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容器收容体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2420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药液容器收容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液容器收容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药液容器收容体通过将填充、密封有药液的药液容器收容、密封于外包装袋而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收容药液的容器中,广泛使用有轻量、柔软、使用性良好、并且容易丢弃的塑料制的容器,作为形成该塑料制容器的塑料,从对药液的稳定性、医药上的安全性等观点来考虑,通常多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但是,由于聚烯烃为氧的透过度高的材料,故在收容并保存易产生氧化分解等的药液的用途中,从药液的品质保持等观点来考虑,不一定适合。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l中,记载有一种输液剂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将由含有氨基酸的水溶液构成的输液剂填充于具有透气性的医疗用一次容器,且被填充于该医疗用一次容器的输液剂与脱氧剂一起,贮存于基本上不透氧的二次包装容器内。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在塑料薄膜的至少一面形成无机化合物膜而成的、具有下面的(l)~(4)物性的药液容器用薄膜。(1)透氧度为lcc/m2.24hr.atm以下;(2)透湿度为lg/m2.24hratm以下;(3)透光率为80%以上;(4)色调b值为5以下。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具有阻气性的输液容器及使该容器与干燥剂共存并用包装体包装的输液容器,所述具有阻气性的输液容器,其特征在于,由至少形成了排出口的具有挠性壁的树脂容器构成,且上述容器壁以聚乙烯醇的中间层为界分为内层和外层而形成多层,上述最内层是厚度为50~800ym范围的聚烯烃层,按照上述外层的透湿量So(g/m224hrs:温度40°C、90%RH)是上述内层的透湿量So(g/m224hrs:温度40。C、90。/。RH)的2倍以上的方式设置有上述外层。另外,在同文献中,记载有即使在对上述输液容器进行高压灭菌器灭菌处理后,也能迅速恢复容器壁的阻气性的情况。专利文献1:特开昭63-275346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285520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10-80464号公报发明的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如专利文献l所述的发明,在一次容器具有透氧性时,由于在二次容器的开封后放置一次容器,不能防止一次容器的收容液的氧化劣化。而且,例如在一次容器中从外部混注其他药剂时等,不留神在药液中混入细菌等时,有可能由于来自一次容器外部的氧的透过而加速细菌的增殖。另一方面,目前,作为赋予阻氧性的塑料(以下简称为"阻氧性塑料"。)的薄膜,已知有例如蒸镀有二氧化硅或氧化铝的塑料薄膜、层压有铝薄膜的塑料薄膜等的、利用了无机物的塑料薄膜。但是,例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使用阻氧性塑料的薄膜而形成的药液容器,由于上述薄膜的阻氧性优良,故在药液容器的上部空间以含氧的状态密封时,不能避免内容物随着时间氧化劣化,也不能避免在细菌不留神混入药液中时的细菌繁殖。因此,在药液填充、密封于药液容器前,需要施行使药液的溶存氧降低的处理,或者用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上述上部空间,并将其置换率无限地接近于100%,其结果,制造设备复杂、价格高昂,导致成本上升等。而且,上述的阻氧性塑料,也有可能因搬运时的振动等引起的冲击而产生针孔。另外,作为具有阻氧性的塑料,已知有例如聚偏氯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它们也作为成型为薄膜状的塑料被供给。但是,这些塑料薄膜的耐热性、耐沖击性、柔软性、透明性等不充分,或者不适合在废弃时进行焚烧处理,有可能在与药液的接触下产生溶出物,因此,直接用于药液容器的形成不适合。尤其对聚乙烯醇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而言,有随着湿度的变化,阻氧性产生很大变动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高压灭菌器灭菌处理后,迅速恢复输液容器的阻气性的内容,但由于完全没有考虑存在于输液容器内的氧,因此,不能解决经时内容物的氧化劣化、细菌的增殖等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容器收容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药液容器收容体可以维持耐热性、耐冲击性、柔软性、透明性、对塑料形成材料而言的耐溶出性等塑料药液容器所要求的特性,同时高度地抑制伴随氧透过的药液的劣化、细菌的增殖等。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1)一种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其备有收容、密封药液且进行过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的塑料药液容器;脱氧剂;用于收容、密封上述塑料药液容器及上述脱氧剂的具有阻氧性的外包装袋,形成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200cmVm2■24h.atm以上,而且,透氧度为稳定状态时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100cm7m2■24hatm以下。(2)如上述(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蒸汽灭菌处理是在温度100~12rc及水蒸汽饱和状态的惰性气体气氛下加热1060分钟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处理。(3)如上述(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为多层薄膜,在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内侧面侧具有由聚烯烃系塑料构成的密封层,在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外侧面侧具有保护层,并且,在上述密封层和上述保护层之间具有由聚醇系塑料构成的中间层。(4)如上述(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中间层的聚醇系塑料是乙烯含量为10~45摩尔%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5)如上述(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层薄膜中,相对上述中间层设置在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外侧面侧的层的总体水蒸汽透过度在温度25。C、湿度90。/UH下,为l~50g/m2.24h。(6)如上述(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层薄膜在上述密封层和上述中间层之间还具有由低吸水性塑料构成的低吸水性层。(7)如上述(6)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吸水性塑料是聚环状烯烃。(8)如上述(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500~1000cm7m2'24h'atm。(9)如上述(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的透氧度为稳定状态时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0.5~70cmVm224hatm。(10)如上述(I)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由塑料形成,所述塑料在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至透氧度达稳定状态至少需要2天时间。(11)如上述(l)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塑料药液容器中收容、密封的药液是含有易氧化性物质的药液。(12)如上述(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包装袋在温度25。C、湿度90%RH下的水蒸汽透过度为0.5~30g/m224h。(13)—种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塑料形成的塑料药液容器中收容、密封药液后,对该塑料药液容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然后,将经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的塑料药液容器和脱氧剂收容于具有阻氧性的外包装袋而进行密封,所述塑料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200cmVm2.24h.atm以上,并且,透氧度达稳定状态时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100cmVm224h.atm以下。(14)如上述(1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蒸汽灭菌处理是在温度100~12rc及水蒸汽饱和状态的惰性气体气氛下加热10~60分钟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处理。(15)如上述(1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包装袋在温度25°C、湿度90%RH下的水蒸汽透过度为0.5~30g/m2.24h。(16)如上述(1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塑料药液容器和上述脱氧剂收容于上述外包装袋而进行密封之前,用惰性气体置换上述塑料药液容器和上述外包装袋之间的空间。在本发明中,塑料的透氧度(02GTR)是按照JISK6—1987"塑料薄膜及片材的气体透过度试验方法"中规定的B法(等压法)进行测定的,另外,塑料的水蒸汽透过度是按照JISK7129—m2"塑料薄膜及片材的水蒸汽透过度试验方法(机器测定法)"中规定的A法(感湿传感器法)进行测定的。另外,在本发明中,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的透氧度规定为(a)在蒸汽灭菌处理(水蒸汽饱和状态的气氛下的加热处理;例如,在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高压釜)等)或热水灭菌处理(例如,热水喷淋灭菌、热水喷雾灭菌等)后,除去附着于塑料表面的水分并进行自然冷却,在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并且在温度25。C、湿度60%RH的条件下(一般在常温下且比较中等的湿度环境下)测定的值,以及(b)在没有观察到透氧度的经时变化的状态、即透氧度为稳定状态时,在温度25。C、湿度60%RH的条件下测定的值。上述的透氧度优选为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8小时以内的测定值,更优选为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6小时以内的测定值。予以说明,为了经自然冷却使进行过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的塑料的温度降低至透氧度的测定温度即25。C,通常需要经过4小时左右。另外,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优选在常压下或在气压4000hPa以下的加压气氛下进行,更优选在气压2000~3500hPa的加压气氛下进行。另外,上述的稳定状态,是指透氧度(例如是在温度25'C、湿度60o/。RH等一定条件下测定的透氧度)的经时变化为每小时±5%以内、优选为±3%以内。另外,对通常用于形成药液容器的塑料而言,为了在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经自然冷却使透氧度返回至稳定状态,从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通常需要经过2天、优选3天、更优选4天的时间。发明效果本发明的药液容器收容体中的塑料药液容器是由在透氧度为稳定状态时、温度25°C、湿度60%RH的环境下的透氧度为100cm7m2.24h.atm以下的、所谓的低透氧性的塑料形成的,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上述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外包装袋开封后放置上述药液容器,也可以抑制氧向药液容器内的透过,防止收容于药液容器的药液的氧化劣化。另外,形成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在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的、温度25°C、湿度60%RH环境下的透氧度为200cmVm224h.atm以上,与透氧度在稳定状态时相比,显示非常高的氧透过性。而且,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的塑料的透氧度通常不会急剧地返回到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前的状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可以从药液容器中除去残存于上述药液容器内的氧(例如,残存于药液容器的上部空间的氧或药液中的溶解氧),其中,就所述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是将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的药液容器在直至塑料的透氧度大幅度降低期间,与脱氧剂一起收容、密封于具有阻氧性的外包装袋。因此,根据上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及其制造方法,可以高度地抑制收容于药液容器中的药液的氧化劣化。另外,即使不留神混入微量的细菌,也可以高度地抑制细菌增殖。图l是表示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表示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剖面图。图3是表示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剖面图。图4是表示药液袋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多层薄膜的透氧度的经时变化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的溶存氧浓度的经时变化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药液容器(药液袋)的溶存氧浓度的经时变化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多层薄膜在收容于外包装袋的状态下的透氧度的经时变化的图。符号说明1密封层4中间层5保护层10塑料药液容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备有收容、密封药液且进行过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的塑料药液容器、脱氧剂和用于收容、密封上述塑料药液容器及脱氧剂的外包装袋。本发明的药液容器收容体的特征在于,塑料药液容器由塑料形成,所述塑料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200cmVm224hatm以上,而且,透氧度为稳定状态时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100cmVm2.24h'atm以下。上述塑料的、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在上述范围中特别优选为500cm3/m2.24h.atm以上,更优选为700cm3/m2.24h.at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0~1000cm7m2.24h'atm。对上述塑料而言,当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低于上述范围时,在对塑料药液容器的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将塑料药液容器内的上部空间所含的氧及药液的溶存氧等从该药液容器中排除到外部的效果降低,从而导致抑制、防止药液的氧化劣化的效果降低。另一方面,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的透氧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塑料药液容器所用的塑料的性质出发,以1000cmVm2■2化.atm左右为上限。上述塑料的透氧度在稳定状态时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在上述范围中特别优选为70cmVm2.24h.atm以下,更优选为30cm3/m2'24h.at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10cm3/m224h.atm。对上述塑料而言,当透氧度为稳定状态时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高于上述范围时,例如,在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外包装袋开封后,放置上述药液容器时等,无法抑制氧向药液容器内的透过,导致收容于药液容器的药液的氧化劣化。另一方面,透氧度为稳定状态时的透氧度的下限优选为零,但从用于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的性质出发,优选为0.5cmVm2.24hatm左右。予以,说明,透氧度的下限既可以为lcmVm2.24h.atm左右,也可以为5cmVm2.24h.atm左右。予以说明,如上所述,塑料的透氧度是按照HSK7126—m7"塑料薄膜及片材的气体透过度试验方法"中规定的B法(等压法)测定的透氧度(02GTR)。用于测定透氧度的测定仪器,例如可举出MOCON公司制的商品名"OX-TRAN(注册商标),,或LYSSY公司制的商品名"OPT—5000"等。对塑料药液容器的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的处理条件没有特别限定,符合对收容有药液的容器的灭菌处理的一般的处理条件即可,具体来讲,例如符合被收容的药液的种类、量、形成容器的塑料的材质、厚度等条件,且对内容液的减菌处理符合所期望的条件适当设定即可。一般来讲,蒸汽灭菌处理,只要在温度ioo~12rc及水蒸汽饱和状态的气氛中加热10~60分钟即可。另外,蒸汽灭菌处理时的加压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常压或气压4000hPa以下的加压下,更优选为气压2000~3500hPa的加压下。另一方面,热水灭菌处理,只要根据目前公知的条件或蒸汽灭菌处理的条件处理即可,例如,在常压下或加压下,将100~120。C左右的热水喷射或喷雾1060分钟左右即可。另外,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优选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此时,可以在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中将收容、密封于外包装袋之前的药液容器的上部空间,用上述惰性气体进行一定程度的置换,且可以预先降低收容、密封于外包装袋之前的药液容器中所含的氧的量。另外,在将药液容器收容、密封于外包装袋后,可以减少为了除去药液容器内的氧而必需的脱氧剂的量及脱氧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且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对药液的氧化劣化的抑制、防止效果。上述惰性气体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例如氮气、氩气等对药液不易产生(优选不产生)氧化、其他变质的气体。对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的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的透氧度及稳定状态时的透氧度,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塑料的种类、厚度等,并且当上述塑料为多层薄膜时,通过改变其层结构、厚度等,分别设定为适当的值。另外,对于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的透氧度,为了对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的透氧度的值和稳定状态时的透氧度的值设定显著的差,优选例如使用聚醇系塑料作为形成药液容器的塑料。聚醇系塑料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举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其中,优选可列举乙烯含量为10~45摩尔%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当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乙烯含量低于10摩尔%时,有可能不能确保例如用于耐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的充分的耐水性。另外,通过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而上升的透氧度,即使在降低塑料的温度后,也有可能返回不到原来水平。相反,当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乙烯含量超过45摩尔%时,因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而产生白化,容器的透明性显著降低。另外,稳定状态时的透氧度有可能在温度25°C、湿度60%RH的条件下高于上述范围,其结果,在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外包装袋开封后,放置上述药液容器时等,有可能无法抑制氧向药液容器内的透过。上述乙烯的含量在上述范围中特别优选25~35摩尔%。在上述聚醇系塑料中,为了提高药液容器的耐热性,可以根据需要配合例如聚酰胺系树脂(例如尼龙-6等)或磷系抗氧化剂(例如,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等)。这些聚酰胺系树脂或磷系抗氧化剂的配合量,只要在不影响收容于药液容器的药液的范围内设定即可。就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而言,从维持作为药液容器的基本性质的观点来考虑,优选为多层结构的塑料薄膜,所述多层结构的塑料薄膜以聚醇系塑料为中间层,在药液容器的相对该中间层的靠内侧面侧设置由聚晞烃系塑料构成的密封层(最内层),且在药液容器的相对上述中间层的靠外侧面侧设置保护层(最外层)。就上述密封层(最内层)而言,在为了形成例如输液袋等而熔敷塑料薄膜的边缘部时,是构成其熔敷面的层,另外,是形成药液容器的内侧面而且构成与药液直接接触的面的层。因此,作为形成上述密封层(最内层)的塑料,例如要求可以进行热密封、确保对药液的安全性等。用于形成上述密封层(最内层)的塑料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聚烯烃系塑料。聚烯烃系塑料例如可举出聚乙烯(乙烯均聚物)、乙烯'cc-烯烃低聚物、聚丙烯(丙烯均聚物)、丙烯.oc-烯烃无规低聚物、丙烯ot-烯烃嵌段低聚物等。另外,上述乙烯.a-烯烃低聚物的a-烯烃,例如可举出丙烯、l-丁烯、1-戊烯、l-己烯、4-甲基-1-戊烯等碳数3~6的ot-烯烃,上述丙烯.oc-烯烃无规低聚物及丙烯.oc-烯烃嵌段低聚物的a-烯烃,例如可举出乙烯或例如l-丁烯、l-戊烯、l-己烯、4-甲基-l-戊烯等碳数4~6的a-烯烃。用于密封层的聚烯烃系塑料,在上述例示中,优选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它们的混合树脂等。另外,在制作例如用具有易剥离性的隔壁(易剥离密封部)区分开的具有多个收容室的袋状的药液容器(所谓的多腔袋)时,为了易于形成剥离密封部,优选釆用由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混合树脂构成的塑料形成密封层。上述保护层(最外层)是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外侧面的层。因此,作为形成上述保护层(最外层)的塑料,例如从在蒸汽灭菌处理时或热水灭菌处理时上述聚醇系塑料构成的中间层不直接受水分的影响的观点及可根据药液容器的形状、用途等保持规定的强度的观点来考虑进行适当选择即可。另外,在上述保护层(最外层)或上述多层薄膜中,对于相对上述中间层设置在塑料药液容器的外侧面侧的层总体而言,要求由上述聚醇系塑料构成的中间层不直接受水分的影响,同时在本发明的作用效果上,谋求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蒸汽透过性。保护层(或在上述多层薄膜中,相对上述中间层设置在塑料药液容器的外侧面侧的层总体)的水蒸汽透过度没有特别限定,在温度25。C、湿度90%RH下,优选为l~50g/m2'24h,更优选为3~30g/m2.24h,进一步优选为3~10g/m2'24h。予以说明,上述水蒸汽透过度是按照HSK7129_1992"塑料薄膜及片材的水蒸汽透过度试验方法(机器测定法)"中规定的A法(感湿传感器法)进行测定的。作为用于形成上述保护层(最外层)的塑料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聚烯烃系、聚酰胺系、聚酯系等塑料。上述聚烯烃系塑料,可列举与上述例示的塑料相同的塑料。另外,上述聚酰胺系塑料例如可举出尼龙-6、尼龙-6,6、尼龙-6,lG的尼龙类等。另外,聚酯系的塑料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曱酸丁二醇酯等。在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为多层薄膜时,其具体形态例如可举出3层结构的多层薄膜,所述3层结构的多层薄膜,如上所述,在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内侧面侧的最内层具有由聚烯烃系塑料构成的密封层,且在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外侧面侧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层,并且,在上述密封层和上述保护层之间具有由聚醇系塑料构成的中间层。另外,上述多层薄膜优选在相对上述中间层的塑料药液容器的内侧面侧(密封层侧)还具有由低吸水性塑料构成的低吸水性层。此时,上述由聚醇系塑料构成的中间层能不易受药液中的水分的影响。上述低吸水性塑料例如可举出聚环状烯烃等。聚环状烯烃由于吸水率非常低,具体来讲,为0.01%以下,因此,从实现减少由聚醇系塑料构成的中间层受水分的影响的目的来说是优选的。予以说明,上述吸水率是按照JISK7209-2。。。"塑料吸水率的求法"中规定的B法(浸渍于沸水后的吸水率)进行测定的。聚环状烯烃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乙烯和二环戊二烯系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其氢化物)、乙烯和降冰片烯系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其氢化物)、环戊二烯系化合物的开环聚合物(或其氪化物)、由2种以上的环戊二烯系化合物(或其氢化物)构成的开环共聚物等聚环状烯烃。在上述多层薄膜中,为了进一步赋予塑料药液容器以柔软性、透明性、耐冲击性,例如可以设置由含有弹性体的塑料构成的层。上述弹性体可列举例如聚乙烯系弹性体、聚丙烯系弹性体等聚烯烃系弹性体或例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用马来酸等改性成的改性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SEB)、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等乙烯系弹性体等,其中,优选列举聚乙烯系弹性体。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举出通过T型模头法及吹塑法等挤出成型法成型为薄膜状的塑料。可以通过使用该塑料薄膜形成上述药液容器,形成挠性及柔软性优良的塑料药液容器。图13是形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为多层薄膜时的、表示该多层薄膜的层结构的优选形态的概略剖面图。但并不局限于所述的优选形态。例如可举出(I)7层结构的多层薄膜(参照图1),即从构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内侧面侧I的最内层至构成外侧面侧O的最外层,依次具有由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混合树脂构成的密封层1、由聚乙烯构成的层2、由聚环状烯经构成的低吸水性层3、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构成的中间层4及由聚乙烯构成的保护层5,而且,在低吸水性层3和中间层4之间及中间层4和保护层5之间分别具有由粘接性树脂(例如粘接性聚烯烃等)构成的粘接层6,7;(II)6层结构的多层薄膜(参照图2),即从构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内侧面侧I的最内层到构成外侧面侧O的最外层,依次具有由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混合树脂构成的密封层1、由聚乙烯构成的层2、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构成的中间层4及由聚乙烯构成的保护层5,而且,在由聚乙烯构成的层2和中间层4之间及中间层4和保护层5之间分别具有由粘接性树脂(例如粘接性聚烯烃等)构成的粘接层8,7;(III)4层结构的多层薄膜(参照图3),即从构成塑料药液容器的内侧面侧I的最内层到构成外侧面侧O的最外层,依次具有由聚乙烯构成的密封层l,、由聚环状烯烃构成的低吸水性层3、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构成的中间层4及由聚乙烯构成的保护层5。予以说明,在上述(m)所示的多层薄膜中,低吸水性层3和中间层4之间及中间层4和保护层5之间的粘接,可通过在各层间涂敷粘接剂来实现。并且也可以与上述(i)和(n)所示的多层薄膜同样地设置由粘接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另一方面,在上述(I)及(II)所示的多层薄膜中,低吸水性层3和中间层4之间及中间层4和保护层5之间的粘接,也可以不在各层间设置粘接层(6,7,8)而仅通过涂敷粘接剂来实现。在上述多层薄膜中,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塑料药液容器整体,只要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的透氧度及稳定状态下的透氧度设定为满足上述的范围即可。另外,在将塑料药液容器作为例如柔软的药液袋形成时,优选将上述中间层的厚度设定为3~20Mm,将多层薄膜整体的厚度设定为180~300ym左右。塑料药液容器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如上所述,可以是例如输液袋等那样的、挠性及柔软性优良的袋状的药液容器(参照图4),也可以是例如输液瓶等那样的、具有挠性及柔软性、同时自身具备能维持容器形状的强度的药液容器。另外,上述输液袋等袋状的药液容器,可以是单室的药液袋,也可以是具有用易剥离密封部区分开的多个收容室的所谓的多室袋。这些输液袋、输液瓶等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药液容器的形态适当选择采用例如层压、共挤出等各种方法。在本发明的药液容器收容体中,收容于塑料药液容器的药液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各种药剂。其中,上述的塑料药液容器在使用药液容器的通常的环境下,可抑制来自外部的氧的侵入,而且,在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与氧吸收剂一起收容、密封于具有阻氧性的外包装袋,由此可以经时除去残存于上部空间的氧及药液中的溶存氧,因此,作为收容于塑料药液容器的药液,优选输液、特别是含有L-半胱氨酸、L-色氨酸、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h维生素C等易氧化物质的输液。在本发明的药液容器收容体中,外包装袋具有阻氧性,且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优选为0.5cmVm2.24h.atm以下,更优选为0.1cmVm224h.atm以下。当外包装袋的透氧度超过上述范围时,难以得到事后除去残存于塑料药液容器的上部空间的氧及药液中的溶存氧的效果。另外,外包装袋优选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蒸汽透过性。这是因为,此时可以将外包装袋内的水分排放到外部,且塑料药液容器的透氧度容易达到稳定状态。外包装袋的水蒸汽透氧度应与阻氧性保持平衡,优选为0.5~30g/m2.24h左右。外包装袋的形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具有构成外包装袋的内侧面侧的、由可以进行热密封的塑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构成的熔融粘接层和相对于该熔融粘接层而层压于外包装袋的外侧面侧的铝箔的多层薄膜;-含有上述熔融粘接层和在相对该熔融粘接层的外包装袋的外侧面侧表面所形成的无机物(例如铝等)及无机氧化物(例如氧化铝等)的蒸镀膜的含蒸镀膜薄膜等。上述无机氧化物的蒸镀膜中的无机氧化物例如可举出氧化铝(铝氧化物)、二氧化硅(硅氧化物)、镁氧化物、钛氧化物等。其中,从蒸镀膜的透明性的观点来考虑,优选为氧化铝。另外,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蒸汽透过性的外包装袋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举出在熔融粘接层的外侧面侧层压有聚乙烯醇或聚偏氯乙烯等具有适度的阻氧性和水蒸汽透过性的塑料层的多层薄膜。在上述例示的外包装袋的形成材料中,也可以在该外包装袋的外侧面侧进一步施行使用了含有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的油墨的遮光印刷,另外,也可以在外包装袋的外侧面侧层压由聚酯或聚烯烃等构成的保护薄膜。在本发明的药液容器收容体中,脱氧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各种脱氧剂。具体地例如可举出以氢氧化铁、氧化铁、碳化铁等铁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脱氧剂、使用了低分子酚和活性炭的脱氧剂等。另外,脱氧剂的市售品例如可举出三菱气体化学(林)制的注册商标"工一^k久"、日本化药(林)制的商品名"乇^二,y"、日本曹达(林)制的商品名"七《-一乂U"、王子化工(林)制的注册商标"夕乇';/"等。另外,脱氧剂在填充于由例如透氧度高的塑料薄膜(例如聚烯烃等)构成的袋的状态下,与进行过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的药液容器一起被收容于上述外包装袋内即可。根据本发明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及其制造方法,即使是含有例如易氧化性物质的药液,也可以长期稳定地不被氧化劣化地保存。而且,在使用药液袋时,也可以防止药液的氧化劣化。实施例下面,基于实施例及比较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塑料药液容器的制作>构成塑料药液容器形成用塑料(多层薄膜)的各成分如下。.PE(1):乙烯.l-丁烯共聚物(密度0.940g/cm3,水蒸汽透过度7g/m2.24h(25。C、90%RH、20ym),商品名",A卜七少夕^(注册商标)4020B,,,(抹)Primepolymer制)'PE(2):乙烯.1-丁烯共聚物(密度0.920g/cm3,商品名"々A卜七少夕义(注册商标)2010",(林)Primepolymer制)45重量%、乙烯.l-丁烯共聚物(密度0.885g/cm3,商品名"夕7T—(注册商标)A0585X",(林)Primepolymer制)50重量%和聚乙烯均聚物(密度0.965g/cm3,商品名"乂、4七、少夕只(注册商标)65150B,,,(林)Priraepolymer制)5重量%的混合物E雨(1):乙烯含量27摩尔%,商品名"工"'一乂"(注册商标)L101",(林)Kuraray制)EV0H(2):乙烯含量44摩尔%,商品名"工卜一A(注册商标)E105",(林)Kuraray制)-COP:降冰片烯系开环聚合物氢化物(吸水率低于0.01%,商品名"七才乂T(注册商标)1020R"、日本Zeon(林)制).PP:聚丙烯(密度O.900g/cm3,商品名"B355",(林)Primepolymer制)'NY:尼龙-6(商品名"T;、,》(注册商标)CM1017"、东丽(林)制)■PE-PP:上述PE(1)85重量%和聚丙烯均聚物(密度0.910g/cm3,商品名"J103WA",(抹)Primepolymer制)15重量%的混合物.粘接性PE:不饱和羧酸改性聚乙烯(密度0.905g/cm3,水蒸汽透过度10g/m2.24h(25。C、90%RH、20拜),(抹)Primepolymer制的粘接性聚烯烃,商品名":r卜't一(注册商标)")PBT:聚对苯二曱酸丁二醇酯(水蒸汽透过度23g/m224h(25。C、90%RH、10拜),三菱工程塑料(林)制)实施例1将表1所示的各层按照以表1记栽的顺序进行层压的方式进行共挤出成型,得到用于形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塑料药液容器)IO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是图l所示的7层结构的薄膜。另外,对由上述多层薄膜的保护层5和粘接层7构成的层压体的水蒸汽透过度为4.1g/m2.24h(25。C、90%RH)。然后,重叠上述的多层薄膜2片,并按照常规方法将边缘部11进行热密封,由此制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10。予以说明,在口部件12中,使用由上述PE(1)成型的孔型的口部件。实施例2将表1所示的各层按照以表1记载的顺序进行层压的方式进行共挤出成型,得到用于形成药液袋10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是图2所示的6层结构的薄膜。然后,除使用上述的多层薄膜2片之外,与实施例l同样操作,制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10。比较例1将表1所示的各层按照以表1记载的顺序进行层压的方式进行共挤出成型,得到用于形成药液袋10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是与图l所示相同的7层结构的薄膜。然后,除使用上述的多层薄膜2片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10。比较例2将表1所示的各层按照以表1记栽的顺序进行层压的方式进行共挤出成型,得到用于形成药液袋10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是不具有粘接层的5层结构的薄膜。然后,除使用上述的多层薄膜2片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10。对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将药液袋10的层结构和形成药液袋10的多层薄膜的透氧度示于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多层薄膜的层结构"的各栏的括号内的数值是各层的厚度。*透氧度的单位是cmVm224hatm。〈对塑料药液容器形成用塑料的评价试验〉对于实施例1中得到的多层薄膜,在水蒸汽饱和状态的氮气气氛(温度1(TC、压力2700hPa)中进行3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用约40。C的暖风使多层薄膜的表面除水1分钟。蒸汽灭菌处理后,将该多层薄膜在温度25。C、湿度60。/。RH的气氛下放置3周,观察透氧度(温度25。C、湿度60。/。RH)的经时变化。予以说明,在透氧度的测定中,使用MOCON公司制的商品名"OX-TRAN(注册商标)"。图5是表示透氧度的经时变化的测定结果的图。如图5所示,要使多层薄膜的透氧度(温度25。C、湿度60。/。RH)达到稳定状态,在上述蒸汽灭菌处理后需要3天左右。<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在由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制成的药液袋10中分别填充、密封注射用蒸馏水300mL。予以说明,上部空间的容量设定为约30mL,进行氮气置换(约50%)使该氧浓度为10%。然后,将药液袋10分别载置于灭菌釜中,在水蒸汽饱和状态的氮气气氛(温度110。C、压力2700hPa)中加热30分钟,施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上述氮气气氛中的氧浓度调节为2%以下。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通过吹1分钟约4(TC的暖风而除去水分,在从药液袋10的外侧表面除掉水分后,与脱氧剂(三菱气体化学制;商品名"工一X(注册商标)")一起收容于外包装袋而进行密封,由此得到药液容器收容体。上述外包装袋是由包含内侧面侧层聚乙烯、中间层聚乙烯醇、外侧面侧拉伸聚丙烯的3层结构的多层薄膜构成的袋体,其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0.lcmVm224hatm以下,且温度25。C、湿度90%RH下的水蒸汽透过度为0.5g/m2.24h。另外,该外包装袋的内部空间容积设定为约300~500mL,且利用氮气置换调整为外包装袋内的氧浓度为2%以下。予以说明,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直至将药液袋收容、密封于外包装袋内为止的时间为1小时以内。〈对药液容器收容体的评价试验1>将由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得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分别放置于温度25。C、湿度60%RH的环境下,每天用非破坏式氧浓度计(制品名"Fibox3",PreSens公司制)测定内容液中的氧浓度。其结果如图6所示,可知对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的任一个药液容器收容体而言,在收容、密封于外包装袋后经过约7天,内容液中的氧浓度降低至lppm以下。〈对药液容器收容体的评价试验2>将在上述评价试验1中使用的药液容器收容体从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后进一步放置7天,使内容液中的氧浓度接近至Oppm后,在温度25。C、湿度60。/。RH的环境下,从外包装袋取出药液袋10,在悬挂于悬挂输液袋用支架的状态下,在温度25'C、湿度60。/。RH的环境下放置,且每规定时间用非破坏式氧浓度计(上述的"Fibox3")测定内容液中的氧浓度。其结果如图7所示,实施例l及2的药液袋即使从外包装袋中取出后,也可以强力抑制向内容液中的氧的侵入。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药液袋的氧的侵入显著。〈对药液容器收容体的评价试验3>将上述实施例1中得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与评价试验1及2中所用的不同的样品)分别在温度25°C、湿度60%RH的环境下放置不同天数,制作放置不同天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对每一个分别取出药液袋,切下薄膜并擦掉水分后,使用MOCON公司制的商品名"OX-TRAN(注册商标)"测定该透氧度。将其结果示于图8。如图8所示,多层薄膜的透氧度(温度25'C、湿度60。/。RH),通过用外包装袋进行包装,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3~4天左右显示高的值。另外得知,为使透氧度达到稳定状态,在蒸汽灭菌处理后需要10天左右。因此,可以在蒸汽灭菌处理后至透氧度返回到稳定状态之间,用脱氧剂充分吸收药液袋IO内的氧。<塑料药液容器的制作>实施例3使用上迷例示的塑料,将表2所示的各层按照以按表2记载的顺序进行层压的方式进行共挤出成型,得到用于形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塑料药液容器)10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是图l所示的7层结构的薄膜。另外,由上述多层薄膜的保护层5和粘接层7构成的层压体的水蒸汽透过度为4.1g/m224h(25。C、90%RH)。然后,重叠上述的多层薄膜2片,并按照常规方法将边缘部11进行热密封,由此制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10。予以说明,在口部件12中,使用由上述PE(1)成型的孔型的口部件。实施例4将表2所示的各层按照以按表2记载的顺序进行层压的方式进行共挤出成型,得到用于形成药液袋10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是图l所示的7层结构的薄膜。另外,由上述多层薄膜的保护层5和粘接层7构成的层压体的水蒸汽透过度为7.Og/ni2.24h(25。C、90%RH)。然后,除使用上述的多层薄膜2片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操作,制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10。实施例5将表2所示的各层按照以按表2记载的顺序进行层压的方式进行共挤出成型,得到用于形成药液袋10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是图2所示的6层结构的薄膜。另外,由上述多层薄膜的保护层5和粘接层7构成的层压体的水蒸汽透过度为5.1g/m2.24h(25°C、90%RH)。然后,除使用上述的多层薄膜2片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操作,制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10。实施例6将表2所示的各层按照以按表2记载的顺序进行层压的方式进行共挤出成型,得到用于形成药液袋10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是图l所示的7层结构的薄膜。另外,由上述多层薄膜的保护层5和粘接层7构成的层压体的水蒸汽透过度为3.2g/m224h(25'C、90%RH)。然后,除使用上述的多层薄膜2片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操作,制成图4所示的药液袋10。对实施例3~6,将药液袋10的层结构和形成药液袋10的多层薄膜的透氧度示于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多层薄膜的层结构"的各栏的括号内的数值是各层的厚度。丰透氧度的单位是craVm2■24hatm。f水蒸汽透过度的单位是g/m224h。<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在实施例3~6所制作的药液袋10中,分别填充、密封注射用蒸馏水300mL。予以说明,上部空间的容量设定为约30mL,进行氮气置换(约50%)使该氧浓度为10%。然后,将药液袋10分别载置于灭菌釜中,在水蒸汽饱和状态的氮气气氛(温度110。C、压力2700hPa)中加热30分钟,施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上述氮气气氛中的氧浓度调节为2%以下。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吹1分钟约40。C的暖风而除去水分,在从药液袋10的外侧表面除掉水分后,与脱氧剂(三菱气体化学制;商品名"工一夕k久(注册商标)")一起收容于外包装袋而进行密封,由此得到药液容器收容体。在实施例3、5及6中,上述外包装袋是由包含内侧面侧层聚乙烯、中间层聚乙烯醇、外侧面侧拉伸聚丙烯的3层结构的多层薄膜构成的袋体,其温度25r、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0.lcm7m2.24h.atm以下,且温度25。C、湿度90%RH下的水蒸汽透过度为0.5g/m2.24h。另一方面,在实施例4中,包装体是由包含中间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内外层为聚乙烯的3层结构的多层薄膜构成的袋体,其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0.5cmVm224h.atm,且温度25匸、湿度90%RH下的透氧度为3cmVm2■24h.atm。另外,该外包装袋的内部空间容积设定为约300~500mL,且利用氮气置换调整为外包装袋内的氧浓度为2%以下。〈对药液容器收容体的评价试验〉对由上述实施例3~6得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进行与上述评价试验l同样的试验,在收容、密封于外包装袋后经过约7天,均使内容液中的氧浓度降低至lppm以下。另外,进行了与上述评价试验2同样的试验,在实施例3、4及6中,在从外包装袋取出96小时(4天)后,内容液中的氧浓度下降了0.5ppm,由此得知,可极力抑制氧向内容液中的4曼入。另一方面,对实施例5而言,在从外包装袋取出72小时(3天)后,内容液中的氧浓度下降2ppm,得知氧向内容液中的侵入为充分允许的范围。予以说明,上述发明作为本发明例示的实施方式提供,但其只不过是例示,不能限定地解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本发明的变形例也包含在后述的权利要求书中。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及其制造方法,可以高度地抑制收容于药液容器中的药液的氧化劣化,因此,本发明在例如药液容器、输液容器等医疗用容器的用途中,尤其在收容含有易氧化性物质的药液等的医疗用容器的用途中是优选的。权利要求1.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具备收容、密封药液且进行过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的塑料药液容器、脱氧剂和用于收容、密封上述塑料药液容器及上述脱氧剂的具有阻氧性的外包装袋,形成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温度25℃、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200cm3/m2·24h·atm以上,而且,透氧度为稳定状态时的温度25℃、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100cm3/m2·24h·atm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蒸汽灭菌处理是在温度100~121'C及水蒸汽饱和状态的惰性气体气氛下加热10~60分钟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处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为多层薄膜,在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内侧面侧具有由聚烯烃系塑料构成的密封层,在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外侧面侧具有保护层,并且,在上述密封层和上述保护层之间具有由聚醇系塑料构成的中间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中间层的聚醇系塑料是乙烯含量为10~45摩尔%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层薄膜中,相对上述中间层设置在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外侧面侧的层的总体的水蒸汽透过度,在温度25°C、湿度90%RH下,为1~50g/m2.24h。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层薄膜在上述密封层和上述中间层之间还具有由低吸水性塑料构成的低吸水性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吸水性塑料是聚环状烯烃。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500~1000cmVm224hat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塑料,当透氧度为稳定状态时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0.5~70cmVm2.24h.atm。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由塑料形成,所述塑料在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至透氧度达稳定状态至少需要2天。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塑料药液容器中收容、密封的药液是含有易氧化性物质的药液。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包装袋在温度25。C、湿度90%RH下的水蒸汽透过度为0.5~30g/m2'24h。13.—种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塑料形成的塑料药液容器中收容、密封药液后,对该塑料药液容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再将经蒸汽灭菌处理后或热水灭菌处理后的塑料药液容器与脱氧剂一起收容于具有阻氧性的外包装袋而进行密封;其中,所述塑料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200cm7m2.24h.atm以上,并且,透氧度达稳定状态时的温度25'C、湿度60%RH下的透氧度为100cmVm2.24h.atm以下。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蒸汽灭菌处理是在温度10012rC及水蒸汽饱和状态的惰性气体气氛下加热1060分钟上述塑料药液容器的处理。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包装袋在温度25。C、湿度90%RH下的水蒸汽透过度为0.5~30g/m2.24h。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药液容器收容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迷塑料药液容器和上述脱氧剂收容、密封于上迷外包装袋之前,用惰性气体置换上述塑料药液容器和上述外包装袋之间的空间。全文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容器收容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药液容器收容体可以维持耐热性、耐冲击性、柔软性、透明性、对塑料形成材料的耐溶出性等的塑料药液容器所要求的特性,同时可以高度地抑制伴随氧透过的药液劣化、细菌增殖等。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进行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12小时以内的透氧度(25℃、60%RH)为200cm<sup>3</sup>/m<sup>2</sup>·24h·atm以上、且稳定状态时的透氧度(25℃、60%RH)为100cm<sup>3</sup>/m<sup>2</sup>·24h·atm以下的塑料药液容器中,收容、密封药液、在对该塑料药液容器进行过蒸汽灭菌处理或热水灭菌处理后,与脱氧剂一起收容、密封于具有阻氧性的外包装袋。文档编号A61J1/10GK101180026SQ200680017308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申请日期2006年4月19日优先权日2005年4月28日发明者森仁志,森本康史,立石勇申请人: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