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植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68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人工植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人工植体组件,其用于设置于一齿槽骨,人工植体组件包含一植体、一基牙以及一锁固元件。植体用于设置于齿槽骨,并具有一多边形锥状限位槽。基牙设置于植体,并具有一多边形锥状限位部,该多边形锥状限位部配合地容置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且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之间形成有一容错空间。锁固元件穿设于基牙,并固接于植体,使基牙藉由锁固元件固设于植体上。
【专利说明】人工植体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植体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以及多边形锥状限位槽的人工植体组件。
【背景技术】
[0002]请参阅图1至图2B,图1显示第一现有人工植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显示第一现有人工植体组件的多颗植牙态样的剖视示意图;图2A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B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人工植体组件PA100通常主要由一植体PA1、一基牙PA2以及一锁固元件PA3所组成。在植牙的过程,通常会先将植体PAl装设在齿槽骨上,然后将装设有牙冠(图1未示)的基牙PA2设置于植体PA1,最后再以锁固元件PA3把基牙PA2固定于植体PAl上。
[0003]然而如图2所示,由于操作植牙器具的工作空间会受限于患者的口腔打开程度而不易在齿槽骨PA200上钻孔,因此当使用者欲操作植牙器具在患者的齿槽骨PA200上钻出多个孔洞时,往往会使所钻出的多个孔洞之间无法平行,使得在装设植体PAla、PAlb, PAlc的过程中,各植体PAla、PAlb、PAlc之间已有倾斜的情况,虽然现有的基牙PA2a、PA2b、PA2c分别具有圆柱状限位部PA21a、PA21b、PA21c,且植体PAla、PAlb、PAlc具有对应于圆柱状限位部PA21 a、PA2 Ib、PA21 c的限位槽PA 11 a、PA I Ib、PA 11 c,但当使用者试图把圆柱状限位部PA21a、PA21b、PA21c分别对应地装设在限位槽PAlla、PAllb, PAllc,并以中心的圆柱状限位部PA21b与限位槽PAllb为准时,两侧的植体PAla、PAlc与圆柱状限位部PA21a、PA21c之间则容易产生倾斜而无法顺利地将植体PAla、PAlc分别置入限位槽PAlla、PAllc中。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由于圆柱状限位部PA21a、PA21c的底部在装设时会分别抵接到限位槽PAlla、PAllc的顶缘,使得圆柱状限位部PA21a、PA21c无法配合地容置在限位槽PAlla, PAllc中,然而若使用者试图强制地继续推压圆柱状限位部PA21a、PA21c,使圆柱状限位部PA21a、PA21c的底部与限位槽PAlla、PAllc的顶缘相抵,则容易造成圆柱状限位部PA21a、PA21c的底部产生变形凹陷而卡在患者的口腔中,使得成排的牙冠PA300无法继续装设也无法取出,造成临床上极大的困扰,使得连续多颗植牙的病例,仅能各自分开单颗制作。骨骼条件不良的患者,便无法利用多颗植牙连结,分散咬力的优点,只能单颗独自承载咬合力,植牙失败率因此而提高。
[0004]请继续参阅图3以及图4,图3显示第二现有人工植体组件的示意图;图4显示第二现有人工植体组件的单颗植牙态样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于上述的圆柱状限位部PA21a、PA21b使得成排的牙冠PA300无法配合地装设在植体PAla、PAlb上,因上述问题而衍生发展出圆锥状限位部PA21d,其可使与牙冠PA300d结合的基牙(图未标示)配合地设置在植体PAld上,但在单颗植牙的情况下,因为圆锥状限位部PA21d与其所容置的限位槽PAlld之间并没有干涉的问题,所以使得基牙与植体PAld之间会产生相对转动,进而影响到牙冠PA300d置放的精确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5]如上所述,由于当多个基牙分别固定在互相连结的多个牙冠上石,这些基牙往往会无法顺利地设置在植体上,造成牙冠装戴过程中诸多的不便;然而,虽然现有人工植体组件中的基牙与植体之间可以利用圆椎状限位部来使基牙可配合地设置在植体上,但圆椎状限位部仅适用于多颗植牙的情形下,当圆椎状限位部应用于单颗植牙时,基牙与植体之间则容易产生相对地转动。
[0006]缘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人工植体组件。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植体组件,用于设置于一齿槽骨,该人工植体组件包含:
[0008]一植体,用于设置于该齿槽骨,并具有一多边形锥状限位槽;
[0009]一基牙,设置于该植体,并具有一多边形锥状限位部,该多边形锥状限位部配合地容置于该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且该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与该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之间具有一容错空间;以及
[0010]一锁固元件,穿设于该基牙,并固接于该植体,且该基牙固定地设置于该锁固元件与该植体之间。
[0011]上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中该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为六边形锥状限位槽、四边形锥状限位槽以及八边形锥状限位槽其中之一。
[0012]上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中该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为六边形锥状限位部、四边形锥状限位部以及八边形锥状限位部其中之一。
[0013]上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中该植体设有一锁固部,该锁固元件锁固于该锁固部。
[0014]上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中该锁固部为一螺孔。
[0015]上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中该锁固元件为一螺丝。
[0016]基于以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植体组件中,藉由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与其相对应的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二者间的多边形锥状构造,可在将多颗基牙设置于植体时,利用多边形锥状限位部配合地容置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中,使多边形锥状限位部的底部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的顶缘不会如现有技术般因为相抵所产生的变形凹陷而导致牙冠卡在口腔,有效的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由于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之间是利用多边形的锥状构造而相互干涉,所以在单颗植牙的情况下,基牙与植体之间不会产生相对地转动,以增加植牙手术操作的精确度。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显示第一现有人工植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2显示第一现有人工植体组件的多颗植牙态样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2A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2B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3显示第二现有人工植体组件的示意图;[0023]图4显示第二现有人工植体组件的单颗植牙态样的示意图;
[0024]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沿图6的A-A切面的分解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7]图8为图7的剖视组合示意图;
[0028]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单颗植牙态样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0029]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多颗植牙态样锁固前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1OA为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1OB为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0032]图11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多颗植牙态样锁固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植体组件,其相关的组合实施方式更是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然熟习此项技艺者皆知此仅为举例,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本身。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内容详述如下。
[0034]请参阅图5至图8,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沿图6的A-A切面的分解结构剖视示意图;图8为图7的剖视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人工植体组件100是锁固于一齿槽骨200 (标示于图10),且人工植体组件100包含一植体1、一基牙2以及一锁固元件3。
[0035]植体I是锁固于齿槽骨200,且植体I具有一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以及一锁固部12。其中,本实施例的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是为一六边形锥状限位槽。
[0036]基牙2是设置于植体1,并具有一对应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的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而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是配合地容置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内,且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之间形成有一容错空间S。其中,本实施例的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是为一六边形锥状限位部。此外,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亦可为四边形锥状限位槽以及八边形锥状限位槽其中的一者,而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亦可为四边形锥状限位部以及八边形锥状限位部其中的一者。
[0037]锁固元件3是穿设于基牙2,并锁固于锁固部12,使基牙2藉由锁固元件3固设于植体I上。在本实施例中,锁固部12是为一螺孔,而锁固元件3是为一螺丝,藉以利用螺接的方式使锁固元件3锁固于锁固部12。
[0038]请继续参阅图9,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单颗植牙态样的立体组合示意图。藉由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的六边形构造,除了能够使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限位地容置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外,更能藉由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之间相互的干涉,使两者之间不会相对地转动,因此在以锁固元件3将设有牙冠300的基牙2锁固在植体I时,基牙2不会因受到外力或者锁固元件3旋转的影响而与植体I产生相对地转动。
[0039]请继续参阅图10至图11,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多颗植牙态样锁固前的剖视示意图;图1OA是为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OB是为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人工植体组件的多颗植牙态样锁固后的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际运用上,当要把成排的牙冠300a装设在齿槽骨200前,通常会先利用植牙器具(图未示)在齿槽骨200上钻孔,再将植体la、lb、Ic分别锁固在齿槽骨200上;其中,由于利用植牙器具在口腔中进行钻孔的过程中,患者的口腔开启程度会限制了植牙器具的工作空间,且由于是牙医师是手动的操作,因此往往会使植牙器具所钻出的各孔洞之间呈现相互倾斜的非平行排列,进而使分别装设在孔洞上的各植体la、IbUc之间产生有倾斜的情况。
[0040]承上所述,当使用者在将基牙2a、2b、2c分别连接至相对应的牙冠300a时,由于在装设的过程中,基牙2a、2b、2c的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a、21b、21c与植体la、lb、lc的多边形锥状限位槽lla、llb、llc会相互对应,使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a、21b、21c的锥状构造能够配合地容置在多边形锥状限位槽lla、llb、llc,而藉由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a、21b、21c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11a、lib、Ilc之间所形成的容错空间(图未标示),即可在植体la、lb、Ic倾斜的情况下,使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a、21b、21c仍能分别配合且契合地设置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I la、I Ib、llc中,进而再以锁固元件3a、3b、3c将基牙2a、2b、2c分别锁固在植体 la、lb、Ic 上。
[0041]如图10所示,虽然植体la、lb、Ic会受到齿槽骨200上的钻孔影响而呈现互相倾斜的排列状态,但由于多边形锥状限位部21a、21b、21c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lla、llb、llc之间分别具有容错空间,因此仍可使牙冠300a设置在齿槽骨200上,然后再以锁固元件3a、3b、3c分别将基牙2a、2b、2c锁固在植体la、lb、Ic上,进而使整个牙冠300a如图11所示的稳定固定在齿槽骨200上。
[0042]综合以上所述,由于现有的人工基牙组件在多颗植牙的情况下,各植体之间是相互倾斜的,使圆柱状限位部无法配合地容置在限位槽中,若强制装设可能会使圆柱状限位部的侧壁因与限位槽的顶缘相抵而变形,使牙冠卡在口腔中,而在单颗植牙的情况下,利用圆锥状限位部配合地容置于限位槽内,虽然在植体倾斜的情况下,基牙藉由圆锥状限位部顺利地容置于限位槽内,但是因此仍会使基牙与植体之间产生相对的转动,进而使牙冠无法精准地设置于植体上;相较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人工基牙组件主要是利用基牙的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与其相对应的多边形锥状限位槽,在多颗植牙的情况下,使基牙能够顺利地且配合地设置于植体,且在单颗植牙的情况下,因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涉,使基牙与植体之间不会产生相对地转动。
[0043]此外,本实用新型更藉由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与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之间形成的容错空间,使得在多颗植牙的情况下,植体即使在相互倾斜,基牙仍能配合且契合地设置在植体,以增加植牙手术操作的精确度。
[0044]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植体组件,用于设置于一齿槽骨,其特征在于,该人工植体组件包含: 一植体,用于设置于该齿槽骨,并具有一多边形锥状限位槽; 一基牙,设置于该植体,并具有一多边形锥状限位部,该多边形锥状限位部配合地容置于该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且该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与该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之间具有一容错空间;以及 一锁固元件,穿设于该基牙,并固接于该植体,且该基牙固定地设置于该锁固元件与该植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多边形锥状限位槽为六边形锥状限位槽、四边形锥状限位槽以及八边形锥状限位槽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多边形锥状限位部为六边形锥状限位部、四边形锥状限位部以及八边形锥状限位部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植体设有一锁固部,该锁固元件锁固于该锁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固部为一螺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植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锁固元件为一螺丝。
【文档编号】A61C8/00GK203493758SQ201320587620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温世政 申请人:温世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