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设备组件、监护仪及监护仪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79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监护仪设备组件、监护仪及监护仪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监护仪设备组件及监护仪。
背景技术
病人体征监护仪是一种便携、易用的生理参数监测仪器,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临床诊断依据。在实际应用中,监护仪往往需要与其他设备互联,实现协同工作,该互联包括监护仪与扩展模块、扩展底座的互联,以及监护仪和监护仪之间的互联等。但是,设计各种不同设备的互联接口时,如何保证通用性、可靠性、扩展性,如何做到结构紧凑、外型美观,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现有的监护仪的设备互联方式通常是通过连接器直接对插,一端连接器为含有插针的公头,另一端连接器为含有端子的母头。由于这种连接器通常体积较大,导致监护仪设备的空间利用不够紧凑。连接器暴露在外的插座也容易因为外力导致变形或损坏,影响设备寿命。另外,监护仪设备之间互联的接口,通常包括电源、地以及通讯信号。一般的设计原则是,先连通电源,等设备上电稳定后,再连通通讯信号。如果电源和通讯信号同时连通,可能导致在上电瞬间通讯信号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导致设备工作异常。而现有的连接器对插的结构难以确保不同插针接触的先后顺序,需要在设计上加入其它处理来修正,增加了设计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设备紧凑性和可靠性的监护仪设备组件及监护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监护仪设备组件,包括对接的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具有第一外壳及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的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及由所述弹性体支撑并能够沿所述弹性体的轴向往复移动的一个导电针头,所述导电针头露出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包括第二外壳及露出所述第二外壳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连接器的导电针头一一对应,当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对接到位时,各所述导电针头在弹性体的作用下与对应的各导电端子弹性接触。

第一、二监护仪设备中之一可以为监护仪,另一可以为监护仪、或与监护仪配合使用的扩展模块、扩展底座等。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具有配合面,所述导电针头露出所述配合面,对接时,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贴着所述配合面运动。第二监护仪设备可以贴着配合面转动,也可以贴着配合面直线滑动。配合面可以是平面。配合面可以与Y轴垂直,也可以具有为锐角的夹角。该运动可以是绝对运动,即第一监护仪设备不动,而第二监护仪设备运动;该运动也可以是相对运动,即第一监护仪设备运动,而第二监护仪设备不动。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面设有沿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和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的相对运动方向延伸的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滑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有多个,其包括至少一个用作电源的第一导电端子及至少一个用作通讯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二导电端子的最先与所述导电针头接触的部分是接触端,在所述导电端子和导电针头接触前,在沿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与第二监护仪设备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进一步的,在沿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与第二监护仪设备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长度或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导电端子的长度或体积。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作接地的第三导电端子,在所述导电端子和导电针头接触前,在沿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与第二监护仪设备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为长条形。进一步的,所述按钮与所述第二锁扣联动;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具有第一锁扣;当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对接到位时,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二锁扣锁紧。该锁紧和解锁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结构,或者采用其他能够实现第一、二监护仪设备对接到位时锁紧,而需要分离时解锁的结构。一种监护仪,包括第一外壳和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的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及由所述弹性体支撑并能够沿所述弹性体的轴向往复移动的一个导电针头,所述导电针头露出所述第一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具有配合面,所述导电针头露出所述配合面,且所述配合面设有直线导轨。一种与所述监护仪配合的监护仪模块,包括第二外壳及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监护仪连接器的导电针头一一对应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露出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监护仪和监护仪模块对接到位时,各所述导电针头在弹性体的作用下与对应的各导电端子弹性接触。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用作电源的第一导电端子及至少一个用作通讯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二导电端子的最先与所述导电针头接触的部分是接触端,在所述导电端子和导电针头接触前,在沿所述监护仪与监护仪模块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在沿所述监护仪与监护仪模块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长度或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导电端子的长度或体积。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作接地的第三导电端子,在所述导电端子和导电针头接触前,在沿所述监护仪与监护仪模块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导电针头仅有小部分露出第一外壳,不仅不需要设置插座,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大大降低外力撞击导致损坏的概率,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紧凑性。2)由于第二监护仪设备是贴着第一监护仪设备的配合面运动,而不是与第一监护仪设备垂直对接,所以可以确保每次装配时,连接器的导电针头和对应的导电端子有一段距离的摩擦行程,该段摩擦行程有助于将导电针头和导电端子表面的灰尘和杂质抹掉,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图1是本实施方式监护仪设备组件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监护仪设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监护仪设备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参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种导电针头和导电端子的布局方式图;图6是第二种导电针头和导电端子的布局方式图;图7是第三种导电针头和导电端子的布局方式图;图8是第四种导电针头和导电端子的布局方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监护仪设备组件包括对接的第一监护仪设备及第二监护仪设备,该第一监护仪设备具有第一外壳及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及支撑在该弹性体上并能够直线往复移动的导电针头,该导电针头露出第一外壳。第二监护仪设备具有第二外壳及导电端子,导电端子露出第二外壳,使第一监护仪和第二监护仪对接到位时,弹性体将导电针头顶到对应的导电端子上,从而实现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的互联。现以监护仪(第一监护仪设备)和参数模块(第二监护仪设备)的互联为例来说明该监护仪设备组件。如图1至图4所示,监护仪I具有第一外壳11和至少一个连接器7。该第一外壳11具有用于与参数模块5配合的配合面12,配合面12设有两条沿监护仪与参数模块的相对运动方向延伸的直线导轨6。连接器7包括腔体71、弹性体72及导电针头73,该腔体71固定在第一外壳11内部,该弹性体72置于该腔体71内部,该弹性体72的底部与腔体71连接,该弹性体72的顶部与导电针头73连接,该导电针头73能够沿弹性体的轴向往复移动,该导电针头73露出第一外壳11的配合面12,受到外力时,导电针头73被压下;外力撤消时,在弹性体的弹性力作用下,导电针头73复位。另外,直线导轨6上还设有第一锁扣13。参数模块5具有第二外壳51及露出该第二外壳51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4,导电端子4的数量与连接器7的数量相同,导电端子4与连接器7 —一对应。该导电端子4可以整体露出第二外壳,也可以仅一部分露出第二外壳。该参数模块5还可以具有第二锁扣3及用于解锁的按钮2,第二锁扣3与第一锁扣13对应,按钮2与第二锁扣3联动。使用时,将参数模块5沿着直线导轨6向前滑入监护仪1,即可以完成监护仪和参数模块的对接互联。对接到位后,监护仪的第一锁扣13和参数模块的第二锁扣3相互锁紧,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各导电针头73在弹性体72的作用下与对应的各导电端子4弹性接触。需要取出参数模块时,先按下按钮2,使第二锁扣3脱离第一锁扣13而解锁,再将参数模块沿着直线导轨向后滑出监护仪即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接器的导电针头暴露在第一外壳之外的体积较少,而且导电针头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外力撞击导致连接器损坏的概率较小,从而提高了监护仪设备的可靠性。由于参数模块沿着直线导轨滑入监护仪,可确保每次装配时,连接器的导电针头和对应的导电端子有一段距离的摩擦行程,该段摩擦行程有助于将导电针头和导电端子表面的灰尘和杂质抹掉,与现有没有摩擦行程的垂直对接比起来,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为了控制电源、接地及通讯等不同信号连通的先后顺序,提高设备互联的可靠性,可以调整连接器与导电端子的布局,即在第一监护仪设备上设连接器,在第二监护仪设备上设导电端子。下面仍以监护仪和与其对接的参数模块为例进行说明。监护仪I与参数模块5互联的接口信号,包括电源(VCC)、接地(GND)及通讯信号(SIGNAL1 4)。监护仪I共有八个长条状的导电端子4 (图5至图8中长方形所示),分别是 VCC、VCC、GND、GND、SIGNAL1、SIGNAL2、SIGNAL3 和 SIGNAL4,其中两个 VCC 端子在监护仪内部是短接的,实际是同一个电源,两个GND端子也同样在监护仪内部短接。参数模块5共有八个所述连接器,分别与监护仪I的八个导电端子相连接,即每个导电针头对应一个导电端子。通过调整不同导电端子的长度,可以实现:参数模块5与监护仪I对接时,电源先连通,然后再连通通讯信号;参数模块拔出监护仪时,通讯信号先断开,然后再断开电源。该上电和断电过程可确保通讯信号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互联的可靠性。具体过程 如下:当参数模块5沿着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即沿监护仪和参数模块的相对运动方向)往前滑入监护仪I时,用作电源(VCC)的导电端子与其对应的导电针头刚刚接触时,用作通讯(SIGNAL1 4)的导电端子仍未与其对应的导电针头接触,此时电源已经连通,而通讯信号未连通;参数模块5继续滑行到位后,用作电源的导电端子和用作通讯的导电端子均与其对应的导电针头接触,此时电源和通讯信号全部连通,参数模块和监护仪锁紧,开始正常工作。当参数模块5沿着图5中箭头的反方向滑出监护仪I时,用作通讯的导电端子与其对应的导电针头刚刚断开时,用作电源的导电端子仍与其对应的导电针头接触,即电源仍然是连通的;参数模块5继续往后滑行,直至用作电源的导电端子与其对应的导电针头断开时 ,此时电源方才断开。因此,通过合理调整导电针头和导电端子的布局,可以确保互联设备上电和掉线的瞬间,通讯信号一定是处于断开状态的,防止通讯信号在上电或掉电瞬间的不确定性导致设备故障,从而保证了设备对接互联的可靠性。对于监护仪设备组件,其包括对接的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第一监护仪设备具有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及弹性支撑在该弹性体上的导电针头,该导电针头的露出第一外壳的部分可以是圆弧形、平面形或者其他能够与导电端子连接的形状。第二监护仪设备可以具有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可以为长条形、椭圆形、圆形或为其他便于与导电针头连接的形状。对于监护仪设备组件,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在X轴上滑动配合,将用作电源的导电端子定义为第一导电端子,将用作通讯的导电端子定义为第二导电端子,将用作接地的导电端子定义为第三导电端子。第一、二、三导电端子的最先与导电针头接触的部分定义为接触端41,导电端子和导电针头接触前,在X轴上,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端41与对应的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导电针头的间距,第三导电端子的接触端41与对应的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导电针头的间距,从而能够控制电源、接地及通讯等不同信号连通的先后顺序,使上电和断电时,都是通讯信号处于断开状态。即,通过控制各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导电针头的相对间距可以实现控制不同信号连通的先后顺序。为了保证各导电端子的导电位移和断电位移的关系,可以调整导电针头和对应导电端子布局的方式,不仅可以采用前述的加长部分导电端子的方案,还可以采用改变(包括加长、缩短、放大、缩小、分拆、合并等方式)导电针头和导电端子的尺寸或形状,调整导电针头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的相对位置等方案来实现。如图6所示,其给出了一种不改变导电端子长度,而仅改变导电端子相对位置的方案,在监护仪和参数模块的相对运动方向上,用作电源的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端和用作通讯的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错开。如图7所示,其给出了一种不改变导电端子长度而仅改变导电针头相对位置的方案。如图8所示,其与图5类似,区别仅在于将两个VCC导电端子合并为一个面积较大的VCC导电端子,将两个GND导电端子合并为一个面积较大的导电GND端子。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
权利要求
1.一种监护仪设备组件,包括对接的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具有第一外壳及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的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及由所述弹性体支撑并能够沿所述弹性体的轴向往复移动的一个导电针头,所述导电针头露出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包括第二外壳及露出所述第二外壳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连接器的导电针头一一对应,当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对接到位时,各所述导电针头在弹性体的作用下与对应的各导电端子弹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护仪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具有配合面,所述导电针头露出所述配合面,对接时,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贴着所述配合面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护仪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面设有沿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和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的相对运动方向延伸的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护仪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用作电源的第一导电端子及至少一个用作通讯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二导电端子的最先与所述导电针头接触的部分是接触端,在所述导电端子和导电针头接触前,在沿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与第二监护仪设备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护仪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与第二监护仪设备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长度或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导电端子的长度或体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护仪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作接地的第三导电端子,在所述导电端子和导电针头接触前,在沿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与第二监护仪设备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护仪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长条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护仪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包括第二锁扣及用于解锁的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第二锁扣联动;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具有第一锁扣;当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对接到位时,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二锁扣锁紧。
9.一种监护仪,包括第一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的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及由所述弹性体支撑并能够沿所述弹性体的轴向往复移动的一个导电针头,所述导电针头露出所述第一外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具有配合面,所述导电针头露出所述配合面,且所述配合面设有直线导轨。
11.一种与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监护仪配合的监护仪模块,包括第二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监护仪连接器的导电针头一一对应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露出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监护仪和监护仪模块对接到位时,各所述导电针头在弹性体的作用下与对应的各导电端子弹性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监护仪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用作电源的第一导电端子及至少一个用作通讯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二导电端子的最先与所述导电针头接触的部分是接触端,在所述导电端子和导电针头接触前,在沿所述监护仪与监护仪模块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监护仪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监护仪与监护仪模块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长度或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导电端子的长度或体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监护仪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作接地的第三导电端子,在所述导电端子和导电针头接触前,在沿所述监护仪与监护仪模块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 端与对应的所述导电针头的间距。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护仪设备组件、监护仪及监护仪模块,包括对接的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具有第一外壳及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的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弹性体及由所述弹性体支撑并能够沿所述弹性体的轴向往复移动的一个导电针头,所述导电针头露出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监护仪设备包括第二外壳及露出所述第二外壳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连接器的导电针头一一对应,当所述第一监护仪设备和第二监护仪设备对接到位时,各所述导电针头在弹性体的作用下与对应的各导电端子弹性接触。导电针头仅有小部分露出第一外壳,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降低外力撞击导致损坏的概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紧凑性。
文档编号A61B5/00GK103156576SQ20111040969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陈轶炜, 杨太康, 刘铁柱 申请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