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混合立体修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244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腹股沟疝混合立体修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所用的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人体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较多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其中使用效果较好的三维修补装置一般是由上、下网片和中间的连接体组成,下网片形状都是圆形平片,手术中放置在腹股沟腹膜前间隙内时不容易展平,会产生较多皱褶,影响术后感受。而且,上、下网片之间的连接体结构较刚性,上网片相对下网片不易调整方位,这样上网片覆盖缝合的操作更加麻烦,对腹股沟的肌前间隙也不够适应,影响手术效果。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手术效果好的腹股沟疝混合立体修补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网片和下网片,两者通过连接体相连接,所述下网片的立体形状呈钝角锥筒状。·[000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下网片进行腹膜前修补,上网片进行肌前修补,连接体通过疝内环,钝角锥筒状的下网片比较符合人体腹股沟腹膜前间隙的生理结构,放入后展平操作方便快速,无皱褶,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感受。所述连接体是扁平带,两端分别和上网片及下网片连接,连接结构是柔性的,这样上网片和下网片连接相对较自由,在下网片铺好的情况下,还可以自由的调整上网片方位,以更好的适应腹股沟的肌前间隙。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I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上网片I和下网片2通过连接体3相连接,下网片2的立体形状呈钝角锥筒状,连接体3是扁平带,两端分别和上网片I及下网片2连接。下网片2的锥筒钝角的角度为158. 5。左右,比较符合人体腹股沟腹膜前间隙的生理角度。实际上,下网片2并非正圆锥筒,一般底面的尺寸是9X 11厘米左右,已可以充分覆盖国人的肌耻骨孔。连接体3可采用5X5毫米的扁平带,尺寸合适,便于上网片I的方位调整。手术过程中,下网片2放入人体腹股沟腹膜前间隙内并展平,连接体3穿过疝内环,上网片I则缝合固定在腹外斜肌腱膜下侧。本实施例在下网片2的边缘分布有四个长镊固定帽4,手术中可使用镊子夹住长镊固定帽4对下网片2进行位置调整和拉扯展平,操作更方便。上网片I形状是一端为圆头的平片,大小为7X11厘米左右,足以覆盖国人的腹股沟第一间隙。在圆头一端标有二条纵向的预缝距离指示线5,通常是指示距离端部I厘米和2厘米,方便判断估计修补装置和耻骨结节缝合位置。上网片I的另一端可标有二条横向的预切位置指示线6,一般是距离上、下边缘2. 5厘米处,可明显指示出上网片I的剪开位置,以通过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之用。并且,采用二条横向的预切位置指示线6使本实施例可以左右侧腹股沟通用。制造修补装置的材料可全部采用聚丙烯,制造方便,各种医学性能都符合要求。根据修补使用的需要,上网片I和下网片2也可采用轻量或部分可吸收材料,连接体3则采用完全可吸收材料, 以满足特殊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腹股沟疝混合立体修补装置,包括上网片和下网片,两者通过连接体相连接,其特征为所述下网片(2)的立体形状呈钝角锥筒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腹股沟疝混合立体修补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连接体(3)是扁平带,两端分别和上网片(I)及下网片(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腹股沟疝混合立体修补装置,其特征为在下网片(2)的边缘分布有四个长镊固定帽(4)。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腹股沟疝混合立体修补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上网片(I)是一端为圆头的平片,在圆头端标有二条纵向的预缝距离指示线(5),另一端标有二条横向的预切位置指示线(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股沟疝混合立体修补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上网片(I)是一端为圆头的平片,在圆头端标有二条纵向的预缝距离指示线(5),另一端标有二条横向的预切位置指示线(6)。
专利摘要一种腹股沟疝混合立体修补装置,包括上网片和下网片,两者通过连接体相连接,所述下网片的立体形状呈钝角锥筒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下网片进行腹膜前修补,上网片进行肌前修补,连接体通过疝内环,钝角锥筒状的下网片比较符合人体腹股沟腹膜前间隙的生理结构,放入后展平操作方便快速,无皱褶,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感受。
文档编号A61F2/02GK202682097SQ20122037333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韩宇 申请人:韩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