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免钻孔式颅骨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钻孔式颅骨牵引装置,属于牵引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颅骨牵引法主要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压缩性骨折或颅骨凹陷性骨折等外伤患者的治疗。如图2所示,现有的颅骨牵引就是将骨钉11固定在颅骨上,再向头的上方用一定的力牵拉,必须在医院进行,且多采用卧床牵引。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剃光头,清洁皮肤,常规局部消毒,铺无菌单,局部麻醉后于穿钉部位作一小切口,直达骨外板。选用安全钻头钻穿颅骨外板,切勿进入内板,钻孔方向应与牵引弓上钉尖方向一致。然后将牵引弓两侧之钉插入此孔,旋紧固定螺丝,以防滑脱,牵引重量依病情而定。这种颅骨牵引是一种有创治 疗,病人要忍受钻孔的痛苦,治疗时间一般应维持6 10周,每次都要忍受创伤的痛苦。此夕卜,在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引起局部渗出和水肿、钉眼感染、牵引重量不足或过度引起神经损伤加重、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免钻孔式颅骨牵引装置,采用此装置对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病人无需忍受钻孔的痛苦,可减少患者创伤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钻孔式颅骨牵引装置,包括面膜、连接装置、绳索、定滑轮、牵引重物和治疗床,面膜的材质为热塑膜,定滑轮固定在治疗床的一端,且上面绕有绳索,绳索的一端挂有牵引重物,绳索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装置与面膜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前,可根据热塑膜具有遇热变软、冷却变硬的特点,按需要将面膜制成各种面具形状,并将制备好的面膜保存使用。每次牵引时,首先让病人平躺在治疗床上,然后打开面膜的开启口,把该病人的面膜套进其头部,并用紧固带固定面膜;然后用绳索与连接装置连接,通过定滑轮与牵引重物相连,进行颅骨牵引,牵引重物的重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相比原先需要在颅骨上钻孔,使用此装置时,牵引前的准备简单易行,病人无需忍受钻孔的痛苦。牵引时,通过牵引重物和连接装置的配合对需要牵引的部位进行牵引,相比原来牵引过程中局部受力的情形,采用此种装置进行牵引时,面膜其他部位分担了缝有连接装置部位的部分受力,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目前临床使用的颉骨牵引装置。图中1、面膜,2、连接装置,3、绳索,4、定滑轮,5、牵引重物,6、治疗床,7、头部,8、病人,9、开启口,10、紧固带,11、骨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免钻孔式颅骨牵引装置,包括面膜I、连接装置2、绳索3、定滑轮4、牵引重物5和治疗床6,面膜I的材质为热塑膜,定滑轮4固定在治疗床6的一端,且上面绕有绳索3,绳索3的一端挂有牵引重物5,绳索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装置2与面膜I连接。使用前,可根据热塑膜具有遇热变软、冷却变硬的特点,按需要将面膜I制成各种面具形状,具体操作是首先对需要进行颅骨牵引的病人8进行剃光头,清洁皮肤,同时将材质为热塑膜的面膜I放入60°C以上的热水中浸泡,待完全软化后将其从热水中取出,迅速将其覆于病人的头部7上,不会使病人感到过热或烫伤病人,要求紧贴皮肤、与面部和颅骨形状完全吻合,不要覆盖颈部,面膜I在空气中冷却到40°C左右材料变硬就可以固化成 型,即可算制膜完成;接着,待面膜I完全成型后,用剪刀从耳朵两侧剪开两个IOcm左右的开启口 9,方便取下和穿戴;然后,取下面膜1,在面膜I上画出需要颅骨牵引的位置,并在该位置缝制连接装置2,开启口 9上、下两边缝合用于固定穿戴好后面膜I的紧固带10,制作完成,保存使用。如图I所示,每次牵引时,首先让病人8平躺在治疗床6上,然后打开面膜I的开启口 9,把该病人的面膜I套进其头部7,并用紧固带10固定面膜I ;然后用绳索3与连接装置2连接,通过定滑轮4与牵引重物5相连,进行颅骨牵引,牵引重物5的重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权利要求
1.一种免钻孔式颅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膜(I)、连接装置(2)、绳索(3)、定滑轮(4)、牵引重物(5)和治疗床(6),所述的面膜(I)的材质为热塑膜,定滑轮(4)固定在治疗床(6)的一端,且上面绕有绳索(3),绳索(3)的一端挂有牵引重物(5),绳索(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装置(2 )与面膜(I)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钻孔式颅骨牵引装置,属于牵引装置领域,包括面膜、连接装置、绳索、定滑轮、牵引重物和治疗床,面膜的材质为热塑膜,定滑轮固定在治疗床的一端,且上面绕有绳索,绳索的一端挂有牵引重物,绳索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装置与面膜连接。有益效果是相比原先需要在颅骨上钻孔,使用此装置时,牵引前的准备简单易行,病人无需忍受钻孔的痛苦。牵引时,通过牵引重物和连接装置的配合对需要牵引的部位进行牵引,相比原来牵引过程中局部受力的情形,采用此种装置进行牵引时,面膜其他部位分担了缝有连接装置部位的部分受力,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文档编号A61F5/045GK102961207SQ20121049500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胡俊峰, 胡智慧 申请人:徐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