵌入上述载置孔13f的底部21、以使该底部21嵌入载置孔13f的状态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22。在外装容器20的前面上端部向前方形成卡定爪23,该卡定爪23以防止在上下方向脱落的状态与上述盖主体15的卡定爪15f扣合。另外,在形成有上述开口部22的面的右侧缘部,形成与上述盖主体15的切槽部15b配合而夹持收容容器30的口部31的切槽部24。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分别在右侧形成两切槽部15b、24,但也可以在左右两侧形成该两切槽部15b、24,此时,在未夹持口部31一侧的切槽部15b,24之间,必须夹持盲盖等。
另外,在外装容器20的右侧面形成为了限制上述口部31向左右方向移动而形成为钩状的定位部25,以便在该定位部25和外装容器20之间插入下述的定位片32c。
收容容器30设有外嵌有用于吸引废液的患者侧导管(未图示)的口部31、以及收容被吸引的废液的容器主体36。
口部31设有在左端部具有外螺纹部32a的连接接头32、与该外螺纹部32a螺合的接合接头33、和被夹压在该连接接头32和接合接头33之间的止回阀34。
上述连接接头32设有与上述患者侧导管相连的管接头部32b、与上述定位部25扣合的定位片32c、被夹持在上述各切槽部15b、24之间的夹持部32d、和向容器主体36侧引导废液的引导孔32e。
夹持部32d,其外周面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夹持在上述盖主体15的切槽部15b和外装容器20的切槽部24之间,从而在其周向,在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之间形成气密状态。
接合接头33与上述引导内孔32e大致同心而形成,并设有可以将废液导入容器主体36侧的导入孔33a。
止回阀34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在上述引导孔32e以及导入孔33a的周缘部,被夹压在连接接头32和接合接头33之间。另外,止回阀34设有相对于如上所述被夹压的周缘部形成悬臂状的密封舌部34a(参照图4),该密封舌部34a可以在封闭上述连接接头32的引导孔32e的位置P1和打开该引导孔32e的位置P2之间自由摆动。即,止回阀34在连接接头32和接合接头33之间发挥液体密封性能的同时,允许废液从接合接头32向容器主体36流动,而限制废液从容器主体36向连接接头32流动。
虽然上述口部31构成为可以相对接合接头33装卸连接接头32,但是,不应局限于此,也可以使连接接头32与接合接头33一体形成,在该一体形成的部件的左端面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止回阀34的周缘部。
换言之,上述口部31,在需要有意将收容在下述的容器主体36中的废液排至外部时,能够从接合接头33上拆下连接接头32以排出废液,在不需要该排出功能的情况下,可以一体形成连接接头32和接合接头33。
容器主体36如图4以及图5(a)所示,设有具有非通气性和非透水性的薄片37、和具有通气性和非透水性的通气性薄片38。这些薄片37以及通气性薄片38,通过热熔敷等方式在各周缘部S相互接合,并且在该周缘部S,使上述接合接头33接合于薄片37和通气性薄片38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37由聚乙烯树脂形成。通气性薄片38设有与上述薄片37接合的接合层38a、与该接合层38a粘接的中间层38b、和通过热熔敷或粘接等方式与该中间层38b接合的外层38c。
接合层38a从可确保与上述薄片37的接合力且具有通气性的材料中选择,例如,由在厚度方向具有多个孔的多孔性聚乙烯薄片形成。
中间层38b从可确保与上述接合层38a和外层38c的接合力且具有通气性和非透水性的材料中选择,例如,由具有在厚度方向贯通微小的孔且其贯通路径错综复杂的形态的微多孔性的聚丙烯树脂形成。
外层38c从可确保与中间层38b的接合力且具有通气性的材料中选择,例如,由公知的无纺布形成。
在此,若整理医疗用吸引装置1的结构,则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构成刚性容器的一例,收容容器30构成收容容器的一例,外装容器20的开口部22构成收容开口部的一例,薄片37构成第一薄片的一例,通气性薄片38构成通气非透水部以及第二薄片的一例。
再次参照图1~3,在使用上述医疗用吸引装置1的情况下,首先,如箭头Y1所示,将固定器10勾挂在安装销T上,并将其固定在医疗设施的壁面等处。接着,在将与调节器R相连的吸引侧导管K2连接至吸引源(未图示)之后,如箭头Y2所示,将外装容器20安装在固定器10上,如箭头Y3所示,将收容容器30设置在外装容器20内。在这种状态下,如箭头Y4所示,使盖主体15转动并由该盖主体15封闭外装容器20的开口部22时,盖主体15的密封部件16与外装容器20上面的周缘部紧贴,并且口部31的夹持部32d被夹持在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之间,从而在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之间形成气密性空间,通过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的卡定爪23的扣合能够维持这种状态。
接着,将患者侧导管(未图示)连接至收容容器30的口部31,调整调节器R的刻度盘R1,在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内形成负压时,伴随该负压的形成,通过收容容器30的通气性薄片38,在该收容容器30内也形成负压,结果,医疗用吸引装置1成为可由患者侧导管吸引废液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废液吸引之后废弃收容容器30时,在通过调节器R的刻度盘R1停止提供负压之后,操纵盖主体15的舌部15e,以解除卡定爪15f以及23的扣合,使盖主体15向上述箭头Y4的相反方向转动,从而打开外装容器20的开口部22。
接着,从外装容器20拆下收容容器30,集中废弃该收容容器30和患者侧导管。从外装容器20拆下的收容容器30,由于口部31的止回阀的功能,可以不使被吸引的废液流出而进行运送。而且由于构成为可以从固定器10拆下外装容器20,因此,在收容容器30废弃后,易于对外装容器20进行清洁。
如上所述,根据医疗用吸引装置1,由于其构成为,容纳在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以下,称为刚性容器)中的通气性薄片38伴随刚性容器内被设定成负压,而将收容容器30内的空气向刚性容器内排出,因此,通过将刚性容器内设定成负压,也可以将收容容器30内设定为负压。即,若相对盖主体15设置与吸引源相连的吸引侧导管K2,则能够同时将刚性容器内以及收容容器30内设定为负压,因而无需相对收容容器30另外设置上述吸引侧导管K2。
这样,在医疗用吸引装置1中,由于相对收容容器30仅安装患者侧导管就能进行废液的吸引操作,因此,不仅能够缩短其准备所需的时间,而且还能抑制导管类的错误连接。另外,若对收容容器30预先安装患者侧导管,则能够使收容容器30和患者侧导管的连接体直接安装于刚性容器,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医务人员的设置操作。
另一方面,由于在废弃废液时,无需从收容容器30取下吸引侧导管K2的操作,就可以从刚性容器拆下收容容器30,并直接废弃该收容容器30和与其相连的患者侧导管,因此,能够缩短废弃所需的时间。另外,由于在废弃时,能够降低医务人员接触作为废弃对象的收容容器30和患者侧导管以外部分的频率,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二次感染。
另外,根据上述医疗用吸引装置1,由于可以通过止回阀34防止废液向患者侧导管一侧的回流,因此,能够抑制因废液从收容容器30流出所引起的感染等,并能够可靠地废弃废液。
另外,根据上述医疗用吸引装置1,由于在口部31(夹持部32d)的外周部相对刚性容器气密性地安装的状态下,使薄片37以及通气性薄片38容纳在刚性容器内,因此,具有挠性的收容容器30可以不收缩而吸引废液,并且收容容器30可以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医疗用吸引装置1中,由于通过具有挠性的薄片37以及通气性薄片38构成收容容器30的外廓,因此,在运送使用前的收容容器30时,可采用将上述各薄片37、38弯折或团成圆形等方式,结果,可以使运送形态变得紧凑。
另外,根据上述医疗用吸引装置1,由于将调节器R设置在外装容器20的底部21的下方位置,也就是将调节器R设置在不会妨碍向外装容器20的开口部22装卸收容容器30的操作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收容容器30的装卸操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如图5(a)所示,利用整个面具有通气性部分B的通气性薄片38来形成容器主体36,但是,代替这种结构,如图5(b)所示,也可以利用在口部31的下方位置,且在与被吸引的废液的目标水位对应的位置具有通气性部分B1的通气性薄片138形成容器主体36,或如图5(c)所示,可以利用在与上述目标水位对应的位置的下方的整个范围内具有通气性部分B2的通气性薄片238形成容器主体36。这样,作为调整通气性部分B1、B2的设置范围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如下例子对上述薄片37和通气性薄片38进行局部接合而形成,或将上述通气性薄片38中的接合层38a的孔设置在与通气性部分B1、B2对应的位置,而不设置在其以外的部分上。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容纳于刚性容器中的状态下的口部31的下方位置形成了通气性部分B1或B2,因此,被吸引的废液与通气性部分B1或B2的整个区域接触,阻断收容容器30与刚性容器的气体连通状态,并且收容容器30内通过患者侧导管向大气开放,废液的吸引自动停止,结果,能够在吸引达到与上述口部31对应的水位之前停止废液的吸引,从而能够防止该废液向患者侧导管一侧回流。特别是如通气性部分B1那样,设置在与目标水位对应的位置,能够在废液被吸引至目标水位时自动停止废液的吸引,另外,若如通气性部分B2那样,从目标水位起设置在下方的整个范围内,则在吸引开始后,立即可以利用通气性部分B2的大致整个区域有效地将收容容器30内设定为负压。
另外,如图6(a)所示,也可以形成划分部303,该划分部303将收容容器30内部划分成凝固剂收容室301和收容废液的废液收容室302,其中,所述凝固剂收容室301收容用于使被吸引的废液凝固的凝固剂。该划分部303例如可以由以低于上述周缘部S处的接合强度的接合强度来接合薄片37和通气性薄片38的低强度薄片形成。若形成该低强度薄片,则在废弃收容容器30时,通过医务人员压迫废液收容室302内部的操作,废液收容室302内的压力增大,通过该压力使低强度薄片剥离,结果,可以使凝固剂收容室301和废液收容室302连通。上述划分部303也可以由如图6(b)所示的夹紧部件304形成。该夹紧部件304设有可在设置于基端部的摆动轴J2周围自由转动的一对夹紧片304a、和卡定这些夹紧片304a的前端部并使其可以相互装卸的卡定片304b,以在各夹紧片304a之间夹压薄片37以及通气性薄片38。通过使用该夹紧部件304,在吸引废液时,对薄片37和通气性薄片38进行夹压而形成划分部303,另一方面,在废弃收容容器30时,解除上述卡定片304b的扣合,可以使凝固剂收容室301和废液收容室302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使收容的废液凝固,因而在运送废液收容后的收容容器30等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废液溢出等事故,并且能够对凝固的废液实施焚烧等处理。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根据需要在废液中投入凝固剂,因此,根据排液的吸引量等可以适当判断是否使该废液凝固。
下面,对收容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为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6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8为省略图7中收容容器600的一部分而表示的侧剖视图,图9为表示图7的通气性单元602的主剖视图。
参照各附图,收容容器600设有上述口部31、收容从该口部31吸引的废液的容器主体601、与该容器主体601内连通而形成的通气性单元602、和收容在上述容器主体601内的凝固剂包装体621。由于口部31具有上述结构,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容器主体601设有相对成对且沿其三边接合的矩形薄片603、604、和沿这两个薄片603、604的一边接合以封闭该两个薄片603、604之间的开口部的底部薄片605,其整体形成为袋状。
上述底部薄片605可以沿棱线605a向箭头Y5的方向折回,所述棱线605a在两矩形薄片603、604的相对方向的中间位置向着容器主体601的内侧形成,通过该棱线605a,容器主体601可以如图7所示,在可以自立的展开形态和两矩形薄片603、604相互紧贴的平面形态之间改变形态。
上述各薄片603~605分别为从容器主体601内侧以聚乙烯、聚酰胺(尼龙)、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顺序层叠的3层结构的薄片,并以聚乙烯层相互接合。
上述口部31以及通气性单元602以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侧边上的状态接合在两矩形薄片603、604之间。此时,通气性单元602设置在口部31的设置位置(图7的双点划线)的下方。
通气性单元602设有在上述两矩形薄片603、604之间接合的连通筒(连通部件)606、和在可以在该连通筒606的端部自由装卸的封闭体607。
连通筒606设有构成使容器主体601内外连通的通路的内腔部608、通过向容器主体601内突出的肋板609而连接的遮蔽板610、具有通过肩部609与上述内腔部608同心连接的大径腔612的连接筒613。
由于肋板609沿连通筒606的周向间断地形成,并且遮蔽板610设置成与内腔部608的轴线正交,因此,限制了被吸引至容器主体601内的废液如箭头Y6所示,从口部31直接向内腔部608导入,另一方面,允许如箭头Y7所示,通过各肋板609之间导入内腔部608内。
连接筒613设置在容器主体601的外侧,并形成为具有大径腔612的圆筒状。另外,在连接筒613的外周部,卡定突起614沿周向间断地突出。
封闭体607设有外嵌于上述连接筒613的外装筒615、和与该外装筒615的底部616接合的通气性薄片(通气非透水部)617。
外装筒615设有从其底部616突出的引导筒618,以能够嵌入上述大径腔612中,在该引导筒618的外周面和外装筒61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气密状态,并且夹持连接筒613。
由于在外装筒615中沿周向以彼此错开的方式形成可以与上述卡定突起614扣合的卡定孔619、和内径尺寸大于卡定突起614的外周尺寸的膨出部(未图示),因此,医务人员通过使卡定在连通筒606上的外装筒615转动,如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能够从该连通筒606拆下封闭体607。
这样,在拆下封闭体607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连通筒606将容器主体601内的废液排至外部。
通气性薄片617由具有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材料(例如,层叠聚砜和聚氨酯而形成的材料)形成,并使其与底部616接合以能够通过贯通孔620排出容器主体601内的气体。因此,容器主体601内的气体与在上述外装容器20内形成负压相对应,按顺序通过上述内腔部608、通气性薄片617以及贯通孔620排至外部。
上述凝固剂包装体621设有使排液凝固的上述凝固剂、和包装该凝固剂的包装材料622。
包装材料622由水溶性或水溃散性的材料形成,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涂覆等处理,以便能够对应于与废液接触而溶解(溃散),放出凝固剂。
采用这种结构的收容容器600,如图10所示,通过折叠能够形成适于包装或捆包等紧凑的形态。
图10为俯视图,其以(a)~(d)的顺序表示图7所示的收容容器600的折叠顺序。
首先,沿棱线605a折回上述底部薄片605(参照图8),使收容容器600形成平面状形态。
接着,如图10(a)所示,沿与收容容器600宽度方向平行的折线O1折回口部31上侧的部分,进而如图10(b)所示,沿在折线O1和口部31之间与该折线O1平行的折线O2,使上述折回部分成为内侧而进行折回。
参照图10(c),进而沿与收容容器600长度方向平行的折线O3、O4(被收容的凝固剂包装体621的长边)分别以凸形、凹形折回容器主体601(锯齿状地折回容器主体601),为了维持这种形态,如图10(d)所示,贴付上下一对的胶带(固定部)TP。
这些胶带TP贴付在上述折线O3、O4附近,以便使容器主体601的三重重叠的部分紧贴,从而限制容器主体601的展开。另一方面,设定各胶带TP的粘附力,使其能够在下述的收容容器600膨胀时剥离。
下面,参照图11~图13对上述收容容器60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省略了与上述收容容器300的使用方法重复的方法的说明。
首先,如图11所示,在安装在医疗用吸引装置1上的外装容器20内,原样设置以上述方式折叠的收容容器600,通过盖主体15封闭外装容器20的开口部22。此时,将收容容器600的通气性单元602设置在外装容器20内。
接着,通过调节器R在盖主体15和收容容器600内形成负压时,如图12所示,收容容器600膨胀而紧贴在外装容器20内。
即,在形成负压的初始阶段,使盖主体15、外装容器20以及收容容器600之间的压力急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上述通气性薄片617具有气体的流通阻力,因而收容容器600内的气体通过通气性薄片617逐渐排出,结果,该收容容器600内侧的压力相对大于外侧压力,伴随上述压力差,收容容器600产生膨胀,与此相应地上述胶带TP剥离。
另外,在图12所示的膨胀状态下,收容容器600,其通过上述折线O3、O4而折回的部分以与盖主体15抵接而不能展开的状态,压在该盖主体15上。因此,该折回部分所包围的部分作为不膨胀的部分(死空间减压装置的一例)而被维持。
换言之,上述各矩形薄片603、604的长度尺寸设定为足够大的尺寸,以便在收容容器600膨胀时能与盖主体15抵接而不能完全展开。
在排液的吸引结束时,如图13所示,打开盖主体15,展开与该盖主体15抵接的收容容器600的折回部分。由此增大了收容容器600内的内部容积,因而残留在该收容容器600中的压力会排至上述增加容积部分,使残留压力降低。
因此,根据上述收容容器600,由于形成了在排液吸引时不膨胀的部分,因此,在收容废液后,能够减少因上述止回阀34而失去去处的流体(空气或废液)所增加的收容容器600的内压,由此,可以防止该收容容器600和外装容器20的紧贴,可以容易地从外装容器20拆下收容容器600。
在上述收容容器600中,虽然通过加长各矩形薄片603、604而使其与盖主体15抵接,从而形成上述死空间,但是,不应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两矩形薄片603、604进行临时熔敷并使其可以剥离,以使折叠部分不会展开,或者通过上述夹紧部件304或低强度薄片(参照图6)将容器主体601的内部划分为两个收容室,通过这些方式,也可以在废液吸引时在收容容器601内形成死空间。
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在废液收容后,通过实施打开上述临时熔敷部、夹紧部件304或低强度薄片的操作,能够使容器主体601的内部容积增大。
另外,虽然在上述收容容器600中,通过增大容器主体601的内部容积能够放出该容器主体601的残留压力,但是不应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容器主体601内设置可以向外部打开的阀等。
根据相对上述容器主体601安装通气性单元602的结构,与相对各薄片603~605形成具有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部位时相比,能够降低各薄片603~605本身的价格。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不必相对各薄片603~605直接形成通气性薄片602,因此,可以从适于加工成袋状的材料中适当选择该各薄片603~605的材料,从而可以避免在各薄片603~605中直接形成通气性薄片602时产生的薄片的加工限制。
根据设有上述胶带TP的结构,由于以折叠的姿态维持收容容器600,因此,能够在捆包等时形成紧凑形态,另一方面,由于胶带TP对应容器主体600的膨胀而剥离(解除固定状态),因此,通过在上述捆包状态下将收容容器600插入外装容器20内,能够与该外装容器20内的负压相对应地使收容容器600恢复至展开的状态。
在上述收容容器600中,虽然为了以折叠状态固定容器主体601而使用了胶带TP,但是不应局限于此,也可以对各矩形薄片603、604进行临时熔敷并使其可以剥离,以折叠状态固定容器主体601。
另外,如图14所示,在医疗用吸引装置1中,可以通过透光性材料形成外装容器20,以便能够从外部对上述外装容器30进行视觉确认,在外装容器20上形成用于表示与收容容器30内的废液量水位对应的吸引量的刻度部M,或者在载置收容部13的侧面位置设置调节器R的刻度盘R1等,进行适当的设计变化。
在上述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虽然由薄片状部件形成容器主体31、601,但是,代替这种结构,如图15所示,也可以通过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容器主体。收容容器430设有具有刚性的大致圆台状的容器主体431、与该容器主体431相连的上述口部31、和在与废液的目标水位对应的容器主体431的侧面形成的通气部432。可通过与上述通气性薄片38相同的结构形成通气部432。在使用如此形成的收容容器430的情况下,若通过外装容器420至少对形成上述通气部432的部位(在图中为形成通气部432的收容容器430的周围部)提供负压,则伴随该负压的形成,在容器主体431内也形成负压,结果,医务人员能够从与口部31相连的患者侧导管(未图示)吸引废液。即,形成容器主体431并使其具有不会因固定器410的负压而收缩程度的刚性时,通过至少对形成通气部432的部位提供负压,可以进行废液的吸引。
另外,在设想作为吸引对象的废液为大量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可以连接上述医疗用吸引装置1和连接用吸引装置501,并使用这些装置吸引废液。具体而言,连接用吸引装置501设有具有上述薄片37和通气性薄片38的收容容器530。该收容容器530设有上述口部31、可以排出被收容在各薄片37、38之间的废液的排出口531。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盖主体15以及外装容器20的结构以外,连接用吸引装置501的盖主体515以及外装容器520还设有在彼此之间夹持并气密性地保持上述排出口531的机构(相当于上述切槽部15b以及24的机构)。另外,为了方便,对连接用吸引装置501,从被吸引的废液的上游侧(也就是吸引对象侧)起按顺序标以标号501a、501b、501c。
例如,在连接上述医疗用吸引装置1和3台连接用吸引装置501而使用的情况下,将医疗用吸引装置1设置在吸引废液的最下游侧,并通过连接导管RT3连接该医疗用吸引装置1的口部31和连接用吸引装置501c的排出口531,通过连接导管RT2连接该连接用吸引装置501c的口部31和连接用吸引装置501b的排出口531,通过连接导管RT1连接该连接用吸引装置501b的口部31和连接用吸引装置501a的排出口531,将患者侧导管Q连接至该连接用吸引装置501a的口部31,另一方面,使医疗用吸引装置1的刚性容器内(也就是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的内部)与吸引源相连。
通过吸引源对如上设置的医疗用吸引装置1的刚性容器内形成负压时,通过上述通气性薄片38在收容容器30内形成负压,在通过连接导管RT1~RT3与该收容容器30连接的各收容容器530内也分别形成负压,结果,通过通气性薄片38在连接用吸引装置501a~501c的刚性容器内(即,盖主体515和外装容器520的内部)也形成负压,从而成为可以由上述患者侧导管Q吸引废液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利用患者侧导管Q吸引废液时,废液流入连接用吸引装置501a的收容容器530内,若吸引废液达到该收容容器530的允许量,则其后被吸引的废液通过排出口531以及连接导管RT1流入连接用吸引装置501b的收容容器530内,随后,废液通过连接导管RT2流入连接用吸引装置501c的收容容器530内,进而通过连接导管RT3流至医疗用吸引装置1的收容容器30。
如上所述,在连接医疗用吸引装置1和收容容器501的情况下,不必另外设置用于在各连接用吸引装置501a~501c的刚性容器内形成负压的装置,就能够吸引大量废液,另一方面,在废弃废液时,可以从外装容器20、520拆下收容容器30以及各收容容器530,集中废弃收容容器30、各收容容器530、连接导管RT1~RT3以及患者侧导管Q。即,通过在上述收容容器530中采用通气性薄片38,与单独设置用于在刚性容器和收容容器内形成负压的装置时相比,能够提高连接用吸引装置501的准备操作的操作性。
工业实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其构成为,在容纳于刚性容器的部位上设置通气非透水部,该通气非透水部伴随刚性容器内被形成负压,而使收容容器内的空气排向刚性容器内,因此,通过将刚性容器内设定负压,可以将收容容器内也设定为负压。即,若设置用于对刚性容器形成负压的装置,由于可以同时将刚性容器内以及收容容器内设定为负压,因此,不需要对收容容器另外设置用于在收容容器内形成负压的装置。
这样,利用本发明,由于能够通过对收容容器仅安装患者侧导管来进行废液的吸引操作,因而不仅能缩短其准备操作所需的时间,而且还能抑制导管类的错误连接。另外,若对收容容器预先安装患者侧导管,则可以将收容容器和患者侧导管的连接体直接安装在刚性容器上,从而进一步简化医务人员的设置操作。
另一方面,在废弃废液时,由于无需如以往那样进行从收容容器上拆下用于在收容容器内形成负压的装置的操作,就能够从刚性容器上拆下收容容器并直接废弃该收容容器,因而能够缩短废弃所需的时间。另外,在废弃时,由于能够减少医务人员接触作为废弃对象的收容容器和患者侧导管以外的部分的频率,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二次感染。
权利要求
1.一种收容容器,在医疗用吸引装置中使用,所述医疗用吸引装置设有刚性容器、至少一部分以可装卸的状态气密性地容纳于该刚性容器内的收容容器、和向该收容容器内引导废液的患者侧导管,通过同时将所述刚性容器内以及收容容器内设定为负压,而通过所述患者侧导管将废液吸引至收容容器内,其特征在于,在容纳于所述刚性容器内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具有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通气非透水部,该通气非透水部伴随所述刚性容器内被设定为负压,而将收容容器内的空气向刚性容器内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止回阀,其允许从所述患者侧导管吸引的废液流入,而限制废液向患者侧导管一侧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与容纳于所述刚性容器中的状态下的患者侧导管的连接位置的下方位置形成所述通气非透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纳于所述刚性容器中的状态下,在与废液的目标吸引量的水位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通气非透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纳于所述刚性容器中的状态下,从所述目标吸引量的水位起,在下方的规定范围内形成通气非透水部。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用于减少在收容排液后残留的内压的减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容器通过增加收容容器内的容积来减小残留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非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第一薄片和具有通气非透水部的第二薄片在各周缘部相互接合而形成,并且设有口部,所述口部接合于该各薄片之间,构成向各薄片之间引导废液的路径的一部分,并具有刚性,在该口部的外周部相对刚性容器气密性地安装的状态下,在刚性容器内可以容纳所述各薄片的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非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第一薄片和具有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第二薄片在各周缘部相互接合而形成,并且设有口部,所述口部接合于该各薄片之间,构成向各薄片之间引导废液的路径的一部分,并具有刚性,在该口部的外周部相对刚性容器气密性地安装的状态下,在刚性容器内可以容纳所述各薄片的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具有非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且形成为袋状的薄片内收容排液,还设有构成用于连通该薄片的内部和外部的通路的连通部件,在该连通部件上形成所述通气非透水部,以封闭所述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以折叠的姿态固定所述薄片的固定部,在开始形成所述刚性容器内的负压的初始阶段,伴随在刚性容器和收容容器之间的压力与收容容器内部的压力之间所产生的压力差,收容容器膨胀,该固定部与该膨胀相应地解除固定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可以使收容的废液凝固的凝固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划分部,该划分部将收容容器的内部划分为收容废液的废液收容室和收容所述凝固剂的凝固剂收容室,该划分部根据使用者的规定操作,可以使废液收容室和凝固剂收容室连通。
14.一种医疗用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容容器、以可装卸状态气密性地容纳该收容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刚性容器、连接在该刚性容器和吸引源之间并用于使刚性容器内为负压环境的吸引侧导管、和维持所述刚性容器内的负压环境并与收容容器相连,且向该收容容器内引导废液的患者侧导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用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刚性容器的上端部,为了装卸所述收容容器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收容开口部,并且在所述吸引侧导管的中途部还设置可调整向刚性容器内提供的负压的强弱的调节器,该调节器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刚性容器下端部的底部的下方位置。
全文摘要
医疗用吸引装置1设有以可装卸状态气密性地容纳于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内部的收容容器30、和向该收容容器30内引导废液的患者侧导管,通过同时将所述盖主体15和外装容器20的内部以及收容容器30内设定为负压,而通过患者侧导管将废液吸引至收容容器30内,在这种医疗用吸引装置1的收容容器30中,在容纳于所述盖主体15以及外装容器20内部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具有通气性以及非透水性的通气非透水部。
文档编号A61M1/00GK1802180SQ20048001583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0日
发明者中泽创, 泷本宏明 申请人:大研医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