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82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矩形的片状结构体,该片状结构体的底部设有收集腔,上部内含多个“7”形的吸引管,该吸引管一端与收集腔相通、另一端为位于片状结构体两侧边缘的吸引侧孔;所述的收集腔还与片状结构体外的吸引器接头相连接。本发明应用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过程中持续吸引渗血,即使有个别吸引管堵塞,其他吸引管也可继续工作,有效避免了吸引对血管壁及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造成损伤的风险,减少了一名助手手持操作传统吸引管对手术操作者产生的阻碍,吸引效率及术野显露效果明显提高,采用此器械可以明显提高开放手术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手术时间,减少血管壁及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造成损伤。
【专利说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应用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过程中持续吸引渗血,以保持术野清晰。
【背景技术】
[0002]脑血管疾病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种族,脑血管意外都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患者120万一 150万人,死亡80万一 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美国每年有50万人发病,其中15万人死亡,存活者中需要医疗照顾的200余万人。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中风后出现的偏瘫等后遗症,不仅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000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切除动脉内膜上的粥样硬化斑块,以达到通畅血管、恢复大脑供血的目的,从远期效果来看,该手术防治脑中风优于药物治疗。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国外已开展50年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将关注脑血管病的重点前移,预防脑梗塞的疏通式手术。一般这一手术是在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等临床症状之后,通过该手术可以将因斑块导致狭窄的颈动脉恢复正常,在直视下将这些粥样斑块切除,从而降低它们脱落而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0004]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术野有许多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术中需要持续吸引渗血,以保持术野清晰。目前手术用的常规吸引器均为长管型结构,需要一名助手手持操作,存在如下缺点:1.占用人手,经常对术者操作产生阻碍;2.吸引中有时会对血管壁及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造成损伤;3.吸引操作自术野浅部向术野深部操作,吸引效果经常难以达到此手术对清洁术野的要求,相对于此类手术目前使用的其他器械的专业和精准程度,传统吸引器是专业性不足的缺点非常突出。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本发明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矩形的片状结构体,该片状结构体的底部设有收集腔,上部内含多个“7”形的吸引管,该吸引管一端与收集腔相通、另一端为位于片状结构体两侧边缘的吸引侧孔;所述的收集腔还与片状结构体外的吸引器接头相连接。
[0008]考虑到适用不同的手术患者,上述片状结构体为宽2cm-5cm,长2cm_7cm的硅胶材料制成的矩形片状结构体。
[0009]考虑到手术过程中使用稳定性,上述片状结构体的边缘为硬质硅胶材料制成,其他部分为软硅胶材料制成。[0010]考虑到手术中的吸引效果,上述吸引侧孔为直径0.3cm的孔洞。[0011 ] 上述收集腔为硬硅胶材料制成。
[0012]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3]本发明设计的片状结构体吸引头,应用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过程中持续吸引渗血,以保持术野清晰,其中多个“7”形的吸引管在手术中可以同时对手术视野内的血液进行吸引,即使有个别吸引管堵塞,其他吸引管也可继续工作,吸引侧孔的设计有效避免了吸引对血管壁及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造成损伤的风险,减少了一名助手手持操作传统吸引管对手术操作者产生的阻碍,吸引的位置位于术野最深部,渗血自然汇集处,吸引效率及术野显露效果明显提高,采用此器械可以明显提高开放手术时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手术时间,减少血管壁及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造成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片状结构体,2、吸引管,3、吸引侧孔,4、收集腔,5、吸引器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矩形的片状结构体1,该片状结构体I的底部设有收集腔4,上部内含多个“7”形的吸引管2,该吸引管2一端与收集腔4相通、另一端为位于片状结构体I两侧边缘的吸引侧孔3 ;所述的收集腔4还与片状结构体I外的吸引器接头5相连接。
[0017]考虑到适用不同的手术患者,上述片状结构体I为宽2cm-5cm,长2cm-7cm,的硅胶材料制成的矩形片状结构体,且收集腔4和吸引管2以外的部分厚度为0.5cm。
[0018]考虑到手术过程中使用稳定性,上述片状结构体I的边缘为硬质硅胶材料制成,其他部分为软硅胶材料制成。
[0019]考虑到手术中的吸引效果,上述吸引侧孔3为直径0.3cm的硬硅胶材料制成的孔洞。
[0020]上述收集腔4为硬硅胶材料制成。
[0021]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手术前一天零点以后不能进食,术前两小时不能饮水。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先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在颈部做一个切口以显露颈动脉,以便于进行阻断及开放。显露颈动脉后,将本发明矩形的片状结构体I放入需要手术的颈动脉下方,并通过吸引器接头5与负压吸引器联系备用,再将在阻断的颈动脉两端插入一个塑料管(颈动脉转流管)以便在剥脱硬化段斑块的同时保证进入大脑的血流。当进行硬化斑块被剥离时,动脉血管会流出大量血液。此时开启吸引器,血液会通过片状结构体I内的多个“7”形的吸引管2另一端的吸引侧孔3吸进吸引管2,流入收集腔4内并排出,保证了手术过程中手术视野的清晰,即使有个别吸引管堵塞,其他吸引管也可继续工作。当硬化斑块被剥离后,将对动脉壁进行缝合,此时本发明可以对动脉周围的残存血液进行引流,之后撤出转流管,最后进行皮肤的缝合。本发明设计的片状结构体吸引头,应用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过程中持续吸引渗血,以保持术野清晰,其中多个“7”形的吸引管在手术中可以同时对手术视野内的血液进行吸引,即使有个别吸引管堵塞,其他吸引管也可继续工作,吸引侧孔的设计有效避免了吸引对血管壁及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造成损伤的风险,减少了一名助手手持操作传统吸引管对手术操作者产生的阻碍,吸引的位置位于术野最深部,渗血自然汇集处,吸引效率及术野显露效果 明显提高,减少了手术时间,减少血管以及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造成损伤。
【权利要求】
1.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矩形的片状结构体(1),该片状结构体(1)的底部设有收集腔(4),上部内含多个“7”形的吸引管(2),该吸引管(2)—端与收集腔(4)相通、另一端为位于片状结构体(1)两侧边缘的吸引侧孔(3);所述的收集腔(4)还与片状结构体(1)外的吸引器接头(5)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结构体(1)为宽2cm-5cm,长2cm_7cm的硅胶材料制成的矩形片状结构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结构体(I)的边缘为硬质硅胶材料制成,其他部分为软硅胶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引侧孔(3)为直径0.3cm的孔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吸引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收集腔(4)为硬硅胶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A61M27/00GK103520827SQ201310513711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6日
【发明者】王伟民, 符丽, 徐志明, 李胜利 申请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