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37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胸痹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包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以及肺部疾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以胸痛为主症的疾病相类似。临床上治疗胸痹只能对症治疗,往往存在着效果差的不足。中医治疗胸痹效果。 中医认为,多因素体阳虚,感受寒邪,寒凝心脉;或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痰,闭阻心脉;或劳倦伤脾,生化无源,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久病不愈,房劳伤肾,进而损及心之阴阳等引起。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胸痹的发病机理,以宽胸理气、止痛化痰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0-20份,茯苓10-20份,炒白术10-30份,旋复花5-15份,砂仁5-15份,藿香10-30份,内金10-30份,郁金5-15份,川朴5-15份,丹参10-30份,鸡骨草10-20份,垂盆草5_15份,黄芪5_15份,甘草5_15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5份,获茶15份,炒白术20份,旋复花10份,砂仁10份,藿香20份,内金20份,郁金10份,川朴10份,丹参20份,鸡骨草15份,垂盆草10份,黄芪10份,甘草1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炒白术具有燥湿行水、益气、健脾胃的功效;旋复花具有消痰下气、软坚行水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内金具有消食健胃、化积排石、固摄缩尿、涩精止遗的功效;郁金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的功效;川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鸡骨草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的功效;垂盆草具有清利湿热、解毒的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补肺健脾、敛汗固脱、驱风运毒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热利湿、行气化瘀、理气宽胸、清心养血之功效,对胸痹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0%,治愈率达64%。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20g,旋复花IOg,砂仁IOg,藿香20g,内金20g,郁金10g,川朴IOg,丹参20g,鸡骨草15g,垂盆草10g,黄芪10g,甘草IOgo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I0g,茯苓20g,炒白术10g,旋复花15g,砂仁5g,藿香30g,内金10g,郁金15g,川朴15g,丹参10g,鸡骨草20g,垂盆草5g,黄芪15g,甘草5g。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20g,茯苓10g,炒白术30g,旋复花5g,砂仁15g,藿香IOg,内金30g,郁金5g,川朴5g,丹参30g,鸡骨草10g,垂盆草15g,黄芪5g,甘草15g。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2g,茯苓18g,炒白术15g,旋复花13g,砂仁8g,藿香25g,内金15g,郁金13g,川朴13g,丹参15g,鸡骨草18g,垂盆草Sg,黄芪13g,甘草7g。实施例5
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8g,茯苓12g,炒白术25g,旋复花7g,砂仁13g,藿香15g,内金25g,郁金8g,川朴Sg,丹参25g,鸡骨草12g,垂盆草13g,黄芪7g,甘草13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 70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达5年,平均2年。二、诊断标准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以明确诊断。必要时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七天为一疗程,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温热服用。四、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6个疗程,治愈3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六、典型病例
病例1:
胡某,男,62岁,胸闷气短,遇寒则痛,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动则气喘,心悸汗出,不能平臣卜,腰酸乏力,面浮足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遇寒不疼,形寒肢冷消失,偶有胸闷气短;继续巩固服用3个疗程,诸症状均消失,治愈。病例2
蔡某,女,65岁,心胸窒闷有如物压,气短喘促,肢体沉重,脘痞,痰多口粘,舌苔浊腻,脉滑。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I个疗程,自觉药后心胸窒闷感稍减轻,未出现气短喘促;续服I个疗程,肢体轻松,痰量变少;再巩固服用2个疗程,症状消失,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0-20份,茯苓10-20份,炒白术10-30份,旋复花5_15份,砂仁5_15份,藿香10-30 份,内金10-30份,郁金5-15份,川朴5-15份,丹参10-30份,鸡骨草10-20份,垂盆草5-15 份,黄芪5-15份,甘草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5份,茯苓15份,炒白术20份,旋复花10份,砂仁10份,藿香20份,内金20份,郁金10份,川朴10份,丹参20份,鸡骨草15份,垂盆草10份,黄芪10 份,甘草1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胸痹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0-20份,茯苓10-20份,炒白术10-30份,旋复花5-15份,砂仁5-15份,藿香10-30份,内金10-30份,郁金5-15份,川朴5-15份,丹参10-30份,鸡骨草10-20份,垂盆草5-15份,黄芪5-15份,甘草5-15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利湿、行气化瘀、理气宽胸、清心养血的功效,其治疗胸痹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37GK103007192SQ20121047906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邹洪胜, 林红丽 申请人:邹洪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