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71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深静脉穿刺换针器械。
背景技术
深静脉穿刺广泛应用于医院麻醉科、肿瘤科、ICU(重症监护病房)、心脏内外科等临床各科,是对患者进行监测和治疗的常规技术之一。
在本发明之前,粗大的深静脉针(俗称粗针)在进行穿刺时可能误伤病人大动脉、胸膜或外周神经,引起血气胸、巨大血肿或严重的神经损伤,并会导致后果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临床上通常先使用细小的细针进行探查,以判断深静脉的位置和方向,待细针进入深静脉后再换用粗针按细针指引的方向进行穿刺,因细针探查过程中即使误伤病人大动脉、胸膜或外周神经后果也极其轻微,从而避免粗针盲目探查所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但是,这种操作方法存在着操作者只能根据目测方法和经验来判定方向,由此导致经常出现细针进入深静脉而粗针仍然不能进入深静脉的情形,使得细针探查深静脉为粗针顺利进入深静脉指引的目的无法达到,进而同样会出现粗针在进行穿刺时可能误伤病人动脉、胸膜或外周神经等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深静脉穿刺外固定的换针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固定连接在一起,二者之间有一定夹角,其各自中心线相交于一点,从该点至细针隧道近尾翼端开口、粗针隧道近尾翼端开口的距离分别与标准件细针、粗针的针尖至注射器尾翼的距离相等。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仍然利用细针探查病人深静脉的位置,然后利用本发明外固定的换针装置,即利用细针隧道与粗针隧道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二者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使细针、粗针分别固定在细针隧道、粗针隧道中,细针针尖与粗针针尖相交于一点,且该相交点到细针隧道、粗针隧道近尾翼端的开口的距离分别等于细针针尖、粗针针尖到注射器尾翼的距离,而细针、粗针均是标准件,从而很容易地使粗针针尖通过换针器粗针隧道限制方向和距离后准确进入细针针尖探查到的病人深静脉位置,进而避免出现粗针可能误伤病人动脉、胸膜或外周神经,引起血气胸、巨大血肿或严重的神经损伤等后果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本发明结构简单、巧妙,效果非常好,生产容易,使用方便、可靠,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原理图。
图2——本发明固定细针、粗针时使用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细针隧道1、粗针隧道2固定连接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根据深静脉穿刺的特点,二者之间夹角可不大于45度,通常可取10~35度,角度大,则使体积大、重量重,成本也大,故本例中取15度为佳;细针隧道1、粗针隧道2的中心线向前相交于一点,从该相交点分别至细针隧道1、粗针隧道2后部的细针近尾翼端开口3、粗针近尾翼端开口4的距离应当正好等于标准件的细针5针尖、粗针6针尖分别至细针注射器尾翼7、粗针注射器尾翼8的距离;细针隧道1、粗针隧道2四处开口中心点与针尖交汇点位于同一平面,以方便使用、操作。
如图2所示,是细针5、粗针6分别放入细针隧道1、粗针隧道2中,这样,细针5的针尖与粗针6的针尖相交于前面一点,而该点正是细针5探查到病人深静脉的位置。
使用时,应先用细针5穿刺进入深静脉后再安装本发明换针装置,即将细针5置入细针隧道1中,然后再将粗针6置入粗针隧道2中,当粗针6的注射器尾翼碰到粗针隧道2中粗针6的近尾翼端开口4时,粗针6的针尖正好相交于细针5的针尖,也正对着病人的深静脉,因而就很容易进行深静脉穿刺了。使用本发明的操作,很显然地避免了操作者用目测的方法和经验可能导致的不准确、不精确现象,避免了可能误伤病人动脉、胸膜或外周神经等。
细针隧道1、粗针隧道2可以制作成开环式,方便细针5、粗针6的插入,减少本发明的体积和重量,降低成本,但须保证能够固定住即可,通常开环缺失的部分不大于一半。当然,细针隧道1、粗针隧道2也可以是活动的,分成二部分,即可以打开,套在细针5、粗针6上后再关闭,即用搭扣等类似结构固定锁住。另外,在封闭和开环状态下,细针隧道1、粗针隧道2可以用塑料制成,整体一次注塑成型,这样成品率高,产品易标准化。当然,也可用其他材料制成,如金属、高分子材料等。
本发明是一种外固定的换针装置。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
权利要求
1.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固定连接在一起,二者之间有一定夹角,其各自中心线相交于一点,从该点至细针隧道近尾翼端开口、粗针隧道近尾翼端开口的距离分别与标准件细针、粗针的针尖至注射器尾翼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是封闭的或开环的或可拆卸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之间的夹角在10至35度为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四处开口中心点与针尖交汇点位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呈开环状,开环缺失的部分不大于一半为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是塑料制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静脉穿刺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是整体注塑成型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静脉穿刺换针器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细针隧道、粗针隧道连接在一起,二者之间有一定夹角,其各自中心线相交于一点,从该点至细针隧道近尾翼端开口、粗针隧道近尾翼端开口的距离分别与标准件细针、粗针的针尖至注射器尾翼的距离相等。本发明解决了用细针探查深静脉,然后再用粗针穿刺这种操作方法所存在的只能根据目测方法和经验来判定方向,由此导致粗针仍然不能进入深静脉,同样会出现粗针可能误伤病人动脉、胸膜或外周神经等缺陷。本发明外固定的换针装置,使细针探查到深静脉,而粗针就利用相交点很容易进入深静脉,避免误伤病人动脉、胸膜或外周神经。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反复使用,准确性高。
文档编号A61M5/00GK1907236SQ20061004137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8日
发明者蒋忠, 李强, 吴星宇 申请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