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33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保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人体足部保健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衰老始于足部,原因是足底是人体第二心脏,在其上聚集了人体各器官反射区域,即足底是人体各器官的收敛点,通过对特定的反射区肌脉的按摩和刺激,可以恢复反射区肌脉的功能。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足部是三阳经和足三阴经通过的部位,而且足底和足趾是它们的末端,且在汇聚与衔接处构成表里,贯通整个人体各部,互相交融。又,西医解剖学认为足部血管非常丰富。我们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即通过温水洗脚,加上恰倒好处的按摩,有利于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足底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足底按摩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此,当今社会流行一种沐足服务行业,主要是通过人为的按摩,以达到解除疲劳、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环境是公共场所,卫生条件不易控制,很容易引起各类皮肤病。为了既能按摩足底,又能避免感染各种皮肤病,各种适应人们在家中使用的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具纷纷出现。目前,现有市场上销售的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具大多为平板式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且按摩方式多为单一的震动按摩,存在着按摩方式机械死板,感觉不舒适,对足底穴位的按摩针对性不强的缺点,难于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两个柱形的按摩头在足底上下往复顶压运动,能有效地按摩足底穴位,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足疗保健作用的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它借助人体足部向下的自然压力,使上下往复运动的按摩柱头对足底施以反复顶压按摩,其按摩动作十分逼真地模拟在人工实施足疗时用手指压力按摩足底穴位的动作过程,对足底特定穴位实施主动的顶压按摩,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足底按摩的乐趣,从而达到保健的功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以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包括电机和位于支撑板孔中的按摩头,在支撑板的下方设置的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由依次连接的所述电机轴上的轮盘、轮盘上偏心位置的销子、连杆和摆杆构成,所述电机旋转轴的水平位置位于摆杆固定轴的上端;所述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的连杆上设置有2~4个柱形按摩头,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按摩头的纵向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固定板上的定位销连接。
本实用新型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其中,所述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的个数为2~3套件,且为纵向排列分布。所述按摩头的下端与所述连杆之间的连接为铰链结构。所述连杆上分布的多个按摩头,其分布区域的长度为10~20厘米。所述多个按摩头的高度为位于中间的按摩头的高度大于分布在两端的按摩头的高度。所述按摩头采用弹性材料。所述按摩头表面设置有乳突、或加热装置、或药垫层、或磁性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型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尤其是其中的运动控制部件采用曲柄连杆机构,从而使纵向上分布的多个按摩头其高度符合足底的纵向曲线,因此,借助人体脚足的自重,可以使按摩过程十分逼真的模拟人工指推捻压足底的动作,并且在按摩头上下往复顶压过程中有一个缓慢揉捻的过程,使人在感觉非常舒适的情景下,通经活络,促进了足部血液循环。
(2)本实用新型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中的多个按摩头采用纵向排列分布,在不同位置不同高度按摩头的作用下,适应足底的曲面形状,能保证达到局部刺激部位的力度,不消耗体力,不用双手按摩即可达到十分逼真的模拟人工指推捻压足底的动作过程,有效的按摩足底穴位,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保健作用。
(3)在柱形按摩头的表面可选择设置乳突结构、加热保温装置、覆盖药垫层、或设置磁性点,这样在按摩的同时可起到热、力、磁或药几重理疗功能,促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气流畅,刺激足底反射区穴位,收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足部项压式按摩装置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A-A剖切位置的示意图。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中主要附图标记的说明1——支撑板 11——长孔 21——轮盘22——销子 23——连杆 24——摆杆25——电机轴26——摆杆固定轴 3——按摩头31——滑动槽32——铰链 4——固定板41——定位销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包括电机和位于支撑板长孔11中的圆头柱形按摩头3,在支撑板11的下方设置的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由依次连接的所述电机轴25上的轮盘21、轮盘21上偏心位置的销子22、连杆23和摆杆24构成,所述电机轴25的水平位置位于摆杆固定轴26的上端;所述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的连杆23上设置有2~4个圆头柱形按摩头3,所述按摩头3的下端与所述连杆23之间的连接为铰链32结构。所述支撑板1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按摩头3的纵向上设置有滑动槽31,所述滑动槽31与固定板4上的定位销41连接。
本实用新型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其中,所述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的个数为2~3套件,且为纵向排列分布,在排布时,还可以将在足部内侧的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设置的比外侧的略高点,使其符合足底曲面的凹凸。所述连杆23上分布的多个按摩头3,其分布区域的长度为10~20厘米。所述多个按摩头3的高度为位于中间的按摩头3的高度大于分布在两端的按摩头3的高度。所述按摩头3采用弹性材料。
使用本实用新型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时,开启电机后,电机轴25带动轮盘21旋转,位于轮盘21上偏心位置的销子22带动连杆23,即销子22绕电机轴25转动,相当与曲柄作用,连杆23另一端的摆杆24绕摆杆固定轴26往复摆动,设置在连杆23上的各个按摩头3其上端的圆头部在做上、下运动的同时还做前、后运动,即完成的一个复合运动的循环,在往复多次的循环运动过程中,在足底的压力下,多个圆柱按摩头3与足底摩擦,形成了一边推压一边捻动来模拟人工指推捻压足底的动作,并且在按摩头上、下、前、后往复推压过程中有一个缓慢释放力度的过程,使人在感觉非常舒适的情景下,刺激足底穴位,通经活络,促进了足部血液循环。
本实用新型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中,所述按摩头3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乳突,其乳突材料最好采用像橡胶等类似的、较柔软的、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在所述按摩头3的表面上还可以设置加热或保温装置、药垫层和磁性材料等,这样在按摩的同时可起到热、力、磁或药几重理疗功能,促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刺激足底反射区穴位,通经活络,可迅速消除双脚的疲乏和酸痛,收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包括电机和位于支撑板孔中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板的下方设置的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由依次连接的所述电机轴上的轮盘、轮盘上偏心位置的销子、连杆和曲柄构成,所述电机旋转轴的水平位置位于曲柄固定轴的上端;所述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的连杆上设置有2~4个柱形按摩头,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按摩头的纵向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固定板上的定位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其中,所述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的个数为2~3套件,且为纵向排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其中,所述按摩头的下端与所述连杆之间的连接为铰链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其中,所述连杆上分布的多个按摩头,其分布区域的长度为10~2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按摩头的高度为位于中间的按摩头的高度大于分布在两端的按摩头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其中,所述按摩头采用弹性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其中,所述按摩头表面设置有乳突、或加热装置、或药垫层、或磁性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多个柱形的按摩头在足底上下往复顶压运动,能有效地按摩足底穴位,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足疗保健作用的足部顶压式按摩装置。包括电机和位于支撑板孔中的按摩头,在支撑板的下方设置的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由依次连接的所述电机轴上的轮盘、轮盘上偏心位置的销子、连杆和摆杆构成,所述电机旋转轴的水平位置位于摆杆固定轴的上端;所述按摩头运动控制部件的连杆上设置有2~4个柱形按摩头,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按摩头的纵向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固定板上的定位销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位置不同高度按摩头的作用下,适应足底的曲面形状,并模拟人工指推捻压足底的动作过程。
文档编号A61H39/00GK2875407SQ20062002567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徐克林, 宁书林 申请人:徐克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