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4116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按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按摩装置,包含按摩本体及按摩部;该按摩部抵压使用者,借助相对该按摩本体沿着预定的第一轴线往复移动,而对该使用者给予刺激;其中,该按摩部由动力--?传达装置连接马达;该动力传达装置包含第一轴及滑动件,该第一轴由该马达旋转驱动,形成无端螺旋状的轨道,该滑动件借助停止旋转且导引在该第一轴的该轨道,并由该第一轴的旋转而沿着该第一轴线进行往复移动;该轨道相对该第一轴的轴线具有大于45°的导角;该按摩部设在该滑动件。
【专利说明】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按摩装置,特别是一种包含相对按摩本体沿着预定的任意的第一轴线往复移动的按摩部的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按摩主要是为了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不良的问题,且是为了维持健康而进行按摩。而如此的按摩,举例来说,可采使用按摩装置的方法来进行。现有的按摩装置,例如,如图8所示的按摩装置a,其是包含按摩本体b,以及一对按压使用者的按摩部C。
[0003]该按摩部C,其可以是包含往复移动机构的动力传达装置,及连接在动力来源的马达(图式中省略)。该按摩部c是随着马达的旋转而相对于按摩本体b沿着预定的第一轴线X往复移动。
[0004]然而,现有的按摩装置a中,如果出现来自使用者的力量对按摩部c产生作用时,则会有使按摩部c沿着第一轴线X移动至意料之外的位置之虞。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乃改良上述缺点,以提供一种按摩装置,其可保持按摩部的位置,以防止使用者于意料之外的位置的按摩。
[0006]本发明中,该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按摩装置,其包含按摩本体及按摩部;该按摩部抵压使用者,借助相对该按摩本体沿着预定的第一轴线往复移动,而对该使用者给予刺激;其中,该按摩部由动力传达装置连接马达;该动力传达装置包含第一轴及滑动件,该第一轴由该马达旋转驱动,形成无端螺旋状的轨道,该滑动件借助停止旋转且导引在该第一轴的该轨道,并由该第一轴的旋转而沿着该第一轴线进行往复移动;该轨道相对该第一轴的轴线具有大于45°的导角;该按摩部设于该滑动件。
[0007]再者,进一步的,另包含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相对该按摩本体沿着与该第一轴线交叉方向的第二轴线往复移动;该滑动件、该动力传达装置及该马达设于该移动单元。
[0008]再者,进一步的,该动力传达装置包含与该第一轴平行配置的第二轴;该滑动件包含导引该第一轴的该轨道的第一导引部,及可任意滑动的装设在该第二轴的第二导引部;该第二轴由该马达旋转驱动;该第二导引部装设于该第二轴而可任意传达该第二轴的旋转力,且该第二导引部由旋转方向变换部,而使该按摩部在与该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垂直的第三轴线的周围旋转。
[0009]再者,进一步的,该按摩部包含支持台及按摩球;该支持台在该滑动件上,成可任意旋转的装设于该第三轴线的周围;该按摩球在由该支持台的旋转轴偏心的位置抵压该使用者的身体,且形成约半圆球状。
[0010]再者,进一步的,该第二导引部包含一体的筒状部及齿轮部;该筒状部可任意滑动且可一起任意旋转的嵌插于该第二轴;该齿轮部与该筒状部同轴;该旋转方向变换部使该齿轮部的旋转传达至该支持台的该旋转轴的齿轮传达装置。[0011]再者,进一步的,该马达可正转及反转;该动力传达装置包含使该马达的旋转力传达至该第一轴的齿轮列;该齿轮列包含最终齿轮,该最终齿轮透过只向单一方向传达旋转力的单向离合器,而装设在该第一轴上。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连接按摩部及马达的动力传达装置包含第一轴及滑动件;该第一轴形成无端螺旋状的轨道;该滑动件由该第一轴的该轨道导引,且沿着第一轴线进行往复移动。再者,该轨道相对该第一轴的轴线具有大于45°的导角,且该按摩部设在该滑动件。因此,即使来自使用者等的外力作用于按摩部,相对该外力第一轴的无端螺旋状的轨道将形成阻力,且按摩部不会沿着第一轴线移动。据此,按摩部可防止使用者使其往意料之外的位置移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2:图1的按摩装置的上视图。
[0015]图3:按摩部及动力传达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4:第一轴线沿着轴线展开的展开图。
[0017]图5:按摩部的立体图。
[0018]图6a:说明沿着第一轴线的按摩部的往复移动的示意图。
[0019]图6b:说明沿着第二轴线的按摩部的往复移动的动作的示意图。
[0020]图7:另一实施形态的动力传达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8:现有的按摩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0022]【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本发明〕
I按摩装置2 按摩本体
3按摩部4 动力传达装置
5第一马达5a旋转轴
5b蜗杆齿轮6 第一轴
6a轨道6A第一螺旋轨道
6B第二螺旋轨道6c交叉部
7滑动件8 第二轴
8a插销9 齿轮列
10减速齿轮11第一方向变换齿轮
Ila正齿轮Ilb 斜齿轮
12第二方向变换齿轮12a 正齿轮
12b斜齿轮13中间齿轮
14单向离合器15最终齿轮
16第一导引部 16a 导引本体
16b凸轮部16c 弹性体
16d封止盖17第二导引部
17a筒状部17b 齿轮部17c导引槽17d 他端
18支撑台19按摩球20旋转方向变换部 21第三方向变换齿轮
21a正齿轮21b 斜齿轮22支持台旋转齿轮 25移动单元
26壳套27第二马达
28导引轨道28a 齿条
29减速齿轮列30开关
32无端皮带36支轴37轴承
A折返部B 折返部
I凹部O 穿孔
X第一轴线Y 第二轴线
Z第三轴线Θ 导角〔现有技术〕
a按摩装置b 按摩本体
c按摩部m 按摩球
η支撑轴s 旋转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I的立体图。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其较佳可使用于按摩使用者的背部或腰部。按摩装置I,举例来说,其可载置于床面、沙发或椅子等的靠背部。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I,是可任意搬运的。然而,本发明的按摩装置I并未限定如此的形态,例如也可以形成椅子状。
[0024]请参照图1所示,按摩装置I是包含按摩本体2及按摩部3。于实际使用之际,按摩装置I的表面是装设被图式省略的被套或软垫等。
[0025]按摩本体2大约是呈矩形状,且其是形成上方包含开放的凹部i的箱盒状。本实施形态中,当由平面观看按摩本体2时,分别定义沿着短边的方向为第一轴线X,沿着长边的方向为第二轴线Y,及沿着按摩本体2的厚度方向为第三轴线Z。
[0026]按摩部3可沿着第一轴线X往复移动。该按摩部3是呈一对的设置在第一轴线X上。各按摩部3可分别沿着第一轴线X往复移动。本实施形态的按摩部3,其包含移动单元
25。该移动单元25可沿着第二轴线Y往复移动。然而,按摩部3也可以直接设在按摩本体
2。再者,就移动单元25而言,详细结构将于后述。
[0027]图2是图1的按摩装置I的上视图。图2中,其是将移动单元25的盖拆下,并以假想线揭示。如图2所示,按摩部3是由动力传达装置4连接第一马达5。
[0028]第一马达5,例如是包含旋转轴5a及蜗杆齿轮5b ;该旋转轴5a在第一轴线X周围旋转;该蜗杆齿轮5b固设在该旋转轴5a。第一马达5是连接被图式省略的遥控器,该遥控器包含变压器部,及能进行对第一马达5的控制等功能的控制部。再者,第一马达5借助遥控器的操作,而可进行正转及反转驱动。再者,遥控器附设有安全装置,当第一马达5过度的负荷作用时,该安全装置可使第一马达5停止。
[0029]图3是按摩部3及动力传达装置4的分解立体图。动力传达装置4是包含第一轴
6、第二轴8、齿轮列9及设有按摩部3的滑动件7。 [0030]第一轴6沿着第一轴线X延伸,且其二端是由移动单元26可任意旋转的轴接(省略详细图式)。
[0031]再者,第一轴6的外周面形成无端螺旋状的轨道6a。图4揭示沿着第一轴6的第一轴线X的展开图。无端螺旋状的轨道6a是包含图4中的第一螺旋轨道6A,及与第一螺旋轨道6A相反方向的第二螺旋轨道6B (阴影线),且形成由第一、第二螺旋轨道6A、6B的二侧的折返部A、B连接的构成。
[0032]本实施形态中,第一螺旋轨道6A与第二螺旋轨道6B互相具有相同的导角Θ,且具有数个交叉部6c。导角Θ相对第一轴6的轴线,设定为大于45°。如此的无端螺旋状的轨道6a,其是形成由折返部A沿着第一螺旋轨道6A至折返部B,之后通过第二螺旋轨道6B再次回到折返部B的无端状。由于第一轴6包含一对按摩部3,因此第一轴6的二侧形成一对的轨道6a。虽然本实施形态的轨道6a为沟槽状,但是,其也可以形成突出状。
[0033]第二轴8与第一轴6平行配置。再者,第二轴8的端部设有向轴的半径方向突出的插销8a。
[0034]本实施形态的齿轮列9,其包含减速齿轮10、第一方向变换齿轮11及第二方向变换齿轮12 ;该减速齿轮10与第一马达5的蜗杆齿轮5a啮合;该第一方向变换齿轮11与减速齿轮10啮合;第二方向变换齿轮12与第一方向变换齿轮11啮合。
[0035]第一方向变换齿轮11由与减速齿轮10啮合的正齿轮11a,及斜齿轮I Ib在同一轴上一体成型。同样的,第二方向变换齿轮12由与正齿轮Ila啮合的正齿轮12a,及斜齿轮12b在同一轴上一体成型。
[0036]本实施形态的齿轮列9更包含中间齿轮13及最终齿轮15 ;该中间齿轮13与斜齿轮Ilb啮合;该最终齿轮15是与斜齿轮12b啮合。中间齿轮13固设在第二轴8,且与第二轴8 —起旋转。再者,最终齿轮15是由只向单一方向传达旋转力的单向离合器14,装设在第一轴6上。
[0037]单向离合器14只将预定方向(本实施形态为第一马达5的正转时)的最终齿轮15的旋转,传达至第一轴6;而与其相反方向(本实施形态为第一马达5的反转时)的最终齿轮15的旋转,则不会传达至第一轴6。
[0038]就如上构成的齿轮列9的作用进行了叙述。例如,当使第一马达5正转时,减速齿轮10借助蜗杆齿轮5b而在第三轴线Z周围旋转。当减速齿轮10旋转时,则第一方向变换齿轮11、第二方向变换齿轮12及最终齿轮15旋转,且第一轴6借助单向离合器14在第一轴线X周围旋转。同样的,由于第一方向变换齿轮11的旋转,中间齿轮13旋转,且第二轴8也在第一轴线X周围旋转。
[0039]再者,当使第一马达5反转时,借助同样的作用,第2轴8形成与正转的场合相反方向的旋转。惟,就第一轴6而言,由于单向离合器14的作用,最终齿轮15空转,而不会旋转。[0040]请参照图3所示,滑动件7设有圆盘状的支持台18,及设在该支持台18上且形成约半圆形球状的按摩球19。按摩球19可按压使用者的身体,而给予刺激。[0041]再者,滑动件7设有导引至第一轴6的轨道6a的第一导引部16,及装设在第二轴8的第二导引部17。[0042]图5是按摩部的立体图。请参照图3、5所示,第一导引部16包含导引本体16a、凸轮部16b、弹性体16c及封止盖16d ;该导引本体16a包含供第一轴6插入的穿孔O ;该凸轮部16b由设在穿孔O的侧面侧的横孔面向穿孔内,且嵌入轨道6a ;该弹性体16c由可将该凸轮部16b向第一轴6推压的弹簧等所构成;该封止盖16d是压制凸轮部16b。[0043]请参照图4所示,凸轮部16b是沿着轨道6a形成较长的长圆形。凸轮部16b则可沿着轨道6a,在与第一轴6的轴线垂直的轴线(本实施例为第二轴线Y)周围改变方向。[0044]第二导引部17是并排的设在第一导引部16及第二轴线Y的方向。该第二导引部17可任意滑动的设在第二轴8。借此,滑动件7相对第一轴6 (第一轴线X)形成停止旋转。[0045]因此,当第一轴6因第一马达5的正转而旋转时,就第一轴线X而言,停止旋转的滑动件7(凸轮部16b)由无端螺旋状的轨道6a接受第一轴线X方向的力量。借此,滑动件7,甚至按摩部3是沿着第一轴线X移动。再者,由于形成无端螺旋状,滑动件7 (凸轮部16b)在轨道6a的折返部A及折返部B之间,连续的往复移动。[0046]再者,第一轴6的无端螺旋状的轨道6a的导角Θ大于45°。因此,即使使用者等对按摩部3产生第一轴线X方向的外力,则与外力的轨道6a垂直的分力,其经常形成比沿着轨道方向的分力小。如此,由按摩部3侧并不会使第一轴6旋转。即,按摩部3不会沿着第一轴线X移动。据此,可保持按摩部3在第一轴线X上的位置,且可防止使用者于意料之外的位置的按摩。
[0047]请参照图3或5所示,本实施形态的第二导引部17包含筒状部17a及齿轮部17b。筒状部17a包含沿着第一轴线X的轴线。再者,筒状部17a嵌插在第二轴8。筒状部17a的内周面形成轴向延伸的导引槽17c,该导引槽17c可供第二轴8的插销8a嵌入,且可沿着第一轴线X导引该插销8a。第二导引部17的他端17d装设轴承37,该轴承37支持固设在滑动件7。因此,即使滑动件7因第一轴6向第一轴线X的方向移动,第二导引部17与第二轴8形成可任意滑动,且也可以传达来自第二轴8的旋转力。
[0048]支持台18的支轴36,例如可于第三轴线Z周围任意旋转的设在滑动件7。按摩球19配设在由支持台18的支轴36偏心的位置。数个按摩球19配设在支持台18。此种情况下,也可以改变按摩球19的形状或大小。再者,按摩球19本身也可以任意转动的设在支持台18。但,本发明并不只限定如此的形式。
[0049]请参照图5所示,滑动件7另包含旋转方向变换部20,该旋转方向变换部20是将齿轮部17b的旋转传达至支持台18的支轴36。再者,该旋转方向变换部20包含第三方向变换齿轮21及支持台旋转齿轮22 ;该第三方向变换齿轮21是沿着第一轴线X单侧支持;该支持台旋转齿轮22是固设在支持台18的第三轴线Z周围的旋转轴。
[0050]第三方向变换齿轮21包含正齿轮21a及斜齿轮21b ;该正齿轮21a啮合第二导引部17的齿轮部17b ;该斜齿轮21b与正齿轮21a在同一轴上一体成型。支持台旋转齿轮22是斜齿轮,且与斜齿轮21b啮合。
[0051]如此的旋转方向变换部20,其是借助第一马达5的正转(或反转)的第二轴8的旋转,经由第二导引部17的齿轮部17b、第三方向变换齿轮21及支持台旋转齿轮22而使支持台18的支轴36旋转。借此,按摩部3是在第三轴线Z周围旋转。再者,由于按摩球19是设在由支持台18的旋转支轴偏心的位置,因此可进行多样的旋转。
[0052]请参照图2所示,按摩本体2的凹部i的底部沿着第二轴线Y,形成导引轨道28及齿条28a。移动单元25包含壳套26。壳套26中配设该滑动件7、第一马达5及动力传达装置4等。
[0053]移动单元25的殻套26中,另设有第二马达27及与第二马达27连动的减速齿轮列29。
[0054]减速齿轮列29包含始端齿轮及终端齿轮;该始端齿轮啮合固设在第二马达27的旋转轴的蜗杆齿轮;该终端齿轮与齿条28a啮合。再者,若有必要的话,在该些之间形成包含旋转力可任意传达的惰轮的构成。因此,殻套26可借助第二马达27的驱动,而沿着第二轴线Y移动。减速齿轮列29,只要是可充分的减速第二马达27的旋转,并可使殻套26以低速且高力矩移动的话,则并无特别限定齿轮的数量等。
[0055]按摩本体2上,例如在凹部i的第二轴线Y方向的二端部,分别设置可检测往复移动的殻套26的端部位置的开关30 (例如限位开关)。当开关30每次检测到殻套26时,则切换第二马达27的正转或反转。因此,殻套26随着第二马达27的正转或反转,而可沿着第二轴线Y往复移动。
[0056]再者,移动单元25的第二轴线Y方向的移动,其与按摩部3同样的,也可以利用包含无端螺旋状的轨道的轴同样的进行。根据如此的构成,则不必切换第二马达27的正转或反转,借助任何一方的旋转, 即可使殻套26沿着第二轴线Y进行往复移动。
[0057]如以上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I的按摩部3,当第一马达5如图6a所示正转时,则按摩部3沿着第一轴线X往复移动,且在第三轴线Z周围旋转。再者,当第一马达5反转时,按摩部3借助单向离合器14,当场在第三轴线Z周围旋转。再者,此种情况,即使对按摩部3作用外力,相对该外力,第一轴6的无端螺旋状的轨道6a形成阻力,则按摩部3不会沿着第一轴线X移动。据此,按摩部3可防止使用者往意料之外的位置的移动。如此的使用形式,当使用者欲集中的对特定部位进行按摩时特别有效。
[0058]图6b中,其揭示当第一马达5正转时,第二马达27驱动的状态的按摩装置I。按摩部3是借助第二马达27的驱动,与移动单元25 —起沿着第二轴线Y往复移动。再者,按摩部3是借助第一马达5的正转,沿着第一轴线X往复移动。因此,按摩部3是在第一轴线X及第二轴线Y的平面上,S字形的往复移动。本实施形态的按摩部3,也可以在第三轴线Z周围旋转。于此状态下,使第一马达5反转时,按摩部3当场旋转,沿着第二轴线Y往复移动,且在第三轴线Z周围旋转。
[0059]图7揭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于此实施形态中,先前已说明的齿轮列9的一部分,例如其是以无端皮带32代替。无端皮带32卷挂在二个皮带轮33、34之间,该皮带轮33装设在第一轴6,该皮带轮34固设在第二轴8。。
[0060]只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按摩本体;及 抵压使用者的按摩部,其借助相对该按摩本体沿着预定的第一轴线往复移动而对该使用者给予刺激; 其中,该按摩部由动力传达装置连接马达; 该动力传达装置包含第一轴及滑动件,该第一轴由该马达旋转驱动,形成无端螺旋状的轨道,该滑动件借助停止旋转且导引在该第一轴的该轨道,并由该第一轴的旋转而沿着该第一轴线进行往复移动; 该轨道相对该第一轴的轴线具有大于45°的导角; 该按摩部设于该滑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相对该按摩本体沿着与该第一轴线交叉方向的第二轴线往复移动;该滑动件、该动力传达装置及该马达设于该移动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传达装置包含与该第一轴平行配置的第二轴;该滑动件包含导引该第一轴的该轨道的第一导引部,及可任意滑动的装设于该第二轴的第二导引部;该第二轴由该马达旋转驱动;该第二导引部装设于该第二轴而可任意传达该第二轴的旋转力,且该第二导引部由旋转方向变换部,而使该按摩部在与该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垂直的第三轴线的周围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装 置,其特征在于,该按摩部包含支持台及按摩球;该支持台在该滑动件上,成可任意旋转的装设于该第三轴线的周围;该按摩球在由该支持台的旋转轴偏心的位置抵压该使用者的身体,且形成约半圆球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引部包含一体的筒状部及齿轮部;该筒状部可任意滑动且可一起任意旋转的嵌插于该第二轴;该齿轮部与该筒状部同轴;该旋转方向变换部使该齿轮部的旋转传达至该支持台的该旋转轴的齿轮传达装置。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可正转及反转;该动力传达装置包含使该马达的旋转力传达至该第一轴的齿轮列;该齿轮列包含最终齿轮,该最终齿轮透过只向单一方向传达旋转力的单向离合器装设在该第一轴上。
【文档编号】A61H23/02GK103565622SQ20121033957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
【发明者】原岛彻, 横田慎太郎 申请人:安得士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