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51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矫正器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 器。
背景技术
现代人因运动、工作、生活作息或长期姿势不良,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生脊椎病变, 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其中由医学研究发现,当人的椎间盘发育完成后,脊椎便会开始退化, 由于脊椎是人体的梁柱,它是支持体重,维持躯干生理性活动的主要支撑,包括伸屈、转体 和侧屈。也代表在日常生活中,脊椎是人体中最易发生慢性劳损的部位。所以一但发生急 性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将会使脊椎提前或加速产生病变。 目前对于脊椎病变所采取的治疗,不外乎是开刀、针灸、按摩、推拿等方式来减缓 疼痛或症状,特别是以脊椎手术的风险性较高,多数患者非不得已都不愿冒险开刀治疗,由 于效果与后遗症都令许多患者却步,故有所谓脊椎治疗矫正器技术(Activator Methods Chiropractic Technique),简称A. M. C. T疗法,来取代传统的物理治疗。 当有问题的脊椎骨骼发生半脱位(Subluxation)时,双腿会发生不平衡而出现长 短脚的症状。有别于传统矫形外科徒手整脊的方式,以脊椎治疗矫正器作为整脊的一种工 具,是在某个脊椎治疗点(Contact Point)以矫正器具有的低力量、高速度朝骨骼正确方向 (Line of Drive)撞击,进而形成一微机械剌激,此剌激除了有骨骼矫正外,亦包含神经反 射,故对于全身骨架关节的半脱位现象,都能运用脊椎治疗矫正器找出身体骨架关节机能 失调的地方,配合神经测试的反射反应,来发现身体骨架关节的问题。如此不断的以不同动 作去检测不同骨骼,就能将全身有问题的骨骼找出并调整,临床上能非常有效的解除疼痛, 故以脊椎治疗矫正器作为物理治疗是一种检查、治疗、兼评估的一种整脊整骨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已知脊椎治疗矫正器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整脊整骨工具,其在结构设计上并不完 全地符合人体工学,当使用者使用脊椎治疗矫正器时,手指及手掌在矫正器上的握把位置 不容易掌握,故操作起来容易令手指及手掌疲劳及酸痛,造成因施力不均而引起二次伤害。 再者,由于脊椎治疗矫正器是在某个脊椎治疗点以一高频震幅脉冲朝骨骼方向 撞击,骨骼受到此震幅脉冲会因为本身具有的自然频率(TheNatural Frequency of A Musculoskeletal Structure)与其相符而活化相关连接的细胞或神经机能,但由于每个人 及每个骨骼间的自然频率不尽相同,故针对不同的治疗点需要藉由不同的震幅脉冲进行治 疗,然而,传统脊椎治疗矫正器仅能以单一震幅脉冲或至多二到三个段数进行调整,其较少 的震幅脉冲选择不能满足治疗上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用以改善已知矫正 器在应用上的缺点。[0009]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为一种可调式手持冲击
活化矫正器,包括有一动力传递构件、一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一第一握柄构件、一第二握
柄构件及一一承接构件。动力传递构件包括有一动力施加端及一动力输出端。有段式传
动调节机构则包括有一弹性构件、一活塞构件、一段数调节轴环及一差速螺旋构件。弹性构
件套置在活塞构件的外部,段数调节轴环结合于弹性构件及活塞构件的端部,其中差速螺
旋构件连接于弹性构件及段数调节轴环之间,以在使用者调整段数调节轴环至一预定段数
时,使差速螺旋构件带动活塞构件对应动力传递构件的动力施加端至一预定高度。 此外,承接构件结合于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包括有一动力产生构件、一第一承接
部及一第二承接部,第一握柄构件结合于第一承接部,第二握柄构件结合于第二承接部,动
力产生构件对应设置于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的活塞构件的一预定位置。 当第一握柄构件往第二握柄构件压縮时,设置于承接构件内的动力产生构件向有 段式传动调节机构的活塞构件撞击,活塞构件受到一冲力作用而施加推力至动力传递构件 的动力施加端,并经由动力传递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输出。 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相较于传统的脊椎治疗矫正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包括了 有段式及无段式两种结构设计,多段数选择以调整震幅脉冲的力道能有效改善已知脊椎治 疗矫正器较少的震幅脉冲选择,而不能满足应用上的缺点。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握把结构上设计为符合人体工学的弯曲角度,对使用者来说, 手指及手掌在矫正器上的握把位置能更容易掌握,故操作起来便不容易令手指及手掌疲劳 及酸痛,进而造成施力不均的弊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其 中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的正视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的图2的断面图;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的第一握柄构件往第二握柄
构件压縮的正视图; 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的图4的第一握柄构件往第二 握柄构件压縮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其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的立体图。本实 用新型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100包括有一动力传递构件1、一有段式传动调节机 构2、一第一握柄构件3、一第二握柄构件4及一承接构件5。动力传递构件1及有段式传动 调节机构2是结合于一套筒6内,动力传递构件l的一端则结合有一橡胶套件7,当然,橡胶 套件7亦可替换为其它具有缓冲功能的塑性体,端看设计上的不同,在此仅一最佳实施例表现。 承接构件5结合于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2,其中承接构件5包括有一第一一承接部 51及一第二承接部52,第一握柄构件3结合于承接构件5的第一承接部51,第二握柄构件 4则结合于承接构件5的第二承接部52,进而形成如图所示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 100的外观。 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3所示,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 的正视图,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的图2的断面图。动力传递 构件1包括有一动力施加端11及一动力输出端12,橡胶套件7套置于动力传递构件1的动 力输出端12, 一缓冲弹簧13是套附于套筒6与动力传递构件1之间。 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2包括有一弹性构件20、一活塞构件21、一段数调节轴环22 及一差速螺旋构件23,弹性构件20是套置在活塞构件21的外部,段数调节轴环22结合于 弹性构件20及活塞构件21的端部,其中差速螺旋构件23连接于弹性构件20及段数调节 轴环22之间,而段数调节轴环22外侧表面处设有至少一段数标记221,用以供使用者依所 需将段数调节轴环22调整至段数标记221的预定段数,此时,差速螺旋构件23带动螺接的 弹性构件20,以及套置于弹性构件20的活塞构件21对应动力传递构件1的动力施加端11 至一预定高度hl。 再者,动力传递构件1的动力施加端11设有一缓冲垫片14,其功用是为减缓活塞 构件21撞击动力传递构件1的力道。 承接构件5的内部设置有一动力产生构件53,动力产生构件53对应设置于有段式 传动调节机构2的活塞构件21的上端。如图所示,承接构件5与第二握柄构件4之间设置 有一第一弹簧构件8,而承接构件5内的动力产生构件53与第二握柄构件4之间还夹置有 一第二弹簧构件9。 请同时参阅图4与图5所示,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 的第一握柄构件往第二握柄构件压縮的正视图,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手持冲击活 化矫正器的图4的第一握柄构件往第二握柄构件压縮的断面图。当使用者依一施力方向F 而将第一握柄构件3往第二握柄构件4压縮时,承接构件5与第二握柄构件4之间的第一 弹簧构件8,以及承接构件5内的动力产生构件53与第二握柄构件4之间的第二弹簧构件 9是因为压縮而产生一弹性力,其中动力产生构件53是因第一握柄构件3往第二握柄构件 4压縮而产生一距离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2的活塞构件21的伸縮高度h2。 在一瞬间因压縮而产生的弹性力是迫使动力产生构件53向活塞构件21撞击,活 塞构件21受到一冲力作用而施加推力至动力传递构件1的动力施加端ll,动力传递构件1 再将所受到的冲力从动力施加端11传递至动力输出端12输出。 当然,凡是熟悉此技术者皆能轻易得知,以上述为实施例作为专利说明及附图,是 为有段式结构设计的陈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100亦可包括无段式 的结构设计,其差异仅在使用者可不需经由明显的段数调整来达到使用的目的,由于构成 元件与作用原理与上述实施例并无不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 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确具产业 上的利用价值,故本实用新型业已符合于专利的条件。惟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 佳实施例说明,凡精于此项技术者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惟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及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一种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动力传递构件,包括有一动力施加端及一动力输出端;一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包括有一弹性构件、一活塞构件、一段数调节轴环及一差速螺旋构件,该弹性构件套置在该活塞构件的外部,该段数调节轴环结合于该弹性构件及该活塞构件的端部,其中该差速螺旋构件连接于该弹性构件及该段数调节轴环之间;一第一握柄构件;一第二握柄构件;一承接构件,结合该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包括有一动力产生构件、一第一承接部及一第二承接部,该第一握柄构件结合于该第一承接部,该第二握柄构件结合于该第二承接部,该动力产生构件则对应设置于该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的活塞构件的一预定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橡胶套 件,套置于该动力传递构件的动力输出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承接构件与 该第二握柄构件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弹簧构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承接构件内 的动力产生构件与该第二握柄构件之间还夹置有一第二弹簧构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动力传递构 件的动力施加端设有一用以缓冲该活塞构件撞击该动力传递构件的力道的缓冲垫片。
6. —种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动力传递构件,包括有一动力施加端及一动力输出端; 一传动调节机构,包括有一弹性构件、一活塞构件、一调节轴环及一螺旋构件,该弹性 构件套置在该活塞构件的外部,该调节轴环结合于该弹性构件及该活塞构件的端部,其中 该螺旋构件连接于该弹性构件及该调节轴环之间;一第一握柄构件;一第二握柄构件;一承接构件,结合该传动调节机构,包括有一动力产生构件、一第一承接部及一第二承 接部,该第一握柄构件结合于该第一承接部,该第二握柄构件结合于该第二承接部,该动力 产生构件则对应设置于该传动调节机构的活塞构件的一预定位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橡胶套 件,套置于该动力传递构件的动力输出端。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承接构件与 该第二握柄构件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弹簧构件。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承接构件内 的动力产生构件与该第二握柄构件之间还夹置有一第二弹簧构件。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动力传递构 件的动力施加端设有一用以缓冲该活塞构件撞击该动力传递构件的力道的缓冲垫片。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式手持冲击活化矫正器,具有一动力传递构件、一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一第一握柄构件、一第二握柄构件及一承接构件。动力传递构件具有一动力施加端及一动力输出端,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设置于动力传递构件的动力施加端上。承接构件内接有一动力产生构件,是设置于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上,第一握柄构件与第二握柄构件分别连结承接构件的两端。当第一握柄构件往第二握柄构件压缩时,设置于承接构件内的动力产生构件向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撞击,有段式传动调节机构受到冲力而施加推力至动力传递构件的动力施加端,并经由动力输出端输出。
文档编号A61F5/01GK201469468SQ2009201686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0日
发明者邱九桁 申请人:邱九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