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疝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疝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儿疝气又称“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儿科常见病之一,其形成可能与睾丸下降有关,局部疝块常于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向腹腔推压时消失,疝块较大时有下坠感并伴有疼痛,给小儿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治疗费用闻,刀口留有伤症。发明内容
因此人们对疗效较好的中药单方存在极大的需求,本发明人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又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并通过临床的反复验证,终于成功的完善了有较好疗效的治疗小 J L疝气的中药组合药,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疝气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沉香、川楝子、丝瓜络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调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小儿疝气的复发,其中选用沉香是因为其性味辛苦,温,入肺、肾经,有降气温中,暖肾纳气的功能,治气逆喘息,脘腹胀痛,小儿气淋,男子精冷。选用川楝子是因为其性味苦、寒、有毒,归入肝、肾、小肠经,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能,治胁痛,疝痛,虫积腹痛。选用丝瓜络是因为其性味甘、平,有通经活络,清热化痰的功能,治腹痛,腰痛,睾丸肿痛,肺热痰咳,便血,血崩。
本发明药物的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药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沉香 0.5-1. 5克川楝子25-35克丝瓜络 25-35 克黄酒 30-60克优选用量为沉香 I克川楝子30克丝瓜络30克黄酒 45克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一、制备1、沉香刷净,劈成小块,捣碎;2、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3、丝瓜络洗净晒干,切段。
二、制备31、将上述重量的沉香、川楝子、丝瓜络,共同研成细末;2、用黄酒调和均匀,制成豆粒大小状药丸。
本发明药物具有清肝火,除湿热的功能,用于治疗小儿疝气见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动物毒性试验和临床试验的观察资料。
[试验例I]动物毒性试验I、动物选择选新西兰家兔20只,雌雄兼用,体重2. 0-2. 5kg,分为二组,其中一组为超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对照组。
2、试验方式采用灌胃法,试验组每I. 5克/kg,对照组0. 6克/kg,每日一次,连服 7日,每天观察服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饮食活动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临床观察资料I、一般资料收治门诊患者60例,年龄3-8岁29例,8-12岁31例。
2、诊断标准用手探察可触及疝块,平卧向上腹腔推压时消失。
3、治疗方法将调和的药丸,空腹时用淡盐水口服送下,每日一次,连服10-15天,8岁以下小儿每次I.5-2. 5克,8岁以上每次3克。
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疝块消失,小儿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者。
好转经治疗后,行走、站立已不见疝块,劳动时偶有坠痛感。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疝气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沉香0.5-1. 5克川楝子25-35克丝瓜络25-35克黄酒30-60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小儿疝气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沉香I克川楝子30克丝瓜络30克黄酒45克。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治疗小儿疝气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一)制备(1)沉香刷净,劈成小块,捣碎;(2)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3)丝瓜络洗净晒干,切段;(二)制备(1)将上述重量的沉香、川楝子、丝瓜络,共同研成细末;(2)用黄酒调和均匀,制成豆粒大小状药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疝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沉香、川楝子按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消炎,止痛杀虫的功能,用于治疗小儿疝气见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K36/835GK102526352SQ20121001948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1日
发明者赵庭义 申请人:赵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