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泥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56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泥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骨泥(bone cement)灌注装置,尤指一种可通过由旋转以控制其灌注,且防止退回的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人吃五谷杂粮,病痛难免,实则,随着岁月的流转,人的肉体与骨骼,亦会老化或变质,即以骨骼为例,中老年后,所谓骨骼疏松,在所难免。
再以脊椎为例,由于人体上半身的弯曲或左右运动,脊椎骨亦有退化的可能,人们知道,脊椎的病变,常为人们带来生活上,或活动上的不便,所以,对于流失或不足部份,以目前的医学而言,是填注以「骨泥」以为补实。
现行的骨泥灌注或填注,并无特定设计的专业器材,而借凭医疗人员以传统注射方式,将以骨粉及溶液混合且搅拌均匀的骨泥,以注射方式注入脊椎骨内,并使其可在脊椎骨内的空间内硬化补实,这种方式须通过助手按压注射,由于常有逆压发生,故人手控制进退不易,若控制不当,常造成骨泥硬化,颇费周章。
有鉴于此,申请人乃本于长年来从事医疗器材与设备研发与产销的经验,潜心研究,期能另辟蹊径,经再三实验,始创作出本实用新型的「骨泥灌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骨泥灌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骨泥灌注装置,其包括一主杆,为长条状,后段设置杆纹;一中继管,是为中空管体,内壁具与杆纹对应螺合的中继纹,前端则具可与料管连结的构件;一料管,其具一料室,前端具尖突的管突,并开具一料孔连通于料室,后端则具与中继管对应连结的构件;以便通过骨泥置于料管并连结于中继管,而主杆以旋转方式为骨泥的挤出灌注。
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中的主杆前端连结一软质材料的杆帽。
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中的主杆后端处延伸出尺寸较大的推片。
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中的中继管后端得延伸出尺寸较大的管翼。
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中的中继管与料管得为一体设置。
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中的主管,中继杆与料管俱为高分子材料成型。
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中的料管外壁上得加置表示容量的标示。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可有效防止逆压回流的缺失,加之组件简单,成本低,即使料管采用后即弃,亦不致大幅提高医疗成本,而本实用新型除杆帽外,其余构件可以高分子材料成型,稳定性与可靠性高,堪称为是类产品的一大突破。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骨泥灌注装置是由一主杆1,一杆帽2,一中继管3及一料管4所组合而成。
其中,主杆1是为长条状,其近于现有的注射针筒的推杆,为防止灌注时的后退,故其后段得设置杆纹11,而其前端,则可设置供后叙杆帽2连结定位的组件,如本实用新型所示,是为一沟槽凹陷的杆槽12,但不以此为限,而其末端,则具一面积较大的推片13,以便供转动操作。
杆帽2是为软质材料,其目的在于提高灌注时的气密性,为了使其可与前述的主杆1连结定位,故得设一与前述杆槽12对应的组件,如本实用新型所示,是为向内延伸的环片21,以便可嵌置入杆槽12,而其前端,可为如锥状,以减少阻力,此乃现有技艺,故不拟赘述。
中继管3是为管体,但其内部具可供前述杆纹11对应螺合的中继纹31,而其前端,则具可供后叙料管4连结的组件,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是为突榫32,唯不以此为限,其亦可如设置螺纹方式为的。而其后端,则为尺寸较大的管翼33,以便方使操作。
料管4是供贮存骨泥之用,其为中空管体,内部具一料室41,而前端则尺寸较小,形成较为尖突的管突42,中央并开具一料孔43,供骨泥流出之用,而其后端,则设置可与前述中继管3连结的构件,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是为一体延伸出一L型的管扣44,并使其与管壁间形成一扣隙45,以供前述的突榫32的旋转嵌入连结,前已述及,其可为其它的方式为之,如螺纹是可于表面上加置容量的标示,如刻划或其它方式,但此乃现有技艺,故不拟赘述。
实则,本实用新型的料管4与中继管3于实施时可一体设置,如以高分子材料射出成型。
为防止污染,故本实用新型的料管4的前端,得加置一可供套合的料帽46,但此乃现有技艺,故不拟赘述。
请再参阅图式,本实用新型于组立时,杆帽2连结于主杆1前端而为定位,且料管4连结于中继管3而为定位,则主杆1可押入中继管3并通过旋转以向料管4方向推挤,则骨泥即可从料孔43挤出。
请再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时,当医疗人员以具孔洞的刺针A刺入骨骼内时,该刺针A的末端是为一尺寸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管突42对应的针座B,则通过填注骨泥的料管4的管突42插入针座B后,医疗人员即可一手固定中继管3的管翼33,另手则转动主杆1的推片13,并经由旋转,骨泥即为挤压,而自料孔43流经刺针为并注入骨骼内的空间,以为填补;而当灌注完妥后,则可将料管4与中继管3脱离,并为清理或将之弃置。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骨泥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杆,为长条状,后段设置杆纹;一中继管,是为中空管体,内壁具与杆纹对应螺合的中继纹,前端则具可与料管连结的构件;一料管,其具一料室,前端具尖突的管突,并开具一料孔连通于料室,后端则具与中继管对应连结的构件;以便通过骨泥置于料管并连结于中继管,而主杆以旋转方式为骨泥的挤出灌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前端连结一软质材料的杆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后端处延伸出尺寸较大的推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管后端得延伸出尺寸较大的管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管与料管得为一体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中继杆与料管俱为高分子材料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泥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外壁上得加置表示容量的标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骨泥灌注装置,其包括一主杆,为长条状,后段设置杆纹;一中继管,是为中空管体,内壁具与杆纹对应螺合的中继纹,前端则具可与料管连结的构件;一料管,其具一料室,前端具尖突的管突,并开具一料孔连通于料室,后端则具与中继管对应连结的构件;以便通过骨泥置于料管并连结于中继管,而主杆以旋转方式为骨泥的挤出灌注。
文档编号A61B17/70GK2778212SQ20052001240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3日
发明者詹肇洋, 罗文政 申请人:詹肇洋, 罗文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