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91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础医学机能学蛙心灌流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影响心功因素及心衰的治疗是所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中的常规实验项目,在这一实验中,后负荷的变化对蟾蜍心脏功能的影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目前, 各医学院校所使用的蛙心灌流实验装置不尽相同,但改变心脏后负荷的方法则基本一致, 即通过抬高输出管的高度来体现外周阻力的增大,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1)通过抬高输出管的高度,即通过体外大气压力和管腔内液体的重力来体现外周阻力的增大和心脏后负荷的增加,其原理不符合机体生理状态,因为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说,外周阻力的增大源于动脉官腔的狭窄(动脉痉挛或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后负荷的增加。(2)应用强心药以后,有时输出管的高度已经达到了所能抬高的最大范围 (30cm),但仍看不到心衰的迹象,并因此而得不到完整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无法达到实验目的。(3)在每次实验中,都需将输出管在其固定支架上上下移动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来反复改变输出管的高度,这一操作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极易造成调节部件的磨损甚至失灵。 而且,因为时常需要更换新的调节部件,造成了实验成本的增加。(4)根据需要,实验中改变输出管高度(改变后负荷)的操作要反复进行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而每次操作都很容易造成后腔静脉插管与动脉插管的扭曲,导致通道不畅、实验中断甚至失败。(5)为了保证输出管抬高的范围,输出管的长度设计为30cm(与输出管固定支架高度相同),过长的输出管和输出管过度频繁地变化很容易造成营养液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新的理念而设计一种与原有装置结构完全不同,特别是能够模拟机体生理状态的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动脉插管(1)、主输出管(2)、主管(3)及其主管套管(4)、输出管(8)、塞堵(5)和侧管及其侧管套管组成。上述侧管包括第一侧管(6a)、第二侧管(6b)、第三侧管(6c)及第四侧管(6d)。上述侧管套管包括第一侧管套管(7a)、第二侧管套管(7b)、第三侧管套管(7c) 及第四侧管套管(7d)。上述侧管的管径不同。上述侧管的管径大小自上而下依次递减。上述侧管套管的管径大小与侧管匹配。
上述的侧管至少设为4个。上述的输出管⑶至少设为5个。上述塞堵(5)的数量和大小与所述的主管C3)及侧管相匹配。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用不同管径的输出管表现动脉狭窄的程度、体现外周血管阻力的变化及心脏后负荷的改变。本发明符合临床实际,结构科学合理、简洁紧凑,操作简便易行、计量准确,精巧耐用、经济环保。由于采用本技术方案,用不同管径的输出管表现动脉狭窄的程度,能够很好地体现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脏后负荷的变化。本装置不仅能够消除实验过程中因输出管高度达极限而观测不到心衰、无法获得完整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弊端;还能够避免因频繁改变输出管高度的操作造成后腔静脉插管与动脉插管扭曲,导致的通道不畅、实验中断甚至失败;避免改变输出管高度的操作过于频繁造成部件磨损、失灵和实验成本的增加;避免因输出管过长和输出管高度变化过度频繁造成营养液浪费等现象。在保证达到实验目的和提高实验成功率的同时,实验操作更加节时省力。


图1是本发明主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塞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主输出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动脉插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输出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也是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参照图1-图6,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动脉插管1、 主输出管2、主管3及其主管套管4、输出管8、塞堵5和侧管及其侧管套管组成。上述侧管包括第一侧管6a、第二侧管乩、第三侧管6c及第四侧管6d。上述侧管套管包括第一侧管套管7a、第二侧管套管7b、第三侧管套管7c及第四
侧管套管7d。上述侧管的管径不同。上述侧管的管径大小自上而下依次递减。上述侧管套管的管径大小与侧管匹配。上述的侧管至少设为4个、输出管8至少设为5个,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上述塞堵5的数量和大小与所述的主管3及侧管相匹配。使用方法是主输出管2的两端分别与动脉插管1和主管3的M端相接,不同管径的输出管8与相匹配的主管3的N端及第一侧管6a、第二侧管6b、第三侧管6c及第四侧管 6d之间可随意相接或卸下。当需要测定某一输出管的输出量时,须首先把输出管与相匹配的侧管相接,同时用相匹配的塞堵5使主管3的N端或其他所有侧管处于关闭状态。另外, 主管和所有侧管套管均采用紧固螺母结构以锁定输出管8,防止泄漏。
进行实验时,与蛙心灌流装置配合,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将主输出管2与动脉插管1和主管3的M端相接,主管3的N端与匹配的输出管8相接。2.用塞堵5关闭所有侧管,通过输出管8测定输出量,同时描记心跳曲线。它反映的是正常状态下心脏的功能。3.用塞堵5关闭主管3的N端,然后按管径递减的顺序依次将输出管8与匹配的侧管相接,(注每次接通某一个输出管的同时,要用匹配的塞堵5关闭其余管径侧管),测定输出量,同时描记心跳曲线。它反映的是施加改变后负荷(外周阻力)因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4.依次给不同药物,同时重复上述1、2、3的操作。它反映的是给药以后,施加改变心脏后负荷因素之前、之后的心脏功能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动脉插管(1)、主输出管O)、主管C3)及其主管套管G)、输出管(8)、塞堵( 和侧管及其侧管套管组成, 上述侧管包括第一侧管(6a)、第二侧管(6b)、第三侧管(6c)及第四侧管(6d);上述侧管套管包括第一侧管套管(7a)、第二侧管套管(7b)、第三侧管套管(7c)及第四侧管套管 (7d);上述侧管的管径不同;上述侧管套管的管径大小与侧管匹配;上述塞堵( 的数量和大小与所述的主管C3)及侧管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侧管的管径大小自上而下依次递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侧管至少设为4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输出管⑶至少设为5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是主输出管O)的两端分别与动脉插管(1)和主管(3)的M端相接,不同管径的输出管 (8)与相匹配的及第一侧管(6a)、第二侧管(6b)、第三侧管(6c)及第四侧主管(3)的N端管(6d)之间可随意相接或卸下,当需要测定某一输出管的输出量时,须首先把输出管与相匹配的侧管相接,同时用相匹配的塞堵( 使主管(3)的N端和其他所有侧管处于关闭状态。另外,主管和所有侧管套管均采用紧固螺母结构以锁定输出管(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与蛙心灌流装置配合,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a、将主输出管O)与动脉插管(1)和主管(3)的M端相接,主管(3)的N端与匹配的输出管⑶相接;b、用塞堵(5)关闭所有侧管,通过输出管(8)测定输出量,,同时描记心跳曲线,它反映的是正常状态下心脏的功能;c、用塞堵(5)关闭主管(3)N端,然后按管径递减的顺序依次将输出管(8)与匹配的侧管相接,每次接通某一个输出管的同时,要用匹配的塞堵5关闭其余管径侧管,测定输出量,同时描记心跳曲线,它反映的是施加改变后负荷因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d、依次给不同药物,同时重复上述a、b、c的操作,它反映的是给药以后,施加改变心脏后负荷因素之前、之后的心脏功能状态。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改变蟾蜍心脏后负荷的实验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的实验装置不符合机体生理状态和临床实际的技术难题。该装置由动脉插管、主输出管、主管及其主管套管、侧管及其侧管套管、输出管和塞堵组成。使用时将主输出管的两端分别与动脉插管和主管的M端相接,不同管径的输出管与相匹配的侧管之间可随意相接或卸下。当需要测定某一输出管的输出量时,须首先把输出管与相匹配的侧管相接,同时用相匹配的塞堵使其他所有侧管处于关闭状态。本发明用不同管径的输出管表现动脉狭窄的程度,体现外周血管阻力的变化及心脏后负荷的改变。具有结构合理紧凑、操作简便、计量准确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B19/00GK102274078SQ20111012334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张洪平, 赵润英, 郝伟, 马明洋 申请人:沈阳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