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单向压缩性肠肠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162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可吸收单向压缩性肠肠吻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收单向压缩性肠肠吻合器。



背景技术:

肠吻合术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也是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手术技巧,是消化道重建的关键技术,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理想的肠吻合术应该能避免吻合口漏、狭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操作简便。改进和创新吻合技术一直是外科学研究的热点,到目前已发展出了数百种吻合方式。这些方式各有优缺点,但是没有一种能完全满足以上的要求,如临床上最常用的手工缝合法和吻合器法,都不能完全避免吻合口漏、狭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肠肠吻合目前主要采用传统手动缝合吻合和管型吻合器两种方式。

传统手动缝合吻合,即手术操作者使用传统外科方法,利用持针器、镊子和针线进行手动缝合、打结。

管型吻合器,即管型吻合器底钉座置入一端肠管内,另一端激发杆再置入,行端端吻合,但管型吻合器主要适用于直肠,部分乙状结肠,如需对结肠,小肠吻合需额外开一个小口,再对小口进行缝合。直线切割闭合器改良肠肠吻合,该方法无误做到肠端端吻合,会改变消化道原有结构。

综上所述,目前传统肠肠吻合方式存在操作难度大、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高的缺陷;而管型吻合器适用肠管范围较小;此外,上述传统的吻合方式在腹腔镜下操作更加困难,主要的吻合口漏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吻合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降低肠肠吻合难度、加快手术进程,尤其是腹腔镜下肠肠吻合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扩大肠吻合,尤其是端端吻合的适用范围的可吸收单向压缩性肠肠吻合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吸收单向压缩性肠肠吻合器,包括相互吻合的人体可接受并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相对所述的第二通管部分前后移动,并且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不可分离;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分别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用于固定肠管,所述的第二通管部分的小端套设在第一通管部分的小端内;两个所述的大端大小一致,当第一通管部分相对第二通管部分移动时,两个大端靠拢实现肠肠端端吻合;

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的大端内侧具有一圈凸台,所述的第二通管部分的大端内侧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通槽,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的小端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齿条,所述的第一齿条贯穿通槽并可沿通槽移动;

所述的第二通管部分的小端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二齿条,相邻的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之间分别具有滑槽;所述的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呈错列设置,所述的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配合形成封闭空间;

若干所述的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的末端通过一圆环连接;

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的小端端部的圆环外侧具有逐渐扩大的弹性喇叭状开口,当第一通管部分相对第二通管部分合拢或展开时,两端的弹性喇叭状开口展开或被挤压在第一通管部分和第二通管部分的大端内。

还包括一沿圆周方向设置的用于加固吻合部位的环状结构,所述的环状结构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的第一边的一端与第二边的一端铰接,所述的第一边的另一端与第二边的另一端卡接。

所述的第一边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的第二边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的第一边的另一端与第二边的另一端通过卡槽与卡扣配合连接。

所述的大端内侧设置有若干用于防止肠管吻合处滑脱的齿状结构。

所述的弹性喇叭状开口可拆卸。

本发明吻合器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预先测量待吻合肠管的直径;

②双侧肠管分别置入吻合器的两个大端上,肠管边缘扣于吻合处的齿状结构上;

③两段肠分别扣上环状结构进行加固;

④将两段肠管向中间靠拢,直接完成肠肠吻合,对位准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吻合器的吻合的两段肠管相对静止,免去了其它组装方式吻合时需要调整的麻烦;

2、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创伤小,尽可能地保证了消化道原有的生理结果,行肠管端端吻合,同时具有明显降低肠肠吻合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的特点;

3、可同时运用于开放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

4、适用于更广范围的肠管,如小肠,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

5、可明显缩短肠肠吻合的时间,同时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缝合的难度,适用于新手及初学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均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通管部分相对第二通管部分展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第一通管部分相对第二通管部分展开时的平面状态示意图。

图6、图7分别是本发明环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环状结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可吸收单向压缩性肠肠吻合器,包括相互吻合的人体可接受并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第一通管部分1和第二通管部分2;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1相对所述的第二通管部分2前后移动,并且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1和第二通管部分2不可分离;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1和第二通管部分2分别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用于固定肠管,所述的第二通管部分2的小端套设在第一通管部分的小端内;两个所述的大端11、21大小一致,当第一通管部分1相对第二通管部分2移动时,两个大端11、21靠拢实现肠肠端端吻合;

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1和第二通管部分2的大端内侧具有一圈凸台,所述的第二通管部分2的大端内侧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通槽22,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1的小端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齿条12,所述的第一齿条12贯穿通槽22并可沿通槽22移动;

所述的第二通管部分2的小端表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第二齿条23,相邻的第一齿条12以及第二齿条之间分别具有滑槽13;所述的第二齿条23与第一齿条12呈错列设置,所述的第一齿条12与第二齿条23配合形成封闭空间;

若干所述的第一齿条12以及第二齿条23的末端通过一圆环连接;

所述的第一通管部分1和第二通管部分2的小端端部的圆环外侧具有逐渐扩大的弹性喇叭状开口4,当第一通管部分1相对第二通管部分2合拢或展开时,两端的弹性喇叭状开口4展开或被挤压在第一通管部分1和第二通管部分2的大端内。

还包括一沿圆周方向设置的用于加固吻合部位的环状结构3,所述的环状结构3包括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所述的第一边31的一端与第二边32的一端铰接,所述的第一边31的另一端与第二边32的另一端卡接。

所述的第一边31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311,所述的第二边32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321,所述的第一边的另一端与第二边的另一端通过卡槽311与卡扣321配合连接。

所述的大端内侧设置有若干用于防止肠管吻合处滑脱的齿状结构5。

所述的弹性喇叭状开口4可拆卸。

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预先测量待吻合肠管的直径;

②双侧肠管分别置入吻合器的两个大端上,肠管边缘扣于吻合处的齿状结构上;

③两段肠分别扣上环状结构进行加固;

④将两段肠管向中间靠拢,直接完成肠肠吻合,对位准确。

本实施例吻合的两段肠管相对静止,免去了其它组装方式吻合时需要调整的麻烦,并且对位准确。并且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创伤小,尽可能地保证了消化道原有的生理结果,行肠管端端吻合,同时具有明显降低肠肠吻合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的特点。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