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包尔胡特颗粒剂制备方法与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7776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包尔胡特颗粒剂制备方法与其应用。



背景技术:

哈萨克民族传统医药理论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哈萨克民族先祖及传统医药工作者和民间广泛的基于哈萨克族传统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六元学说即“阿勒特突固尔”来研究多种疾病致病机理及诊疗方法。哈萨克族医学家乌太波依达克·特列吾哈布勒(1388~?)于公元15世纪所著《哈萨克族医学概论》一书即从气、功能、能量即胡瓦特学说、脏器即“木谢列尔”学说理论出发对多种疾病进行病理分析和医药方案、药物诊疗设计。

哈萨克民族医药传统常用药用植物包尔胡特果实即新疆药鼠李果实、生黄芪、粉葛根是主要依托脏器学说即“木谢列尔”来治疗体液疾病,民间主要通过提取处理后内服,其主要作用是治疗酒精性肝病。

按照哈萨克传统医药理论,酒精性肝病有部分病因病理过程与脏器功能失调相关,其表征有所不同。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性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该病是我国的常见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据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成人群体中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6%左右。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不断上升,在我国因酒精所致的肝损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积极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已迫在眉睫。酒精性肝病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问题,更有关系到如何提高我们生活质量问题。

对于酒精性肝病而言酒精因素是作为对病变肝脏的初次作用因素,通过氧化应激促使反应性氧化物增加,而诱发肝脏脂肪聚集。在氧化应激相关的脂质过氧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使脂肪变的肝细胞发生第二次作用,造成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有研究表明,酒精性肝病的初步诊断要点包括具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患者,出现腹水并除外其他原因。对个别病例。询问家庭成员及伙伴证实其饮酒史就可确诊。重症酒精性肝病是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如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常伴有内毒素血症。

运用民族医药学,包括中医药学传统理论,进行脏器功能失调、体液性疾病的研究已具有悠久历史,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祖国医学对脏器功能失调疾病未进行细致明确区分,未能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西医系统理论的引入,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用中医药治疗、防治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才真正逐步展开,开始系统的研究酒精性肝炎疾病,形成了我国独有的以中西医民族医药结合为特点的防治酒精性肝炎疾病科学研究。

酒精性肝病防治对于中草药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多年来,我国对防治酒精性肝病的药物研究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其中可能存在着各种对于改善脏器功能失调的中草药,分布的亲缘系统广泛,地域、生态也多种多样,因而可以设想,它们对于防治脏器功能性疾病的作用机理也有各种不同形式,这就给研究中草药防治酒精性肝病药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研究运用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作用比较重视发现与发展抗病基因问题的研究,强调整体联系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其中包括:平衡整体观念与系统生物学;天人相应与环境基因组学;辨证论治与药物基因组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与药物基因学;病因学说与易感基因;扶正祛邪与基因组学治疗;证候与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的相关性。同时加强以基因表达为指标,以基因调控改变和功能修饰为研究方向,进行中药复方多组分的多环节、多靶点调整作用的研究,寻找病证结合的相关基因,建立“证候-基因表达谱”,有利于揭示中医“证”的结构和功能的实质。

酒精性肝病的原因和病理是非常复杂的,治疗应该考虑更多的问题。既然脏器功能失调是多因素造成的,那么防治脏器失调疗效指标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指标,应该拓宽思路,寻求多方面的治疗药物。

因此,本发明结合其现代药剂学制剂技术,针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哈萨克传统药物组合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并确定其剂型及制备方法,同时研究复方制剂的作用及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包尔胡特颗粒剂制备方法与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处方组成为:包尔胡特10g,葛根5g,黄芪5g,辅料为糊精8g,制成16g颗粒剂。 拟订功能主治:保肝,解酒,用于酒精性肝炎 规格:每包8g。用法用量:用水冲服,一日两次,每次1包。

制备工艺:以上3味药材,分别加17、16、16倍水共提取三次,每次140min,纱布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0.08MPa,60℃)真空干燥后得干浸膏,研细,过80筛,得到干浸膏粉,按1︰1比例分别称取干浸膏粉与辅料糊精,混匀,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过14目筛制湿颗粒,70℃下干燥,过14目筛整粒,即得。

本发明的药物有效结合哈萨克族古代医学大家乌太波依达克·特列吾哈布勒所著《奇葩格尔利克巴彦》即《哈萨克族医学概论》所提六元学说即“阿勒特突固尔”之学说理论指导,乌太波依达克·特列吾哈布勒认为脏器能独立完成各自先天禀有的责任与功能,并有各自独特的形态结构,通过相互间的衔接进行联络,为生命的后天延续、生存、摄生创造条件的人体构成部分。这是哈萨克民族医圣乌太波依达克·特列吾哈布勒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同时,自己在长期广泛的医疗实践中不断观察、研究、实践后总结出的观点和对脏器的概念。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机体共有之气和后天发挥并促成的脏器独有之气。那么,酒精性肝病属于后天因素作用促成的脏器独有之气,也是“木谢列尔”意即脏器学说中的脏腑与器官与“苏勒吉”意即体液、“胡瓦提”意即气、功能等、体内各种“阿勒玛斯木”意即转化、轮回、循环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以及人体外显十二器官与内藏十二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关系。通过积极挖掘本组方药物的共性与个性,以提高该组方对酒精性肝病防治的针对性,结合中医民族医药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化,达到成分协同作用发挥药物最高疗效,增强人体机体、组织、器官自我修复能力,使病患者者逐渐恢复,对于上述脏器功能失调性疾病防治具有很好的疗效,具有高效、低毒、无抗药性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特别是对酒精性肝病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诊断病例。

1、沙某,男,44岁,哈萨克族,2013年9月诊断为“酒精性肝炎”。经过治疗服用本药六个月,病情好转。

2、莫某,男,58岁,蒙古族,2012年诊断患有“酒精性肝炎”,常年服用中、西药制剂,效果不好。经过治疗服用本药四个月,病情好转。

3、哈某,男,48岁,哈萨克族。病史:2014年8月1日初诊。经医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炎”,经过治疗没有好转,产生并发症。经过治疗服用本药三个月,症状好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