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39阅读:29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土茯苓60-150份、管仲50-80份、活血连20-50份、虎杖20-50份、苦参20-50份、白芥子10-40份、蛇床子20-50份、白茅根50-100份、桂枝30-50份、黄芪50-100份、防风10-20份、白术10-40份、干姜10-20份、甘草10-20份。具有除风除湿,解毒治痒,复阳补气,通涤水道,治疗湿热湿毒起效快,疗效好,对因上述原因引起的发热、手足口病,男女阴部瘙痒、皮肤湿疹、癣疤痈疽、疱疹、湿热带下等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专利说明】—种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0003]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稀,尿短赤,脉弦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0004]湿毒是指湿气郁积日久成毒,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症见粪便有血水,或便血而色紫暗不鲜,但腹不痛;若湿毒下注,郁于肌肤,则小腿部易生疮痈,称为“湿毒流注“,症见疮形平塌,根脚漫肿,包青或紫黑,溃破后脓水浸溃蔓延,久不收口。
[0005]目前现有用于湿热体质的人改善其症状的药物,如湿毒清片,具有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症属血虚湿蕴皮肤证者,该药物不具有复阳补气,通利水道治本的功效,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风除湿,解毒治痒,复阳补气,通涤水道,治疗湿热湿毒起效快,疗效好,治本的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该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土茯苓60-150份、管仲50-80份、活血连20-50份、虎杖20-50份、苦参20-50份、白芥子10-40份、蛇床子20-50份、白茅根50-100份、桂枝30-50份、黄芪50-100份、防风10-20份、白术10-40份、干姜10-20份、甘草10-20份。
[0008]优选的,该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土茯苓100份、管仲60份、活血连30份、虎杖30份、苦参30份、白芥子30份、蛇床子30份、白茅根50份、桂枝30份、黄苗50份、防风10份、白术30份、干姜10份、甘草10份。
[0009]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药按常规方法制成丸剂、片剂、胶囊和汤剂等其它剂型。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降脂降压中药汤剂,以土茯苓、管仲、活血连、虎杖为君药,利水,解血分百毒,抗癌。以苦参、白芥子、蛇床子、防风为臣药,除风、除湿,治痒,抗癌。以黄芪、桂枝、白术、白茅根、干姜为佐药,复阳补气,燥湿,通涤水道。甘草为使,调合诸药,平稳用序。上述药物相互协同,具有除风除湿,解毒治痒,复阳补气,通涤水道,以及因上述原因引起的发热、手足口病,男女阴部瘙痒、皮肤湿疹、癣疤痈疽、疱疹、湿热带下等症。
[0011]土茯苓: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具有抗肿瘤解毒作用。
[0012]管仲:别名:番白叶(《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槟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清热消炎,凉血止血,主治:治赤白痢疾,肠炎,胃痛,肺结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伤出血,疔疮。
[0013]活血连:《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有小毒。主治:治咳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0014]虎杖: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产后瘀血不下,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0015]苦参: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0016]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辛辣行散,具有豁痰利气,温经除寒,散结水肿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胃寒吐食,肢体麻木,寒湿痹痛,结核瘰疬,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0017]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
[0018]白茅根: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B岁,咳嗽。
[0019]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0020]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与人参、甘草三味,为除燥热、肌热之圣药。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芪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引自《本草纲目》)。
[0021]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
[0022]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为补气健脾、痰饮水肿的常用药。《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可有效缓解或消除湿热湿毒患者的不良特征,
下面提供几种典型症状的治疗实验数据加以说明:
(一)、针对易生粉刺、疮疖症状。
[0023]1、实验方法:
1.1实验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汤剂,一日2次,一次200ml,配合运动疗法和饮食疗
法;对照组服用除湿药配合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两组均15天为I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0024]1.2治疗前比较:
实验组:共50人,男29人,女21人,年龄25-50岁30人,51-75岁20人。
[0025]对照组:共50人,男30人,女20人,年龄25-50岁28人,51-75岁22人。
[0026]1.3以上各组经X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病种无显著性差异。
[0027]2.疗效标准及评定方法:
根据症状、体征、经络检测检查等项进行评分。显效:基本症状消失,经络检测检查肺经、三焦经指标显示为绿色,趋于正常;有效:基本症状明显改善,经络检测检查肺经、三焦经指标显示为蓝、黄色;无效:基本症状没有改变,经络检测检查肺经、三焦经指标显示为红色。
[0028]3.治疗结果:
组间总疗效比较见下表,Ridit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治疗组间总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0 %,明显优于对照组60.0 %,提示实验组疗效较好。
【权利要求】
1.一种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土茯苓60-150份、管仲50-80份、活血连20-50份、虎杖20-50份、苦参20-50份、白芥子10-40份、蛇床子20-50份、白茅根50-100份、桂枝30-50份、黄芪50-100份、防风10-20份、白术10-40份、干姜10-20份、甘草10-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袪湿热湿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土茯苓100份、管仲60份、活血连30份、虎杖30份、苦参30份、白芥子30份、蛇床子30份、白茅根 50份、桂枝30份、黄苗50份、防风10份、白术30份、干姜10份、甘草10份。
【文档编号】A61P17/04GK103432539SQ201310292788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发明者】吴长运 申请人:吴长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