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084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痛疾病的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牙痛的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牙周炎、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牙痛属于牙齿毛病的外在反应,有可能是龋齿、牙髓或犬齿周围的牙龈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牙疼的药物治疗,很多人常用甲硝唑、芬必得西药进行止疼,这类西药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使用有副作用。对于牙周炎、牙髓炎、脓肿炎症、神经性牙疼、蛀牙等引起的牙疼,给患者带来痛苦。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牙龈炎是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软质的牙垢和硬质的牙石所致的长期刺激,及不正确的刷牙习惯,维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因此,寻求一种新的、能消除患者的疾患、具有服药方便、疗效快、无副作用的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仍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消除患者的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具有患者服药方便、疗效快、无副作用的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的一种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其特殊之处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生地15-30份、玄参10-25份、石膏30-45份、知母10-25份、丹皮10-25份、荆芥10-25份、防风10-25份、蒲公英30-45份、白芷10-25份、怀牛膝10-25份、大黄10-25份、麦冬15-30份、元参15-30份、花粉15-30份、金银花15-30份、蝶脱10-25份、甘草6-15份。为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是有如下优选的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生地20-25份、玄参15-20份、石膏35-40份、知母15-20份、丹皮15-20份、荆芥15-20份、防风15-20份、蒲公英35-40份、白芷15-20份、怀牛膝15-20份、大黄15-20份、麦冬20-25份、元参20-25份、花粉20-25份、金银花20-25份、蝉蜕15-20份、甘草8-13份。为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是由如下最佳的 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生地22份、玄参17份、石膏38份、知母17份、丹皮17份、荆芥17份、防风17份、蒲公英38份、白芷17份、怀牛膝17份、大黄17份、麦冬22份、元参22份、花粉22份、金银花22份、蝉蜕17份、甘草10份。上述所述的中成药按照中药常规制备技术制成丸剂、丹剂、散剂、片剂、膏剂、汤剂的内服药剂型。上述所述的中成药还含有药物赋形剂。上述所述的中成药是作为治疗牙痛病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的组方原则是滋补肝肾、益气健脾、养血活血、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扶正驱邪,调节免疫功能,清除胃火,达到治疗牙痛病的目的。本发明具有药物配伍得当、组方合理,其所述各味药物的功效为
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用于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干舌绛;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养阴生津、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等症。 玄参性味苦咸,凉,微寒。入肺、肾经。具有滋阴,降火,除烦,解毒的功效;用于主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等症。石膏其味辛、甘,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用煅石膏)的功效;它既可内服,也可以外用。主治温热病气血两燔、高热发斑、清热消斑、肺热喘咳、心烦口渴;胃火亢盛、头痛、齿痛、牙龈肿痛;湿疹、疮疡溃后不敛,水火烫伤等各种实症及外用以清热敛疮、生肌等症。知母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用于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丹皮性辛、味苦,微寒。入心、肝、肾经。临床应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具有抗炎、抗凝结等症。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等疾病。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等疾病。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燥湿止带之功效;用于主治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芷还具有消炎、解热镇痛等症。怀牛膝味甘、苦、酸,性平,无毒;入肝、肾经;具有散瘀血,消痈肿的功效。用于主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等症。大黄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等症;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等症。麦冬别名寸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主治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元参味甘、咸、微苦,性寒。入肺、胃、肾经。具有凉血滋阴,湾火解毒,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之功效,用于主治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等症。花粉花粉产自各种植物的花朵,所以花粉的种类有很多,功效也都各不相同,但是一般的花粉都具有一些源植物的作用。但是不管是什么花的花粉,它都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品,有营养学家说花粉是最全面的一种食疗佳品,可以美容抗衰老,能够增强体质,增强精神,还可以快速的消除身体疲劳。它既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是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的佳品。金银花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金银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性寒、味甘;归经肺;胃经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等疾病。蝉蜕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螓皮、知了皮,金牛儿,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本品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性寒、味甘,归肺、肝经;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疫,退醫,解痉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症。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症。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全部成分来自于中国《药典》第五版收载的药物,诸药相和共具有温补肝脾,散风除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扶正驱邪,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口腔皮肤的微循环,促进温经散寒,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和预防牙痛病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各种中药制剂服用方便。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临床使用结果表明,具有如下优点
I、本发明选用的中成药各组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之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和预防牙痛病,对人体无毒无害。经小白鼠和大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性毒性试验表明被试验的动物未见任何毒性反应,经解剖观察血象、肝功能、各脏器组织形态学所见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证明其药物安全可靠。2、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制剂无须煎煮、无苦涩感,药品中富含蛋白质、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挥发油、果胶、果糖、有机酸、卵磷脂、维生素、氨基酸,还含皂甙、植物留醇、钙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吸收,增强体质,且服用方便。3、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制剂不仅可有效的治疗牙痛病,而且对牙痛病的预防作用也非常明显,特别是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协同,增强药物各自治疗特性,通过通经活络和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了患者身体内在的正气和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较好的达到治愈康复效果。下面通过临床应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对治疗牙痛病的治疗效果。一.临床诊断标准
牙痛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牙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牙龈发痒、不适、口臭,继之牙龈红肿、松软,容易出血,疼痛,反复发作。日久牙龈与牙根部的牙周膜被破坏,形成一个袋子,叫牙周袋,袋内常有脓液溢出,炎症继续扩大,可成为牙周脓肿,病情加重,局部疼痛、肿胀,初为硬性,后变为软性,有波动感,可自行穿破,流出脓液,出脓后,疼痛可减轻,或反复发作,非常痛苦。检查要点
I视诊患者所述疼痛侧上下颌牙齿有无龋坏,应特别注意检查牙齿邻面颈部,牙齿相嵌部位、重叠处及一切隐蔽部位,义齿基牙、不良修复体边缘处的牙体组织,佩戴全冠并且冠颌面已被磨穿的牙齿。2叩诊垂直及侧方叩诊有地不适或疼痛。3咬诊正中、前伸及侧方颌有无早接触,有无咬颌不适或咬颌痛。4牙髓活力测验有无异常(包括温度测试或电活力测试)。5扪诊可疑患者牙根尖部有无扪痛、肿胀及其质地和范围,上颌窦区及颞颌关节 区有无压痛,颌下淋巴结扪诊有无疼痛。6. X线检查充填体与髓腔的距离,充填体与洞壁间是否存在密度降低区;有无邻面龋、髓石、牙内吸收、牙外吸收、牙根纵裂及牙折;根分歧及根尖周有无病变,牙槽嵴顶及根周骨硬板有无破坏。7其他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以除外心血管、血液、精神等全身性疾病。中医认为风热侵袭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气穴不通,瘀阻脉络而为病。手、足阳明经脉分别入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引起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齿不洁,垢秽蚀齿而作痛者。因此,牙痛主因是气穴的通畅与否,次之与手足阳明经和肾经有关。牙痛病的病因一般来说,以下几种牙病可致牙痛
以牙齿及牙龈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因平素口腔不洁或过食膏粱厚味、胃腑积热、胃火上冲,或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齿、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烁牙龈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风火牙痛。证见牙齿痛,牙龈红肿疼痛,遇冷则痛减,遇风、热则痛甚,或有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火,解毒消肿。②胃火牙痛。证见牙齿痛甚,牙龈红肿,或出脓渗血,牵及颌面疼痛、头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等。③虚火牙痛。证见牙齿隐隐微痛,牙龈微红、微肿,久则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伴有心烦失眠、眩晕,舌红嫩,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气所养,而手阳明支脉入于齿脉湿髓气不足,风冷伤之,故疼痛也。”形成本病的原因有四
①因于火者,系阳明伏火与风热之邪相搏,风火上炎致牙齿疼痛。患牙得凉痛减。治宜疏风、泻火、解毒。②因于寒者,风寒之邪客于牙体,致齿牙疼痛,患牙得热痛减。治宜散寒止痛。③因于虚者,多属肝肾两亏,虚火上炎,致牙齿浮动隐痛,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④因湿热客于手足阳明二经,致龈肿腐溃,或齿牙腐蚀,甚至蛀空疼痛者,治宜清热、除湿、止痛。
二、病例的选择
牙痛病的发病率较高,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牙痛病的发生。年轻人群中往往不注意刷牙方法、不改正不良习惯,导致年老时牙痛疾病的患病率普遍升高,男女比例大致相当。据有关资料记载发病年龄与所患牙痛病的火、寒、虚、热的四种病因由直接关系。为此,病例的选择以门疹就诊患者的全部为病例。二、疗效判别标准
I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I年内未复发;
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半年内未复发; 3好转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
4无效临床症状在治疗期间间歇发作,须再行治疗。四、临床用药方法和治疗结果
I、临床用药方法
根据患者患病时间、病因、范围和分布情况,分量用药
服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内服药的制剂,每次6-12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饭前半小时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一个疗程观察疗效。2、治疗结果
经临床诊断治疗牙痛病患者共计176例,男性81例,女性94例。176例患者中痊愈86例占48. 86%,显效49例占27. 84%,有效39例占22. 16%,无效2例占I. 14%,总有效率达98. 86%。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牙痛病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痊愈,且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未发现三大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测有任何异常。经患者痊愈回访统计,至今未见一例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中药材生地15份、玄参10份、石骨30份、知母10份、丹皮10份、荆芥10份、防风10份、蒲公英30份、白芷10份、怀牛膝10份、大黄10份、麦冬15份、元参15份、花粉15份、金银花15份、蝉蜕10份、甘草6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丹剂的制药方法制成丹剂,其所述的中成药是作为治疗牙痛病的应用。实施例2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生地30份、玄参25份、石骨45份、知母25份、丹皮25份、荆芥25份、防风25份、蒲公英45份、白IE 25份、怀牛膝25份、大黄25份、麦冬30份、兀参30份、花粉30份、金银花30份、蝉蜕25份、甘草15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散剂的制药方法制成袋装散剂,其所述的中成药是作为治疗牙痛病的应用。实施例3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生地20份、玄参15份、石骨35份、知母15份、丹皮15份、荆芥15份、防风15份、蒲公英35份、白]E 15份、怀牛膝15份、大黄15份、麦冬20份、兀参20份、花粉20份、金银花20份、蝉蜕15份、甘草8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膏剂的制药方法制成膏齐IJ,其所述的中成药是作为 治疗牙痛病的应用。实施例4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生地25份、玄参20份、石骨40份、知母20份、丹皮20份、荆芥20份、防风20份、蒲公英40份、白芷20份、怀牛膝20份、大黄20份、麦冬25份、元参25份、花粉25份、金银花25份、蝉蜕20份、甘草13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片剂的制药方法制成片剂,(如普通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等),并赋予常规的药物赋形剂(如淀粉、蔗糖、乳糖、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其所述的中成药是作为治疗牙痛病的应用。实施例5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生地22份、玄参17份、石骨38份、知母17份、丹皮17份、荆芥17份、防风17份、蒲公英38份、白芷17份、怀牛膝17份、大黄17份、麦冬22份、元参22份、花粉22份、金银花22份、蝉蜕17份、甘草10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丸剂的制药方法制成丸齐U,并赋予常规的药物赋形剂,其所述的中成药是作为治疗牙痛病的应用。实施例6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药材生地25份、玄参17份、石骨38份、知母17份、丹皮17份、荆芥17份、防风17份、蒲公英38份、白芷17份、怀牛膝17份、大黄17份、麦冬25份、元参25份、花粉25份、金银花25份、蝉蜕17份、甘草10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口服液剂的制药方法制成口服液剂,其所述的中成药是作为治疗牙痛病的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生地15-30份、玄参10-25份、寸冬10-25份、石膏30-45份、知母10-25份、丹皮10-25份、荆芥10-25份、防风10-25份、蒲公英30-45份、白芷10-25份、怀牛膝10_25份、大黄10_25份、麦冬15-30份、元参15-30份、花粉15-30份、金银花15-30份、蝉蜕10-25份、甘草6_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生地20-25份、玄参15-20份、寸冬15-20份、石膏35-40份、知母15-20份、丹皮15-20份、荆芥15-20份、防风15-20份、蒲公英35-40份、白芷15-20份、怀牛膝15-20份、大黄15-20份、麦冬20-25份、元参20-25份、花粉20-25份、金银花20-25份、蝉蜕15-20份、甘草8-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生地22份、玄参17份、寸冬17份、石膏38份、知母17份、丹皮17份、荆芥17份、防风17份、蒲公英38份、白芷17份、怀牛膝17份、大黄17份、麦冬22份、元参22份、花粉22份、金银花22份、蝉蜕17份、甘草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成药按照中药常规制备技术制成丸剂、丹剂、散剂、片剂、膏剂、汤剂的内服药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成药还含有药物赋形剂。
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成药是作为治疗牙痛病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牙痛病的中成药,属中成药应用技术领域。该中成药是将生地、玄参、石膏、知母、丹皮、荆芥、防风、蒲公英、白芷、怀牛膝、大黄、麦冬、元参、花粉、金银花、蝉蜕、甘草按照常规制药方法制成各种口服剂型。本发明具有温补肝肾、祛风除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调养口腔皮肤和神经微循环的功效,对治疗和预防牙痛病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K36/8968GK102641416SQ201210115388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9日
发明者吴国敏, 渠淑敏, 王莲芬, 董娜 申请人:王莲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