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03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脑血栓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脑血松取出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中风是一种严重致死或致残性疾病.它发病原因有多种,主要是高 血压、高胆固醇等。由于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f遍提高,以致饮食失控, 又由于运动减少,故高血压、高胆固醇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以中国为例,中风病例已达到每12秒一个, 一年有240万,其中75% -80 %都是由脑血管栓塞(简称脑血栓)所致.
对于脑血栓,人们长期以来都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对症状进行控制, 减少对脑部永久损伤,但效果往往欠佳。后来,人们发现一些性能优良的溶 血药物,用于脑血松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但这些药物也有很W限性, 首先,该溶血药物必须在发病后的3小时内使用.而很多病人中风常发生在 晚上睡觉时,当醒来发觉时,已经超过3小时了;即使能及时发现,若病人 发病地离医院很远,则在病人去医院的路上时间也可能已经超过3个小时. 其次,该药物对于栓塞发生在小血管里的小血块,其溶血效果较好,但对于 栓塞发生在较大血管里,且血块较大时,则溶血效果就会较差,而达不到治 疗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SA,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最为突出的 是介入治疗,即是采用电 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 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 创腔内手术治疗。目前,在脑血栓治疗中,用于介入治疗的装置为通过美国 FDA批准的一种叫MERCI的血栓取出装置,该装置在脑血栓发病后的8至 IO个小时仍可进行手术而将血栓取出,其结构如图l所示,主要由球嚢导管 4、中管3、微导管2、弹簧针1及细丝12、导入装置8、固定器9、三通管接 头6和中管接头7构成,球嚢导管4的后端与三通管接头6连接;中管3穿 设于球囊导管4内,其后端突伸出球囊导管4并与中管接头7连接;微导管2 穿设于中管3内,其后端与弹簧针l及细丝2的导入装置8相连;弹黃针1 的前端在手术使用时突伸出微导管2的前端,弹簧针1的后端与细丝12相连, 细丝12穿设于微导管2内,其后端经固定器9固定。其中,球囊导管4用于
在取出血栓时切断血流及固定整个系统,而三通管接头6则用于手术中给设 于球囊导管4上的气球嚢5充气;微导管2用于引导弹黃针1至血栓处,并 穿itjfiL栓到iij6L栓远端;弹簧针1是由很细的记忆金属丝构成,该弹簧针1 在微导管2中时是直的,而当微导管2在X光透视引导下穿iiA松至血栓远 端后,将弹簧针1释放出,则直的记忆金属丝就还原成原来的锥形螺旋團形 状;导入装置8用于将弹黃针1及细丝12导入到微导管2中,而固定器9是 用于将弹簧针1及细丝12在适当的长度给予固定,以便于在手术中使用.
手术使用时,先将球囊导管插入至颈动脉,用一根细导丝引导微导管t 血管内,到iiife管内血松处,并穿itit栓到iijfeL栓远端;此时将细导丝取出, 再通过导入装置将弹簧针和细丝导入微导管中,且弹簧针也穿过血栓到iiik 栓远端,此时将微导管稍往后拉,将弹黃针释放出,则弹黃针还原成锥形螺 旋圏形状,然后慢慢的将螺旋状弹黃针往回拉,则血栓因被螺旋状弹簧针團 住而跟着螺旋状弹黄针一起往回退出,当弹簧针将血栓拉至球嚢导管处时, 再将其吸出.这种介入治疗在脑血栓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 一些不足,主要是由于螺旋状弹簧针所用的记忆金属丝很细,仅有0.13毫米, 故当其碰到血栓往外拉时,往往因为受力过大,而使记忆金属丝被拉直导致 血栓脱钩、脱落,造成血栓不容易被取出,而导致手术失败.这样就要重新 使用新的螺旋状弹簧针,则增加了手术成本(平均做一个病人就要用1.5-2 个螺旋状弹簧针),更重要的是将延长了手术时间,将会引起医务人员疲劳,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从改进现有技术的角度出发,提供一种新型 的脑血栓取出器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脑血栓取出器,其目的4JF决现有脑血栓取出器中的 锥形螺旋状弹簧针在退回拉出时容易变形被拉直,导致血栓滑脱而不能将血 栓整块拉出,以致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脑血松取出器,包 括螺旋状弹黃针、细丝、固定器、球囊导管、中管、微导管及导入装置;所 述螺旋状弹黃针的后端经细丝连接固定器;所述微导管、中管和球囊导管从 内到外依次穿套;微导管后端连接导入装置,微导管和导入装置内腔供穿设 螺旋状弹簧针及细丝;所述螺旋状弹黃针的前端位置连接有一根前端定位拉 线,在螺旋状弹簧针中部外周连接有不少于两根的中部定位拉线;所述前端 定位拉线与中部定位拉线沿细丝走向并接于固定器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弹黃针的后端"、"螺旋弹黃针的前端"中的 前后方向,指的是该脑血栓取出器在手术过程中,弹黃针位于脑血管中的前 后两端的方向,一^bl弹簧针的前端先iiA血管,而弹黃针的后端尾随其后 iiAjfii管,且常说的血栓所在处为前方.
2、 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状弹黃针的后端外周还设有后端定位拉线,该 后端定位拉线也沿细丝走向并接于固定器上.
3、 上述方案中,所述中部定位拉线可以为两根、三根、四根,甚至更多, 所述各中部定位拉线与螺旋状弹簧针的连接点投影于弹黃针的同一径向截面 上时,M影点至轴心的连线之间的最大夹角大于卯°时效果较佳;当M 影点在径向截面的周向上均布时,效果最佳。
4、 上述方案中,所述多根中部定位拉线可以在同一径向截面上,也可以 不在同一径向截面上;所述前端定位拉线、中部定位拉线和后端定位拉线均 为尼龙线.
5、 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状弹簧针的螺旋形状为锥形螺旋状或圃柱形螺 旋状,当弹簧针为锥形螺旋状弹簧针时,锥形螺旋状弹黃针的锥形顶点朝前, 锥形底面朝后,所述的前端定位拉线连接在锥形螺旋状弹簧针的锥形顶点上; 当弹簧针为圆柱形螺旋状弹簧针时,圃柱形螺旋状弹簧针的前端设有一通过 中心折弯(如图9、图11所示),所述的前端定位拉线连接在圃柱形螺旋状弹 簧针的前端的折弯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M目比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中的螺旋状弹簧针的前端连接一前端定位拉 线(尼龙线),在螺旋状弹簧针中部外周连接有不少于两根的中部定位拉线(尼 龙线),这样可以将记忆金属丝形成的弹黃针的螺旋状在突伸出微导管后相对 固定住,在手术拉血栓过程中,减少螺旋状弹簧针被拉直的机率,可以有效 的防止血栓滑脱,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更多的挽救病人的生命.也避免了 因弹簧针被拉直,而重新更换弹黃针进行手术,同时减少了医务工作人员的 工作量.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脑血栓取出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处放大图; 附图4为附图2中B处放大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血管中^ifiL栓示意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各连接点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的投影示意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各连接点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的投影示意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各连接点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的投影示意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弹黃针结构示意附图io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弹黃针在血管中取血栓示意附图l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各连接点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的投影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弹簧针;2、微导管;3、中管;4、球囊导管;5、气球 囊;6、三通接头;7、中管接头;8、导入装置;9、固定器;10、前端定位 拉线;11、中部定位拉线;12、细丝;13、后端定位拉线;14、折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 一种脑血^r取出器,包拾维形螺旋状弹簧针l、细丝12、固 定器9、球囊导管4、中管3、微导管2及导入装置8;所述锥形螺旋状弹簧 针l的锥形顶点朝前,锥形底面朝后,其后端经细丝12连接固定器9;所述 微导管2、中管3和球囊导管4从内到外依次穿套;微导管2后端连接导入装 置8,微导管2和导入装置8内腔供穿设锥形螺旋状弹簧针1及细丝12;所 述锥形螺旋状弹簧针1的锥形顶点位置连接有一根前端定位拉线10,在锥形 螺旋状弹簧针1中部外周连接有两根的中部定位拉线11 (见图3 );所述前端 定位拉线10与中部定位拉线11沿细丝12走向并接于固定器9上(见图4 )。 所述两根中部定位拉线11与锥形螺旋状弹簧针1的连接点和前端定位拉线10 与锥形螺旋状弹簧针1的连接点均投影于弹篑针的同一径向截面上时,两中 部定位拉线11的投影点在径向截面的周向上均布,如困6所示.
手术使用时,先将球囊导管4插入至颈动脉,用一根细导丝引导微导管2 itA血管内,到iiik管内血栓处,并穿itir栓到^jfe栓远端;此时将细导丝 取出,再通过导入装置8将弹篑针1和细丝12导入微导管2中,此时弹簧针 1在微导管2内呈直线状,当弹簧针1突伸出微导管2并穿iiik栓到itiL栓远 端,此时将微导管2稍往后拉,将弹簧针l释放出,则弹黃针l还原成锥形 螺旋團形状,然后慢慢的将螺旋弹簧针1往回拉,则血栓因被螺旋弹黃针1
圃住(如图5所示),而跟着螺旋弹黃针1 一起往回退出,此时通t通接头 6上的进气口给球囊导管4上的气球囊5进气,使得气球囊5狄堵壯管, 当弹簧针1将血^r拉至球囊导管4处时,通过三通接头6给球嚢导管4 一吸 力而将血栓^球嚢导管4内,此时气球嚢5也同时放气缩回原状,然后连 同球囊导管4一起退出血管,完成整个手术. 实施例二
一种脑血栓取出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锥形螺旋状弹簧针 1的锥形顶点位置连接有一根前端定位拉线10,设置在锥形螺旋状弹簧针1 的外周的中部定位拉线11有三根,所述三根中部定位拉线11与锥形螺旋状弹 簧针1的连接点和前端定位拉线10与锥形螺旋状弹黃针1的连接点均投影于 弹簧针的同一径向截面上时,三个中部定位拉线ll的投影点在径向截面的周 向上均布,如图7所示;这三根中部定位拉线11对应锥形螺旋状弹簧针1的 连接点可以在同一径向截面上,也可以不在同一径向截面上。其结构与实施 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实施例三
一种脑血栓取出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锥形螺旋状弹簧针 1的锥形顶点位置连接有一根前端定位拉线10,在锥形螺旋状弹簧针1的锥 形底面连接两根后端定位拉线13,在锥形螺旋状弹簧针1的中部设置两根中 部定位拉线ll,中部定位拉线ll、后端定位拉线13和前端定位拉线10与锥 形螺旋状弹簧针1的连接点均投影于弹黃针的同一径向截面上时,两个中部 定位拉线11的投影点和两个后端定位拉线13的投影点均在径向截面的周向上 均布,如图8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实施例四
如图9、图10所示, 一种脑血栓取出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 述螺旋状弹簧针1为圆柱形螺旋状弹簧针,圃柱形螺旋状弹簧针的前端i殳有 一通过中心的折弯14,其投影到同一径向截面上时,两中部定位拉线ll的投 影点在径向截面的周向上均布,其顶端定位拉线10的投影点在截面的临近中 心位置,如图11所示,所述的前端定位拉线IO连接在圃柱形螺旋状弹簧针的 前端的折弯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描述.
同时,本实施例也可以同实施例二一样,在圃柱形螺旋状弹簧针l的外周 设有三根中部定位拉线11,或同实施例三一样,在圃柱形螺旋状弹簧针l的 后端设置两根后端定位拉线13,这里均不再——详细描述.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 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 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脑血栓取出器,包括螺旋状弹簧针(1)、细丝(12)、固定器(9)、球囊导管(4)、中管(3)、微导管(2)及导入装置(8);所述螺旋状弹簧针(1)的后端经细丝(12)连接固定器(9);所述微导管(2)、中管(3)和球囊导管(4)从内到外依次穿套;微导管(2)后端连接导入装置(8),微导管(2)和导入装置(8)内腔供穿设螺旋状弹簧针(1)及细丝(12);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弹簧针(1)的前端位置连接有一根前端定位拉线(10),在螺旋状弹簧针(1)中部外周连接有不少于两根的中部定位拉线(11);所述前端定位拉线(10)与中部定位拉线(11)沿细丝(12)走向并接于固定器(9)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血松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弹簧 针(1)的后端外周还设有后端定位拉线(13),该后端定位拉线(13)也沿 细丝(12)走向并接于固定器(9)上。
3、 M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血栓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中部定位 拉线(11)与螺旋状弹黃针(1)的连接点投影于弹黃针(1)的同一径向截面 上时,这些投影点在径向截面的周向上均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血栓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定位拉 线(10)和中部定位拉线(11)为尼龙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血栓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弹簧 针(1)的螺旋形状为锥形螺旋状或圃柱形螺旋状.
专利摘要一种脑血栓取出器,包括螺旋状弹簧针、细丝、固定器、球囊导管、中管、微导管及导入装置;所述螺旋状弹簧针的后端经细丝连接固定器;所述微导管、中管和球囊导管从内到外依次穿套;微导管后端连接导入装置,微导管和导入装置内腔供穿设螺旋状弹簧针及细丝;所述螺旋状弹簧针的前端位置连接有一根前端定位拉线,在螺旋状弹簧针中部外周连接有不少于两根的中部定位拉线;所述前端定位拉线与中部定位拉线沿细丝走向并接于固定器上。本方案解决了现有脑血栓取出器中的螺旋弹簧针在退回拉出时容易变形被拉直,导致血栓滑脱而不能将血栓拉出,以致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B17/22GK201192363SQ20082003215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4日
发明者詹姆斯李雅谷 申请人:苏州安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