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3184发布日期:2018-06-18 11:2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以45岁以上男性多见,男女之比8:1,四肢动脉均可发病,但以下肢多见,常侵犯股浅动脉,其次是腹主动脉下1/3处,包括腹主动脉分叉处和髂总动脉及动脉近端。远侧端血管受累以胫前动脉受累较胫后动脉为多。故下肢发病率高于上肢,且病情较重。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也随之逐年增多,已成为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之一。

随着年龄的提高,发病逐渐增多,60岁以上的患者更为多见。根据中国调查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达79.9%;在尸检的发病率中50-60岁占77.3%,61-70岁占87%,70岁以上占98%。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中药制剂能够由内而外的解决这个病症。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疗起效快,效果好,治愈率高的内外兼治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金银花10-15份、蒲公英10-15份、连翘10-15份、牡丹皮3-5份、泽兰10-15份、黑豆3-5份、荆芥3-5份、防风3-5份、杏仁3-5份;

外服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苦参3-5份、黄柏6-10份、紫花地丁3-5份、大枫子6-10份、大黄3-5份、白鲜皮10-15份。

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制剂,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药优选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金银花12份、蒲公英12份、连翘12份、牡丹皮4份、泽兰13份、黑豆4份、荆芥4份、防风4份、杏仁4份;

外服药优选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苦参4份、黄柏8份、紫花地丁4份、大枫子8份、大黄4份、白鲜皮13份。

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内服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照配方称取内服药的原料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上表面1-2厘米,浸泡2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上表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5-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外服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大蒜5-8份加入35升的药桶中,加50-75摄氏度的温水25-30升,将上述外服药药剂切碎,放入药桶中;药筒中央放置有搁板,将患肢放置在搁板上,用保温装置将患肢和药筒罩在一起,先热熏疗10-15分钟,然后打开保温装置,用药液对患肢冲洗,每次冲洗20-25分钟。

优选方案如下:

文火煎煮35分钟。

大蒜为6份。

温水为60摄氏度温水30升。

热熏蒸13分钟,冲洗23分钟。

保温装置为保温被褥或塑料套袋。

药理分析: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归肝、胃、肾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除湿利尿。主治一切热毒所致之痈疮肿毒,痄腮,瘰疬;热邪所致之咽痛,目赤,胃脘疼痛,泄泻痢疾,黄疸,尿频尿痛,噎嗝癌肿,虫蛇咬伤等。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消痈散结,不但能散气血凝聚又能消痈散结,用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

牡丹皮: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泽兰:性微温,味苦、辛。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用于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口噤、痈肿疮毒,可解药毒,制风热而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入肺、肝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骨节酸痛;肠风下血;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显著。

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和心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经、膀胱和大肠经。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备注: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大枫子:味辛,性热,有毒。入肺,肝经。功能:祛风燥湿,攻毒杀虫。主治麻风,外用治梅疮,疥癣,手背皲裂等症。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白鲜皮:味苦、咸,性寒。归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和膀胱经。主治由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能够益气健脾、行气解郁、敛疮生肌、化痰泄浊,对动脉硬化症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收集120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男60例,女60例;年龄45-70岁,平均5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实施例组,每组60例;各组患者年龄症状构成无显著差异;一日2次,每个疗程7天。

统计如下表:

疗效评定:

显效:体质增强,身上有劲,心慌、心悸、气紧,心动过速,肢体麻木,心肌缺血,睡眠欠佳等症状明显缓解。

有效:体质增强,心慌、心悸、气紧,麻木等症状有所缓解。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甚至恶化。

治疗组中60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占59例,治愈率占98.3%;对照组中60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占21例,治愈率占35%;综上,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本发明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

病例1:

刘某某,女,66岁,右足发凉伴麻木1年,间歇性跛行6月,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发展至行走约50米即出现跛行,既往高血压病史30年。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右侧股浅动脉中下段近乎闭塞。后采用本发明用药,3个疗程后,行走正常,6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病例2:

孙某某,男,70岁,有糖尿病史12年,早晨有晨练的习惯,最近1年发现走路不顺,小腿酸疼,自己以为是“老寒腿”,后来实在是疼痛难忍,来医院就诊后,确诊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本发明的内服药和外服药后,一个疗程后疼痛缓解,3个疗程后,腿部活动正常,5个疗程后痊愈出院。2个月后复查无复发。

病例3:

赵某某,男,51岁,双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4年,伴行走后腰部、臀部酸痛不适,无静息痛,自认为腰椎病,予理疗但效果不理想,近半年加重,行走约30米即出现跛行,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来医院就诊后检查发现腹主动脉、双髂动脉完全闭塞。采用本发明的内服药和外服药,2个疗程后患者跛行症状消失,5个疗程后行走自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金银花10份、蒲公英15份、连翘10份、牡丹皮5份、泽兰10份、黑豆5份、荆芥3份、防风5份、杏仁3份;

外服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苦参5份、黄柏6份、紫花地丁5份、大枫子6份、大黄5份、白鲜皮10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金银花15份、蒲公英10份、连翘15份、牡丹皮3份、泽兰15份、黑豆3份、荆芥5份、防风3份、杏仁5份;

外服药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苦参3份、黄柏10份、紫花地丁3份、大枫子10份、大黄3份、白鲜皮15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制剂,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药优选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金银花12份、蒲公英12份、连翘12份、牡丹皮4份、泽兰13份、黑豆4份、荆芥4份、防风4份、杏仁4份;

外服药优选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苦参4份、黄柏8份、紫花地丁4份、大枫子8份、大黄4份、白鲜皮13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内服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照配方称取内服药的原料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上表面1厘米,浸泡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上表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4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4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外服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大蒜5份加入35升的药桶中,加75摄氏度的温水25升,将上述外服药药剂切碎,放入药桶中;药筒中央放置有搁板,将患肢放置在搁板上,用保温装置将患肢和药筒罩在一起,先热熏疗15分钟,然后打开保温装置,用药液对患肢冲洗,每次冲洗20分钟。

保温装置为保温被褥。

实施例5:

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内服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照配方称取内服药的原料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上表面2厘米,浸泡25分钟;再加水没过药上表面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7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外服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大蒜8份加入35升的药桶中,加50摄氏度的温水30升,将上述外服药药剂切碎,放入药桶中;药筒中央放置有搁板,将患肢放置在搁板上,用保温装置将患肢和药筒罩在一起,先热熏疗10分钟,然后打开保温装置,用药液对患肢冲洗,每次冲洗25分钟。

保温装置为塑料套袋。

实施例6:

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内服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照配方称取内服药的原料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上表面1厘米,浸泡28分钟;再加水没过药上表面6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5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6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5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外服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大蒜6份加入35升的药桶中,加65摄氏度的温水28升,将上述外服药药剂切碎,放入药桶中;药筒中央放置有搁板,将患肢放置在搁板上,用保温装置将患肢和药筒罩在一起,先热熏疗13分钟,然后打开保温装置,用药液对患肢冲洗,每次冲洗25分钟。

保温装置为保温被褥。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描述旨在说明具体实施方案的实现方式,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在详述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变体,这些变体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构思之内。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仅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