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抑郁症疏肝理气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3687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抑郁症疏肝理气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抑郁症疏肝理气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属于用现代药物制备工艺生产治疗抑郁症的现代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抑郁症是世界上第一大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为15°/Γ20%。2011年9月19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表明我国对其高度重视。抗抑郁药物市场需求巨大。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8年精神药物约占全球医药市场总量14%,而抗抑郁药物销量则占全球精神药物总销量的60%以上。由于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较多,使得中医治疗地位凸显。抑郁症在中医属情志病范畴,散见于中医古籍中“郁症”、“脏燥”、“百合病”、“惊悸”、“癫狂”、“头痛”、“不寐”、“奔豚气”等病中。虽然这些病症有多种发病机制,但肝失疏泄在其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肝为刚脏,其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调,情志异常,致抑郁。中药治疗抑郁历史悠久,其原理是疏肝理气,平衡脏腑,疏肝方药则是治疗抑郁症的良方。疏肝,也称疏肝理气,古代医家多用来治疗抑郁。“疏肝”首见于金元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明代薛立斋《内科摘要 卷下》正式提出“疏肝理气”治疗抑郁。治疗肝气郁结最原始方药是仲景四逆散,为疏肝理气的基础方,后世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均是由此加减而成,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最常用中药方剂是“柴胡疏肝散”。疏肝方药治疗抑郁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调节精神情志。肝功能正 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柴胡疏肝散最早出现在《景岳全书》上,主治肝气郁滞证,组方包括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川弯、香附、积壳麸炒、白苟各一钱半(各5g),甘草炎五分(3g)。柴胡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枳壳有理气宽胸,行滞消积的功效;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香附有舒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甘草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方中柴胡为君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疏肝理气”治疗抑郁症理论,在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基础上,开发出的由柴胡、香附、白芍、川;、枳壳、甘草等八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理气,平肝行气,清心解郁,补脾益气”功效,治疗抑郁症中药组合物。无论是抑郁动物模型研究,还是临床初步验证,与西药盐酸氟西汀比,本发明的疏肝理气中药组合物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本发明的治疗抑郁症疏肝理气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组成:柴胡8 40%,香附8 40%,白芍5 30%,川芎3 20%,枳壳3 20%,郁金3 20%,石菖蒲3 20%,甘草I 15% ;优化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组成:柴胡15 30%,香附15 30%,白芍10 20%,川芎5 15%,枳壳5 15%,郁金5 15%,石菖蒲5 15%,甘草3 10%。该疏肝理气中药组合物,其中柴胡、香附重量比为1:1,川芎、枳壳重量比为1:1,郁金、石菖蒲重量比为1:1。本发明的治疗抑郁症疏肝理气中药组合物,可用下列方法制备:
方法1:
(1)取上述八味中药,加适量水浸泡广4小时,煎煮广4小时,过滤,浓缩,得稠膏;
(2)将步骤(1)过滤后药渣再加适量水浸泡f4小时,煎煮f 4小时,过滤,浓缩,得稠
膏;
(3)将步骤(1)和(2)所得稠膏合并,加入适量辅料如炼蜜、β-环糊精、淀粉,制成相应的口服制剂。方法2:
(1)取上述八味中药,加入适量的乙醇,浸泡3飞小时,真空回收乙醇,得稠膏;
(2)将步骤(1)所有药渣加水浸泡,煎煮f4小时,过滤,浓缩,得稠膏;
(3)将步骤(1)和(2)所得稠膏合并,加入适量辅料如炼蜜、β-环糊精、淀粉,制成相应的口服制剂。上述方法制备的口服制剂,加入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可以制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固体制剂和口服液体制剂,包括片齐U、胶囊、水丸、蜜丸、水蜜丸、颗粒剂、散剂、丹剂、汤剂、合剂、糖浆、混悬液和口服液。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根据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辨病与辩证理论,基于“疏肝理气,平肝行气,清心解郁,补脾益气”治则,在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基础上,筛选出柴胡、香附、白芍、川芎、枳壳、甘草、郁金、石菖蒲八味中药组成疏肝中药方剂,标本兼治,虚实并治,适用于抑郁症治疗。经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验证,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轻中度抑郁疗效不仅远高于安慰剂组,而且优于西药盐酸氟西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差不大,远低于西药盐酸氟西汀。采用抑郁动物模型进行验证,也证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显著改善动物的抑郁行为。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柴胡18g、石菖蒲12g、川芎8g、香附18g、枳壳8g、郁金12g、甘草10g、白芍15g。
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浸泡3小时,用水煎煮3小时,过滤,留滤渣,将滤液浓缩,得稠膏;将滤渣加水重新浸泡,煎煮2小时,过滤,弃滤渣,将滤液浓缩,得稠膏;将两次所得稠膏合并,加入炼蜜,制得蜜丸。
实施例2
柴胡22g、石菖蒲15g、川芎6g、香附22g、枳壳6g、郁金15g、甘草10g、白芍20g。
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浸泡3小时,用水煎煮4小时,过滤,留滤渣,将滤液浓缩,得稠膏;将滤渣加水重新浸泡,煎煮3小时,过滤,弃滤渣,将滤液浓缩,得稠膏;将两次所得稠膏合并,加入β -环糊精、淀粉、蔗糖,酒精喷雾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柴胡30g、石菖蒲8g、川弯5g、香附30g、积壳5g、郁金8g、甘草4g、白苟IOg0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浸泡2.5小时,用水煎煮4小时,过滤,留滤渣,将滤液浓缩,得稠膏;将滤渣加水重新浸泡,煎煮4小时,过滤,弃滤渣,将滤液浓缩,得稠膏;将两次所得稠膏合并,加入炼蜜,制得蜜丸。实施例4
柴胡15g、石菖蒲15g、川弯10g、香附15g、积壳10g、郁金15g、甘草10g、白苟IOg0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浸泡2小时,用水煎煮3.5小时,过滤,留滤渣,将滤液浓缩,得稠膏;将滤渣加水重新浸泡,煎煮3.5小时,过滤,弃滤渣,将滤液浓缩,得稠膏;将两次所得稠膏合并,加入β -环糊精 、淀粉、蔗糖,酒精喷雾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抑郁症疏肝理气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组成: 柴胡8 40%,香附8 40%,白芍5 30%,川芎3 20%,枳壳3 2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优化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组成: 柴胡15 30%,香附15 30%,白芍10 20%,川芎5 15%,枳壳5 15%。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原料药还有: 郁金3 20%,石菖蒲3 20%,甘草I 15%,其优化重量比为郁金5 15%,石菖蒲5 15%,甘草3 10%。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柴胡、香附重量比为1:1,川芎、枳壳重量比为1:1。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郁金、石菖蒲重量比为1:1。
6.按照权利要求f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上述原料药,加水浸泡,煎煮,过滤,浓缩,得稠膏; (2)将步骤(I)过滤后药渣 再加水浸泡,煎煮,过滤,浓缩,得稠膏; (3)将步骤(I)和(2)所得稠膏合并,加入辅料,制成相应的口服制剂。
7.按照权利要求f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药加乙醇浸泡,浓缩,得稠膏; (2)将步骤(I)所有药渣加水浸泡,煎煮,过滤,浓缩,得稠膏; (3)将步骤(I)和(2)所得稠膏合并,加入适当辅料,制成相应的口服制剂。
8.按照权利要求6和7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是可制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固体制剂和口服液体制剂。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包括片剂、胶囊、水丸、蜜丸、水蜜丸、颗粒剂、散剂、丹剂、汤剂、合剂、糖浆、混悬液和口服液。
10.权利要求f7所述的任一药物组合物均有疏肝理气功效,在制备治疗抑郁症中成药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抑郁症疏肝理气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按重量比含柴胡8~40%,香附8~40%,白芍5~30%,川芎3~20%,枳壳3~20%,郁金3~20%,石菖蒲3~20%,甘草1~15%,其优化重量比柴胡15~30%,香附15~30%,白芍10~20%,川芎5~15%,枳壳5~15%,郁金5~15%,石菖蒲5~15%,甘草3~10%。该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水提或水提醇沉结合,制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具有疏肝理气,平肝行气,清心解郁,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抑郁症治疗。无论是抑郁动物模型研究,还是临床初步验证,与西药盐酸氟西汀比,该药物组合物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副作用少。
文档编号A61K36/8905GK103083505SQ20111034037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杨俊 , 邱培勇, 范秉琳, 潘艳娟, 袁会峰, 关海燕, 时斌斌 申请人:新乡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