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撑开器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19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椎间撑开器套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间撑开器套件,包括若干个撑开器,所述撑开器均包括撑开主体、连接在撑开主体后端的握柄;所述撑开主体包括基部、分别设置在基部前后两端的前导向部和后连接部;从靠近基部的一端至远离基部的一端,所述前导向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从靠近基部的一端至远离基部的一端,所述后导向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握柄连接在后连接部上;各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均不同,且该若干个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依次递增。在使用时,可利用前导向部,使撑开主体可顺畅地进入狭窄椎间隙内,而且,通过采用若干个撑开器,并使该若干个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依次递增,可逐级扩大狭窄椎间隙,从而可方便地实现狭窄椎间隙的撑开。
【专利说明】椎间撑开器套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撑开器套件。

【背景技术】
[0002]腰椎滑脱、退行性腰椎侧弯是常见的腰椎疾病。而严重腰椎滑脱、退行性腰椎侧弯等病常伴有一侧或双侧椎间隙极度狭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狭窄椎间隙撑大。目前,医疗行业内缺乏椎间撑开装置,从而造成狭窄锥间隙的撑开操作非常困难。因而,有必要为人们提供一种可方便地实现狭窄椎间隙撑开的椎间撑开器套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撑开器套件,其可方便地实现狭窄椎间隙的撑开。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椎间撑开器套件,包括若干个撑开器,所述撑开器均包括撑开主体、连接在撑开主体后端的握柄;所述撑开主体包括基部、分别设置在基部前后两端的前导向部和后连接部;从靠近基部的一端至远离基部的一端,所述前导向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从靠近基部的一端至远离基部的一端,所述后导向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握柄连接在后连接部上;各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均不同,且该若干个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依次递增。
[0006]该若干个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以相同的公差依次递增,所述公差为2_,且厚度最小的基部为4mm厚。
[0007]该椎间撑开器套件包括七个撑开器,该七个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分别为4_、6_、8mm、10mm、12mm、14mm、16mm。
[0008]撑开主体的棱角处均设为圆角。
[0009]所述基部的横截面呈四边形。
[0010]所述握柄包括与后连接部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后端的两侧均形成有持握部,所述连杆的后端设置为呈锥形的锤击部。
[001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撑开器的撑开主体,可利用前导向部,使撑开主体可顺畅地进入狭窄椎间隙内,而且,通过采用若干个撑开器,并使该若干个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依次递增,可逐级扩大狭窄椎间隙,从而可方便地实现狭窄椎间隙的撑开;而且,还可实现狭窄椎间隙的复位;此外,通过合理设置撑开主体,还可避免拔出撑开主体时损害神经根和硬膜囊,以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合理设置握柄的结构,还方便于撑开主体的插入和退出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15]其中,1、撑开器;21、连杆;22、持握部;23、锤击部;3、撑开主体;31、前导向部;32、基部;33、后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
[0017]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椎间撑开器套件,包括若干个撑开器1,所述撑开器I均包括一体成型的撑开主体3、连接在撑开主体3后端的握柄;所述撑开主体3包括基部32、分别设置在基部32前后两端的前导向部31和后连接部33 ;从靠近基部32的一端至远离基部32的一端,所述前导向部31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从靠近基部32的一端至远离基部32的一端,所述后连接部33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握柄连接在后连接部33上;各撑开器I的基部32的厚度均不同,且若干个撑开器I的基部32的厚度d依次递增。具体的,所述基部32的横截面呈四边形,以方便于加工。
[0018]优选的,该若干个撑开器I的基部32的厚度以相同的公差依次递增,所述公差为2mm,且厚度最小的基部32为4mm厚。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合理设置逐级撑大的距离,使狭窄椎间隙能逐级均匀地撑大,以恢复椎间高度和复位滑脱椎体。进一步优选的,该椎间撑开器套件包括七个撑开器I,该七个撑开器I的基部32的厚度分别为4mm、6mm、8mm、10mm、12mm、14mm、16mm。
[0019]优选的,撑开主体3的棱角处均设为圆角。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后连接部33的结构,并通过结合上述结构,可避免撑开主体3在插入或退出狭窄椎间隙时损害神经根和硬膜囊。
[0020]所述握柄大致呈“T”字形,具体的,所述握柄包括与后连接部33连接的的连杆21 ;所述连杆21后端的两侧均形成有持握部22,所述连杆21的后端设置为呈锥形的锤击部23。具体的,锤击部23的后表面设置为向外凸的弧面。通过利用锤击部23,可方便于使用者锤击,将撑开主体3击入椎间隙内;而通过利用持握部22,可方便于使用者持握,并便于使用者施力将撑开主体3从锥间隙拔出。
[0021]在实际运用时,按基部32厚度的薄至厚,可将该若干个撑开器I分为第一级撑开器(也就是基部32为4_厚的撑开器)、第二级撑开器(也就是基部32为6mm厚的撑开器)......第η级撑开器。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持握握柄,可先将第一级撑开器的撑开主体3插入狭窄椎间隙内,然后依顺序将第二个撑开器、第三个撑开器......第η级撑开器的撑开主体3分别插入至狭窄椎间隙内,以逐步扩大狭窄椎间隙,从而方便于实现狭窄椎间隙的撑开。且当狭窄椎间隙逐级撑开时可使椎间盘纤维环及前后纵韧带钝性松解,从而可恢复椎间高度,并使滑脱椎体复位。
[002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撑开器I的撑开主体3,可利用前导向部31,使撑开主体3顺畅地进入狭窄椎间隙内,而且,通过采用若干个撑开器,并使该若干个撑开器I的基部32的厚度依次递增,可逐步扩大狭窄椎间隙,从而可方便地实现狭窄椎间隙的撑开,同时,还可实现狭窄椎间隙的复位;此外,通过合理设置撑开主体3,还可避免拔出撑开主体3时损伤神经根,以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合理设置握柄的结构,还方便于撑开主体3的插入和退出操作。
[002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椎间撑开器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撑开器,所述撑开器均包括撑开主体、连接在撑开主体后端的握柄;所述撑开主体包括基部、分别设置在基部前后两端的前导向部和后连接部;从靠近基部的一端至远离基部的一端,所述前导向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从靠近基部的一端至远离基部的一端,所述后导向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握柄连接在后连接部上;各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均不同,且该若干个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依次递>曰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撑开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若干个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以相同的公差依次递增,所述公差为2mm,且厚度最小的基部为4_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撑开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椎间撑开器套件包括七个撑开器,该七个撑开器的基部的厚度分别为4mm、6mm、8mm、10mm、12mm、14mm、1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撑开器套件,其特征在于:撑开主体的棱角处均设为圆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撑开器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横截面呈四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撑开器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包括与后连接部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后端的两侧均形成有持握部,所述连杆的后端设置为呈锥形的锤击部。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4169915SQ201420599670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6日
【发明者】何二兴, 尹知训, 郭倞 申请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