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980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一种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对立体成型吸收体施加压力的加压单元 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例如一次性尿布、卫生巾、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过程中,通常包括如下几种工序对连续的带状的片材进行输送;在所输送的连续的带状的片材上设置例如吸收体等原材料;沿所述片材的宽度方向将其折叠;对所述原材料、或设置有所述原材料的片材进行按压;对成型后的连续的带状吸收性物品进行按压、切割等。关于对具有吸收性的吸收体按压、以将其压扁的工序,已知以往有图5、图6所示的两种方式。图5所示为以往对吸收体实施按压的一方式,这种方式利用一对辊子,通过使连续的片材从该一对夹压辊之间通过而对该片材所载置的吸收体实施按压。图6所示为以往对吸收体实施按压的又一方式,这种方式利用皮带辊子组对载置于片材上的吸收体实施按压,具体地说,通过两个辊子及这两个辊子间的皮带实施按压,且这两个辊子距离所述片材的距离相等。然而,图5所示的按压方式为线接触式按压,即在辊子与片材的切线处实施按压,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吸收体产生撂倒,导致吸收体纤维体无法保持直立状态,从而造成吸收性下降。图6所示的按压方式为用皮带辊子组按压的面接触式按压,与图5所示的方式相比按压效果略好,但是,由于两个辊子配置为距离片材的距离相等,因此仍然存在吸收体会发生撂倒、导致吸收体纤维体无法保持直立状态、造成吸收性下降的问题。在按压前吸收体厚度与按压后吸收体厚度之比较大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能够防止立体成型吸收体撂倒,使吸收体纤维体保持直立。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其包括输送上表面设置有立体成型吸收体的片材的输送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的上方、对该立体成型吸收体施加压力的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包括环形带,形成有环形空间;第一辊,该第一辊位于所述环形空间中,轴向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垂直、外周与所述环形带接触;以及第二辊,该第二辊位于所述环形空间中,轴向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垂直、外周与所述环形带接触,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辊位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在垂直于所述片材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未被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施加压力的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的厚度比所述第一辊的轴心到所述片材的上表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辊的半径之差大、且比所述第二辊的轴心到所述片材的上表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辊的半径之差小。可选地,所述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所述第一辊为主动辊、所述第二辊为从动辊,所述第一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辊的直径。可选地,所述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所述片材的输送路径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辊发生转换。可选地,所述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还包括负压装置,设置于所述片材的与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对向的一侧。可选地,所述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对应方向转换后的所述片材在所述片材输送方向上的相比于所述第一辊的下游侧设置有辅助辊子组,该辅助辊子组通过环形带对位于方向转换后的所述片材上的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施加压力,使得设置在该方向转换后的片材上的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在受压的状态下行进。可选地,所述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所述辅助辊子组与所述第一辊、第二辊共用同一环形带。·[0012]实用新型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通过设置为将第一辊距离片材的距离与第二辊距离该片材的距离不同。通过这种构造,使立体成型吸收体在被按压时,先与环形带抵接而不与所述第二辊抵接,由此从上方直接进行按压,能够防止立体成型吸收体发生撂倒。特别是在所述片材进行方向转换的情况下,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通过设置所述负压装置,能够使立体成型吸收体的纤维体保持直立状态,能够去除立体成型吸收体中的空气。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通过设置所述辅助辊子组,因为能够使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在不产生撂倒地被压扁、拐弯之后保持着轻压状态行进,因此,能够稳定地输送被轻压着的立体成型吸收体。

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对立体成型吸收体进行按压时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Ca)为立体示意图,(b)为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辅助辊子组的又一例的不意图。图5是示意性表示以往的技术中对吸收体进行按压的一例的示意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以往的技术中对吸收体进行按压的又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地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为举例说明,不应据此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未在下述实施方式中明示的变型、技术适用等。第一实施方式[0024]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立体成型吸收体130进行按压的状态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图2中对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厚度予以放大表示。结合图I、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包括输送上表面设置有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片材110的输送单元200 ;以及设置于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上方、对该立体成型吸收体130施加压力的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300 (以下,简称为加压单元300)。加压单元300包括环形带310、第一辊330、以及第二辊350。其中,环形带310形成有环形空间;第一辊330位于所述环形空间中,且其轴向与片材110的输送方向X垂直、其外周与环形带310接触;第二辊350位于所述环形空间中,其轴向与片材110的输送方向X垂直、其外周与环形带310接触,且相对于第一辊330位于片材110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侦U。而且,在垂直于片材1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未被加压单元300施加压力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厚度比第一辊330的轴心到片材110的上表面的距离与第一辊330的半径之差·大、且比第二辊350的轴心到片材110的上表面的距离与第二辊350的半径之差小。具体地说,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片材110是一种连续的宽度一定的带状片材,通过输送单元200的输送而在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连续地移动。立体成型吸收体130是一种3D成型吸收体,具有一定厚度,其形状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为例如长方体、半球体、锥体等。立体成型吸收体130以一定间隔一个一个地设置在片材110的上表面上,随着片材110—起移动。关于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构成,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纤维体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体设置为当立体成型吸收体130被置于片材110上时呈相对于片材110垂直的直立状(图纸省略示出)。输送方向X是指图2所示的片材110相对于加压单元300的输送方向,第二辊350位于第一辊330的输送方向X上游侧,即片材110先经过第二辊350、再经过第一辊330。此夕卜,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一定的片材Iio的边缘与输送方向X平行,即片材110的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X垂直。加压单元300设置在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上方,即位于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与片材Iio呈对向的一侧。加压单元300中,第一辊330、第二辊350均设置为轴方向与片材110的输送方向X垂直,且位于环形带310的所述环形空间内。由于片材110的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X垂直,所以换句话说,加压单元300中设置为第一辊330的轴向与片材110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二辊350的轴向也与片材110的宽度方向平行。此外,环形带310与第一辊330及第二辊350的外周接触、由二者撑起而呈绷紧状态,且环形带310的轴向与第一辊330及第二辊350的轴向平行。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片材110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第一辊330的轴心到片材110的上表面的距离与第一辊330的半径之差为hi,第二辊350的轴心到片材110的上表面的距离与第二辊350的半径之差为h2,则尚未被加压单元300施加压力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厚度比所述hi大且比所述h2小。这样一来,在按压开始时,环形带310的与立体成型吸收体130接触以实施按压的部分大致上不与第二辊350接触。而且,与第二辊350相比环形带310的刚性较小。因此,因为能够从与立体成型吸收体130不接触的状态在垂直方向上逐渐地减小厚度,所以可以防止纤维体被撂倒,提高对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按压效果,并使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纤维体较好地保持直立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构成为第一辊330作为主动辊驱动环形带310旋转;第二辊350作为从动辊,通过第一辊330的驱动而旋转。而且,第一辊330直径大于第二辊350的直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第二辊350作为主动辊,还可以构成为第一辊330直径与第二辊350的直径相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构成为如图I、图2所示地,片材110的输送路径为非直线状,且片材Iio的这种非直线型输送路径通过第一辊330实现拐弯而发生方向转换。在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片材110呈连续状,因此,将片材110的输送路径设置为非直线型,一方面可以取得更好的按压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合理地设置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布局,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一变形例,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还设置有负压装置(图中省略示出)。该负压装置设置于片材110的与加压单元300对向的一侧。换句话说,该负压装置配置为与加压单元300呈对向、并使片材110介于其与加压单元300之间。通过设置负压装置,可以抽出立体成型吸收体130中的空气,使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内部呈负压状态,由此,进一步防止立体成型吸收体130被撂倒,并且还能够使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纤维体保持良好的直立状态。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加压单元300只具有第一辊330和第二辊350,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构成为具有三个以上辊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予以适用,故此处不再做详细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还设置有辅助辊子组。因此,以下只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辅助辊子组进行说明,对其他相同的构造标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如图3 (a)、图3 (b)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中,对应方向发生转换后的片材110在片材110输送方向X上的相比于第一辊330的下游侧设置有辅助辊子组400。而且,辅助辊子组400通过环形带310对位于方向转换后的片材110上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施加压力,使得设置在该方向转换后的片材110上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在受压的状态下行进。这样除了能够防止立体成型吸收体130被撂倒、使立体成型吸收体130的纤维体保持良好的直立状态以外,还能够使被压扁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保持着被按压的状态随片材110 —起行进。由此,一方面能够使被压扁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较好地保持被按压后的状态而防止其发生反弹、复原,另一方面能够稳定地输送片材110以及载置于其上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此外,如图3 (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还可以构成为辅助辊子组400与第一辊330、第二辊350共用同一环形带。具体地说,辅助辊子组400与加压单元300共用环形带310,通过环形带310对位于方向转换后的片材110上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施加压力,使得设置在该方向转换后的片材110上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在受压的状态下行进。这样,除了能得到较好的按压效果、稳定地进行输送之外,还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降低成本。而且,还会使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的结构变得紧凑。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辅助辊子组400具有辊子410。该辊子410设置为轴向与第一棍330、第二棍350的轴向平行、即与片材110的输送方向X垂直,且相对于第一棍330位于片材110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这里,由于辅助辊子组400与第一辊330、第二辊350共用同一环形带,所以辊子410也位于所述环形空间中、且该辊子410的外周与环形带310接触。由此,对位于方向转换后的片材110上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施加压力,使得设置在该方向转换后的片材110上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在受压的状态下行进。此外,如图3(b)所示,辅助辊子组400还设置有用于使环形带310张紧的张力辊430。这仅为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辅助辊子组还可以构成为具有两个以上实施按压的辊子,只要能够防止被压扁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反弹,保障输送的稳定性即可。例如,还可以构成为图4所示的具有辊子510、520两个辊子的辅助辊子组500。此外,对于辅助辊子组400的按压力的大小也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适当设定,只要能够防止被压扁的立体成型吸收体130反弹,保障输送的稳定性即可。尽管上面参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前面所介绍的实施例,其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化和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上表面设置有立体成型吸收体的片材的输送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的上方、对该立体成型吸收体施加压力的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 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包括 环形带,形成有环形空间; 第一辊,该第一辊位于所述环形空间中,轴向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垂直、外周与所述环形带接触;以及 第二辊,该第二辊位于所述环形空间中,轴向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垂直、外周与所述环形带接触,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辊位于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在垂直于所述片材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未被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施加压力的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的厚度比所述第一辊的轴心到所述片材的上表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辊的半径之差大、且比所述第二辊的轴心到所述片材的上表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辊的半径之差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为主动辊、所述第二辊为从动辊, 所述第一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辊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的输送路径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辊发生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负压装置,设置于所述片材的与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对向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方向转换后的所述片材在所述片材输送方向上的相比于所述第一辊的下游侧设置有辅助辊子组, 该辅助辊子组通过环形带对位于方向转换后的所述片材上的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施加压力,使得设置在该方向转换后的片材上的所述立体成型吸收体在受压的状态下行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辊子组与所述第一辊、第二辊共用同一环形带。
专利摘要一种吸收性物品制造装置,包括输送上表面设置有立体成型吸收体的片材的输送单元;以及设置于该吸收体的上方、对该吸收体施加压力的立体成型吸收体加压单元,该加压单元包括环形带;第一辊,位于环形空间中,轴向与片材的输送方向垂直、外周与环形带接触;第二辊,位于环形空间中,轴向与片材的输送方向垂直、外周与环形带接触,且相对于第一辊位于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在垂直于片材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未被该加压单元施加压力的该吸收体的厚度比第一辊的轴心到片材的上表面的距离与第一辊的半径之差大且比第二辊的轴心到片材的上表面的距离与第二辊的半径之差小。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立体成型吸收体撂倒,使吸收体纤维体保持直立。
文档编号A61F13/15GK202724125SQ20122031421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篠森阳二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