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骨科痈肿的本经膏药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74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膏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骨科痈肿的本经膏药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中医外科膏药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膏药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治疗骨科方面的顽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果出众、适用范围广的治疗骨科痈肿的本经膏药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骨科痈肿的本经膏药,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荆芥10份、防风10份、川穹10份、白芷10份、马前子10份、连召10份、栀子10份、元 柏10份、元连10份、元芩10份、元参10份、开麻10份、南星10份、白附子10份、川羌10份、天麻10份、木通10份、川断10份、独活10份、骨草10份、赤勺10份、土虫10份、牛夕10份、杜仲10份、当归10份,白果10份、公英10份、地丁10份、防己10份、菊花10份、五信子10份,五加皮10份、地骨皮10份、冰片10份、薄荷脑10份、青粉15份、樟脑15份、三七15份、火段狗骨15份、红花15份、山甲15份、昆布15份、通草15份、木瓜15份、寄如15份、申姜15份、雄黄20份、海螵鞘20份、石脂20份、自然铜20份、双花30份、乳香30份、没药30份、龙骨30份、阿味30份、官粉30份、血竭50份、儿茶50份、龟板50份、蜈蚣10条、木别子2.5份、章丹750份、麻油1500份。

一种治疗骨科痈肿的本经膏药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上述原料的配比选料;

(b)在所有原料中除了薄荷脑、轻粉、樟脑、自然铜、官粉、血竭、雄黄、石脂、章丹这9种,其余的原料用麻油侵泡7天后用文火熬制,直至药物焦黄,并去渣、净油、待用;

(c)将步骤(b)中获得混合油液炼制340℃以上后放入章丹,搅拌至无沫后倒入洁净器皿内,并捏成小团;

(d)在凉水中侵泡7天之后加热融化,再加入薄荷脑、轻粉、樟脑、自然铜、官粉、血竭、雄黄、石脂,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在发明人原有配方的基础上,根据充分的临床经验,重新归纳整理了更有效的药物成份,提高了治疗效果,其主要对:风湿骨病、颈椎病、腰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关节肿胀疼痛、骨刺、骨质增生、骨折、挫伤、扭伤、疗毒、痈肿疖、无名肿毒等疗效奇佳,膏药经过了 大量的临床实践的验证,患者使用疗程短,见效快,能快速解决各类病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治疗骨科痈肿的本经膏药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荆芥10份、防风10份、川穹10份、白芷10份、马前子10份、连召10份、栀子10份、元柏10份、元连10份、元芩10份、元参10份、开麻10份、南星10份、白附子10份、川羌10份、天麻10份、木通10份、川断10份、独活10份、骨草10份、赤勺10份、土虫10份、牛夕10份、杜仲10份、当归10份,白果10份、公英10份、地丁10份、防己10份、菊花10份、五信子10份,五加皮10份、地骨皮10份、冰片10份、薄荷脑10份、青粉15份、樟脑15份、三七15份、火段狗骨15份、红花15份、山甲15份、昆布15份、通草15份、木瓜15份、寄如15份、申姜15份、雄黄20份、海螵鞘20份、石脂20份、自然铜20份、双花30份、乳香30份、没药30份、龙骨30份、阿味30份、官粉30份、血竭50份、儿茶50份、龟板50份、蜈蚣10条、木别子2.5份、章丹750份、麻油1500份。

上述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如下: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上述原料的配比选料;

(b)在所有原料中除了薄荷脑、轻粉、樟脑、自然铜、官粉、血竭、雄黄、石脂、章丹这9种,其余的原料用麻油侵泡7天后用文火熬制,直至药物焦黄,并去渣、净油、待用;

(c)将步骤(b)中获得混合油液炼制340℃以上后放入章丹,搅拌至无沫后倒入洁净器皿内,并捏成小团;

(d)在凉水中侵泡7天之后加热融化,再加入薄荷脑、轻粉、樟脑、自然 铜、官粉、血竭、雄黄、石脂,搅拌均匀即可。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