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血管并联的医用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56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与血管并联的医用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血管并联的医用器械。
技术背景
人体血管系统为一密闭的血液循环流动系统,负责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 身的各个组织器官,以满足机体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血管系统分为动脉血管、 静脉血管以及毛细血管。输送新鲜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为动脉血管,动脉内血液压力较 高,流速较快,因而动脉管壁较厚,富有弹性和收缩性等特点。输送用过了的血液回到 心脏的血管为静脉血管,与同级的动脉血管相比,静脉血管的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血 液压力较低、血流较为缓慢。
出于各种医学需要,经常需要对人体的血管进行处理,例如从血管中采集血 液,或者向血管中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或者对血液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等等。这些 处理方式有些是一次性的,即一次性处理完后很久将不再处理,但也有些是在一定时期 内可能需要反复处理的,例如,糖尿病患者为了注射胰岛素,通常需要在每次注射前刺 破手指或者其他部位的皮肤,以采集少量血液,衡量此时的血糖水平,再确定所需注射 的胰岛素的量;再例如,某些病人可能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注射或止痛药注射。在这些需 要在一定期间内反复对血管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如果每次处理(如采血、注射等)都执行 扎破皮肤、穿刺血管管壁的操作,则病人需要忍耐反复处理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与血管并联的医用器械,该医用器械包括中空腔体; 与所述中空腔体贯通的进血管道,所述进血管道用于经血管管壁的第一开口与血管连 通;与所输中空腔体贯通的出血管道,所述出血管道用于经血管管壁的第二开口与血管 连通。当进血管道与出血管道分别安装、连通到血管管壁上后,血流在保持一部分沿 原来的血管管路流动时,另一部分将通过进血管道,流经中空的腔体,再沿出血管道流 入血管之中,从而实现血液在体内和体外的并联,在需要对血管进行采血、注射等处理 时,将无须再直接对体内的血管进行处理,只需对体外的医疗器械进行处理即可。
优选的,所述血管管壁的第一开口与所述血管管壁的第二开口位于同一血管 上,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血管血流方向的上游,第二开口位于血管血流方向的下游。
优选的血管为静脉血管。这是由于静脉血管的生理结构特征决定了其较为适合 血管穿刺、采血或者注射等操作。
所述医用器械的所述中空腔体进一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所述孔为穿透 型和/或半穿透型。通过这样的孔,使该器械在将体内的血液并联到体外时,使血液与 体外环境的交流成为可能,例如,可以通过该穿透型或半穿透型的孔将血液取出,也可 通过该孔向血液中注射生理盐水或其他药物。
优选的一种方式是,在至少一个所述穿透型的孔上装有通液阀或通液开关。打开通液阀或通液开关,血流流出,关闭通液阀或通液开关,血流不流出。
另一优选的方式是,在所述医用器械的中空腔体的外壁处,进一步装有拉带, 所述拉带紧贴着中空腔体外壁,并可与所述中空腔体的外壁平行移动。拉带由于覆盖住 所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从而使血液不流出,但如果将拉带移动,使拉带没有覆盖 住所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穿透型的孔,则血液将从孔中流出。
所述拉带上优选的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移动拉带的位置,可以使拉带 上的孔与中空腔体上的孔相对准,当两个孔相对准时,血液即可通过两个相对应的穿透 型的孔流出,或者可利用针管穿过该未穿透型的孔将血液取出,或者可以从外部通过该 两个相对准的孔将药物或者其他物体注射入血液中。
所述中空腔体的外壁上还设有拉带移动轨道。该轨道将使拉带在中空腔体的外 壁上移动时更加易于准确操作。
所述中空腔体上的孔和所述拉带上的孔的直径在0.05mm至3mm之间,优选的 是在0.5mm至1.5mm之间。
所述进血管道和所述出血管道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内径。
所述中空腔体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血管的内径。
所述中空腔体的内壁、所述进血管道和所述出血管道均由血液相容性材料制 成。这样可确保所述医用器械中与血液接触的地方都不会引起血液的不良反应。
所述中空腔体的长度在5mm至150mm之间,内径在Imm至IOmm之间。这样 的尺寸使整个医用器械的体积相对较小,减小血液与器械的接触面和接触时间,降低血 液温度改变的机会。
本发明所提出的与血管并联的医用器械,通过并联的原理,实际上建立了一条 与体内血管并联的“人工血管”,在病人或医生随时需要的情况下,通过该并联的“人 工血管”,可以方便地采血或者往血液中注射,从而把对人体体内血管的反复穿刺,转 化成为对体外并联的“人工血管”的操作,进而消减对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与血管并联的医用器械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图1为该医用器械的基本示意图,包括中空腔体3以及分别与其连通的进血管道 1和出血管道2。进血管道1和出血管道2的内径小于所述中空腔体3的内径,中空腔体3 的内径小于血管的内径,中空腔体3的长度在5mm至150mm之间,内径在Imm至15mm 之间。如图所示,将进血管道1和出血管道2分别经皮刺入血管,如静脉血管,由于整 个器械前后连通,并且血液的流动具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在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会有一 部分流入进血管道1,该股血流将流经中空腔体3,进入出血管道2,并从出血管道2流入 原来的血管中,继续血液在体内的循环。由于血流经过该医用器械,因此,在需要采血 或注射时,不用再对体内的血管穿刺,而只需对该医用器械进行穿刺或其他处理即可。
图2为中空腔体3的外壁的结构示意图,该外壁上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31, 同时还设有一个用于拉动拉带的轨道32。孔31为穿透型的孔,便于在该孔开放时直接流 出,或者通过该孔直接从外部向血液中注射如药物、生理盐水等物质;孔31也可以是半 穿透型的孔,这种情况下,即便该孔对外开放,血液也不会直接流出,但因为是半穿透型的孔,在外力作用下,例如通过细针的穿刺,可以将该半穿透型的孔穿破。孔31的直 径在0.5mm至1.5mm之间。
图3为拉带4的示意图,该拉带4上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41,孔41的直径 在0.5mm至1.5mm之间。将拉带4安装在中空腔体3外壁上的轨道32上,使拉带紧贴 在中空腔体3的外壁。拉动拉带4,当中空腔体3外壁上的孔31与拉带4上的孔41对齐 时,中空腔体将与外界环境连通,通过这对连通的孔31和41,血液可以往中空腔体3外 流,也可以通过连通的孔31和41,从外部将药物或者其他物质(通过针管)注射入中空 腔体,从而使注射物随血液在血管系统中循环。如果不需这种内外环境的沟通,则只需 拉动拉带4,使中空腔体3外壁上的孔31没有对准拉带4上的孔41,则内外的沟通将切 断。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与血管并联的医用器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 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这些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 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思 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 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与血管并联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腔体;与所述中空腔体贯通的进血管道,所述进血管道用于经血管管壁的第一开口与血管 连通;与所输中空腔体贯通的出血管道,所述出血管道用于经血管管壁的第二开口与血管 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管壁的第一开口与所述血管 管壁的第二开口位于同一血管上,所述第一开口位于血管血流方向的上游,所述第二开 口位于血管血流方向的下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为静脉血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进一步包括一个或一个 以上的孔,所述孔为穿透型和/或半穿透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穿透型的孔上装有通 液阀或通液开关。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腔体的外壁上,进一步装 有拉带,所述拉带紧贴所述中空腔体的外壁,并可与所述中空腔体的外壁平行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上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外壁上设有拉带移动 轨道。
9.如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直径在0.05mm至3mm 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直径在0.5mm至1.5mm之间。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血管道和所述出血管道的内 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内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 述血管的内径。
13.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内壁、所 述进血管道和所述出血管道均由血液相容性材料制成。
14.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医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的长度在 5mm至150mm之间,内径在Imm至15mm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血管并联的医用器械,该医用器械包括中空腔体;与所述中空腔体贯通的进血管道,所述进血管道用于经血管管壁的第一开口与血管连通;与所输中空腔体贯通的出血管道,所述出血管道用于经血管管壁的第二开口与血管连通。
文档编号A61F2/00GK102018999SQ20091019555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洪小鹏 申请人:洪小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